这是留学每日谈的第 753 篇文章
饮食历史
美国食物(American Food)以汉堡,热狗,和其他简单标志性的食物被称之为“粗犷实在”。吃在美国,接触到最多的就是炸鸡,pizza,taco,sandwich,fries,还有肉类等等。新鲜的原材料,不添加太多调味剂,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没有很复杂的做工,也不讲究细火慢炖,这就是美国菜的特色。
注:海外小伙伴可通过原文链接传送至youtube频道哦
饮食对比
细数中美饮食对比
除了视频里总结的几点之外
还有更多关于饮食方面的差别
一日三餐vs少食多餐
中国人喜欢早中晚一天三顿不落的吃饭,南北根据地方差异,各地区吃饭时间也略有不同,在北方的冬天,由于气候严寒,日照时间短,很多家庭会把三顿饭缩短成两顿,早餐延后晚饭提前。

美国喜欢一日多餐,比如周末的早午餐,下午的下午茶。这种习惯也更多反映在点菜上面,一顿饭有前菜,主食和甜点,而饭后吃甜点这种习惯在中国是很少见的。在夏天,小孩子们可能更多的是吃个冰棍,大人们或者泡壶茶消食解腻。
 新鲜食材vs贮存食品
中国普罗大众一般喜欢当日买食材当天吃完,这种现象尤其在南方城市突显。据之前小编与南方同事讨论调查得出,南方人更倾向于东西论个买。相比于北方论斤买或论车买着实体现了中国人倾向于新鲜食材的文化
美国人往往喜欢一次性购买一周的食品放在冰箱里,就像健身圈子流行的7 days meal prep(七天健身餐),以及大量的罐头和腌制品贮存。
(meal prep)
(canned food)
这可能也解释了为什么美国室友的冰箱/食品柜都是整整齐齐,而中国学生的冰箱往往因为葱姜蒜蔬菜这些支楞巴翘的生鲜而看起来特别接地气。
(中国冰箱主要构造)
味精vs原汁原味
中国人烹调文化中一直有味精,味素以及其他调味料来保持菜肴的色香味俱全。(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到味精的坏处,并以其他调味料代替)美国人对烹调的概念中,是没有味精这个选项的。取而代之的是胡椒粉,肉桂粉,等等这些可以直接放在做好的菜上作为辅助调味料的瓶瓶罐罐。这也是为什么在美国想买个鸡精还要跑到中国超市去的原因。
(鸡精)
内脏vs纯肉
中国人尤其是珠三角一带居民酷爱的猪肝,肠,等一系列动物内脏,在美国人看来,是值得挑战的。
(卤煮)
在美国超市,内脏通常以很低廉的价格大份出售,因为没人买,也不知道怎么烹调。这也是为什么在美国可以很便宜的买到猪蹄。而美国人主要消耗肉类有鸡肉,牛肉,鱼肉,羊肉。
(大猪蹄子)
 炒菜vs其他
许多中国小伙伴来到美国厨房苦恼的一点就是没有明火。因为大部分美国人不需要明火做饭。最多的也是煎牛排,炸鸡等这些高温不需要火候就可以最好的菜品。
(图片转自网络)
而中国炝炒,爆炒等等花式炒菜方法,让这些从国内新东方毕业的厨房老司机们被美国的燃气灶浇了一盆冷水。比如小编就因为火候不够,把拔丝地瓜活生生做成了油涮地瓜,把锅包肉做成了面粉裹肉。

小费文化
(敲重点敲重点!!!)
很多刚刚来美国的小伙伴都在疑惑,到底吃饭该不该给小费?
当然应该!
要知道,服务生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靠着顾客的小费,大部分服务员的小费是要供他们的小孩,房租,油钱等等的过日子救命钱。底薪往往只有2.75美金一小时。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每次服务都要报上自己姓名而且笑脸相迎。
(图片转自网络)  
据传,18世纪在英国伦敦的酒店里,往往在餐桌上摆放一只碗,上面写着“To insure prompt service”(意为“保证服务迅速”)。顾客入座后便随意地将少量零钱放入碗中,就会得到热情周到的服务。久而久之,这种做法就演变成了为感谢服务员而付给的报酬。上面几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联起来,就成了tips(小费)。
(图片转自网络)  
19世纪末,美国才开始流行起付小费这种现象。当时赴欧洲旅行的以为美国富人看到那里的付小费现象,并将这种贵族式的习俗传回美国,
以炫耀(show off)或证明他们高人一的教育程度和社会阶层。
(图片转自网络)  
而这种小费行为一直遭到人的反对。在1915年有留个周的立法机构尝试通过一项使小费非法的反小费法案但最终失败。
(图片转自网络)  
一般情况下,在提供全套服务的餐厅内就餐(dine in)的话,应付小费15% - 20%。当然,在你对服务员的服务表示非常满意的时候,可以多给小费表示对对方工作的认可,并没有上限;如果对服务极度不满意,有些人也会选择留下一个一分硬币以表示强烈不满。通常给少于10%就是变相表达你对服务的不满但服务质量还可以而你却给得太少甚至完全不给小费的话,就会引起公愤。没有理由的不给小费会被大家看作没素质、人品差。
当你实在不满意服务员的表现时,更好的表达方式不是克扣小费,而是给予正常小费后直接向服务员投诉说明,如果服务员态度不好,找经理投诉,这样的表达方式更为有说服力和实际意义。
(图片转自网络)  
如果你去高档餐厅开名酒,亦或是让餐厅服务员帮你策划什么浪漫惊喜给另一半之类的,就不可以只付这么点了喔。具体情况要看服务你的人员做的有多到位了。
(图片转自网络)  
有的餐厅当用餐人数超过一定的时候(group)会在账单上自动强制加入15% - 20%的小费(Automatic Gratuities),保障服务员不会"白做"。这个“一定数量”通常是五、六人以上,但不同餐厅规定会不一样。如果账单上已经加过小费,则可以不用再给,当然,如果觉得服务很好自动加的小费比心理预期少的话,可以再额外补上差额。人多时候用餐过程会很热闹,用餐时和餐后带给服务员的工作量也是很大的,所以多付一些也可以理解。
像自助餐,自己找位置坐的等等这类餐厅,也都是要适当给厨师,或者收拾卫生的服务生工作人员一些小费。
(图片转自网络)  
除去在餐厅吃饭需要给小费,以下情况也一定记得要留小费!
 送餐类
点披萨,点中餐等等。应付给送餐小哥多少小费呢?
答案是15% - 20%或至少$2 - $3。
在天气非常恶劣的情况下,像下冰雹、暴雨、大雪等,当然需要多给一些,毕竟小哥们是用生命在给你deliver啊!
如果你点餐时注明要帅哥,也真的来了个帅哥送餐,那你好意思少给么?
如果想省下小费,建议点Take Out外卖自取而不是Delivery送餐上门。
(图片转自网络)  
酒店旅馆服务类
(图片转自网络)  
要知道,收拾一间客房是非常费力的。一般情况下,小费要给$1-$2/人/晚,高级酒店$3-$5/人/晚,或是客房服务人员做的让你满意到极点,你也可以适当多给一些。
(图片转自网络)  
有些酒店服务人员会留下专门装小费的信封,如果没有的话就在离开酒店时把小费放在枕头上或者在旁边加个小纸条说明,不要直接把现金放床头柜上,因为有些地方可能有规定放床头柜上的现金会被视为旅客的私人财物是不可以随便拿的。
(图片转自网络)  
在美国自驾游的小伙伴们可能也会选择留宿Motel(汽车旅馆),通常只停留一晚的话不需要给小费,如果连续留宿几晚的话,则应留$1-$2/人/晚。
 交通服务类
在美国,打的(Taxi/Cab)的时候,除了要付基本车资之外,也需要额外付给出租车司机服务小费。
打车给小费的标准一般是10% - 20%,依据他驾驶的状态和友好热情程度。另外,如果你要去一个非常偏僻荒凉的地方,他可能把你送到目的地之后很难在附近找到其他乘客,你也需要稍微多付一些小费。不给的士司机小费的行为很难看。
(图片转自网络)  
现在很多城市也有新式的App软件打车服务,Uber, Lyft之类,根据NYTimes的说法,Uber司机收到的车费里并不包含小费,而现在加州和麻省的Uber车上可能会有小告示告诉乘客:Uber车费并不包含小费,Uber不要求收小费,但司机收到小费的话会很感激的。 Uber现时对待小费的态度是:小费不是必须的,但乘客给司机小费也很欢迎。所以小伙伴们自己看着办吧。
美容美发类
出去剪头发、做指甲等,不管是去美国店、中国店还是韩国店都要有一个给额外小费的好习惯。你的小费表达了你对理发师的感谢。毕竟这种手艺活还是非常累人的。通常15%是最少标准,越考功夫越花时间的要多给,一般人大概会给20% - 30%。
(图片转自网络)  
其他服务
如果有小伙伴喜欢去夜店、就会遇见美剧里常出现的站在洗手台旁边的服务人员,帮你递毛巾、纸巾、古龙水等,如享受到了这些人的服务,给个1、2刀小费就可以了。
(图片转自网络)
还有一些住在大城市公寓的小伙伴们,可能需要在大节日(圣诞节)给公寓的看门人节日小费,通常$50 - $100,按照你公寓的档次高低和看门人的友好程度决定,当然,有些大型公寓看门人不止一个,那么每个人少给些也很正常,主要看自己经济能力。虽然不给也没有太大关系,但如果你给了,看门人一定会记得你的好。
(图片转自网络)
小费文化即是美国文化的一种,到了何地都要讲究入乡随俗。给小费是一种表达礼貌的方式,也要在给小费的同时跟服务员说谢谢,感谢他们的热情招待,也才是有修养的表现。
本文系留学有话要说原创,转载需注明出处
Pictures credited to Google Images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