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来了,除了会用干燥、雾霾、寒冷等负面状态来考验我们的抗性之外,
静电
,也是冬季常见的困扰之一。尤其是生活在北方的同学,是不是总有突然变身成皮卡丘,大喊一声十万伏特的的冲动?

当然你和皮卡丘的不同之处在于两点(不包括物种):一是人体的静电最高一般到几万伏特,离10万还差一些;另外这种命中率高达100%,有10%概率造成麻痹效果的主角技能,对你来说不是用来攻击对手,而是用来自残的。
想必大家小时候都做过摩擦起电的实验,这是最简单的让孩子对物理学、电学产生兴趣的家庭实验之一了。标准的方式是用一群皮卡丘的尾巴相互摩擦...
错了,是用橡胶/玻璃棒在毛皮或者丝绸上摩擦,然后吸附碎纸片这些小物体。
其实任何两个物体接触分开都会产生电荷的转移,当其中有绝缘体存在的时候,就可能会产生肉眼能看到的静电现象。不一定要那么规矩,家中各种有趣的绝缘体都可以用来做起电实验。
比如用头发摩擦气球,然后就可以看到吸附纸片、互相排斥、吸在墙上这些静电效果。
或者诱导你家主子去拆快递,也可以看到下面这种装饰。
当然如果将两个模式合二为一,让主子和气球起电玩,也不错。
随手就能找到做静电实验的材料,对于科学启蒙教育来说当然是好事,但如果你自己去充当一个没事放电的实验器材,感觉就没那么有趣了。
人日常生活中会不停运动和接触其他物体,也会不断地产生静电,比如那些喜欢滑塑料滑梯的小朋友,就是常见又典型的累积静电的例子。
人体累积静电的情况差异比较大,一般可能会有几百到几万伏特不等,当电荷存在于人体里的时候并不会怎样,痛苦的事情是我们伸手去接触其他物体或者人的时候。电荷瞬间释放于指尖一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尖端放电现象,而这样大量的电荷瞬间于一点释放的后果,就是你手指上多了个细微往往肉眼不可见的烧伤伤口。
在冬季,尤其是北方的冬季,因为穿的比较多,容易生成静电,同时空气比较干燥,积攒的静电很难释放掉,因此“电”和“被电”的事情就时有发生了。

那么怎样能在冬季减少被电的情况发生呢?其实可以推荐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分门别类的来说。
静电电人的原因来自几点:生成电荷、累积电荷、尖端放电释放。从这几个方面入手,都可以寻找出可能适合你的防静电方式。
嗯,比如少穿点。静电的累积很大一部分来自皮肤和衣服之间的摩擦,因此穿点或者更换纯棉等不容易生成静电的材质的衣服,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衣服的选择上从种类到数量上都可以调整。但如果怕冷一定要里三层外三层,喜欢紧身还热爱羊绒羊毛化纤类的。那这条你就pass吧。
除了调整衣服外,另外一种常见的减少静电生成的方式是使用柔顺剂,比如在洗衣、干衣的时候使用,或者在地毯上使用,都会减少静电。此外一些不好用柔顺剂的地方,比如汽车皮质座椅上,使用柔顺纸(或者叫干衣纸,Softener sheet, Drier sheet)擦几遍,也会有一些效果。
同时干燥的皮肤也会增加静电,因此冬天,尤其是洗澡之后注意使用润肤产品保持皮肤的湿润,可以减少静电产生。
除了减少静电生成外,增加释放也是一种方式。如果能一直或者频繁“接地”,将自己身上多出来的电荷排掉,那么自然就不会累积到被电一下的程度了。比如在工厂中常见的这种防静电手环,就是将手随时接地上,这样电荷就不会累积。对于一些非常害怕静电的电子仪器生产线,这是工作人员必备的装备。
当然家里日常没人能这样做,不过我们还有其他方法,比如使用加湿器,就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冬天之所以更容易出现静电,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天气更干燥,空气湿度低,静电电荷很难通过空气中的“电导体” —— 水分来“释放”掉。
还有需要注意不要使用橡胶底的鞋,更换成导电性相对好一些的皮底等鞋子,这样电荷就可以从脚下直接扔给大地。当然也有人DIY接地线 —— 在鞋底向外按个金属图钉当地线。是否这么做,完全取决于你对于自己鞋子的心疼程度了。
最后,如果我们想尽办法也很难避免累积电荷,那么我们就可以从“触电”的习惯上来减少被电带来的痛苦。

前面提到了,被电的疼痛主要是因为尖端放电的高压电流瞬间放电导致的创伤。我们没办法通过上面的方法减少静电量,那么就可以通过增加接触面积避免“点”放电,以及减弱电流等方式,来消化这个问题。
推荐下方正确的抓十万伏特的方式:如果你用手指去尝试触摸,那肯定痛到你刻骨铭心,但是如果你用手掌去抓,一方面面积大,一方面手掌没那么敏感,体验就会好很多(当然下图估计只是因为电习惯麻木了)。
如果你是皮卡丘体质,那么就注意不要总用手指接触别人、车门、把手这些,尽量用手掌来触碰。给一个不外传的窍门:下次冬天看到不爽的人就一巴掌打过去,然后解释成为了防止尖端放电就好了。
当然这种方法不能多用,打人还好,天天打门把手估计还不如被电。这种时候身上可以放一些金属平面物体:硬币、钥匙、零钱夹名片夹这些。要接触容易被电的物体时候,用手抓住(尽量多接触皮肤)这个金属物体去先碰一下,这样就可以将电荷传递出去,而且也不疼了。
摸墙壁也是一种方法,但不一定次次管用:通过接触一些电阻较高的物体来释放电荷,电流就会弱一些,从而减少“电感”。但不是所有的墙壁都可以很好的消化你的电荷,所以要看人品了,万一遇到绝缘比较好的墙,还是没用。
有些防静电产品也使用类似的模式,在金属(比如汽车车身)上贴一个电阻较高的防静电贴。很多需要防火防静电的工业场合,也会立着下面这种使用电阻较高的半导体把手的静电消除器。
还有一些商品是结合了上面两种方式,用金属+高电阻结构做成静电释放棒,开门开车前接触一下金属,将静电“缓释”掉。

但需要知道的是所谓的静电,不管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其实都来自“电子的转移”,
静电的产生
是来自两个物体接触的时候,电子从一个蹦到另外一个。而
静电的消除
同样也需要接触其他物体,通过传递电子的方式减少身上的静电。

这种传递可能是通过脚踩大地,也可能是通过身体接触湿润的空气,也可能是手触碰到金属。但不存在任何一种方法,就是人不接触外界物体,就平白无故的把身上的静电弄没了。
所以所谓这种在手上套个手环,就能消除静电,至少在这个世界的物理学原理中,是不可能有效的。
骗子和正经产品的区别,很多时候就在于广告语上的忽悠。除静电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本文前面介绍的产品,基本都是老老实实的做宣传。看了那些产品,再看这种“身体电流杂乱无章”、“亚健康”、“负离子”、“活化细胞”、“物理磁疗”的消除静电手环,就知道是什么靠谱了。

借用这位买家的评论来说就是:广告打的太邪乎的产品,基本都是垃圾一个。

更多和健康相关的文章,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搜索文章】,在搜索栏里输入“健康”来进入相关的文章列表:
  • 蒸汗不会排毒, 这只能有反效果
  • 产后很辛苦,居然还脱发?!
  • 别熬了,营养熬不到汤里
  • 益生菌,“可能”有用,但并不神奇
  • 亚铁氰化钾不是食盐里最有害的成分,这个才是
  • 美国辅食含重金属的报告吓人?原文都提了“无需惊慌”啊
  • 江浙沪儿童尿检出抗生素?这事你才担心就错了!!
  • 白雾≠污染,那加湿器怎么选怎么用?顺便回一些空净和新风的问题
  • 自制酵素可以减肥么?命不好就有可能
  • 别怕被巨幅反牛奶广告刷屏,这只说明吃肉的可能比素食者更宽容
  • 从气功到量子健康检测,中国人真的很好骗
  • 酵素,健康如何被忽悠?
  • 喝了半辈子芬达,才知道中国版是最不健康的
  • “中国体质不同....”这是什么鬼?
  • 糖和脂肪哪个更坏? BBC双胞胎实验节目到底说了什么
  • 孩子要不要做个有“氟”的人
  • 有水垢?先别急着装净水机
  • 脂肪练着练着就成肌肉了么?
  • 不想被逼穿秋裤的故事
  • 减肥靠排油? 体内脂肪可不是这么排的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