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叨叨:朋友圈被开学刷屏,号里面不少孩子,可能明年就要上幼儿园了。对于孩子上幼儿园,我们会喜忧参半,既欣慰于孩子的成长,也忧心所要面临的挑战。
我家老大在美的三年,上了4家幼儿园,颇为曲折,说来太话长,一直也没来得及写,所以今天借花献佛,发一篇朋友原创的稿子。 
作者是幼教从业者豆子妈,麦香进行了部分内容的补充。说说上海幼儿园的大致情况,希望给大家一些参考和方向。
说说上海的幼儿园
又到一年开学季了,希望这篇给准备上幼儿园的家长提供一些信息和指引。
1 什么时候要开始准备入学?
入学的节点:
公立幼儿园比较统一,通常在每年五月进行当年的招生登记工作。
而私立幼儿园,不管是托班(2岁)还是小班(3岁),往往要提前一年开始关注和参加他们的开放日直接打电话预约看园,满意的话,就可以提交申请开始排队,然后等待通知进行面谈。
越热门的私立园,托班直升小班的人数就越稳定,也就是说小班的招生名额会比较有限(甚至不对外招生)。
下面简单介绍下上海地区的幼儿园情况。
2 公立幼儿园有哪几种?
由教育局评级分示范园、一级园、二级园
招生:户籍对口儿童优先,如果报名数超过招生数需要摇号(有的区)。
有些知名幼儿园设有国际部,收费会高一些(需要外籍护照)。
公立园的收费几百到一千多/每月,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对幼儿园的收费概念。
然而公立园的学费,实际上远远不能覆盖园所的运营,主要资金来自政府财政预算,这里面包括:政府对每个在园幼儿的补助、教师工资、一些课题/项目基金、免营业税以及免场地费。
公立园的师资主要为在编教师,有专业背景和教学经验,整体比较稳定(但体制内的工作有很多教学以外的任务)。
示范园对接的往往是师范大学等专业院校,所以在教育资源上是比较占优势的。
3 私立幼儿园有哪几种?
第一梯队:国际幼儿园
招生:外籍(会有极少量中国学生的学位)
学费:20-30万一年
师资:外教以英语主流国家、正规大学毕业的、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为主。中方教师需要海外相关专业背景。
第二梯队:民办双语幼儿园
招生:中籍为主
学费:10-15万一年
师资:外教带班,一般有正规国外大学文凭。中教主班老师幼教专业出身,有一定工作经验,优先考虑有英语沟通能力的。
第三梯队:民办特色幼儿园
招生:中籍为主
学费:5-8万一年
师资:中教带班,幼教专业出身,有一定工作经验,外教走班/或有其他特色课程。
第四梯队:普惠型民办幼儿园
招生:户籍对口儿童优先
学费:1-3万一年
师资:中教带班,幼教专业出身
这类幼儿园算一半公立系统,因为场地多数是免费的,交的税也比上面三类低一些。
(以上几个梯队分类里中方教师的差异,基本也反映了一个体制外中方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发展路径。)
另类梯队:家庭型或社区型幼儿园
目前还在办学灰色地带办学质量良莠不齐
收费5000-10万/年不等
以优质的来说,理念国际化、师生配比高、能照顾到孩子个体的发展需要,但通常活动场地比较有限。
4 幼儿园都上哪些课程?
不同类型的幼儿园课程,按官方的说法都是五花八门,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类:

1.传统课程
国内大家熟悉的有公立系统的
五大领域课程
(对应国家制定的3-6岁儿童发展指南),美国类似的有
high scope
(高瞻课程),英国有
EYFS
等等,都是由国家系统支持,以“玩中学”为主要教学形式,研发相对完善并面向大众的课程框架体系。


国际学校、双语学校及公办园的课程主要建立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IB课程的幼儿园段也是在这些课程体系上整合的),其中优秀的园所会吸收和融合第二类小众课程。

2. 小众课程
目前比较有代表的是
蒙台梭利、华德福和瑞吉欧
,都是比较注重儿童的个性培养和个体成长的教育体系。


小众课程因缺乏国家系统的支持,所以师资培训的成本比较高,能把小众课程做好的园主要集中于私立的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和另类梯队中的优秀园所。
因学校资质,师资水平还有课程体系目前都没有非常统一规范的标准,送孩子去这类学校的家长要懂教育,对孩子的教育也需要较高的参与度。


3.  鸡血课程
简单来说,这些课程是各种培训机构的衍生和整合,因公立系统现在明令禁止幼儿园小学化,目前鸡血课程主要集中见于私立的第二和第三梯队。
这样的园对于工作繁忙没时间带孩子上课外班,但希望孩子幼升小能考上民办重点小学的家庭还是具有吸引力的。
5 公立幼儿园教哪些?
本文的作者是在私立园工作,介于很多家长关心公立园教哪些内容,这节内容请了有8年教龄的麦香进行了补充她是浦东某公办示范幼儿园教师。
临近开学,越来越多的新小班家长开始陷入困惑:
“公办幼儿园不教拼音,不教识字,不教算数……公办幼儿园到底教什么?”
其实,公办幼儿园看似什么都没教,但孩子们学到的东西,并不少。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
1 学前教育被分为五大领域 : 
A 健康
B 语言
C 社会
D 科学
E 艺术
2 而幼儿园一日流程中活动分为四大类: 
A 生活活动
B 运动
C 游戏活动
D 学习活动
3 对幼儿的培养目标分为:
A 情感
B 态度
C能力
D 知识
E 技能
而这三大分类,均是根据由主到次的顺序排列。
不知道细心的读者是否发现了什么?
没错,家长们所重视的拼音、算数、识字之类的内容,在幼儿园教育中是排在最次要的位置的。
接下来,我们说说,上面提到的内容,
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的呢?
在这些分类中,幼儿学到的到底是什么?
现在我们幼儿园的作息安排跟大家自己捋捋。
A 先说“健康”,
主要体现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和运动环节里,
孩子们需要在幼儿园中学会自我服务与自我保护,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与生活习惯,
通过各种方式的走、跑、跳、钻爬、攀爬、投掷等运动技巧增强体质,
提高身体的灵活性与平衡感,
在运动游戏中学会团队合作与正确地看待成败。
B 再说“语言”
更多的渗透在学习活动当中,
但跟小学的语文课绝不一样,
语言活动最主要的目标是锻炼幼儿的倾听与阅读、理解与表达的能力,同时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这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强大基础。
C “社会”
更多体现在“游戏活动”当中,
幼儿园的游戏并非瞎玩,而是通过角色游戏来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通过建构游戏来发展空间逻辑感,
通过表演游戏来表达表现、培养自信大方的性格。
D “科学”
分为“科探”与“数”两个领域,
通过集体学习活动与个别化学习活动,让孩子具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愿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还需学会分类、组合、排序、分成等等数学学习的基础本领。
E “艺术”
最通俗易懂,分为“美术”与“音乐”,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所以,公办幼儿园到底教东西吗?
当然是教的,教的是学习方式、教的是学习习惯、教的是学习兴趣。
公办幼儿园禁止小学化,但幼儿园的学习内容都是在为入小学做准备。
不仅如此,更是为孩子一生的成长打基础。
有礼貌,懂合作,会观察,能思考,这些幼儿园里教你的东西,才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本节是由公立示范园老师麦香补充的。
6 为孩子择园要考虑哪些?
选择幼儿园,除了距离、场地、师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安全、收费等这些常规的考虑因素,本文想再通过老师的角度告诉家长,在探园的过程中,还有哪些细节的考量之处。
第一,教室的布置。
教室是孩子在幼儿园生活的主要构成空间,也往往是我们家长探园时的第一印象。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意识到环境创设对幼儿生活学习的重要性。
A 色彩:
优秀的园所,在教室(以及校园)的整体风格上,给人的感觉是和谐而舒适的。
我们也许想当然的认为幼儿园嘛,都是五颜六色的,这样才符合孩子的童心。
而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幼儿的空间,应该既有色彩的表达,又有适度的留白:
一方面给孩子适量的感官刺激,有助于他们的情感表达;
另一方面,不造成过度的感官负担,才能给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留有更多发挥的可能。
B 教具:
很多家长都知道:玩具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贵越好,相比声光/电动玩具,如今开放型的玩具可实现的玩法更多元,参与度更高,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创造力和社交能力等等。
这个定律,也同样适用于幼儿园。
幼儿园的教具,应该也是以大量低结构、开放型的材料为主。
比如最常见的原木积木,它们既能让孩子探索空间,重力,结构等建构领域的概念,又能用于数数,测量,比较,形状等数学领域的教学,还能实现过家家,演绎故事这些生活/表演领域的功能等等。
类似这样的材料越多,能够开展的教学形式/实现的教学目标也就越多元,而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老师灵活运用材料来设计教学活动与设置环境的经验值。
C 墙面:
教室和走廊的墙面,一般用于展示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学习成果。那么,可以去思考以下一系列的问题:
* 这些作品能不能体现孩子们在不同领域的学习?
比如除了常见的绘画和手工作品,有没有建构,科学,数学,语言领域的作品?有时候它们的展现形式可能是照片。
* 能不能体现孩子作为个体独立的观察和思考?
比如我曾看到一个小班教室的墙上贴着孩子们用纸片和棉花等材料制作的雪人,每个雪人从形状到细节都是一模一样的,如果存在大量千篇一律的作品,也许需要质疑这个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了。
* 除了作为学习结果的作品,能不能体现孩子学习/思考的过程?
比如我们班有一个孩子画南瓜,她先画了南瓜爸爸,妈妈,孩子一家,在大小,形状和色彩上都有自己的观察,画着画着她说天黑啦,南瓜一家要睡觉了,于是她用黑色的颜料把整张画纸都涂黑了,先前画的南瓜一家根本看不见了。
在展示她的作品时,我们就会附上关于作画过程的文字记录和照片。
第二,一日的流程,一周的课程和家园沟通册。
这三个信息,一般都能在教室门口的墙面或桌面上获取。
A 一日流程
简言之就是孩子们在园的每日作息。
如果单看每天几点到几点在做什么,可能大部分园都大同小异。那么重点可以看什么呢?
一是每天户外的活动时间有多少?
如果天气不好,是不是有室内的活动场所?
二是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性化教学和自由探索活动各占的时间比例是多少?
三是在一日活动的过渡和切换中,有没有留给老师和孩子适当的弹性的空间,而不是一刀切?
B 一周课程
一周课程是一个大致的教学计划,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老师们根据孩子状态和兴趣的调整及改良。
这里可以观察的侧重是:
以周为单位,是不是设计了孩子在各发展领域的活动?
跟一日流程相结合,哪些活动以孩子为主体?
哪些以老师为主体?
哪些是两者之间相对平衡的?
活动与活动之间,是否有联系和深化?
有没有留白的空间:老师和孩子是忙着每天赶不同的教学活动,还是有机会在计划的活动中生成一些新的探索活动?
C 家园沟通册
现在很多幼儿园已经用手机app取代。如果是纸质记录册,可以看看除了吃喝拉撒睡这些保育上的记录,有没有记录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有关孩子个体的一些表现和解读?
当然有些信息是在接送的过程中老师与家长口头沟通了,如果没有纸质册可以看,那可以找已入园的家长朋友看一看app上的信息。
第三,老师和孩子,老师和老师的互动。
老师和孩子之间的对话,
是指令型的为主,还是鼓励孩子自主决策的沟通式为主?
(比如:你是怎么想的,你觉得可以做什么等等?)
老师的提问和引导,是简单疑问句为主,还是鼓励孩子深度思考的开放型问题为主(比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等)?
在鼓励孩子的时候,是用简单的夸奖为主,还是描述事件本身的细节价值为主?
发生冲突的时候,是简单粗暴的一刀切为主还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老师们之间默契吗?中教和外教之间能沟通吗?
当一个老师需要支援时,别的老师积极吗?
第四,家长提问。
提问一般以相对大方向的问题来测试园方的专业度,过于细节的问题可能会让园方觉得家长太挑剔。
比如:你们介绍了你们课程和教学理念是注重什么什么的(探园前和说明会时做一点功课),和别的幼儿园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又比如:你们说到幼儿园的特色之一是外教带班,那我的孩子以后会不会出现中英混淆的问题呢?
再比如:你们是怎么给孩子做评估的呢?
这三个问题,
一个考察幼儿教育的体系,
一个考察儿童的双语发展进程,
一个考察幼儿学习的评价形式和依据,
都是分几个层次,可以充分展开阐述的大问题,优秀的招生老师或教学园长能够从理论出发,有条理地结合实际的案例来进行交流。
后记
写这篇文章,主要是给大家呈现一个幼儿园体系的大画面,没有涉及到具体的园所:
一是因为我对各学校的了解确实不全面,不想主观误导。
二是因为上海今年新增10-20所幼儿园,但优秀的教师队伍其实增速没那么快,也就是说这个圈子其实挺动态的,还是要靠自己眼见为实。
新手家长在择园的初期可能会感到迷茫和焦虑,但当你从一家家幼儿园实地探访之后,这些一手信息和经验的积累和比较会让我们渐渐明晰自己的选择,这正如孩子的成长一样,是个逐渐生成的过程。
不管是入园前还是入园后,希望大家牢记“没有完美的幼儿园”,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先考量这是幼儿园某个人的问题还是整体的问题?
其次,在家园沟通的过程中,我们是为了解决问题还是升级问题?
我作为从业人员确实也经历着各种各样的“奇遇记”,但哪怕是在信息平台评价挺一般的幼儿园,也依然有着对幼教事业孜孜不倦的耕耘者,为了他们,我想对幼儿园还是多一分信赖,理解和支持吧。
全文完,这篇是幼教从业者豆子妈和麦香的原创内容,希望这篇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关于这个号
添加xiaotudachengzi4,一起育儿
昨天那篇收到很多留言都很暖,希望孩子们生活的世界越来越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