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教育,共享未来,点击关注童行计划
新春之际,各种祝福语在微信上准时刷屏。话说回来,除了对别人祝福以外,我们也会对自己许愿,对新的一年许诺,写下自己的新春计划。有没有想过,今年邀请孩子一起做新春计划,一起畅想新的一年?

今天,童行团队的嘉文老师就来跟我们讲一讲,怎样结合心理学的原理,跟孩子一起制定出能够坚持完成的新年计划,怎样把制定新年计划变成一项增进亲子关系的新年活动?
嘉文老师是心理学硕士,擅长在亲子沟通和互动中运用心理学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今天是大年三十。我们已经准备好满满的爱意和祝福,只等明天和厚厚的压岁钱一起传递给孩子。其实,除了这些,在新春第一天,我们还可以问问孩子:今年,你有什么想要达成的愿望吗?
我们天生不擅长制定和执行计划
在美国,每年辞旧迎新的时候,父母们都会跟孩子一起为新年许愿。后来,美国的教育学家们通过长期的跟踪调研发现,如果孩子能够把许下的愿望变成具体的目标,再制定出清晰可执行的步骤。他们会比同龄人更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成就。
这点也很容易理解,同时具备目标感和执行力的人成就动机更强,取得成功的概率也会更大。所以,让学生在开学之际制定新年目标,逐渐成为了很多美国家庭和学校的固定仪式。
在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爸爸妈妈趁着新年之际,跟孩子一起制定新年计划,描绘新的一年美好的蓝图,让未来一年的时间,变成孩子前往星辰大海的美好征途。
但遗憾的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真的不擅长做计划和执行计划。因为我们的大脑在出生之际就预装了“乐观偏见”、“计划谬误”这样的认知偏差,导致我们总是过于乐观地高估我们执行计划的能力,低估执行计划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还有,我们也容易高估能够用于执行计划的意志力。
要知道,意志力可是大脑里面的有限资源,经常被各种难以抵挡的诱惑、意想不到的困难俘获和耗尽。
写过心理学畅销书《正能量》的心理学家理查德.威斯曼(Richard Wiseman)一直在研究人类的意志力。2007年,他跟踪调查了3千个成年人的新年计划成功率,发现最后只有12%的人成功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对于这样的研究结果,想必你和我都非常有共鸣。
如何制定一份行之有效的新年计划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跟孩子一起制定一个更行之有效的新年计划呢?
《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絮佩里说:想让一个人造船,不要让他寻找木头,而要让他向往大海。这句话道出了制定新年计划的关键所在——发自内心的渴望,是驱动新年计划这部车跑起来的最佳燃料
这就提醒我们,不要用自己希望孩子完成的目标取代孩子真正想做的事情。如果新年计划体现的是父母的意志,而不是孩子的渴望,它注定会失败,并且沦为意志角力的战场,进而冲击你与孩子之间的信任感和亲密感。
所以,制定新年计划的第一步,是跟孩子聊聊他心底最真实的愿望,帮他理清自己的目标。具体要怎么做呢?
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孩子思考:
  1. 你为什么想做这件事或者想要这个东西?
  2. 想象一下,如果你做到了或者得到了,会出现什么好的结果?
  3. 你觉得这些好的结果为什么这么重要呢?
这三个问题来自耶鲁大学心理学家迈克尔.潘塔隆(Michael Pantalon) 提出的“迈克尔六问”,它是一个高效的说服模式,可以帮助人们理清和激发做一件事情的内在动机。这三个问题从动机入手,层层深挖,引导孩子思考动机背后更核心更底层的渴望是什么。
如果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对于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的话。我们可以鼓励孩子说出任何碎片化的想法,再帮助他组织语言,梳理更完整的答案。同时,我们可以给孩子作出示范,以自己做过的某件事情为例,分享自己对于这三个问题的想法。
最后,我们要帮孩子把想要实现的目标整理成文字,写目标的时候可以参考目标管理中的SMART原则:
  • Specific(明确)

  • Measurable(可衡量)
  • Attainable(可达成)
  • Relevant(相关)
  • Time-bound(时限)
比如说,我今年要学会自由泳,而且能连续游100米。我今年要写30篇昆虫观察日记。
当孩子的新年目标梳理清楚以后,你是不是在想,下一步应该是要拆解目标,变成可执行的计划了吧?
且慢,这时候我们可以多走一步——请孩子给家人分享自己的目标。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公开承诺的目标,会增加当事人实现目标的责任感。
当然,作为父母的我们不要把自己看作是目标的监督者,这种高高在上的角色容易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压力,破坏他们的内在动机。这时候,我们应该把自己定义为帮助孩子实现目标的伙伴。给孩子营造出全家人都支持和鼓励他的氛围,帮助他坚持下去。
作为孩子征途上的伙伴,我们接下来要怎么帮助他向目标迈进呢?
1
巧用心理学制定计划,提高执行力
心理学家皮特·高尔威泽(Peter Gollwitzer)提出了执行意图的理论,目的是帮助大家提升执行力,远离拖延症。这个理论告诉我们,想要提高计划转化成行为的概率,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就需要按照“如果___,那么__”的结构来把目标拆分成日常行为。
“如果”对应的是“在什么情况下提醒我”,“那么”对应的是“提醒我做什么”。也就是,如果出现了情况 X,那么我就做出反应Y,大家可以把它理解为大脑里的“提醒类app”。
举个例子,我这个月要背3000个新单词,或者说拆分为每天背300个单词。但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是因为各种不可控、计划外的事情打乱了你的计划,最后没有把5000个单词拿下。
如果运用执行意图的话,我会这样想:如果早上起来有一个小时的空闲时间,那么我就去背昨晚划定的100个新单词。
换句话说,“执行意图”就是用一个固定的提示线索,去触发一个目标行为。这个提示线索可以是一个时间点、一个地点、一个手机提醒、一个人为制造的仪式感等等。
在设定提示线索时,最好能够在脑海里模拟出具体的执行场景,把自己代入进去,把整个执行过程快速模拟一遍。当你真正进入了这个场景的时候,大脑会更容易启动“排练过”的行为模式,从而提升执行力。
按照“执行意图”写(画)出来的计划表,可以张贴在显眼的位置,作为提示线索提醒孩子坚持行动。
2
及时且走心的反馈,激发动力
刚才提到要给孩子营造支持和鼓励的氛围,落实到行动上,我们可以这么做:
1
帮助孩子记录每一次的行动
记录的方式可以多花点心思,让孩子更直观地看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比如说,把记录表设计成一座高山,每一次的记录都是攀登这座高山的一个脚印。这种形象的比喻形式,可以从视觉上更好地激励孩子坚持下去。
2
用细致的描述给孩子更到位的鼓励
当孩子有进步的时候,尽量避免用“你真棒”这种笼统、空洞的赞美来鼓励孩子。尝试捕捉孩子的进步具体体现在哪里,带着欣赏的口吻给孩子分享你的发现。比如说,我发现你今天写的这篇蟋蟀观察日记里面,把蟋蟀和之前观察过的螳螂做了对比,比较了它们的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我喜欢这种对比的方式,很有意思呢!
3
创造机会让孩子展示计划的成果
学会的新技能、坚持的新习惯......很多新年计划都会沉淀出可见的成果。我们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小小的展示舞台,让他把阶段性的目标成果给家人展示出来。比如说,开一个昆虫小讲堂,请孩子分享他观察到的最有意思的几种昆虫。通过展示成果的方式,让孩子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以上,就是新年计划的正确打开方式,我期待它变成一颗种子,种在你和孩子的新年计划里面,长成一棵坚韧的树儿。
最后,我谨代表童行计划的全体小伙伴们,祝每一位童行计划的读者还有小朋友新年快乐!
2018年,我们一起创造出更好的自己。
12
李嘉文
中山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
擅长跨领域学习法研究
多年教育从业经历
喜马拉雅儿童类销量首位节目《给孩子的万物启蒙课》策划人
本文配图来自绘本《第一次自己睡觉
作者 [日] 季巳明代
讲述了小女孩樱子努力学习长大,勇敢尝试自己一个人睡觉,并制定了相关计划的故事。
童行计划开课啦!
童行书单伴读课,5大哲思领域,25个探索主题,100本精选绘本深度解读,关注即可免费跟随学习!到公众号页面点击 计划→计划体系 可了解全部详情。
童行万物启蒙音频课,由不到30岁当博导的浙大教授王立铭倾情讲授,带孩子跟着最会讲故事的科学家爸爸全景看世界,喜马拉雅平台正在发售!
智能时代的家庭教育指南课,雨果奖得主郝景芳携手重量级大咖、领域导师、运用前瞻思维,让你的孩子赢在未来。限量版《赢在未来童行知识礼盒》京东热卖中!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想走在现实之前
长按关注一起童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