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科学家贺建奎宣布,他创造了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一对基因经过编辑的双胞胎女孩露露和娜娜健康出生,并且她们出生后即能对艾滋病免疫。这个消息震动了科学界,引发对此事违反科学伦理的强烈谴责。
   中国卫生当局说,将依法依规处理。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其官网发布一条简短声明说,他们对有关报道高度重视,已经“立即要求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认真调查核实,本着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和科学原则,依法依规处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开结果”。
   贺建奎说,在将胚胎植入母体子宫之前,他改变了胚胎中的一个基因,目的是让婴儿对HIV感染有抵抗力。他没有在任何期刊上发表这项研究,也没有分享任何能明确证明他已经这么做的证据或数据,但许多专家知道他在从事该领域的研究,认为他完全有可能已经成功了。
   在美国和许多其他国家,对人体进行基因编辑是违法的,但在中国,这么做并不违法。尽管如此,贺建奎的研究还是引发了如潮的批评。122名中国科学家周一发表联署声明,谴责这项研究直接进行人体试验:“只能用疯狂来形容”,并呼吁有关部门立法监管、对此事件做出全面查处。声明中写道,“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我们可能还有一线机会在不可挽回前,关上它。”
   贺建奎曾为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2018年2月停薪留职。校方表示,学校对此并不知情,并“深表震惊”。该大学在其官方网站上宣布说:“对于贺建奎副教授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人体胚胎研究一事,学校并不知情,且生物系学术委员会认为其严重违背了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
   中国广东省卫生当局也在星期一发布消息说,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高度关注这一事件,目前已组织力量展开调查。此外,广东省卫健委的的微博还说,当天下午,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也表示已启动对该事件涉及伦理问题的调查。
  美联社称,贺建奎宣布的这一结果目前还得不到独立研究的证实。很多主流科学家也认为这样做不安全, 一些人还对用人做实验表示谴责。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基因编辑专家以及基因学期刊的编辑基兰(Kiran Musunuru)博士表示,在人类身上做此类实验,“在道德和伦理上站不住脚”此外,基兰博士还对这两个所谓“天然抵抗艾滋病”婴儿未来即将面临所有未知安全风险表示质疑。

   贺建奎在接受美联社专访时说,他觉得自己有很重大的责任,不仅是促成第一个(基因编辑婴儿),而且要让这成为一个榜样。
   据贺建奎介绍,他的团队采用了一项名为“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这种技术能够精确定位并修改基因,也被称为“基因手术刀”。
  基因编辑技术被认为能够让人类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实现对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等,有其它基因编辑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能够在活细胞中最有效、最便捷地“编辑”任何基因。这一技术不仅能修改胚胎、消除遗传病,理论上甚至能够改变人的外貌,让父母“设计婴儿”。
  也正因如此,这一技术被很多科学家和社会学家认为是一个禁区。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曾声明说,美国联邦政府的资金不能支持在人类胚胎中利用任何基因编辑技术。
   2015年,美国、中国等国家曾在华盛顿召开专门会议并达成共识,允许开展有关基础研究,但强调把该技术投入临床使用的做法是“不负责任”的,首次为基因编辑研究划定了 “红线”。
   在是否允许或者禁止基因编辑的问题上,贺建奎说:“社会将决定下一步怎么做。”
   据称,珍妮弗·杜德娜是发现基因组编辑工具“CRISPR/Cas9”的两位美国女科学家之一。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谈到她在发现这一技术后做过的一个噩梦。在这一噩梦中,她有一天接到一个邀请,某位“重要人物”想和她谈谈这一技术。在欣然赴约时,她忽然发现,想要了解这项神奇技术的是阿道夫·希特勒。(来源:纽约时报中文网,voa.com等)
【延伸阅读】
“基因编辑婴儿”六大发现
之一:券商中国记者在中国临床测试注册中心查询结果显示,贺建奎申报的临床试验有两项,这两项实验都和基因编辑儿有关。
        一是注册号为ChiCTR1800018955的重大遗传疾病基因治疗的安全性评估,合作机构为深圳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二是注册号为ChiCTR1800019378的HIV免疫基因CCR5胚胎基因编辑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合作机构为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
       上述两项申报分别通过了深圳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和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具体来看,贺建奎与深圳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作的临床试验主要研究的是CRISPR-Cas9技术的切割效率和脱靶率。
之二:贺建奎与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临床试验的研究目的,是通过CCR5基因编辑人类胚胎,通过完善的试验体系,获得避免HIV的健康小孩。
        临床试验的测量指标之一便是怀孕并保证一个或多个活产。这一试验目的令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成为了两名基因编辑婴儿最有可能的“加工厂”。
之三:券商中国记者发现,贺建奎与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的临床试验目的,违背了科技部和原卫生部联合下发的《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中的第六条。
       指导原则第六条明确规定,进行人胚胎干细胞研究,必须遵守以下行为规范:
        (一)利用体外受精、体细胞核移植、单性复制技术或遗传修饰获得的囊胚,其体外培养期限自受精或核移植开始不得超过14天。 
        (二)不得将前款中获得的已用于研究的人囊胚植入人或任何其它动物的生殖系统。 
        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的违规行为尚未结束。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申请书明确提出,需要进行植入前胚胎遗传学检测。而使用这项技术的机构需要经过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批准。
        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7年4月11日发布的《关于公布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设置人类精子库的医疗机构名单的公告》(2017年第6号),截至2016年12月31日,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共有451家。
之四:券商中国记者发现,深圳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都不在该许可名单内。
出现在名单中的深圳医院共有8家,分别是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深圳恒生医院。
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是香港上市公司和美医疗控股有限公司控股的医院之一,被称为“莆田系”医院。
之五:根据人类怀孕周期推算,基因编辑儿的受孕时间大致落在2018年的1-2月份,也正在此时,贺建奎被南方科技大学停薪留职。
之六:深圳科创委回应“资助基因编辑婴儿项目”:不属实。
11月26日23时深圳市科创委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深圳科技创新”回应称,未资助过贺建奎及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在该领域的科技计划项目。
        声明称,经核查,深圳科创委从未立项资助“CCR5基因编辑”、“HIV免疫基因CCR5胚胎基因编辑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等自由探索项目,亦未资助南方科技大学贺建奎、覃金洲及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在该领域的科技计划项目。该研究的临床注册信息上登载“经费或物资来源为深圳市科技创新自由探索项目”不属实。(来源:华尔街中文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