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俄勒冈       动动你的小手,点击上方关注我吧 ! 
有人说,茶喻人生,而咖啡若梦。也有人说,咖啡是从舌尖到心灵的朝圣之路。
文丨泊文儿
编辑丨木木
下笔前,我试图想了很多种爱咖啡的理由,于是乎脑海里出现了许多和咖啡有关的画面和场景。是最初的咖啡因带来的鼻尖微汗和心跳加速吗?是那一场唇齿间有咖啡香的谈话吗?是那一间终于去到的电影里出现的咖啡店吗?是那一天午后读到或写下的一段文字吗?或是伴随杯口热气一起弥散在空气中的一段旋律?亦或者,就是那一口纯粹深触到了味蕾的浓香。终于有些明白,咖啡的特别之处在于,有时候,我的情绪只想要它而非其余,有时候,它变成了一种契机,揉进太多的杂七杂八。

对于爱咖啡的一个人,来到了波特兰,是一种极大的幸运,因为这个城市的人们血液里都流淌着咖啡的味道。可能是因为多雨潮湿的环境,让他们想要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也或者本就是气质相投。不似同一地区的西雅图有着连锁店星巴克发家致富的传说,这里有着很当地化,相对小众的一些珍藏和情怀。而分享喜爱的咖啡店,就像把秘密讲给他人听一样,因为有故事和记忆在那咖啡壶里沉浮。
01
Heart Roasters
Burnside店:2211 E Burnside, Portland, OR
Downtown店:537 SW 12th Ave, Portland, OR



Heart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是所有尝试过的人们的心头好。这家店主要从美国中部,南美,和非洲精选生咖啡豆。运送回自己店里亲自烘焙到最理想的程度,使各类咖啡豆充分地被激发出其独有的风味·,并煮出澄明无杂质的汤汁。

这是位于其伯恩赛德(Burnside) 分店的烘焙机。精益求精的道道工艺,只为最终呈上桌前的那一小杯,每一杯咖啡都会被装点上一枚雕琢过的心形拉花,简直再扣题不过了。


去一家新的咖啡店,就像初次约会一般好奇又茫然无措,面对第一次光顾的我,热情又专业的店员推荐了一款香草拿铁。咖啡入口丝滑,浓郁却不强烈,后味有淡淡的榛果余香。带着心形拉花的绵软奶泡被液体携入唇边,在舌尖细密地碎开,这时微笑会不由自主的浮上脸颊,再贪婪地舔一舔残余在上唇的泡沫。这股独有的丝滑和奶香,全得益于其特别添加的新鲜全手工秘制腰果牛奶。

Burnside的店面稍古旧一些,相比之下,我更爱位于Pearl District (珍珠区) 新店的装潢风格。但无论哪家,都挥不去属于波特兰的那份嬉皮风格。

干净性感的操作台,摆着自家供出售的咖啡豆。黑白为主色调的室内装潢,配合大幅落地窗,自然的光线打在天然木色纹理的咖啡桌上,室内的插花随季节变换但永远都是新鲜明艳。浑然天成的一切,更是凸显了唯独只赋予在了咖啡上的复杂和匠心。
店面不大,座位不多,才成全了一份独有的清净。大部分客人都是短暂停留,挑选一杯带走。还有一些是被街对面拥挤的餐厅排位挤了过来,却不料在这里偷得一夕难忘的时光。
02
Stumptown Coffee Roasters
Downtown店:128 SW 3rd Ave, Portland, OR



相比之下,Stumptown是名声在外的。曾荣登全美前三的它,不仅在波特兰就有五家左右的分店,各类产品遍布超市和餐厅,更是蔓延到了西雅图、旧金山、纽约等其他城市人们的生活日常。听说最近被Peet’s 咖啡收购,其母公司是拥有一众奢侈品牌的JAB Holding,大名鼎鼎的Jimmy Choo就是旗下之一。得知这样的消息,虽然有一种自家白菜被拱了的悲伤,但是也为它即将迎来的扩张而鼓舞,毕竟美好事物不可能只拿来私藏。

我最常去的是位于旧城区的那一家,同样的嬉皮士风格,原色砖墙,手写黑板,让一切带有更加原始的热情。店员小哥永远都那么健壮迷人,总有其一还会充当DJ,然而店里的音乐声音再大也盖不过络绎不绝的人们的谈笑声。

可能是那一股难以消退的热烈,让我大部分时候都会点它的冰饮,但其实加冰的口感往往更为细腻而鲜明。菜单上可选择的并不多,大部分人会推荐摩卡或香草拿铁,而榛果拿铁永远是在菜单之外的我秘密的选择。

如果累了,就去最靠窗的位置坐坐,看看书,或者看看街上各异的路人,等到突然雨停的时候,我就会是整个店里第一个遇见阳光的人。对面的老房子逆着光,会只剩下一圈模糊的轮廓,但历久弥香的气息就如手中的拿铁一样让人沉醉。

如果心情聒噪,还可能会试一下他们独特的Cold Brew (冷泡咖啡)。罐装和瓶装的咖啡从冰块堆里拎出来,方便携带,但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暗暗地把这个系列和酒精联想到一起,多半是它那微酸又略苦的发酵感的误导。走过一个街区,就可以去另一个大名鼎鼎的地方,巫毒甜甜圈 (Voodoo Donuts) 排个队,给自己点甜头。
03
Behind the Museum Café
地址:1229 SW 10th Ave, Portland, OR 97205


和店名“美术馆后面的咖啡”描述的绝无二致,它正正当当坐落在波特兰艺术馆后身。而这份精致也配得上这个位置和名字,一份来自日式独特的玲珑小巧。一入店,日本老板娘就热情的笑脸相迎,环顾四周,传统的日本工艺品玲琅满目,和服整齐悬挂出售,茶具各式各色,听说老板娘心情好的时候还会身着和服现身,再配上独特的烹茶工具,一秒穿越。
我们没有跑题,因为这里有波特兰最好喝的,抹茶拿铁,咖啡中犯规的小清新。拿铁在意大利语里是牛奶的意思,要说咖啡拿铁,才是把牛奶注入咖啡的那一款。所以抹茶牛奶叫自己拿铁也不算犯规。当我第一次入店,看着菜单好奇地问老板是不是和星巴克的抹茶拿铁异曲同工的时候,她傲娇的说,形式相同,但星巴克是卖咖啡的,她的抹茶才是上好的。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咖啡,更体现出其实咖啡也是一种文化,或者说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被赋予到任何我们喜爱的饮品上。握在手中,坐下来,一台电脑,一本书,或者一两个人,就意味着一种慢下来的态度,想要认真思考,专注阅读,细心品味,用心交谈的一种态度。
如果你是抹茶狂热者,那这里就是天堂。且不说各色的抹茶类糕点,只其中一款抹茶冰饮就让人如痴如醉。冰凉柔和的抹茶牛奶上面,是绵糯的抹茶和红豆冰淇淋,抹茶布朗尼,和果仁儿碎,一把风格独具的小伞亦是画龙点睛。此外,店内还供应一些日式传统的小吃,茶饮,和酒类。精致的餐具,清新的环境,周围画廊和展览围绕的艺术气息,像一阵清风拥抱着任何浮躁和不安。波特兰日本文化盛行,除了历史的原因和包容的态度,一份相同的精致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吧。
04
Olé Latte Coffee
Alder店:1003 SW Alder St, Portland, OR
PSU店:SW 5th Ave and Harrison St, Portland, OR
Happy Valley店:13351 Se 145th Avenue, Happy Valley, OR



这家咖啡店简直不能更波特兰,因为它只有餐车这一种形式。餐车文化是波特兰的精髓,小巧精致,内涵丰富,一对一的窗口方便人们交谈,尽管一辆挨一辆,每辆都会把自家打扮的风格鲜明且迥异于其他,又好似一种博览会一般的盛景。Ole的红色小车就像潘多拉的小魔盒一般,如果路过太早或者太晚,它都是关闭的。有时候可能我会刻意绕道,只为路过它,咖啡的香味,新烘焙出的麦香,和欧式怀旧风格的小物件就会诱人的从魔盒里弹出来。
香草拿铁是每次必点,也会借机和英俊的小哥聊上几句。他们告诉我老板是意大利人,始终坚守着那一份工匠情怀。别看他们的店面小,但咖啡豆也都是亲自筛选和烘焙。这是一家没有野心又天马行空的咖啡,不同的季节,他们会推出各种新奇味道。二月有柠檬草拿铁,八月有薰衣草蜂蜜拿铁,咖啡的后味是花草的清香,如果雨过天晴出现一道彩虹,那份心情会让人立刻想到春天,想到生机。

这个城市有许多家好咖啡店,但却只有这一家好咖啡餐车。
05
Purrington's Cat Lounge
地址:3529 NE Martin Luther King Jr Blvd, Portland, OR
推荐这家店,是因为它特别的理念,和浓浓的人文关怀。这是一家猫咖啡店。不禁唤起了我家乡的记忆,清华家属区门口有一家叫万圣书苑的书店,是1993年建立的北京第一家专营人文学术图书的私营书店。人文学术的意思就是没有成功学,没有辅导书,但是可能有易经有八卦,有宗教有野史。后来成府路改造,老邻里各奔东西,它也几度拆迁,里面有一家咖啡店叫醒客咖啡,老照片老物件藏于店内,像是一种无声的缅怀。店里也在几年内收养了好多猫,它们大部分时候安静漠然,偶尔也会上房揭瓦,撩骚挑逗,有些猫咪陪我从小玩到大。不知道为什么猫和咖啡店就是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和谐。
这并不是美国唯一一家猫咖啡,但却是除了咖啡以外还卖酒的个例,想象和猫咪一起喝醉,是不是很撩人。小店不大,常常预约满员,外面的吧台和里面的猫咪活动室是分隔开的。如果想要和猫咪玩耍,可以按半小时五刀付费,或者八刀呆一小时。店面后身是更宽敞的猫咪休息和生活区,出来“见客”是它们的自由,当然也不排除有仗着出来陪玩的名义继续睡大觉的。小店的咖啡和饮品还算过关,最有特色的是各类猫猫脸的曲奇和糕点。他们会用客人们支付的和猫咪玩耍的费用和部分利润来用心呵护这一群猫咪,同时这也像一场“相亲会”,猫咪是欢迎随时被领养的。店员告诉我们,它们中的很多,都有着悲惨的过去,有的被虐待过的小可怜依旧在走出阴影的过程中。
当咖啡的香气里挟携着浓浓的人文和关爱的时候,那一份感动和回味就从舌尖蔓延到了心灵,便印证了咖啡有时只是一种契机。让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文字,人与其他事物,有了一个桥梁,一段时光,一个空间,遇见,然后用心地好好交流,慢慢地彼此了解。
咖啡,不只是咖啡,它便是波特兰的生活。

本文由 遇见俄勒冈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遇见俄勒冈
一伙资深波特兰人的自白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我们的网站: www.exploreoregon.us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