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政部发布了《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结婚登记率同比下降7%。自2014年以来,该数据已经连续四年下降,2017年是降幅最大的一年。
与此同时,我国离婚率则由2002年的0.9%逐渐攀升至2017年的3.2%。
自2002年以来,我国的结婚率和离婚率发生了明显变化。2002年,我国的结婚率为6 .1%。此后几年,该组数据一直呈上升趋势,但在2014年开始下降。
2013年至2017年之间,我国的结婚率由9 .9%降至7 .7%。此外,我国的离婚率由2002年的0 .90%逐渐攀升至2017年的3.2%。
另外,“晚婚”现象明显。2012年之前,20-24岁办理结婚登记的公民占结婚总人口比重最多。自2012年开始,25-29岁办理结婚登记的公民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13年开始,25-29岁办理结婚登记的公民占结婚总人口比重最多。
导致结婚率变低的因素很多,2017年西南证券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单身人口近2亿,正面临第四次单身潮。中国人口性别比失衡、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择偶经济要求越来越高等因素,都成为了结婚率变低的原因。
失衡的性别比例
从1949年到2017年,中国的总人口从5.4亿变成了13.9亿,近70年时间里,人口总数增加了8亿多人,增长了一倍多。
但中国的人口却始终处于性别比失衡的状态,尽管这个差距一直在好转,但是从近五年数据来看,男性人口的数量依然高于女性人口超过3000万。除了从总量上衡量,我们再来看看性别比。
性别比是反映一个国家男女两性是否合理或协调的重要指标,其中讨论最多的是出生人口的性别比,即一定时期内的出生人口男女比例。联合国将102-107视为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正常值,高于或者低于该值均属异常。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便一直高居不下,并在2004年达到峰值121.18,即每出生100个女孩,就会出生121.18个男孩,远超联合国划定的合理范围,性别比严重失衡。
至此之后,虽然中国的出生人口性比别自2008年起持续下降,但历年数值还是属于国际公认的“正常”之外。
分年龄段来看,2016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0-19岁年龄段的人性别比均超过115,也就是说,等将来他们到了婚配年龄时,会面临更大的男女比例失调的压力。
女性受教育程度高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群体的性别差距逐渐缩小,研究生阶段尤为明显。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研究生群体中20-29岁年龄组的女性人数已经超过男性。
高学历女性更难找到相应配偶。2010年,女研究生的结婚率下降到50%以下,其中25-34岁年龄段下降明显。主要原因是高学历女性倾向于选择同等学历或者比自己学历高的配偶,以求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择偶经济要求高-八成女性要求另一半收入2倍以上
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也会导致其择偶时有较高的经济要求。
根据珍爱网的调查报告显示,半数男性认为理想的经济状态是男女收入相当,但仅有15%左右的女性这么认为。
有超过五成的女性希望男士收入是女士的2倍,更有30%的女性希望男士收入是女士收入的3倍及以上。
由此可见,男性在婚恋层面经济压力日益增大。调查还显示,一线城市男性面临的压力尤其大,在女性要求居高的城市排行中,北京位居榜首,其次为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和西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