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想岛副主编 持正
昨天,知名科普达人@屠龙的胭脂井发布了一篇微博,自述面试应届硕士生时的经历,让人动容。
截至目前这条微博转发4800次,评论1360,点赞更是多达2.3万。
@屠龙的胭脂,本名杨滢。匹兹堡大学博士,前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员。专业是大脑编解码、认知科学、交流科学与病症。
以下是微博原文:
@屠龙的胭脂井
周五面试了几个应届生,其中一个孩子给我印象深刻。其他孩子都是名校的,只有他是一个普通的211的硕士。
他发了几篇中文期刊的文章。我看了看,问了他几个问题。
我发现一个很神奇现象,他每个分析都做得很努力,但是到了关键性科学问题都做不下去了,只差一点点方向性调整就可以发高一个水平文章,但每次就是没做关键性问题的方向性调整。
我终于忍不住问了他一个,我作为面试官不该问的问题:“你导师管你吗?他给你指导方向吗?”
他说,导师有行政职务,基本不来实验室。他都是自己摸索,还要带师弟。
这时候,他拿出来一个博客给我看,写了几百篇文章,都是自己感触,算法代码,学习和实验笔记。每篇都写了很多,包括原理和代码实现。
他说他写下来就是上学路上看,回家路上也看。
我真是深受感动,也觉得非常惋惜。
有很多孩子是很想努力学习的,但高考时候就差一点点,没去名校,研究生又在普通211。
说是211重点学校建设,但是很多老师忙于行政和管理上的功绩,并没有给研究生足够的指导。
孩子们非常努力,加班加点的做,但是往往方向有点偏。做了很多分析都没踩在核心点上,这一般就是导师的问题。
他说,一个月只有八百块津贴。很多师弟师妹都去打工。但他把所有时间都用来搞研究,所以省吃俭用,一心就是想来北京工作,这样以后发点好paper,可以有去好学校读博士的机会。
最后我还是决定要他。这样的人,应该再得到一次机会。
部分网友深受触动,纷纷怀念起自己的导师,感激他们曾经对自己的付出和培养:
但更多的学生则表示这样的导师怕是万里挑一,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实际情况有些残酷啊……
上图有句评论让人感慨——中国不缺好学生,但缺好的老师。
想延伸成另一句:高校不缺学者,但缺老师。
很多高校的政策早就把“科研”置于“教学”之上,评奖晋级是每个青椒身上沉甸甸的包袱。好的老师因为不发表成果而被学校“劝退”的也不在少数。
岛妹看了一下评论,感激导师只占到两成,也从另一侧面撕开了高校教育的口子,让人看到这一普泛现象。“研而不教”、“行政缠身”的问题早就不局限于985、211等重研究的高校,也没有专业约束,而成了一个大局面。
导师蜻蜓点水的指导,甚至会让学生有受宠若惊之感。
我是一个985高校文科专业的在读硕士,研一整个一学年只见过导师三次,每次不超过十分钟。他真的很忙,会议论坛出版,接踵而至。
觉得应该说些什么,却发现跟着大牛的同学境况并没有比我好到哪里去。
只有那些年轻教师还在兢兢业业地辅导学生,定期开组会。无法言喻的羡慕,“名师高足”慢慢成了一个徒有其表的空壳。
在学生渴望能从老师那里获得更多帮助时,他们会说“自学是研究生的基本能力”。
其实谁也没错,错的是环境。
所以才会在看到以上微博的时候那么动容,除了遇到伯乐能被赏识的憧憬之外,还看到了更多温暖的延续。
博主说自己念书期间导师就为她辛苦奔忙,现在轮到她手握权力,也可以设身处地地为这些陌生的学弟、学妹着想,给他们机会。
有人说,屠龙少年最终也会成为恶龙。我希望教育行业不是这样的。
任何能熬出头地坚持把科研道路走下去的“自学”少年,一定要努力地把风气扭一扭、变一变。
有些时代总会过去,我们,才是未来。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不是智商或财富,而是思考问题的层次。关注公众号理想岛(ID:lixiangdao002),提升认知维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