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两天,美国著名电影网站IndieWire赶在万圣前夕,应景地选出了影史恐怖片Top100
不少影迷表示,上榜的大都是曝光率高到让人腻味的老面孔。比如欧美影评人一致钦定的No.1 of all-time,用腰间盘猜也知道是《闪灵》啊!
呃,不好意思放错图了……

还有不少东亚恐怖片死忠,吐槽美版《午夜凶铃》竟挤掉了地位空前的日版,简直号称年度冤案:
哪怕在外网上也是众声喧哗,比如这位不满《猛鬼街》才排到84位的仁兄:
抛开种种因审美隔阂引发的分歧和争议,在这份榜单中,有一部经典老片还是值得说道一下的。
那就是名垂影史的《月光光心慌慌》(1978
榜单排名第5,将《惊魂记》、《异形》等一干竞争对手甩在身后。
从英文片名Halloween中,便能嗅到一丝玄妙的节日定制气息。早在国人熟知的《电锯惊魂》系列问世20多年前,该系列便已常年统治北美万圣档,掀起数次观影热潮,成为当仁不让的类型扛把子。
而你们最爱的“华裔之光”温子仁,那会儿还没断奶呢!
距首部上映40年后,全新续集《万圣节归来》现身今年第30届多伦多电影节午夜惊奇单元,自开画以来口碑一路走高,目前烂番茄新鲜度近80%,在恐怖片中算是相当好的表现。
票房方面,首周末三天即力克LadyGaga冲奥作《一个明星的诞生》轻松登顶,卷走7750美元,创下系列之最,在恐怖片首映吸金榜上更是仅次于去年的《小丑回魂》。
种种迹象表明,这将是近期又一部备受瞩目的爆款恐怖片。
对它有些陌生?不要紧,我们先po出一段史前剧情介绍:
大概阅鬼无数、身经百战的你,此刻会砸吧砸吧嘴说:“看上去也没啥新鲜的。”
事实上,《万圣节》系列刚推出时,也遭到了很多评论家的质疑。一部拍摄仅花了21天,预算高达32.5万美刀的独立电影,没有残损的肢体、血浆横飞的场景,只有一个从头到尾戴着面具、疯狂挥刀的精神病男子。
不论以当时哪种标准来看,都只有沦为炮灰的命。
之后上演的逆袭,则再次印证了那句老话:是金子总会发光。
影片放映数月后,以《村声》杂志的Tom Allen为首的一批影评人最先指出,这部作品打破了以往恐怖片靠贩卖暴力血腥上位的格局,通过出彩的悬念营造,紧紧勾住观众神经,使其仿佛置身于冰窖一般,紧张得不敢喘气。
片中蓄意模糊掉的杀人动机,配合以缓慢推拉的镜头,给人的感觉像是凶犯在步步靠近,甚至可能就站在你身后——这般极度渗人的效果,是以往流水线上的恐怖片所未曾达到的。
自此,面具杀人魔也从阴云笼罩的哈登菲尔德小镇走出,成了红遍全球的巨星。
而这些亮眼成就,都要归功于恶魔背后的制造者——约翰·卡朋特
提起卡朋特,相信所有恐怖片的拥趸都无比亲切,这个名字就像乔治·A·罗梅罗(《活死人之夜》)、达里奥·阿基多(《阴风阵阵》)一样,等于上世纪先锋Cult片、B级片的代名词。
硬核老卡:不会玩摇滚的编剧不是个好导演!
作为集导演、编剧、制作人、剪辑、作曲于一身的全才型恐怖大神,卡老爷子1948年出生于纽约,因为家庭环境的熏陶,从小便对西部英雄片、B级片兴趣浓厚,并在20岁顺理成章地升入南加大电影艺术学院就读。
更让人嫉妒的是,短短两年后,他参与制作的《布朗科·比利的复活》便将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收入囊中(看看人家的22岁……)。
布朗科·比利的复活》(1970)
1976年,卡朋特第一部独立完成的电影《血溅十三号警署》上映,并于1978年在芝加哥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影片提名。这部场面火爆的处女作为他赚足了名声,也让圈内人士开始对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投以关注。
从处女作开始,卡朋特便保持着配乐亲力亲为的传统
之后,受到独立制片方邀请,老卡再度出山,开始按投资者要求构思一部“关于暗恋保姆的精神病杀人狂电影”
自小对恐怖类型片的耳濡目染,加上拍片过程中累积的经验,让卡朋特对于一切邪灵凶物有着超凡的直觉力。很快,在他另类的脑洞创作下,麦克尔·麦尔斯这一经典的杀人狂形象就此诞生。
蓝色连体工装,白色乳胶面具,手持尖刀,便成了烙印在一代美国人头脑中的梦魇,被粉丝们盖章选入“影史三大杀人魔”之列
另外两位又是何方神圣呢?
分别是《十三号星期五》中手持砍刀、出没于水晶湖的杰森·沃赫斯:
比比谁的面具更有范儿?
和《猛鬼街》中挥着一双恶魔“钢爪手”的弗莱迪叔叔:
虽然我知道你的关注点全在德普的盛世美颜上:
跟后面二位相比,麦尔斯的外形或许不够凶煞狰狞。但可别忘了,按辈分来算,他可是三大恶棍中排在C位的那个。因此70年代末横空出世以来,这个没有感情的杀手就被影视作品以各路花样轮番致敬。
譬如去年燃爆暑期档的《极盗车神》中,便植入了一段让人啼笑皆非的剧情:大佬道哥说要买麦克尔·麦尔斯的面具,结果因为“Michael”与“Mike”发音相近,最后买来的是《王牌大贱谍》主演麦克·麦尔斯的面具。
从不断冒出的恶搞案例中,足可窥见《万圣节》系列在美国流行文化圈的影响力。作为杀人不眨眼的屠夫,“麦尔斯”的形象打造无疑是成功的。
数十年来,人们一直试图弄懂,他那张面具究竟何以拥有让人汗毛倒竖的能力?除了全系列关键的道具符号,它更像是一种人格扭曲的隐喻,投射出麦尔斯病态阴暗的内心世界,也象征着那些和他一样极端反社会、妖魔化的边缘族群。可以说,正是它赋予了恶魔以神秘诡魅的气质。
正为万圣cos创意发愁的你还不赶紧入手?!
有趣的是,拍片时由于团队资金吃紧,卡大爷雇佣了一个街头青年——汤米·李·华莱士来担任美术指导、制作设计总监、选景员等多个角色。麦尔斯的无瞳人皮面具,便是他在街头一家小店花1.98美元买来并涂白的。
这位当时默默无闻的华莱士,后来成为系列外传(第三部)的导演,又在1990年拍出了斯蒂芬·金原著改编的《小丑回魂》,被封为无数人的童年阴影。
兄dei,你的发际线有点儿高啊
去年新版上映后,一举打破多项北美票房纪录,堪称当之无愧的现象级赢家。
除了嗜血狂徒麦尔斯,《万圣节》系列的另一经典角色无疑是苦命女主劳瑞,也就是杀人狂的妹妹。在第一部中,17岁的她在万圣夜惊险逃出失心疯老哥的魔掌,一声凄厉的惨叫让人记忆犹新。
正如西格妮·韦弗之于《异形》,米拉阿姨之于《生化危机》,饰演劳瑞的杰米·李·柯蒂斯也凭借这一看家形象奠定了自己影坛“尖叫皇后”的名号。尽管她只参演了系列中的三部,却仍备受粉丝追捧,而柯蒂斯也在演完该片后一夜爆红,荣膺巴黎科幻影展最佳女主角。
不知又有多少人知道,在《惊魂记》中贡献出传世尖叫的老牌女星珍妮特·李,就是科蒂斯的妈妈呢?(可达鸭皱眉.jpg
看来尖叫基因也是可以遗传的
母女二人还在系列第七部中同台飚戏,算是两代“海豚音女王”xial了。

尽管在《月光光心慌慌》大获成功后,卡氏恐怖电影的辉煌仍在延续,包括1980年的《午夜时刻》和“启示”三部曲(《怪形》(1982)、《天魔回魂》(1987)、《战栗黑洞》(1994))等作品,同样在cult迷中流传甚广。
卡朋特“启示”三部曲
但论及影史知名度和投入产出比,再无一部可超越当年麦尔斯在万圣夜收割的成就。
影片全球总票房突破7000万美元,堪称以小博大的典型。此后卡老爷子便全身而退,投入其他拍摄项目。而210则未能跳出续集必烂的怪圈,质量参差不齐,口碑最低的是那部外传,imdb评分只有可怜兮兮的4.8……
这片名取的……凯奇大叔打了个喷嚏
相较之下,最新作的导演大卫·戈登·格林为近年美国独立电影圈新锐,曾在2013年凭《雪崩王子》拿下第63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足以为影片成色保驾护航。
当然,更让影迷们激动的是女主柯蒂斯时隔多年的回归,加上老卡操刀配乐,势必引发旋风般的集体怀旧,为年底大片扎堆上映前的疲软影市注入一针强心剂。
英国权威科幻期刊《SFX》的编辑史蒂文·奥布莱恩曾这样评价道:
“《月光光心慌慌》是后代恐怖电影类型的鼻祖,它是随后20年恐怖电影的标志性作品。”
但,就像此前外媒盛赞的《寂静之地》、《遗传厄运》等“神作”资源流出后惹来的争议,对一味推崇感官尺度的国内观众来说,我们对恐怖片的观影预期,多数时候仍停留在表面的惊吓效果,也就是所谓的jump scare,而非层层浸透、渗入的阴悚气氛。
这多少能解释,为什么《月光光心慌慌》这一元老级ip在国内除了真·恐怖片迷外,总是处于不温不火的尴尬境地,以至于多数人对它仅有的印象,是那个乍一听有几分浪漫的译名(雾)。
在豆瓣上,该片的评价人数迄今也不过才6000多,分数就更一般了。
无论何种类型的电影,其表现形式都该是多样的。哪怕画面不够刺激,惊吓度不够爆表,但凡借力于巧妙的镜头和叙事,都能让人收获到难忘的心理体验。当我们放下偏见和苛刻遵循的标准,才能真正走近,甚至爱上这一大洋彼岸的变态杀人魔。
最后,在40周年献礼(wang)送(pan)(jian)前,先来品下新版的预告片压压惊:
预祝万圣快乐(~ ̄▽ ̄)~
*本文作者:仲夏之门
< END >
RECOMMEND|往期精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