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一起科学育儿
今天文章有录音哦
今早起床就看到了重庆幼儿园砍人事件,视频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真的触目惊心,尤其是看到那些小小娃被砍了后还站着一动不动,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午饭也吃不下。
以前我写过一篇《遇到坏人就跑,仅仅告诉孩子这个是不够的》,真心希望我再也不用转发这篇文章了,但也真心希望我们每个父母都能提前教会孩子自保的方法。
今天下午是老公公司万圣节活动,一路上我还在想那些小孩子,和小D差不多大的孩子们,不知道他们现在怎样了。然后我就一直在问我自己,如果我是这个事件的亲历者,我们可以做什么,帮助到他们。
这里也恳请大家不要转发这些不带马赛克的视频和照片,避免当事人的“二次创伤”。
这次砍人事件是创伤性事件,不管是被砍的孩子还是目睹整个过程的其他孩子,所有人都是受害者,无一例外,这样的事件他们来说心理影响会是巨大的,孩子通常会出现下面这些表现:
  • 表现出害怕的症状
  • 异常粘人
  • 毫无征兆地大哭大叫,情绪失控
  • 食欲减退,睡眠受到影响
  • 会不断在脑海中重现事件,最普遍表现是做噩梦
  • 出现行为倒退,比如:尿床、吃手指等
  • 专注力减弱,认知退化
如果孩子表现出特别严重的创伤后遗症表现,是需要积极进行心理干预的。但很多幼童常常会在事件之后再次经历“二次创伤”,而这却常常被忽略。
家长自治,避免孩子“二次创伤”
在这类事件的处理中,如果父母一味沉浸在自己的痛苦和情绪宣泄里,这比孩子经历的创伤本身更加可怕。
很多成年人童年的心理阴影,不仅仅是因为当时经历了什么,更多的是源于父母当时应对孩子创伤性事件的情绪水平。

学龄前的孩子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父母家人来获得支持和安全感。当父母出现愤怒甚至要以暴制暴时,孩子会困惑甚至更加害怕;当父母难过伤心,孩子会自责,觉得是他“不够好”导致的;当父母经常性的情绪大幅度起伏,孩子的焦虑感也会增加。要治愈孩子,父母先要治愈自己。
内察自己的情绪,然后进行积极自我对话,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不让自己卷进情绪漩涡的方法。
“我的情绪为什么失控?因为我很愤怒,是的,我可以愤怒,但我更需要冷静下来,因为我的孩子更需要我的帮助”
“我很害怕。我为什么害怕?我害怕无法时刻保护他。嗯,害怕很正常,但害怕无法解决问题,我要带着孩子一起面对,化解这个危机”
“我很内疚,我为什么内疚?那时家人都说有人带孩子不用这么早就送去幼儿园,我偏要送她上幼儿园。可是,亲爱的,这些事情已经发生,我现在要做的就是解决问题”
带一点点的出离心看待这个事件,这很难。但当了父母后,我们该知道,有些时候,除了坚强,我们别无选择。孩子最最重要的治愈来源,就是我们父母。
支持和接纳,让孩子安心
当孩子出现创伤性事件症状后,我们需要积极及时回应,给予孩子很多很多的身体接触(拥抱、亲吻)和很多很多的眼神接触,回应孩子的情绪,“我知道你很害怕/担心/悲伤”,同时用异常坚定的语气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在这里,会保护你”。反复地、经常地、坚定又平静地告诉孩子这些简单的句子,让孩子安心。
如果孩子可以表达了,等到孩子情绪慢慢稳定,你可以试着鼓励孩子说出来发生了什么,这对于孩子的自我修复特别有帮助,也能让父母了解孩子是如何解读这件事的,从而可以更加针对性地帮助他们。
当一个孩子反复提及的关键词,那我们就能捕捉到这是整个事件里对他冲击最大的。等到下次孩子又出现焦躁害怕情况时,我们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复述这个关键内容。
比如,这个事件中,如果孩子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是“刀”,那我们可以反复和孩子复述这个故事,“是的,那天有人拿着刀对着你,你受伤了,你很难过”,同时再次给予孩子安心,“我知道你当时特别害怕。现在爸爸妈妈在这里,今后我们会保护你!”
另外一点,也是值得反复强调的,就是要一直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爸爸妈妈,还有很多很多人都爱你,发生这件事不是你的错!”
我们需要预期到,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情绪一直会反复,有时甚至我们刚刚提及,他又会哭泣。这些都是正常修复的必经之路,父母千万不要害怕谈论和躲避,而是需要始终用平静坚定的态度,带着爱告诉孩子,我了解你的感受,现在父母在这,会保护你。
人的记忆分显性记忆和隐性记忆,那些对孩子有冲击的事情,我们千万不要以为不谈论、分散注意力就能过去了。这些事情会成为孩子的隐性记忆,最终还是会受影响的。
处理隐性记忆最好的方式,就是主动谈起,然后通过对话帮助孩子理解发生的事情,慢慢消化。这个方法对于任何对孩子造成心理阴影的情况都是适用的。
工具和策略,让孩子找回力量
经历过这样创伤的孩子,每个家长容易有愧疚感,会自责是自己没有保护好孩子。于是自然的,我们下意识就会“过度保护”来弥补。这样的“过度保护”更加不利于孩子走出心理阴影,他们从我们的行为中也会建立起“受害人”的自我印象。相反,我们需要利用一些策略,让孩子自己找回力量。
1、直面焦虑
大部分经历过心理创伤的孩子,最大的表现就是情绪波动,这种情绪波动不仅时间持续久,常常过了几个月还会出现,而且也会影响到孩子其他行为,比如出现打人、咬人或者尿床等。
就像开头提到的,这类事件里父母本身也是受害人,常常孩子的哭声会再次激发父母面对创伤事件的负面情绪,我们最容易脱口而出的就是,“不要哭了,没事了啊”。这种压抑孩子情绪的行为更不利于孩子走出心理阴影。
正确的做法是帮助孩子理解,他现在的各种反应都是正常的。特别是对于出现行为倒退的孩子,他们常常在害怕的同时会伴有自责内疚,所以对孩子说这样的话就特别重要,“你现在还很焦虑,这也是情绪之一,和开心愉快生气一模一样的。焦虑时,我们的身体有时会不听指令,因此你尿裤子了,这很正常”。 这不仅可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情绪,更能消除羞耻感。
如果当下,我们自己也真的不知道怎么办,那不妨可以这么说,“我知道这个经历很痛苦,我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是相信妈妈,不管接下来发生什么,我会陪着你一起面对,一起度过”。
2、提供一个“树洞”
根据不同孩子的性格特点,我们可以在家打造一个“树洞”,让孩子随时随地可以安全地倾诉自己的感受。这种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有的孩子喜欢画画来表达,那就提供很多很多的画笔和纸张;有的孩子喜欢和父母一对一叨叨,那就在家布置一个温馨私密角落,很多时候买个小帐篷会是个不错的选择;有的孩子喜欢过家家,那就陪着孩子通过角色扮演来一遍一遍消化这个负面情绪的影响,让这样的机会变得触手可及。
很多时候,创伤之所以持续时间长,不是事件本身,而是经历创伤后的无助感和无力感。当一个孩子越来越确定,自己和父母是有联结的,他就会有“靠山”的感觉,这份确定就能滋生出很多自愈的力量。
3、尽快恢复日常
经历过创伤性事件的孩子,会有很强的不安感,而且他们的常规生活也被打破,这些混乱和变化又会增强他们的不安。而让孩子恢复信心和安全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生活尽快恢复日常。
“确定性”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当一个幼童可以预见自己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们就不用花费很多精力来担心,“最可怕的不是靴子掉下来,而是一只靴子已经掉下来了,在等待另外一只靴子掉下来的过程才是最耗人的”。
恢复之前的生活作息,一如既往地执行家庭规则,也可以多安排孩子之前喜欢做的事情,多花时间和孩子玩耍,让孩子享受当下,让这些愉悦的记忆重新覆盖,让孩子明白“生活还是在继续的”,而不是父母带着孩子停留在过去。
身体的创伤不会持续一辈子,但看不见的心理创伤却会。创伤之所以对孩子构成创伤,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事发后缺少支持系统。
只是一味的情绪讨伐帮不了孩子们,这就好比留着这群孩子在一个小黑屋,他们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只知道自己很害怕,而外面的大人都很喧哗。
这样的万一,我们每个人都不想遇到,但如果真的有那个万一,我真心希望每个父母具备帮助孩子修复的能力,都能做那个开门人。
这个世界有时很残酷的,但我依然愿意和孩子分享,我热爱这个世界,并愿意为它的改变而好好战斗。我承认,自己无法顾全孩子的一生,所以我更要让他们学会治愈自己的力量。
生活就是阳光照亮阴暗处,但愿我们都能,心里有光,手里有伞!
参考资料:
https://adaa.org/living-with-anxiety/children-and-teens/tips-parents-and-caregivers/help-your-child-manage-traumatic-
https://www.helpguide.org/articles/ptsd-trauma/helping-children-cope-with-traumatic-stress.htm
推荐阅读
点击标题直接阅读
1、近期文章回顾
2、安全教育

微信改版了

想看往期历史推送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