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总流行一句话,“你永远都不知道,朋友圈里下一个做代购的会是谁”,
相信每个人都有这种经历,朋友圈里也总有那么几个代购吧?
但最近,朋友圈里的代购画风却变成这样子:
”最后三个月!三个月以后就不做啦,这段时间要带货的抓紧联系我!”
日后大家的朋友圈可能要清净一点了!
自从《电商法》的出台,一大片代购早就哭天抢地的了,
加上前阵子浦东机场血洗代购的场面还历历在目:
当时,整个浦东机场T2航站楼
一片血洗的场面...
所有人全部开箱排队等待过机审查队伍长的看不到尽头...
一班航班查了100多个代购,排队等待交税
据说,过机时,海关开箱的场景是这样的
开箱查了一天,一直到凌晨一点,都在排队过机检查...
真的是白天直播免税店,晚上直播交罚款
10支Tom Ford口红被税1800
3盒面膜被罚200多,Luna也罚
面膜一片一片数
所以,难怪代购们都已经做好了挥泪告别的准备...
不做代购的吃瓜群众倒是看戏看得挺欢的,想着最多出国旅游、留学假期回家给亲朋好友带个伴手礼而已,没什么关系吧?
和本仙女有一样想法的举个爪……
👇

可是,刚刚,官方传来噩耗!
帮亲朋好友带礼物也有可能被税的!

一时间,#帮亲友带礼物或被缴税# 还被顶上了热搜,
网友全都炸了!
文章里具体是这么说的:

相信大家也和本仙女一样,看得云里雾里的。

其实说人话就是,你带东西给谁都无所谓,不管是亲朋好友还是你的客人,关键就是,
有没有达到“经营活动”的基准!
那什么是“经营活动”的基准呢?
如果满足下面一条,就算是“经营活动”,如果不如实申报纳税,就会遭遇
重罚!
最高可达50万!
# 0 1
进境居民旅客携带在境外获取的个人自用进境物品,总值在5000元人民币以内(含5000元)的海关予以免税放行。
非居民旅客(例如长期居住在澳洲的华人华侨)携带拟留在中国境内的个人自用进境物品,总值在2000元人民币以内(含2000元)的海关予以免税放行。
换算一下,
5000人民币大约是1000澳币
2000人民币大约是400澳币
也就是几乎等于跟4位数以上的奢侈品说88了~
机智的你可能想到了,一家老少一起出门旅游,一人5000元也能买不少了呀!
Too young!免税额度是按照家庭同行成员计算,不是个人!同行的家庭成员要一起申报,
共同享有5000人民币免税额。
这么说来,一家人连一个LV包包也凑不起了
# 0 2
在免税店买买买也不行!
《电商法》说了,非免税放行物品,连同口岸进境免税店购物额总计,不超过8000元人民币的,仍予以免税放行。
也就是说:境外获取物品+免税店产品>8000人民币(大约1600澳币)
就可能等着交罚款吧!
亲朋好友比较多的,就真的只能叹气了……
# 0 3
有大量重复和未开封商品也不行!
对于穷逼来说,不买几百上千澳币的大货,多买一些小礼物带回国做个人情总该可以吧?
毕竟像土澳特产、2.5刀一罐的绵羊油,一向是不少人回国送礼必批发的首选。
但是从中国海关的解读,和近段网友的亲历中来看,这么做依然有风险!
如果有大量重复或者未开封,仍极有可能被海关判定为“经营活动”,
那也还是逃不过啊..
那啥叫合理自用?
海关的官方回答是:正常数量,且标准由他们说了算。
所以就是尽量不要有大量重复和未开封的商品。
哪怕你只是买了2000块的东西,但如果有大量重复商品,也有可能被海关判定为非自用,到那时恐怕就要缴税了...
支个招,如何努力向海关证明是“合理自用”:
1.最基本的就是要去掉吊牌,拆掉包装盒。
2.如果可以,把贵重物品穿在身上、背在身上、戴在手上。
3.不必要托运的全部随身带。


# 0 4
这20种产品必征税
如果你买了下面这20种东西,即使是自用,数量也是有限,价值无论多少,都必须主动向海关申报,否则
就得面临重罚!
海关20种必征税产品:
电视机、摄像机、录像机、放像机、音响设备、空调器、电冰箱(电冰柜)、洗衣机、照相机、复印机、程控电话交换机、微型计算机及外设、电话机、无线寻呼系统、传真机、电子计数器、打字机及文字处理机、家具、灯具和餐料。
总结来说就是:

看到这里,对于出国旅游、在海外留学或是定居海外,想通过代购来转点零花钱的华人来说,无疑是一大噩耗。
而对于海淘党来说,羊毛出在羊身上,《电商法》让代购增加成本,那么代购和电商势必会通过提高售价来维持利润,最终为其买单的还是国内的消费者。
有不少海淘网友叫苦不迭:仿冒品成灾的今天,连外国的便宜货也买不上了,最后70天赶紧把该买的买了吧!
但是本仙女不得不说,原来随便一个人在朋友圈发发广告就能成海外代购,消费者个人和代购之间形成的是一种委托合同关系,不受消费者权益法的保护。
未来代购“持证上岗”后,我们买起东西来,其实多了份保障,长远来说还是件好事!
不过最后,在这里再次提醒小伙伴们在出入境时,一定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条例以免被税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噢~
以下为中国官方入境解释,请大家仔细阅读,并收藏保存!
点击可戳大图↓↓↓
文章来源:墨尔本微生活(ID:melvlife)、悉尼印象(ID:xiniyx)、头条新闻、美国房地产资讯  、微博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我们删除。
微信又改版了,为了防止跟大家在信息流中走散
点击资料页右上角的
,给我们加星标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