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景芳,童行星球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清华经济学博士,天体物理本科,宏观经济学家,第74届《雨果奖》获得者,儿童心理公众号《晴妈说》作者。
引子:当我们说起儿童教育,我们会想到什么?
很多人对儿童教育有兴趣,都是因为反思自己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
“当我有了小孩子,突然开始对儿童教育有兴趣,我想让我的宝宝得到跟我自己不一样的教育方式。”这是很多人对儿童教育感兴趣的缘起,也是童行团队中好几个小伙伴说过的话。
那如果我们细想一下,反思或者回顾,我们会觉得什么样的教育是核心的呢?
教育总是一个大筐,被塞入很多听起来都很美好但相互冲突的目标。好成绩、快乐自由、多学科融合、与职业对接,等等等等。这里面每一个目标听起来都好,但是放在一起,不是相互之间难以协调,就是平白给孩子又增加了负担。
我们讨论了许久,争执了许久,框架也来来回回调整,目标非常多。
有一点,到了最后我们都认为还是核心中的核心,那就是:
让孩子成为他人生成长的主角。
童行理念:我们希望孩子有怎样的品质
孩子是自我成长者,或者说应该是自我成长者
当我们大人想到儿童教育时,我们太容易陷入自我褒奖的漩涡,喜欢说“父母如何如何,孩子就能如何如何,教师怎样怎样,学生就能怎样怎样”。我们把大人的地位拔高,给自己赞颂,并为此殚精竭虑,并未意识到这些句子中的主语并不是孩子。
但是孩子是自我成长者,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大多数小孩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会清楚意识到自己想要成长,意识到老师家长的拉拽和自己的心愿并不一致,而也有少数小孩到了人生中年才突然发现可以自我成长。
我们认为这是对的。自我成长。孩子自己的意愿生成,他做他喜欢做的事、按他喜欢的节奏成长、向他喜欢的方向发展、成为他愿意成为的人。
我们相信自我成长是当前和未来时代最重要的基本素质
如果说古代可以根据父母师长的知识活一辈子,上一个时代可以按父母师长的指点活一辈子,那么这个时代必然是要面对父母师长不熟悉的环境
在全新的环境、变化的世界中,如果希望一个孩子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能应对纷繁变化对技术时代,那就需要孩子身上有某些一以贯之的精神能力,面临任何学习和职业环境,找到自己良好应对的路。
自我成长是一种精神,自主学习、自我决策、自发改善,有这种精神的人在任何环境中都不会很差。
除了自我成长精神,还有什么样的核心素质是我们觉得最重要的呢?
经过许久讨论,我们都觉得,良好的思维方式是我们希望孩子掌握具备的。一个孩子未来做什么职业、活什么样的人生不是我们能决定的,我们能做的只是帮他筹备上路的行囊。
很多父母用学区房投资做行囊,希望电梯能送他到更高层。这也无可厚非,但我们更希望的是给孩子建立良好的思维方式,让他的头脑成为他永久的行囊。这一生一世纷纷扰扰,只有头脑中的思维是一个人一辈子不变的资产。
当我们进入工作领域,我们最喜欢的工作伙伴是什么样的呢?能学新东西、能自己承担事情、能与人协调沟通、能明智果断决策、有大局观和清晰的思路。这样的人无论到哪里都是显而易见的人才。而其中最重要的核心素质是什么呢?不外乎就是这两点:自我成长的精神和良好的思维方式
童行计划:我们希望营造什么样的成长环境
经过无数探讨和交流学习,我们最终将孩子的“自我成长”和“思维方式”作为童行教育的两个核心关键词,那么我们会创造怎样的环境来达到这两点呢?在现有的教育环境中能否获得这两点呢?
首先我们要问,如何能让孩子有自我成长的人生呢?按照心理学前沿理论“自我决定论”,人的内在动力的三个主要来源是:自主感、胜任感和归属感。当三个条件都满足的时候,一个人就有内在的激情向前进。
自主感是说“这是我决定要做的事”——学校中听指令完成作业的学习多半无法给孩子提供自主感;胜任感是说“我觉得我玩得很不错”——通常只有成绩最好的孩子有充分的胜任感;归属感是说“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很多孩子要到成年之后才在某些兴趣群体中找到这种归属。可以说,传统的教育环境中,当人习惯于一切被他人决定,是很难养成自我成长的勇气的。
所以,童行计划准备营造一个能让孩子都体会到这三点的环境。
1)自主决定的体验:我们想创造一个让孩子自主创造的环境,创造的作品可能是科学、艺术这样的高大上,也可能是班级环境这样的接地气,但具体产物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体验“我来决策”的感觉。只有这种过程反复经历多次,一个人才可能在人生中拥有自信和自觉。
2)自我提升的工具:让一个孩子自由玩耍,可能是让他体会到自主决策的最好途径,但是玩多了也就厌倦了,而且如果总也玩不好,停留在低水平打转转,那时间久了就放弃了。所以我们想给孩子很多工具,让他们每到一个阶段就能自我搜索合适的工具,让自己的技能提升。可能是一些文艺创作方法,也可能是一些科学实验方法。
3)交流支持的团体:我们会希望孩子经历更多次集体协作的创造过程。希望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交流和协作,想办法解决问题,或者完成作品创作。有共同兴趣的孩子们总是彼此最好的天然伙伴,也能相互激发,让原初的一点兴趣转化为持续不断的火苗。
其次,我们要思考,如何让孩子有更良好的思维方式呢?
我们都听说过,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社会中,一个人的批判性思维是关键的,如果没有良好的批判性思维,那可能学了很多知识仍然头脑愚蠢。而我们也知道,对于创新创意行业,发散性思维也是很重要的,各行各业进行创新头脑风暴时,都会觉得自己的思维太受束缚,难以发散。我们还常常听人说,同理心思维非常重要,因为无论是做产品设计还是文化传播,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换位思考能力都是关键的。最后,我们最近也常听到,感受性思维越来越重要,因为当人工智能越来越聪明,能做各种快速计算和思考,可能它们最无法做到的就是人类的感官体验和审美,因此敏锐的感觉很重要。
所有的这些思维都很重要,那该如何培养这些思维方式呢?
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两千余年来最有效的思维引导方式是苏格拉底问答。可以从任何话题入手,谈观点和看法,然后通过不断的追索内心、相互讨论、对疑难问题开展论辩,让人对世界、对自我和他人都有步步加深的认识。为何选择、为何追求、为何放弃、世界为何如此运转都可以问答。
在这样的问答过程中,人可以清楚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还可以知道什么。而这就是真的哲学
我们希望让孩子从小拥有一个可以对一切提问和探讨的环境
下一篇,我们将具体介绍我们是如何做到上述目标的,你们期待吗?
欢迎关注“WePlan童行计划”公众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