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世界杯,已进入倒数计时,64场比赛,即将全数走完。
过去1个多月,从卫冕冠军德国队小组赛提前回家,梅西、C罗“绝代双骄”的相继淘汰,到法国19岁小将姆巴佩的问世,即将迎来的决赛……
有人说,世界杯之所以能成为盛典,是因为她4年一届,伴随着很多人4年一周期的成长。
世界杯的意义,不止足球。
赛场之外,很多生命与世界杯有关的故事,还在发生着······
这里有6个故事,与她告别,下次,2022见。
♪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音频
01
世界杯,是哥哥的忌日
小文,24岁
研究生在读,美国费城
时间很快,转眼,已过了两届世界杯,哥哥去世8年了,他未亲自收到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一直被妈妈放在他房间的书桌玻璃板下。
如果不是那天晚上的那场球赛,那场意外冲突。现在,哥哥应该已经26岁,大学毕业,或许也会有份不错的工作,有个相爱的女友。
他高中理科成绩很好,大学专业填报的是天体物理。
事情发生在2010年6月27日晚上。
那天,他刚刚从学校填完高考志愿,理科631分的分数(省排名500名左右)足够他在志愿栏上填上心仪大学的名字。
哥哥很开心,下午打电话回家说:“今晚会晚点回家,要和兄弟去外面看球,球赛22点开始。”
电话是我接的,那也是我最后一次和他对话,他再也没有回来。
我永远记得,那天晚上,是德国队和英格兰队的比赛。哥哥很喜欢德国队的克洛泽,他那时候收集了很多克洛泽的卡片。
当天晚上的比赛,最终以德国队4:1英格兰队结束。
▲ 2010年6月27日晚22:00德国队和英格兰队的比分
我知道,那天晚上,克洛泽进了第一个球,哥哥当时还给我发了短信。
家里的电话再次响起时,是凌晨1:30,来自哥哥的同班同学。在这之前,妈妈给哥哥的手机打了很几次电话,都无人接听,再后来,手机关机。
我们是在医院的急救室和警察局里知道整个事情的经过的。
记得大概在凌晨2点左右,我和妈妈赶到了医院,急救室的灯还亮着,哥哥正在里面抢救。
医生告诉我们:“玻璃碎片扎进了太阳穴,很深。”
爸爸在警察局听到哥哥的同学在做笔录时说“球赛下半场快结束的时候,我们和隔壁桌的这几个人起了冲突,有个人把酒瓶摔碎了,砸到了小杰的脑袋。”
抢救持续了5个多小时,结束的时候,天已经大亮。
哥哥当下被转进了ICU,医生说,情况并不乐观,颅内血肿,让我们做好可能“PVS”(植物人)的准备。
我记得当时我和妈妈在ICU门口抱着哭了很久很久,我给爸爸打电话的时候,手都在抖。
哥哥在ICU里睡了17天。事实上,不乐观的情况,是一天比一天糟糕。
我们每天可以进去看他30分钟,他头上包着厚厚的纱布,身上吊着各种管子,那些管子像在不断往他身体里注水一样,他一天比一天肿,整个人完全变了样子,脸几乎有原来的2个大。
我们全家去警局看了当晚酒吧的监控。
哥哥一行4人坐在吧台,旁边的桌子坐了3个男人。
23:34分左右,两拨人开始口角发生冲突,先是互相推搡,后来有一人拿起酒吧作势要打架,酒吧老板调解未果,那个被摔碎的酒瓶就这样猝不及防地敲响了哥哥的脑袋。他当场倒下。
他离开的那天是2010年7月14日,脑死亡。生命检测仪上的曲线毫无预料地骤然停止。
抢救无果,医生最终开了死亡证明。白色的床单,盖在了他18岁的脸上。
脑死亡——我后来常常会想,这是不是就代表着他18岁时对大学的憧憬,对梦想的向往,对爱情的期待,都在那一刻死亡了。
7月17日晚,我从学校领回了他的录取通知书——南京大学,那个他向往了很久的学校。
那天早上,哥哥火化下葬。
我们再也没有看过世界杯,我甚至害怕世界杯的到来。
因为世界杯,是哥哥的忌日。
02
我等了他3届世界杯
娇娇,30岁
互联网公关总监,北京中关村
6月16日,世界杯小组赛第一轮阿根廷对冰岛那场比赛,你求婚了
下半场,梅西射失点球,我的朋友圈里一片刷屏,你的动态在里面显得很突兀,配着玫瑰与戒指:“谢谢你的愿意。”
下面祝福也是一片,我默默地给你点了赞,和那些在讨论足球的动态一起。
低头,看着眼前被我剥得一片狼籍的小龙虾,空洞的盔甲堆成小山瞬间觉得有点搞笑,我没来得及擦手,白色的衣服上抹了一滴鲜黄的油渍。
细想,今年我30岁了。
3届世界杯过去,终于,我没有等到你。
2010年,南非世界杯,那年我们22岁,大学毕业。
那一年,马拉多纳担任阿根廷的教练,央视解说像今日吹法国队的姆巴佩一样,吹着梅西的时代即将到来,阿根廷的时代即将到来。
▲ 2010年世界杯上23岁的梅西
也是这样一个夏夜的夜晚,也是小龙虾局。
学校门口美食街的夜宵摊上放着球赛,你坐在我旁边,握着我的手,端着满满一杯酒要敬我:“4年后,我们去现场看梅西好不好?好像在巴西,足球圣地哦。”
我问你:“为什么我们要分开?”
你说:“为了更好的再见。”
那晚,我大醉而归,次日,你赴英留学,我留守家乡。
▲ 2014年世界杯上28岁的梅西
2014年,巴西世界杯,我们26岁,并未抵达现场。
那一年,阿根廷和德国队进入到最终的总决赛,比赛踢的很激烈,那是梅西离大力神杯最近的一次。
比赛结束的哨声吹向,德国队1:0夺冠,赛场上的梅西走过大力神杯旁,显得十分落寞。
我从家乡来到了北京,你从英国回到了上海。
那天我在公司和同事们看完了比赛,那年大火的搭配是“啤酒配炸鸡”。
我们已许久没有联系,听说你也是一个人。
比赛结束我发微信给你:“这次错过,会不会就是一生的错过。”
你许久才回复我:“阿根廷确实可惜。”
你指梅西,我指你。
▲ 2018年世界杯上31岁的梅西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我们30岁,许久未打听你的消息。
这届世界杯很有意思,强队小组赛纷纷回家,梅西很慌在网上刷屏。他留着络腮胡,比4年前、8年前老了很多。
这届世界杯对他来说,比之前的都难,他在老去,整个阿根廷国家队现役队员们在老去。
这一年,我一个人在家里抱着iPad看了很多场球。
最平常的日子里,已经很少会再想起你,只是每每被家里催婚和被朋友拉去相亲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觉得,我好像还在等你。
可能是在等那个22岁的承诺,可能是再也没有遇到一个人如你。
我擦了擦油腻的手指,又往上滑了滑手机屏幕。在你的朋友圈动态下留言:“恭喜你。”
下一届世界杯,不知道还有没有梅西。
下一届世界杯,会不会在现场遇见22岁的“自己”。
03
老妈与菲戈的“合影”
小影,23岁
媒体人,浙江杭州
在我的记忆里,很小的时候,爸妈的房间墙上挂着两张照片。
一张是爸妈的结婚照,一张是妈妈与葡萄牙足球巨星路易斯·菲戈的“合影”。
两张照片并排挂着,一大一小,显得有些滑稽——“两个我妈”在中间,旁边各有一个男人当“护花使者”。
这当然是我妈本人的杰作。
结婚照自是如假包换,至于和菲戈的那张“合影”,是十几年前我家刚有电脑时,她用古老版本的PS和当年还很拙劣的P 图技术自己P的。
她是葡萄牙队的忠实球迷,如果要追溯她迷恋上菲戈的历史,可能和我的年纪差不多久。
那是1996年,年轻的菲戈初次亮相欧洲杯,像如今的姆巴佩一样,一战成名。
那时候,我妈还是个美少女,比我现在还小,总是跟一帮男孩子去球场踢球。
当时,国内也没有欧洲杯的转播,只是听到男孩子们经常提起:“飞鸽,飞鸽,还有叫这个名字的?就记下了。”
2002年韩日世界杯,是时隔16年后葡萄牙重新杀入世界杯,虽然在小组赛里就抱憾出局,但我妈却从此迷恋上这个葡萄牙男人。
▲ 2003年皇家马德里来中国昆明。左一是菲戈
2003年,皇家马德里俱乐部首次来中国,在云南昆明训练。包括菲戈在内的黄金一代的皇马“六巨星”集聚。
那天,我妈拿着个傻瓜相机,自己用白纸画了张海报,上面写着“我爱菲戈”,就带着我去现场守他们的车,那架势和现在小粉丝们追偶像的车一般无二。
印象中,当天现场人巨多,巴西球星卡洛斯坐在大巴车的副座,光头特别明显。
贝克汉姆、劳尔、多纳尔多、齐达内、卡西拉斯等巨星一一下车,我妈当时作为一个已经30多岁的妇女,一直在尖叫。
现实就是,那天的傻瓜相机根本没有用到,当年的她一定很希望穿越到现在拿着智能手机去和菲戈进行遥远自拍吧。
而菲戈或者也根本没看到,看到也看不懂她的中文海报。
但我妈依然很开心。
后来菲戈退役,球坛球星不断更迭,我们搬了家,那张诡异的照片没再上墙。
现在已经50岁的她,还是会守在电视机前看世界杯比赛,感叹一下:“C罗可是菲戈带出来的。”
▲ 老妈在朋友圈发她P的和菲戈的合影
今年,已经45岁的菲戈上了综艺《奔跑吧》,我妈潜藏多年的迷妹气质突然又冒了出来。
她有一天突然翻出了那张和菲戈的PS照片,发了个朋友圈写道:“岁月。”
04
从俄罗斯发回现场报道
鱼翅,25岁
体育记者,莫斯科卢日尼基球场
在俄罗斯待40天看世界杯,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爽,尤其是来工作。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在俄罗斯看了快10场球,每3-5天就要奔波到下一座城市,进行下一场球赛的报道。
比起国内举办大型赛事时热闹的城市氛围和文化呈现,这届俄罗斯世界杯,似乎办得低调又冷静。
在比赛赛程开始前,我们想去球场附近做些前期探访,遇到最多的人还是志愿者。
▲ 鱼翅在开幕式现场拍到的中国球迷
如果不是走在城市里时不时会遇到各地前来看球的球迷,会让人怀疑俄罗斯是在办世界杯吗?
不过俄罗斯人都很热情,尤其在一些小城市,比如萨兰斯克。
萨兰斯克是一个人口只有50万的小城市,如果不是世界杯有球赛在这里进行,当地人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几个外国人和亚洲人。
很多中国人在这里得到了盛情的款待。我认识的一对中国夫妇自驾开车到这里,当地人主动过来欢迎他们,为他们提供水、食物、汽油。
相比城市的低调和平和的当地人,球赛场上的氛围显得激烈得多。
7月2日,巴西对战墨西哥的1/8决赛在萨马拉竞技场进行,我在现场。
那天内马尔显得很安静,他全程很少和队友交流。
赛前热身的时候,我们已经进入到球场。看到只有镜头对准他时,他才抬眼看看,礼貌性地鼓鼓掌,随后一个人练起射门。
算上这场,内马尔已经累积被侵犯23次。
71分钟,内马尔遭侵犯摔出边线,拉云见机上前故意蹬踏,“标志性翻滚”再次出现,全场哗然,但裁判却对这次犯规没有任何判罚,所有人都围到边线争论,比赛中断了好一会儿。
此时,看台上也爆发了冲突。这是我在俄罗斯现场观球半个月以来,第一次亲眼见到,打起来了。
我身后的巴西大叔一直大声嚷嚷着裁判的不公,与他同排的墨西哥球迷看不惯,哗啦一下站起来,冲他模仿内马尔的夸张表情,满满鄙夷。
随后,两人发生口角隔着人就动起手来,一群人过来拉架。
我身旁的哥伦比亚比亚小伙子拽住了巴西大叔,墨西哥球迷则被他身后的女性朋友抱住。
本以为事态已经平息,更上方看台的墨西哥球迷加入了战斗,疯狂地往下砸啤酒杯。同行的姑娘们花容失色,躲到一边,我顶着“啤酒雨”勉强拍下最后一幕,发回现场报道,也惨遭湿身。
骚乱持续了好一阵。
内马尔接受完治疗,重新回到场上,我身后的“战役”仍未停息,还好距离太远,啤酒撒光后,大家只是在互相打“嘴炮”,我只溅了一身酒,而不是一身血。  
05
5届世界杯,90后女孩是个“老球迷”
Lynda,28岁
市场运营主管,上海松江
今年世界杯第一战,俄罗斯对战沙特,解说在现场说了一句话:“世界杯4年一届,伴随着很多人4年一周期的成长。所以世界杯的意义,不止足球。”
我对这句话印象很深,我从小学开始看世界杯,到现在已经17年。
如果用世界杯的届数去倒退成长,我觉得很多阶段性的东西都很规整——忙于工作、忙于学习、忙于长大……
2018年世界杯,我奔波在上海和北京两地。每天晚上和各种各样的客户在酒吧、餐厅约见面谈事情,谈合作。
约见面的场地,总是有电视屏幕在播放着球赛,身边的人会为之欢呼、鼓掌,看到很多球星,也会很感慨他们的遗憾和老去。
比如德国队的罗伊斯、阿根廷的伊瓜因、当然还有C罗、梅西。
2014年世界杯,刚刚大学毕业,在上海郊区靠近苏州的地方上班,每天疲于工作。
那时候公司团队很小,十来个人,每晚加完班,同事们会驱车去上海四大金刚的那种宵夜摊撸串,大家在夜宵店看球。
那是我第一次跟那么多人一起看球,讨论比赛,现在想来还很怀念。
2010年世界杯,大学二年级,每天晚上在宿舍抱着电脑自己激动。
深夜有球队进球了就自己捂着嘴巴兴奋。调侃荷兰“三棍客”的故事在那一年特别风火——铁棍客罗本、电棍客斯内德、木棍客范佩西。
▲ 荷兰足球国家队“三棍客”
2006年世界杯,高中一年级,我是班上唯一一个喜欢看球的女生。
那时候经常和男同学们混在一起聊战况、球星、战术,早上到班上上早自习,互相传字条通报比分和进球情况,以至于班主任和家长用怀疑早恋的目光审视了我们好几回。
2002年世界杯,小学六年级,每天晚上陪着我爸看比赛,我爸看球,我看帅哥,凡是长得好看的球队都希望他们赢。
那个时候意大利的男模队很帅,还有捷克的内德维德,跑起来长发飘飘的感觉,是小女孩最喜欢的类型。
有一场很经典的比赛是意大利后卫科科头缠纱布血染赛场,被对手下脚踹了还自己吃到黄牌,那时候我超伤心,一直在哭,我爸看着我很无语。
我应该算是比较资深的女球迷了。
看球十几年了,还是喜欢意大利队,意大利的后卫内斯塔是我最喜欢的球星,他很擅长链式防守,在35岁时,还能把梅西防得哭爹喊娘在那捶地。
以后等我结婚了,我会想去意大利度蜜月,去看看那些著名的意甲球场,那些我爱过的男人们征战过的地方。
06
天堂超市里的64场球赛
茼蒿,20岁
酒吧收银员,北京三里屯
日本对英格兰的那场淘汰赛,是我这届世界杯唯一一场完整看完的比赛。
那天晚上人很多,凌晨2点,排队等位的人都站到了街上,我在酒吧碰到伟华,和他拼了个桌。
伟华是罗马尼亚人,来中国已经十几年,现在在做一名演员,他每周都会一个人来天堂超市喝瓶杰克丹尼。
那天我刚好轮休,晚上闲来无事便跑去酒吧看球。
今年世界杯每场比赛进行的时候我都在酒吧,一场不去,不在那个氛围里,有点不太习惯。
上半场比分0:0,下半场刚开始,日本就连进两球。
我和伟华开玩笑:“埃,200块钱又搭进去了。”
伟华普通话很正宗:“放心,我搭的比你多。”
后来,英格兰两个角球追平比分,伤停补时阶段又进了一场球,比赛3:2结束,整个酒吧来自各个国家黑皮肤、黄皮肤、白皮肤的人都在讨论英格兰队的觉醒。
事实上,比起这些人,我觉得自己算不上球迷,但身处这个氛围中,真是感受到了球迷们情感的浓烈。
▲ 球迷们在天堂超市酒吧看球

平时酒吧在营业的时候,其实都是吵吵闹闹的,但只要一开始放球赛,整个环境安静得跟电影院一样。
但又不同,大家会突然为了某一次进攻尖叫,为了某一个进球站到桌子上去庆祝,为了某一回判罚相互讨论。
记得小组赛法国对秘鲁,好多法国的球迷在开场前一起对着电视,唱他们国家的国歌。
小组赛德国对瑞典的比赛,德国最终在伤停补时阶段上演绝杀2:1瑞典,200多个德国的球迷(有中国人,有外国人),举着七八面的德国国旗在酒吧的露天庭院里唱歌跳舞。
还挺有意思的,这是足球的魅力所在吧!
结语
在和上面这6位朋友聊起他们与世界杯的故事时,他们有的很平静、有的很激动、有的很无奈、有的很回避……
也许,这就是“我与世界杯”这个话题最本质的意义所在吧。
第一个故事里的小文在我们的越洋电话快结束时,提到一句话:“偶然的选择,决定了必然的发生。”
世界杯的比赛如此,我们每个人的故事也如此。
今日话题
你有属于自己的世界杯故事吗?欢迎在文末给小志留言,2018年世界杯结束之前,尽兴一言吧。
-背景音乐-
赵成宇《爱》《爱在四月雪》
 《 저 아기 잠이 들었네》《시들지 않는 그대라는 꽃잎》
Nicky Jam,Will Smith,Era Istrefi 《Live It Up 》
-作者-
蒋苡芯,专业的反实证主义者,业余的严肃写作者。本文首发十点人物志(ID:sdrenwu),记录每一个值得被记录的人,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主播-
素年锦时,十点人物志签约主播,朴素的年华,似锦的时光,用声音温暖你每个夜晚。微信公众号:素年锦时FM,荔枝播客:素年锦时FM(ID:fm186458),新浪微博:@主播素年锦时。   
点击下图,阅读更多推文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更多精彩人物故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