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绘本学堂 关注公众号

伴读10年
的绘本爸妈

每天分享阅读/心理/育儿秘笈
关注后回复书单 成为更优秀父母
作者:米奇妈妈(叶如风)
公众号“绘本学堂”二当家
伴读10年的绘本妈妈
资深媒体人
心理学研究者
1
最近米妈看到一则新闻,
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声来。
郭某是某县一名老师,
著名的“晒女狂魔”。
由于她女儿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她便经常在自己的同学群里发女儿认真学习的照片,
有时候甚至还把女儿的笔记发到群里。
在女儿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后,
她第一时间把录取通知书晒到同学群,
并且发了一句话:
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就是大气。”
郭某以为大家会争相夸赞祝福女儿,
没想到发现自己竟被班长踢出了同学群。
当她准备私下找班长评理时,
却发现自己也被删除了好友。
她越想越委屈,
觉得没做错什么,
怎么就落到这样的下场呢?
事情被曝光之后,
大部分人都支持班长的做法。
觉得这位妈妈不懂得社交的分寸感,
看似分享,实则有炫耀之嫌。
米妈在想,
如果她群里说的是这句:
“小女考入清华,特和老同学分享喜悦。”
都远比那句:
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就是大气
要令人舒适得多。
叔本华说:
“炫耀自己的才华,
卖弄自己的精明,
只不过旁敲侧击地嘲笑别人愚钝和无能”。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
网友反映说,
这位妈妈平时就喜欢自说自话发很多女儿的情况到群里,
即便没人回复,还是一如既往。
这次被踢出群,
估计是群主忍耐了很久的决定。
要知道,
没有一个人有义务替你的成就鼓掌,
也没有人会无条件地接受你的打扰。
2
在社会心理学里,
人与人交往关系都存在一个舒适的距离,
人际距离(personal space)——
米妈把它通俗地理解为分寸感/界限感
一个比较理想的模式是:
对外,人际关系中分寸感拿捏得当;
对内,两性关系上也保持适当的界限。
关于社交中的分寸感,
我非常喜欢三毛的一句话: 
朋友再亲密,分寸不可差失,
自以为熟,结果反生隔离。
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分寸的拿捏和考虑,
是一种体谅,更是一种修养。
没有分寸感的友情,
是不会长久存在的。
没有分寸感的社交,
是难以维持和经营。
没有分寸感的婚姻,
更会时时生出嫌隙和痛苦。
3
我突然想起之前的一件事。
一名自称福建莆田旅发委副主任科员的家长,
晒出家中官员图谱,
请老师多关照自己孩子。
100多个字里,几乎列出全家的官职。
当地教育局和纪委均介入调查。
经查询发现,
聊天截图中的姓名和官职与官方网站公开信息一致,
情况属实。
这位家长看似彬彬有礼,
实则绵里藏针,优越感十足。
着实让人反感。
网友神评论:
  • 家长的智商感人。
  • 这是在演《权利的游戏》?
前几日,另一则新闻也让人啼笑皆非。
一家长半夜给老师发微信,
“教育”老师要配合家长,
让她的孩子有做值日生的机会。
结果被老师果断拉黑,
引发网友热议。
根据网传的微信聊天截图显示,
江苏南通这位妈妈,
半夜12点给老师发了一条长消息,
可几天后却发现被老师“拉黑”了。
随后,该家长在网上吐槽此事,
怎么也没想到大部分网友会心疼起老师。
网友表示:
家长很以自我为中心啊,多亏老师不是她下属。
半夜12点沟通,这位妈妈你是认真的吗?
教师不是服务行业,家长支付的是教育,不是老师的24小时服务。
对于深夜发消息打扰老师,
家长对媒体的回复也惊到我了:
“白天我忙于工作,
每天只有晚上来处理孩子的事,
我认为自己发信息并不是骚扰人家,
我的客户深夜也同样会发信息给我,
我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同样的,我深夜发信息给老师,
这是与她进行沟通。
以上两位家长,
出发点都是为孩子,
但你发现问题了吗?
绵里藏针、自以为是,
这是他们沟通的特点。
没有分寸,难怪招来反感,
进而容易惹祸上身。
记得在一次采访里,
有记者问何炅,
“大家都认为你的情商很高,你觉得呢?”
何炅的回答让我记忆犹新:
我不是情商高,
只是让彼此都舒服罢了。
好的沟通,
就是让彼此舒服。
注意我着重的词:彼此
如果单让自己舒服,
而不顾他人感受,
这只是自私且没有教养的表现而已
4
知乎作者杨燕燕分享过她的故事。
在一个婚礼上,
她身边坐着一个热情的女孩。
俩人互相留了电话号码。
后来私下里约过一次饭。
那一次,热情女孩问了她许多问题,
比如在哪里工作,平时做些什么,
晚上无聊的时候干什么。
这些问题自然是寒暄的标配,
倒也无妨。
紧接着,热情女孩问:
你的父母是做什么的?
被问到这样的问题,
她有些讶异,但出于礼貌,
还是大致回答了。
再紧接着,热情女孩问:
你一个月收入多少?
当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
她明显有一些不舒适了,只能笑笑。
热情女孩又问:
那你找工作,有没有走关系?
对于女孩毫无分寸地逾距,
她感到非常尴尬和无奈。
之后渐渐和她断了联系。
东野奎吾的《假面前夜》中,
有一段是说,
服务员对一个年轻女性独自住酒店感到好奇,
他们酒店里的经理说了一句话:
“我们酒店的客人都是戴着面具的,
一个叫做“客人”的面具,
绝不要试图揭开面具。”
是啊,不窥探别人的隐私是起码的教养,
聪明的人,都懂得什么是分寸感。
有句话说的好:
“我们用两年学说话,
用一生学闭嘴”。
用在人际关系的“分寸感”上特别合适。
5
我女朋友每次提起一个刚退休的老同事,
就连连摇头。
老同事男性,活得却像个怨妇。
在事业单位里游手好闲怨天怨地不算,
还经常大放厥词骂领导,
或者指责同事各种缺点。
有同事怼他,他就双手一摊:
没办法,我就是心直口快,
你别往心里去啊。
只要有他在的地方,
就有一种负面情绪的垃圾味扑面而来。
临退休那个月,
他突然心脏开大刀,
但是全单位上下,
居然没人去探望。
做人做成这样,也确实无味。
最后他在郁郁寡欢中退了休。
我女朋友说,其实干一行怨一行,
谁不是这样?
偶尔发发牢骚,
明明可以博取更多人同情,
但是也要讲究分寸啊。
这老同事把发牢骚当饭吃,
还引以为豪,
不但断了自己的仕途,
更凉了同事们的心,
同事和他渐行渐远也是必然。
而面对合作伙伴,如何判断他的品性,
米妈拙见:
可以看他对同行或竞争对手的评价。
如果对同行评头论足甚至出言不逊,
那这位合作伙伴你可以放弃了。
因为在合作中,
管好自己的嘴巴,不在背后妄议他人,
这是起码的素养和分寸。
这点都把握不好的人,
不值得合作。
而令人遗憾的是,
我在社交中发现不少人很忽视这点,
一旦谈起同行/对手,
立即滔滔不绝,抬高自己贬低别人。
各位如果有机会,
也可以用我的方法测试一下。
6
周国平先生说:
“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
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
夫妻之间拿捏分寸感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当属刘嘉玲。
她和梁朝伟能相安无事相处30年,
这其中处处显智慧。
记得早前,
梁朝伟与王家卫公司的经理人合约约满,
刘嘉玲暂代经纪人职务。
但她公开表示,只是暂代。
她回应外界说,
感情是感情,工作是工作,
希望能给彼此多留点空间。
工作上太亲密反而容易新生事端,
那倒不如各干各的好。
嗯,这很刘嘉玲。
你看他俩,
一个是演员、商人,事业做得有声有色,
一个是戏痴、影帝,沉湎演戏如痴如醉。
他们都拥有独立的个体,
在两条平行线上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独立而有界限
记得《女神来了》有一集,
奚梦瑶说自己在感情里喜欢控制。
刘嘉玲赠了她一句:
最完美的控制就是不控制。
这就是刘嘉玲的智慧。
好的相处方式是应该有分寸感的,
时刻的控制会失去边界。
难怪鲁豫也说:
“分寸感,来源于人们的边界意识。”
有分寸感的人,
都是有自知之明的人,
都是首先爱自己、了解自己的人,
不会依赖霸占,只会彼此成全。
《叔本华美学笔记》里,
曾描述过一种“豪猪理论”。
意思是说,
在非洲有一种动物名为豪猪,
身上长着又硬又尖的毛,
天气寒冷的时候,
它们就聚在一起互相靠身体取暖。
但是当它们靠近时,
身上的毛尖会刺痛对方使它们立刻分开,
分开后因为寒冷它们又聚在一起,
聚在一起因为痛又分开,
这样反复数次,
最后它们终于找到了彼此间的最佳距离,
在最轻的疼痛下得到最大的温暖
其实婚姻里的两个人,
何尝不是如此?
有分寸,知进退,
不但是一个人最好的教养,
也会助你收获一份至真的感情。
愿你行走江湖,
首先知道你是谁;
其次知道在别人心中你是谁;
最后,你才可以从容地决定,
你可以说什么,做什么。
懂得分寸,但不逾矩,
为人热情,但不越界。
从此,
你必然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
关  于  本  文
作者简介米奇妈妈,公众号“绘本学堂”二当家,伴读10年的绘本妈妈,资深媒体人,心理学研究者。
点标题查看:
 商务联系:蜜蜂姐姐。微信号:misshuiben
-END-
Hi,我们是伴读10年的绘本爸妈,
正当职业是男孩米奇的父母
上海资深媒体夫妻档
每天研究国内外先进的阅读/心理/育儿理念,
解读家庭阅读蕴含的学习力和养育力。
微信改版了,
怎样快速找到我们?
 △ 苹果手机点击“星标”
△ 安卓手机点击“置顶”
新朋友请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
绘本学堂阅读/心理/育儿
读书之美
在于未知
阅读原文
,让孩子更爱看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