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醒+手抽筋,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模板。我们都觉得沾枕头就能一觉到天亮是最完美的睡眠模式。
但人出生的时候并不是这样的,刚刚出生的宝宝每次喝奶所摄入的营养不多,因此喝奶的频次会很高,这就使得他们的睡眠非常的“凌乱”,基本处于吃了睡、睡了吃的状态。
大概4-5个月之后,宝宝的饭量增长,一顿奶供给的营养,足够他睡整夜,这个时候,从营养的角度看,他就没有夜里必须起来喝奶的必要了。但睡眠这种事情,每个人的差异很大,一些宝宝很快就一觉睡到清晨。但大部分宝宝仍然习惯性地晚上会醒几次,通过喝奶或者其他方式寻求安抚,好再次入睡。
即便已经断了夜奶的宝宝,也可能在很长时间内,仍然保持夜里会醒几次的习惯。而我们现在都知道,睡眠对于人,尤其是成长阶段的宝宝很重要 —— 除了身体和精神的恢复外,睡眠时间还是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
那这样会醒几次的睡眠模式,会影响宝宝发育么? 
因为睡眠的重要性,家长们经常因为宝宝睡眠模式而着急,比如我们之前说过的入睡时间较晚,担心错过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或者错过 “XX内脏的排毒时间” 之类的。
点击查看:
这里再提一句,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颁给了研究生物钟的几位科学家,一时间各种 “几点必须睡觉否则XXX” 的文章甚嚣尘上。但很多文章搞错了一点,就是生物钟这三个字的含义重点是在于规律,而并非早晚。每个人的生物钟是不一样的,所以重要的不是必须几点睡,而是保持稳定、规律的作息时间,不要忽早忽晚。
另外一种常见的焦虑是,宝宝如果一直睡不了整宿的觉,中间会醒1-2次,家长也会担心他会错过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导致发育不良、长不高之类的。不过有一个事情其实现代人大多忘记了,那就是 ——睡整宿觉这事情,其实人类只是才做了短短两百年。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没有电力照明的年代,大多数人都是根据日照时间来作息的。即便在发明了蜡烛、油灯等人造光源之后,对于掏不起昂贵的夜间照明费,没有电视看肥皂剧,又没勤奋到在墙上开洞偷光的普通人家来说,晚上除了造人就只能睡觉了。
比如今天的帝都晚上16:50日落,明天早上7:15日出,这意味着有14个半小时的时间是天黑的。如果你生活在东北,可能还要再多一个小时。那古代人真要睡整宿觉,这就意味着要睡十几个小时,就算能忍受人生一大半的时间是睡过去的,身体也受不了啊。
所以老祖先除了需要多忍耐点黑暗晚点睡外,睡眠模式也和我们现在不一样 —— 直到电力照明普及之前,人类的夜间睡眠大多是会分为几段的。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历史学教授Roger Ekirch,对古代文献或者文学作品中睡眠相关的内容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之后发现,在18世纪之前,两段式睡眠是最主要的睡眠模式当工业革命开始之后,这种模式逐渐衰退,到了20世纪20年代,睡整宿觉才成为了社会最普遍的认知。他将这个变化归结于夜间照明、夜间活动时间的增加等原因。
相关的实验研究也佐证了他的研究的合理性,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NIMH(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统计过当代美国人的睡眠情况,发现如果让人们夜间不使用人造光照,或者生活在黑夜漫长的冬季高纬度地区,他们就会更倾向于变回两段式的睡眠模式,而不是睡一整宿。
NIMH的研究人员 Thomas Wehr 1992年在《睡眠研究》杂志上发表了关于分段睡眠研究的论文,当光照时间从16小时减少到10小时之后,参加实验人员的睡眠就会转变成2段睡眠,中间会有1-3个小时的清醒时间。
之后的1994年,Barbato 等研究人员也做了一次实验,让8名志愿者每天有14个小时生活在黑暗环境中。最开始的时候,这些志愿者会每天连续睡11个小时;但不久之后,他们的睡眠模式就变成两段,每段4-5个小时。
当然我们并不是吓唬大家说睡整宿不好、 不自然、不养生,而是想让焦虑的家长们了解,人类的睡眠并不是天生就是睡一晚上的,宝宝晚上醒一下,也不会导致错过生长激素分泌高峰而长不高。
偷懒复制一下我们自己文章之前关于睡眠和生长激素分泌的部分:

越靠上方的快速眼动睡眠(REM),人睡的越浅;越靠近下方的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人睡的越踏实。我们做梦的时候,是在REM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被叫醒,我们就会比较清楚地记得梦境的内容。NREM阶段做梦很少,但这个阶段有另外一个重要的活动,那就是分泌生长激素。
NREM睡眠是每天最重要的分泌生长激素的时间,在每天分泌的生长激素中,有超过55%的部分是在NREM的第3阶段和第4阶段分泌,出现在8小时睡眠的前半部分。
生长激素的分泌主要是在深度睡眠NREM中的,这时候一般除非我们去主动叫醒孩子,他们是很难醒的。他们半夜醒的阶段主要是在浅睡的快速眼动睡眠REM阶段。我们会进化出这么考究的睡眠深浅周期的原因还不为人所知,但是估计和老祖宗的生活条件太恶劣,需要总清醒一下别从树上掉下来或者别被猛兽吃掉有关吧。
不仅是孩子,其实成人也不是真的一睡一整晚,在REM睡眠阶段,很多人都会短暂“醒”来,但是又继续睡过去了,而天亮之后就忘了醒过,以为是一觉天亮。
其实这些研究也可以安抚一些半夜会醒来的成年人,只要之后你还能入睡,并且整体睡眠保持良好充足,白天精神不错,就不需要特别惶恐,也许你只是比较复古。(当然如果有严重的入睡困难问题,还是要去跟医生聊天的)

所以孩子如果可以睡一整晚,挺好,如果不能也没有那么可怕。重要的并不是是否半夜会醒,而是睡醒之后是否能自然地继续入睡。不过如果宝宝突然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睡眠规律变化,尤其是睡眠不足影响到了精神和活力,则可能是是因为疾病或者心理问题导致的,这个就要认真仔细分析了。
对于小宝宝,尤其是习惯用奶睡、抱睡之类的方式哄睡宝宝的家庭来说,睡眠往往和喝奶、被抱联系起来,宝宝比较难自己重新入睡,因此一定要家长喂奶或者抱着。从这个角度来说,宝宝睡整宿,还是半夜会醒,最大的伤害,其实可能是家长的休息被影响,睡眠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睡眠很重要,所以我们才要去关注睡眠真正重要的点,而不是天天跟隔壁家的作息时间表做对比,看自己宝宝和别人的是不是不一样:早一点,晚一点,长一点,短一点,是迟迟不能睡整宿,还是太快睡了整宿,只要不同都害怕。
睡眠最核心的就是几个点:充足、规律、质量好。把握核心是最重要的。而指标则是白天的精神情况,虽然小朋友很难跟我们用语言解释自己困不困,但是家长可以根据他的心情是开心还是烦躁,白天活力充沛还是很容易昏昏欲睡来进行判断。
最后给父母的建议是: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家长不可能完全照搬别人家的育儿经验,或者将别人的作息时间表套用在自己宝宝的头上。别着急、少害怕,多观察,相信你会很快掌握宝宝自己的生物钟,以及他的作息爱好。
更多和睡眠相关的文章,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搜索文章】,在搜索栏里输入睡眠”来进入相关的文章列表:
  • 白噪音帮助婴儿睡眠是利是弊?
  • 美国宝宝的"平板支撑":Tummy Time
  • 宝宝会做梦么?噩梦怎么办
  • 儿童需要充足睡眠,睡多少算充足呢?
  • 吓人的儿童夜惊,你了解多少呢?
  • 为什么睡眠训练那么难
  • 晚睡觉真的会让身体中毒么?
  • 如何进行睡眠训练:基础篇
  • 一起睡会更亲密还是性早熟?亲子睡眠的不纠结指南
  • 小夜灯会对孩子不好么?
  • 夜灯蓝光导致儿童抑郁?
  • 哈佛教授回信:小夜灯的使用建议
  • 婴儿白天睡觉也拉窗帘?这可能不是个好选择
  • 宝宝的入睡时间,要与他的生物钟同步
  • 0-1岁如何建立良好的睡眠周期
  • 如何养成睡眠规律(1-5岁的日间睡眠的变化、 睡前程序......)
  • 手机“防蓝光”的简单免费有效方法,夜猫子特供
  • 不要给婴儿用枕头,Ta不需要
参考资料:
The myth of the eight-hour sleep
http://www.bbc.com/news/magazine-16964783
Thomas Wehr: In short photoperiods, human sleep is biphasic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1365-2869.1992.tb00019.x/abstract
Barbato G, Barker C, Bender C, et al.1994. Extended sleep in humans in 14 hour nights (LD 10:14): relationship between REM density and spontaneous awakening. Electroencephalogr Clin Neurophysiol. 90:291-297.
Ekirch AR. 2005. At Day's Close: Night in Times Past. New York: WW Norton.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