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目前这个年代最受争议的医疗话题榜单上,输液一定很热门,同时它还会跟其他一些候选人关系密切,比如抗生素和中成药。“能口服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的用药原则,在国内总是反过来操作的。在本世纪最初的10年间,我国迅速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输液大国,而同时带来的是数量骇人的不良反应案例。
造成这样的中国特色是医药患多方共同造成的,所以别着急互相埋怨。一方面是紧张的医疗资源以及未及时更新知识体系的医生,一方面是爆发性增长的输液市场背后庞大的利益链条,还有一方面则是恨不得马上病愈康复的病人或者家长。
这种情况直到近两年才开始改观,社会对于过度输液的担忧逐渐增加,主管部门、部分医院和医生也开始反思。不过这让很多患者遇到另外一个难题,同样的病,某些医生就一定要你去输液,而另外的医生则坚决拒绝你的输液请求,到底应该听谁的呢?
在现在的现实环境下,家长们自学一些基础的医学知识很重要,这并非为了“久病成医”,自己给自己开药,而是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去医院,以及判断一个医生是否基本靠谱。
输液其实就是一个不错的判断标准,通过了解输液这种医疗手段的优点和缺点,就能很简单的知道你是否需要反对医生的治疗意见,或者知道什么时候你需要换个医生。
输液的优点和缺点

所谓输液,就是将药物加入生理盐水、葡萄糖等液体中,然后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直接输入血管,通过血液输送到人体对应的位置。这种治疗方式有利有弊,就跟抗生素问题一样,错误有害的并非是治疗方法和药品本身,而是滥用。
优点:
  • 相比较口服等方法,输液可以减去药物吸收的时间,因此起作用很快。
  • 输液可以解决一些因各种原因无法主动吞服药物的病人的治疗问题。
  • 输液可以快速补充大量的水分、电解质等。
  • 对于一些很难被消化道吸收的药物,输液也可以更有效。
缺点:
  • 药物生效快,意味着一旦出现不良反应,也会更快更迅猛。
  • 输液是一个“系统工程”,流程比口服药物要复杂很多,出现错误、失误的可能性也更高。
  • 有因为药物、医疗器械被污染而导致严重问题的风险。
  • 输液会造成皮肤破损,针头或者皮肤上的细菌可能会进入血液,造成感染,严重的可能导致败血病,危及生命。
  • 输液,尤其是频繁的输液可能导致静脉炎。
  • 大量温度较低的液体进入身体,可能导致体温过低的问题。
  • 浓度过高或过低的液体可能导致人体的电解质失衡。
  • 血块、气泡或者固体物质可能通过输液进入血管,导致栓塞。
  • 疼痛、对于小朋友和小朋友的父母来说,这会很头疼。
  • 时间,输液经常需要连续几天都耗费几个小时,即便不考虑亲友陪同的误工问题,病人本身也被迫奔波,无法得到应有良好的休息。
什么时候可以输液
对比上面的优点和缺点,其实大家都会心理比较明确了:通常情况下,输液都是一种弊大于利的选择,只有少数时候,比如无法用口服药物或者口服药物效果很差时,才适合用输液治疗,比如:
患者是婴儿,很难完成口服药物。
患者本身昏迷或者口服药物很困难。
手术或类似需要药物快速起作用的时候。
患者严重脱水需要补液的时候(一般的脱水口服补液就可以)。
用到一些很难被消化道吸收的药物时。
……
因此如果你还可以选择口服药物,那么口服药物都会是优先选项。而“输液可以快点好”这不是你选择输液的原因,如果一个医生给你开输液的理由只是能快点好,而不告诉你这样做的必要性,为什么不能口服药物而必须输液。这时你可以有充分的理由去质疑他的决定。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国内输液不良反应畸高的另一个原因,在于过度用药和错误用药,比如普通感冒就用退烧药、抗生素等等。再加上一些药物没有经过良好临床检验,这些本来口服药上就存在的问题,被输液的特点再放大很多倍,结果就是类似连续5年不良反应占比持续增加的中药注射剂问题。因此我们要了解,减少输液风险,并非是要把所有输液的药物改为口服就解决了,根本上还是减少药物滥用,提高药物安全性。
关于中药注射剂安全等问题,可以发“药品”到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一小时爸爸”来看。
  • 药品安全报警,家长请拒绝中药注射剂
  • 幼儿园病毒灵事件和抗生素滥用
  • 哺乳期妈妈用药须知
  • 美林or泰诺林?让你了解宝宝的退烧药
  • 哺乳妈妈感冒发烧吃什么药
  • 顺势疗法儿童感冒药,没用的神奇药水
  • 澳洲医生禁用美林?扯淡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