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档非工作时间的访谈节目
在这里
你将看到行业大咖的多面人生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撞思想火花
今天《留学》三缺一的
嘉宾
是来自
NAAE美国高中
创始人
刘仁赞
VS
来自
《留学》杂志
留学》记者团:老K →南风→玖条
精彩马上开始
创业,
带团队,
把多年的经验累积,
运用到管理上,
他在留学行业,
坚持着“客户至上”的原则。
   您主要进行美国低龄留学的哪些业务?
在美国低龄留学方面,我们主要为小留学生们提供寄宿家庭选择,提供监护、协助办保险、跟踪学习等务。除此之外,还有访校团、美高课程辅导、跨境支付业务
  您筛选寄宿家庭的标准是什么?
有一些基础的标准,例如单人单间、独立卫生间、住家不能超过两个国际学生等。除此之外,双亲白人的工作,有一个全职照顾,另一方的工作稳定高端。如果两方都有工作,则需工作时间弹性,可以接送孩子上下学。
两人全指望以招收寄宿学生来挣钱的家庭我们是坚决不选取的,因为寄宿家庭的作用是给孩子带来正常的家庭温暖,如果以这种方式来挣钱,则变成了公寓性质,寄宿家长也变成了宿舍管理员。
除此之外,有一些内部的标准,虽然我们在进行资源收集时没有标注,但是在筛选时有些情况也会多进行考虑,例如单亲家庭、家庭沟通语言是不是英语、住家有没有大型宠物、有特别小的宝宝等。
所以选择寄宿家庭是最重要的,住得舒服,学得就好,好的寄宿家庭比较负责任,但是遇到不好的寄宿家庭,冰箱里永远食品不够,甚至出去午餐也会限制餐标等。我们在不断地吸纳更多的新住家,同时也通过与住家的合作过程中观察这些细节,去筛选出态度好,对孩子有爱心的家庭进行更多合作。
   您在为学生匹配家庭时,遇到过哪些经典案例?
最多的一次,我给一名加州的学生陆续匹配过11个寄宿家庭,但是学生一直不满意,因为孩子喜欢对比,看见有同学住豪宅,心理产生不平衡,但其实我们提供的寄宿家庭都是符合标准的。在生活中,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所以有的孩子就想要豪宅,就会在所有住家上找出毛病,比如因为喜欢安静不希望寄宿家庭有宝宝、希望有泳池等。有国内的合作方说我没原则,学生的什么条件都答应,但我认为,这种没有原则其实是一种尽力的表现,如果真找不到更好的家庭,我也会让家长和孩子知道的。
虽然很多家长口头上表示让孩子出去吃点苦,但是作为我们提供服务的机构而言,一定还是给孩子提供有温度的家庭,绝不能仅仅是满足吃、住、行、安全等最低要求。
   您认为美国低龄留学市场走向如何?
我认为是蒸蒸日上的,虽然最近一两年因为增速放缓产生一种论调,不看好低龄留学的市场发展,但是从数据来说,并不是这样。我专门查询了2002年、2003年、2004年北京、上海的出生率,北京2002年的出生率是千分之6.62003年是千分之5.1,大幅降低,2004年又回升到千分之6.5,大幅提高。上海则是5.4左右下降到4.8又回升到6.0
2003年发生什么了,非典。因为非典,03年的出生率下降,而03年那一批新生儿到201815岁,是准备申请高中留学的年龄。所以当时这个数据的变化,直接体现到现在 89年级和910年级学生基数的直线下降。而2004年和2005年出生率的迅速回暖,也会体现在明年秋季入学的申请者有个较大涨幅。
另外,出去读美本,肯定是大势所趋了,现在北京著名的高中里90%的学生在准备留学出国,既然如此,早点出去的趋势会更加明显,因此未来出国读高中的学生人数也会增加。
哈佛、芝加哥大学为代表的很多名校官网里都明确会参考学生过去两年就读中学的地域,判断生源来自哪里,换句话,去美国读高中,在申请大学方面会被越来越多地归为本土申请者。
   您对员工的要求是什么?
目前对接学生、家长与寄宿家庭的后期服务部门是我的核心。因为时差,这个部门要7天24小时不能关机,有呼必应。虽然每个孩子都安排了当地的监管员,但是因为文化、语言沟通问题,我们鼓励在发生紧急事件后第一时间找后期老师,让老师帮助解决问题,国内老师的经验和沟通能力会让事情向最好的方向发展,可以避免很多误会。我自己也是这样的,有时我也半夜跟海外团队沟通,跟踪一些特殊情况。
这些孩子们牵扯到我公司的命脉,因为只有服务到位,学生才能持续跟我们合作。客户服务是我投入主要精力的部分,我的理念是“客户体验为本”,客户不满意了,零容忍,并且详细的体现在绩效里面。满意度100%是平衡点,低于100%就会有惩罚,按照带来经济损失和不带来经济损失的进行区别比价。当然,整个绩效还是以正面激励为主旋律的。当各部门、上下级之间的绩效目标一致,荣辱与共人时,推诿和懈怠就自然少了。
   您会将子女送往美国读高中吗?
我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关于孩子的教育,我对他们在学习,在培养才艺方面的关注度真的是不够,这点是不对的。对于孩子的培养,我是自由发展的态度,给孩子选的公立小学,没选择国际学校,平常根据兴趣选择一些课外学习班,总之并不会因为我从事这个低龄留学行业而有太多的改变,最大的不一样就是会引导孩子侧重外语学习。是否早出去读书我没有多去想。我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捷径,能培养出一个小常春藤来,我没有这种经验。现在不去判断十年以后的事情,到时候会让他们知道有这样的一个选择,具体适不适合,想不想去,看情况。
想和本期嘉宾碰一个吗?扫下方二维码
 - END -
是不是还没看过瘾?
下期精彩再会
也许 下期的主角就是你!
《留学》三缺一等你来碰杯
往期精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