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叨叨:今天这篇转载自“和孩子一起玩吧”,被粉丝誉为“很接地气”的微信公号,由云妈创办,关注儿童游戏、亲子成长。女儿7岁,儿子15岁。”
文/ 云妈
图/ 一块兴趣使然的石头(也就是云妈家的儿子)
人们常提起T2,不过我女儿是3岁多开始对我各种‘为难’。
相信大家也遇到过类似场景,每个小案例后面都附上了一段话,点破术中的道,希望能启发大家以不变应万变。
特别感谢我的儿子,全文49张配图均由他手绘并后期制作。
01
分食物
没吃早餐就出门,妞拿片面包,我拿块饼干,先垫垫肚子。
但是刚一出门她的面包就掉地上了。
因为生理上的弱小,宝宝常常感到无力,她拿不到柜子顶上的东西,不会像妈妈一样炒菜,打不开爸爸电脑……
所以孩子很渴望拥有掌控感,以此来克服这些无力感
因此,她要的不是平均,而是要由自己来平均。我们就大方出让点权力,让小鬼当家。
02
追妈妈出门
我也要去!是女儿三岁以后的口头禅。
每次我出门,她就会问妈妈你去哪,但无论我回答什么,她都会紧跟一句:我也要去!
有时真不方便带她,但一箩筐的话之后,她还是不松手。
有一次忽然间我就变成了她
说完这几句,我们俩竟然不约而同哈哈大笑在一起!
一方面,是前面提到的无力感,通过角色互换她变成妈妈,拥有了掌控感
另一方面,这个假装游戏玩起来很搞笑,平日里无所不能的妈妈竟然哭了,这让她顿时放松下来----原来不止我会哭,妈妈也会。
她还像照镜子一样看到了自己的样子,体验了妈妈的难处。
几方面一结合,她决定放手。
这个游戏我们玩了很多很多次,以致于有时候她习惯性说出“我也要去”四个字之后,自己就笑了。
03
妈妈被嫌弃
有几次吵着要爸爸陪睡不要妈妈,按理说这是妈妈求之不得的放松机会,但奈何爸爸在工作电话上走不开,妈妈被嫌弃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你陪我,我陪你,有区别吗?
区别就在于掌控感
我陪你,主动权在我,你陪我,主动权在你。
04
见啥要啥之一
每次进超市,小盆友总能第一时间发现好吃好玩。真是哪里有雷踩哪里
有次发现毛绒熊,乐滋滋跟我说:“我要!”
老妈心里发愁:家里毛绒玩具一箱一柜的,可不能再买了!
谁说“要”就等于“买”呢?
很多时候我们误解了孩子的需求,抱几分钟、和毛绒玩具合影,都可能满足。
05
见啥要啥之二
气球迷恋期,某天一出幼儿园大门又开始要气球,因为这里经常有人发广告气球,条件反射吧,但当天没有。她从上车一直说到家门口。
对话到此,她自动不往下继续了。
孩子见啥要啥,有时是真需要,有时是随口一说,此时不妨和她刨根问底说说理,但前提是孩子的合理需求通常能被满足。
和小宝宝说理容易演变成父母咄咄逼人欺负小朋友的画面,所以,前提条件要先准备好哦,因为真正说服小屁孩的是情,不是理。
06
不肯game over之一
从儿童乐园离开、关掉电视、和好朋友分手……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如何结束,常常是个难题。
一句“我们该走了”,孩子们就像没听见一样,有时家长被惹毛,甩下一句“你再不走我走啦”,既不管用还特尴尬,她不走,你真的会走吗?
成人觉得时间很长,因为他们在无聊等待;孩子觉得时间很短,因为他们乐在其中。
如果此时引入客观的计时工具,则能避免很多矛盾。既解决问题,还培养孩子时间观念,何乐而不为。
有人说,这方法不管用。我曾经见过有妈妈约好一分钟后,既不看表,也不设闹钟,只是自己想走了就随口一说:“喂,一分钟到啦!”如此投机取巧的办法刚开始能糊弄,孩子稍大一点就失效。
这里有一个重要细节:对话中的‘几分钟’务必让孩子来决定,而不是由大人拍脑袋。原因?前面讲过的掌控感
女儿现在七岁,这办法用了四年依然有效,靠的就是由她来决定几分钟。
07
不肯game over之二
这是爸爸想的招,K博士是爸爸一手打造的人物。K博士说话搞笑,深得小妞喜爱。
有时闺女提的要求没办法满足,这位老爸就拿起手机,特别投入地和电话那边K博士聊起来,那语调那神情把我都给骗了!
这番足够以假乱真的“通话”,妞在一旁听得出神,然后等爸爸‘挂电话’之后,就乖乖去洗漱了,不再要开电视。
关电视这种极度破坏亲密关系的活儿,让虚拟的K博士来就好啦!爸爸和你依然是好盆友哇咔咔~心机!
08
爸爸和娃套近乎
队友笼络娃的招数不少,刨去贿赂吃喝,也有比较健康有益的,比如这个。
某个周末我去读书会,午觉爸爸陪。和往常一样,其他活动都挺好,父女俩疯在一起乐嘎嘎,但一到睡觉环节就打回原形----找妈妈。
爸爸心生一计,偷偷点开幼儿园班级微信群,和她聊起了天:
HPY是男生还是女生?
爸爸
男生。
LLF的眼睛大还是GYY的眼睛大?
爸爸
(小朋友名字这爸是现学现卖)
LLF的眼睛大。
(沉默,,沉默,,准备呼呼)
我要妈妈~
你们班谁最调皮?
爸爸
***
GXY的头发长还是CYR?
爸爸
CYR,她是女生,GXY是男生!
如此几番之后,闺女呼呼睡着了!
进入幼儿园后,同龄伙伴逐渐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如果想和孩子有共同话题,认识她的同学们是个不错的途径哦!
09
害怕打针
打针、吃药、见医生,几乎每个孩子都害怕。
故作清淡地说一句“不用怕,不疼的”,宝贝不信呀,因为试过一次就知道了,根本就不是“蚊子咬一样”!
做好这些心理彩排,我抱着她去了,她也信守承诺,自己伸出手给医生,虽然一边忍不住流眼泪。
对于孩子们陌生害怕但又必须经历的事情,与其去粉饰,不如让她了解真实,说出她的感受,提前做心理彩排。
从那次以后,打针抽血基本都是这样,我抱着她,她自己把手伸出去给医生。
嗯,让她自己完成这个关键动作,依然是考虑她的掌控感
10
进厨房‘捣乱’
父母不可能时时围着孩子转,比如妈妈做饭的时候,既要看锅,还要看孩子,怎么办? 
后来想,干脆每天给你安排点厨房的活儿,反正你也喜欢,这样呆在身边我安心。
对小屁孩而言,爸爸妈妈就像个磁场。所以,当我们要忙自己的事时,与其把小跟屁虫往外推,不如让她靠近我们参与其中。
什么时候她心甘情愿离开了,心也安静下来了。做饭时给把菜,工作时给些纸笔。
11
无痕示范之一
“我赢了!你输了!”
“我是第一名!”
女儿上小班以后这些话开始频频出现,也许和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有关。
尽量做得又快又好,当然好,但我不希望孩子从小啥都追求第一,第一名只有一个,一人第一意味着全班其他二十几个人都不是第一。
唯有第一才意味着好吗?只要尽力了,第一第二第三甚至最后我觉得都是好的。
人生是长跑,落在实处便是不要那么在乎眼前的一点得失。
时常称自己是“糊涂妈妈”,和我开心做第二名的用意一样:妈妈也会“做不到第一”、会“犯错”,孩子你也不必凡事求第一、求完美,大胆去尝试吧!
孩子模仿能力都超强,而且,直接模仿行为相比将语言转化为行为要容易得多,所以,多行动,少说教。
12
无痕示范之二
某天吃意大利面,但是没有妞习惯的番茄酱。
她拒绝吃。
有人说,我家孩子可能没这么好“骗”,先试试呗,也是练演技的好机会啊!何况肉汤汁也确实好吃呢!
同样地,讲道理不如真行动,闺女眼见着妈妈哥哥吃得这么香,好奇心上来了,我也来一碗吧!
13
互相体谅之一
放学后她要去买龙眼,水果店附近有摇摇车,她经常坐,但那天我很累,不想再多逗留一分钟。
她信守承诺,买完龙眼我们就走了。
不敢表达或是不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其实是父母们经常踏入的一个误区。我们也是人,不是神,与其硬扛到最后崩掉,不如提前说明。
孩子也需要有同理心,在父母需要照顾的时候能体谅父母。
14
互相体谅之二
某天早晨我兴致勃勃煮了一锅玉米粥,因为俩娃都挺爱喝。煮完才想起闺女昨天点名要的是麦片粥,于是往玉米粥里加了点麦片,只是,她会接受这混合版吗?
若放在平时,好好说说估计能接受,但那天她起床气,再加上粥这事,直接就发飙了!
后来,她又喝了一些玉米粥,并且,放学回来把锅里剩下的玉米粥几乎喝完!
她是因为不喜欢玉米粥的味道吗?根本不是!所以,下次再遇到起床气,我从一开始就要乖乖的:)
虽然写了这么多,但仍然会有不知所措的时候,此时不妨等一等,孩子想哭就允许她哭吧,等她长大成人,像现在这样毫不掩饰自己情绪大哭一场的机会将越来越少了。有时我这么想着,看她哭的眉眼,都觉得好美好可爱。
然后给她一个温暖的拥抱,胜过万语千言。
小少的创作过程短片:

小土叨叨:今天这篇授权转载自“和孩子一起玩吧”,被粉丝誉为“很接地气”的微信公号,由云妈创办,关注儿童游戏、亲子成长。女儿7岁,儿子15岁。大家有需要也可以关注她的公号。”
关于这个号
我是《婴幼儿睡眠全书》的作者,这里是3年多的老号,下面这幅图是这个号里的历史推文关键词汇总,希望对你有帮助。
加课程会员群和同月份妈妈一起育儿
大家平时有什么妙招,也欢迎在评论里分享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