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本科提前申请落下帷幕,相信大多数同学的心里非常忐忑,以其傻傻的等待,我们还不如先了解一下美国ED/A申请大学的放榜时间以及补救措施让学生们做到有备无患。基本上,12月上旬开始,美国各大高校提前批的录取结果会陆续公布,比如去年12月9日,藤校中康奈尔大学最先放榜,今年估计也会在这个时间左右放榜,部分大学会在放榜日期一周内进行微调。
提前录取对于大学和申请者有什么意义呢?
普遍的说法是,对于大学来说可以在这场申请人“争夺战”中提前锁定一部分对本校有“诚意”的学生;对于申请人来说,因为提前申请的录取率远远高于正常录取率,很多大学甚至高出一倍,这无疑增加了进入心仪大学的把握。
首先我们来了解申请的一些基本概念:
ED:Early Decision,具有约束力,录取了就一定要去。而且不能上其他的学校。
EA:Early Action,录取了可以不去,选择其他学校,在RA里面还有普通的RE和有限定条件的RA,因为比较复杂,不在这里具体解释。
正常申请RD:Regular Decision常规申请,一般截止日期在1月初。
这里为大家汇总整理了
2018年TOP50美国综合大学ED/EA放榜时间

在前50大学中,维克森林大学属于早申请滚动录取,已经录取放榜(我们已经有一个学生被该校录取),除次之外,匹兹堡大学、爱荷华大学、印第安纳伯明顿也开始发放早申请阶段递交了申请学生录取通知书。
在早申请阶段,你可能收到哪几种放榜结果:
提前申请的结果有三种可能性:录取(accept/admit)、拒绝(reject/deny)、延迟(defer)。“录取”和“拒绝”,是无可置疑的最终结果,大局已定不能更改学生碰到这三种情况应该如何应对呢?
第一种结果:录取
01
收到提前录取offer后,因为它是排他性质的,学生只能去这个提前申请学校,申请者应该撤回所有其他学校的申请材料,包括美国之外的学校申请材料。在早申请被录取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因为对于中国申请者来说,美本申请极其激烈,远比美国学生面临的竞争形势严峻。例如录取中国学生最多的康奈尔大学,在早申请 阶段会录取大约新生的将近一半,早申请录取率大约在27%,但对于中国申请者来说,根据我们的估计,今年有超过3000人ED了康奈尔大学,但康奈尔大学只会录取大约30人,录取率接近1%。所以被录取,意味着你是那个1%,但绝大部分申请者得到的回复将是下面的结果:拒绝或者延迟。
第二种结果:拒绝
2
务必仔细分析被拒绝的原因,是GPA过低?还是标化不够?还是文书写得不好?很多学生在早申请阶段定位都过高,例如如果要申请美国前30的大学,最基本的条件是GPA在本学校所有毕业学生的排名在前10%,托福110(最好115),SAT1500(最好1550)以上,前20的大学还需要申请者在某些方面与众不同,例如在艺术领域很高的造诣、超级强烈的好奇心等。被拒绝不是世界末日,但是要分析出原因,再对症下药,才能在ED2和RD阶段获得很好的结果。
如果被拒绝,你不可以在这个申请季申请同一所学校,个别的学生对于早申请的学校特别痴迷,甚至想再等一年再次申请同一所学校,有点类似中国的复读,我考不上清华誓不罢休。对于美国大学来说,这种心态不太适合。个别的大学有规定如果今年被拒,下一年仍然不可以申请,即使可以申请,根本不是提高你的标化成绩就可以申请到的。不同的情况要具体分析,如果你有这种心态,也可以和我们聊一聊。
美国在早申请阶段每个大学对于拒绝这种回复都有不同的个性,例如斯坦福的早申请的决策方面和干脆,要不录取,要不拒绝,很少出现第三中结果:推迟,但其他大学,例如芝加哥,很喜欢把学生放到RD阶段再次审理。
第三种结果:延迟
3
这种情况最为TRICKY,延迟有两种情况,一个是学校没有在审理之前你的申请材料不完整,例如弗吉尼亚大学在申请材料截止日期有很严格的规定。这种情况下没啥可以分析的,请尽快递交材料。第二种情况是学校审核了你的材料,但觉得不能在早申请阶段录取你,这个时候你要特别特别注意了!说明学校有可能录取你,录取不录取你在两可之间,但可惜在早申请这个群体中你还是不够突出,但拒绝你又有点可惜,就放到RD里面再次考虑。值得注意的是,放在RD里面再次考虑(你的申请回被重新分配和重新看,就是审核的流畅再走一次)。你在RD审核之前,不要什么事情都不做,例如你可以提交新的标化成绩、12年级上学期成绩单、新的课外活动情况、和招生官保持有建设性的沟通等等。
如果您对美国本科申请有任何问题,欢迎和我们联系 !
关于老查留学
“老查留学”由留学行业传奇人物老查领衔创立,专注于美国本科名校申请、录取趋势的研究和分析。针对白热化的名校申请竞争趋势,老查留学强调将申请作为一门科学,根据个体差异进行系统化诊断,通过早期规划的精准性、背景提升的个性化、申请策略的科学性、文书的独特性、申请过程的0瑕疵等高专业度服务获得更好的Offer。
扫我,立即咨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