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4361字 | 阅读需8分钟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他,1914年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怀忠镇,从小就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但因家境贫寒,仅仅读了四年半私塾,1928年跟随毛泽东参加井冈山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他率领第十八军进军西藏,指挥昌都战役,完成和平解放西藏任务,平息了西藏武装叛乱,领导了对印自卫反击战。在他44年的革命生涯中,有17年是在西藏度过的,为西藏的解放和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人称“巅峰战将”和“佛光将军”。他,就是雪域名将——张国华。
西藏军区司令员(第18军原军长张国华)
率部出征痛失爱女
新中国刚刚成立,西藏地方政府企图策划西藏du立,面对西藏的分裂企图,毛泽东指示:解决西藏问题宜早不宜迟。1950年1月2日,远在苏联的毛泽东发出电报,确定将进军西藏管理西藏的任务交给西南局,接到电报后,刘伯承和邓小平开始考虑进藏人选。西藏地区高寒缺氧,地理环境十分特殊,部队行军和后方供应将十分困难,因此,进藏部队必须能应对陌生环境,更重要的是能吃苦,经过再三考虑,刘伯承和邓小平最终决定将此任务交给自己的老部下,有着“地主”之称的18军军长张国华。
1月7日,张国华在前往川南的路上突然接到了刘伯承、邓小平联合签署的命令,要他迅速赶往重庆,接受新任务。邓小平在重庆曾家岩面见张国华时明确指出:“坚决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对于我们进军西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到西藏去,就是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饭,政策就是生命。必须紧密联系群众,依靠群众。要用正确的政策去扫除中外反动派的妖言迷雾,去消除历史上造成的民族隔阂和成见,把康藏广大僧俗人民和爱国人士团结到反帝爱国的大旗下来。”接到任务后,张国华说:“我们坚决完成这一任务,绝不辜负党中央、毛主席对第十八军的信任。”
此时,十八军刚刚结束成都战役,辗转万里,来到山清水秀、风和日暖、物产丰饶的天府之国川南,指战员们都很高兴,准备在此安家、驻防、解决个人问题,过好日子。而西藏,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突如其来的任务打破了原本平静的生活,转而要到冰天雪地、交通不便的神秘西藏,消极情绪随之出现,甚至有人说:“张国华军长要到西藏当土皇帝去咧!”张国华听了笑笑说:“我去西藏不是当土皇帝,而是给西藏人民当长工。”
1950年2月,张国华在52师排以上干部会上作进军西藏动员报告。
如何开展动员工作?使得张国华倍感压力。为了做好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张国华主持军党委会议。就在张国华准备召开会议的当天早晨,突然接到秘书打来的电话:“难难病了,高烧不退,您是否回去看一看?”难难是张国华夫妇的第一个孩子。一听孩子病了,他不觉怔了一下:“什么病?”秘书报告:“可能是肺炎,又咳又喘。”张国华说:“今天我要开会,就请你去医院帮我照看一下。”会议进行当中,张国华的警卫员又慌慌张张跑了进来,对张国华说:“难难病情十分严重,夫人、医生请您马上去医院。”张国华火了:“3万多人马上要进藏,百事都得有个轻重,今天这个会,我当军长的能离开吗?”晚上,张国华才抽空驱车赶往医院,他想告诉难难,爸爸要带她去西藏看火焰山,找孙悟空。可当他走到病床前时惊呆了,难难已经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指挥昌都战役平叛西藏
3月上旬,第十八军在四川乐山召开进军西藏誓师大会,张国华带领指战员们向党庄严宣誓:“不管有多少艰难险阻,我们都要坚决完成进藏任务,把五星红旗插到喜马拉雅山上。”当天,张国华和谭冠三率领第十八军主力踏上了进藏征程。部队乘车到达了当时的公路终点雅安,随后,翻过二郎山,跨过泸定桥,到达了康定。7月,他们在白利寺拜会了藏族著名爱国活佛格达,格达活佛表示为了西藏早一天祥和,愿意去拉萨劝和。但不幸的是,英国特务和西藏分裂分子在昌都毒死了活佛,妄想关起和谈的大门。鉴于西藏地方当局勾结帝国主义企图阻挡人民解放军解放西藏,10月6日,第十八军打响了进军西藏的昌都战役,张国华采取正面进攻和迂回包围相结合的战术,实施大纵深、大迂回作战行动,指挥部队迂回在横断山脉间,战斗在冰天雪地里。他要求严格遵守党的宗教民族政策,不进寺庙,不住民房,不动群众一草一木,对待藏军俘虏不杀不辱不掏腰包,并且教育他们要爱国反帝。这一切赢得了西藏人民的信任和爱戴。新任昌都总管阿沛急忙派人与解放军联系,命令昌都附近藏军2000余人放下武器。经过19天的苦战,我军进行了大小20次的战斗,歼敌5700余人,取得了昌都战役的胜利。昌都战役不仅打垮了半数以上的藏军,粉碎了帝国主义和西藏分裂势力妄想以武力阻止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美梦,为进入西藏打开了门户。刘少奇曾称昌都战役为“解放西藏的淮海战役”,而张国华在此期间由于日夜操劳,指挥部队作战,十多天没有睡觉,不幸得了高血压病。
1950年3月誓师大会
1951年4月至5月,张国华作为代表之一参加了中央与西藏地方的和平谈判,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签订,中央关于争取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得以实现。毛主席指示尽快进军拉萨,一面进军,一面建设。张国华于7月18日到达昌都,根据西南局、西南军区着重解决运输补给困难,尽量压缩首批进入拉萨人员的指示,对此进行了一系列部署工作。在此期间,他在丁青开座谈会,调查当地的历史与现状,同藏民们协调进藏运输工作。10月8日,张国华率领部队翻越唐古拉山,大雪覆盖了整个山脉,行军到半山腰处的雪地宿营时,战士们由于严重缺氧,气喘头痛,面色青紫,在此危机时刻,张国华镇定有力的鼓励战士们克服困难坚持下去。他们一路翻越了19座雪山,跨越了不计其数的冰川河流,穿越了不见天日的无人区,于10月26日胜利抵达拉萨,实现了把五星红旗插到喜马拉雅山脉的誓言。
张国华率领的第18军胜利到达拉萨。图为部队进入拉萨时的情形。
我军刚到拉萨时,西藏反动上层利用我军运输补给严重困难的局面,妄想饿死、困死解放军,煽动蛊惑群众在街头向我军士兵吐口水、扔石子,但解放军纪律严明,从不还手,慢慢的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好感。为了在西藏进一步站稳脚跟,我军做出了修筑铁路、投入冬季开荒等战略部署。发动广大官兵开荒种地,大大缓解了吃粮困难的局面,拉萨群众都惊奇的称:“从未见过这样好的军队呀。”进藏部队还参与修筑了青藏、康藏两条公路,结束了西藏不通汽车的历史,保障了粮食的补给,同时也粉碎了反动分子的阴谋。此外,张国华还重视西藏的教育事业,教育团结了大批进步分子,为西藏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修筑公路
战士开荒
1952 年 3 月至 4 月,拉萨出现了由鲁康娃等反动上层支持的“人民会议”组织,公然反对《十七条协议》,反对改编藏军,反对成立军政委员会,要求我军撤出西藏。“人民会议”分子在市区张贴、散发传单,朝爱国人士扔石头、吐唾沫、写恐吓信、搞游行示威,割断我军电线,呼喊“汉人滚出西藏去”,打骂我军战士,侮辱我军女同志。甚至枪击阿沛住宅,搞得拉萨谣言四起,商店关门,局势异常紧张。对此,西藏军区在军事上作了应变准备。张经武、张国华、谭冠三等遵照党中央、毛主席、西南局的指示,政治上取攻势,军事上取守势,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求得和平解决,维护和巩固了国家的完整统一。
1958年12月,西藏叛乱武装在山南贡嘎、扎囊先后伏击解放军运送物资的车队,近百名战士不幸身亡,30余人受伤,9辆汽车被毁。1959年3月,叛乱分子公开叫喊“西藏du立”,贴出了宣布“du立”的布告,在拉萨街头示威游行,17日,达赖逃往国外,20日,叛乱武装数千人围攻了筹委会、外事处等十多个单位,形势十分危急。22日,张国华回到拉萨,召开一系列会议,贯彻中央“边平叛边改革”的方针,在张国华的领导下,我军用了不到5万的兵力,两年多的时间,彻底平息了叛乱,取得了“关门平叛”的胜利,为西藏的民主改革打下了基础。民主改革后,西藏百万农奴获得了新生,出现了雪域高原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因此,西藏的同胞们亲切的称张国华为“新西藏的开拓者”。
藏民欢迎平叛解放军
中印交锋大显神威
1962年10月22日,张国华参与指挥了著名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早在建国之初,即便在中印关系最友好的时代,印方也有过一些不友好的举动。1951年,印方乘中国抗美援朝,无暇西顾之际,抢占了中印边境东段“麦克马洪线”以南的9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接着又占领了边境中段部分中国领土。得知消息后,毛.泽.东出于对中印的传统友谊和根本利益考虑,对印方的寻衅滋事一直保持克制和忍让态度。
1954年10月尼赫鲁总理应邀访华,受到中国政府的隆重接待。毛.泽.东对尼赫鲁谈中印友好的同时,也谈到两国间的分歧,当面表示:“朋友之间有时也有分歧,有时也吵架,甚至吵到面红耳赤,但是这种吵架同我们和杜勒斯的吵架,是有性质上的不同的。中印签订了关于西藏问题的协定,这有利于消除引起怀疑、妨碍合作的因素。我们共同宣布了五项原则,这也是很好的。”
尼赫鲁访华
1959年5月13 日,毛泽东亲自修改了中国外交部关于印度外交部外事秘书的谈话,不惜自亮底牌:“中国不会这样蠢,东方树敌于美国,西方又树敌于印度。我们不能有两个重点,我们不能把友人当敌人,这是我们的国策。几年来,特别是最近两三个月,我们两国之间的吵架,不过是两国千年万年友好过程中的一个插曲而已。”毛泽东亲笔写下的这段话,于1959年5月间通过中国驻印度大使潘自力转达给了印度方面,目的就是一个,希望印方自重,和平共处。但是印度当局对好言相劝置若罔闻,短暂的沉寂之后,又开始了新一轮蚕食中国领土的行动。1959年8月25日,在中印边界东段的朗久发生了双方军队的第一次武装冲突。10月,印度又在西段挑起了空喀山冲突。
中印战争作战图
中印战争在昆仑山与喜马拉雅山地区进行,这一地区地势险峻,气候恶劣,人烟稀少,交通不便,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地理条件,对作战行动有严重的影响,作战的艰苦性是罕见的。战前,指挥所的气氛十分紧张。张国华有时专心研究地图,有时离开地图踱着步子深思。“慎重初战”是个很不好驾驭的车头,初战必胜又是最起码的要求。与印军毕竟是初次交手,它是“太极派”,还是“少林派”呢?估计不会有国民党的主力强,但也不能估计过低,要“猫”当“老虎”打,像对付国民党的中等部队。当时有一种意见,为了慎重,只打沙则一点,吃掉敌人一个营。这是个很保险的方案。张国华考虑再三,吃掉一个营,不痛不痒,要吃就吃它一个旅!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另一位领导时,那位领导身体震了一下:“这太冒险了!万一……”
不曾想到,本以为势均力敌的战争,在持续了一个多月后竟然以双方伤亡五比一取胜,张国华笑着说:“这样容易取得的胜利,我当兵33年,还是头一次!”。在这次战争中,我军歼敌3个旅,歼灭8000余人,在雪域高原上打胜了一场“巅峰之战”,打击了印度的嚣张气焰,维护了西南边陲的和平与稳定。
1962年德让宗的路上,解放军向纵深追击印军
张国华将军一生都在为祖国的解放、建设事业奔走,是解放西藏和建设西藏的功臣,他光荣殉职时,年仅58岁。但他留给我们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光耀史册。
-------------------- 
参考文献
《张国华将军在西藏》,赵慎应,中国藏学出版社,1998.10
《张国华率领第18军进军西藏》,王贵,2014.10.《百年潮》
《井冈山精神铸忠魂 勋业光辉映西陲》,西藏日报(汉),2014.10.22
扫码加小编微信,即刻邀您入群哦
热文推荐
点击标题立即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