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多伦多西区那些事儿」可快速关注

我们90%的爱与痛,都与一个基本事实有关
那就是很多成年人心理,还是一个婴儿。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喜欢称自己是“宝宝”,“宝宝心里苦”、“人家还只是一个孩纸”。这些日常玩笑打趣倒也无妨,但最近国内接连发生的几起事件,让我们不得不警醒,有一些人真的把自己当成了宝宝,这些成年人做出的事情让人瞠目结舌.......
他们可不是我们口中爱卖萌的“宝宝”
他们是中国式“巨婴”
是一再刷新我们底线的“中华土味巨婴”
中国式“巨婴”
1
1
1
8月27日,上海街头出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
一男子突然发狂,开始暴打一位年迈的阿姨,这位老阿姨坚持不住了强行被这个男子按在地上。
老阿姨坐在台阶上后,这名男子还愤怒的把衣服甩在这位女士的头上,在联防人员来了后还把她用力往台阶上拖。
事后才得知,这个年迈的阿姨竟然是这个发狂男子的母亲!
而男子暴打母亲的原因是,需要2万块钱还信用卡,母亲说没钱,男子让母亲向亲戚借,遭到拒绝后用一种近乎仇杀敌人的行为,来对待自己的亲身母亲。
在儿子被抓之后,他的母亲第一反应依然是去给他儿子求情,说自己只是受到了惊吓并未受伤,恳请对儿子的行为不予追究。

这一幕看的让人又心酸又毛骨悚然.......
或许在今天之前,他向母亲的每一次索取,都得到了回报。
只是这一次
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像没断奶的孩子一样,撒泼哭闹。
1
2
1
9月20日,上海地铁里还发生了让人拍案惊奇的一幕。
一名女乘客欲插队被制止,随后要安检进站,在与安检员争论的时候,突然倒地说“身体不行”,“帮我,打120,快点……”
十足一个演技有待提高的戏精。

这么滑稽可笑的行为,似乎不像一个成熟成年人能做出来的,
其实他们和婴儿一样,一动念头,觉得世界就应该围着他们转。
1
3
1
“高铁霸男”的事你一定听过,曾引起社会各方面关注。
没想到几日,高铁上又接连惊现了“装傻女”、“霸座婶”。
网友直呼一家人终于凑齐了!
从这些视频中,你会发现他们三人强霸座位的理由,简直无耻到令人无语。
但其实完全符合“巨婴”们的特征:
因为每一个“嘤嘤怪”,都有一套流氓式的回答。
1
4
1
中国“巨婴式撒泼”还在国外上演。
一家三口去瑞典旅游,却上演了一场闹剧,反转反转再反转,最终落得我们都不想看到的结局:假摔+国家级碰瓷。
让曾经为一家人喊冤的摇旗呐喊,都变得滑稽又打脸......
事件当中的父亲说:“我们身体不好、瑞典夜里很寒冷。当时并没有想那么多,只是觉得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想大声呼喊,引起更多人的注意。”

他们是典型的“巨婴”心理:
我弱我有理,别人帮我,天经地义。
中国式“巨婴”有多可怕?
就这样,“中国式巨婴”这个词一次又一次浮现在大众的视线,心理学家武志红在最新出版的第九本心理学作品中说,“90%的中国人都是巨婴。“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没有超过1岁,还停留在口欲期。”
这样的巨婴在我们身边其实太多了......
他们拒绝成长:
把啃老当作理所当然,而更多喜欢溺爱孩子的中国家长,还在不断的培养遍地中国式巨婴。
48岁海归硕士不肯工作,靠着82岁身患疾病老母亲,给的生活费苟活,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根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统计,在城市里,我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的现象。

他们以自我为中心:
在成年巨婴的眼中,自己就是全宇宙的中心。
六盘水师范学院,那些排着队,等着保洁阿姨一个个背着淌过水的大学生们,觉得阿姨们很热心,对于这种帮助也觉得理所当然。
我们还长看到年轻女子在公众场合,对着窘迫的男友大吵大闹,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就理应被迁就、被呵护。
他们偏执而分裂的人格:
尤其是当他们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成年巨婴就会进入到躁狂的偏执分裂,会像个婴儿一样哭闹,撒泼打滚。
用身体强行堵门,也要拖延高铁正常发车,因为高铁时间就应该围着我来转。
看北美如何惩治各种“巨婴”?
之前在北京飞温哥华的飞机上,一对华裔夫妇因为霸占飞机座位睡觉,导致航班紧急迫降美国,自己也在
荷枪实弹的警察
驱使下,被用
担架抬下了飞机

这是旅居加拿大的华人企业家刘乃顺的一次亲身经历——
在北京飞往温哥华的飞机上,一对华裔夫妇在起飞1个多小时后,将空乘的休息座位占为己有,还躺在座椅上睡了起来。
而忙活了一个中午配餐的空姐们,发现自己的休息座椅被人霸占了。先是态度温和地劝说他们回到自己的座位。
然而这对中国夫妇置若罔闻,不理睬空姐。空姐千呼万唤,女的才无力地举手摇晃,一副病歪歪的样子说:“我病了,头晕、恶心,站不起来,不能移动!”男的也如法炮制。
空姐立刻报告机长,在飞机上寻找医生为两人治疗。
有位韩国医生带着听诊器查了半天,也没查出是什么病。
作者刘乃顺全程看在眼里,知道这对夫妇就是耍诡计,想霸座睡觉,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空姐,空姐还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
不久之后,机长又开始广播,宣布飞机临时降落在美国的安吉雷奇机场,因为需要对飞机上两名乘客人道主义救援
这时,躺着睡觉了那对男女突然爬了起来,说:我们都好了,飞机不用降落了。但是空姐说:“我们必须对你们的生命安全负责,已经通知了安吉雷奇机场地面的紧急医疗救护机构!”
这对男女开始苦口婆心说服加拿大空姐:“不用麻烦了,不用麻烦了,何必呢!没有必要嘛!”说着说着,胳膊和腿的动作也欢快起来,活灵活现着自己已经恢复如常。
此时飞机已经在空中盘旋放油,不久便降落在安吉雷奇机场,机场地面救护人员拿着抢救设施和担架进入机舱。
这对男女拒绝下飞机,坚称自己的病已经痊愈,但是美国的救护人员不管那么多,“我们不是医生,无法确定你的病情,我们的职责就是把你们送去见医生。”
那男的一屁股坐回椅子上,双手抱在胸前,仰着头耿着脖子说:“我就不下去,你们能怎么着!”女士也坐下,别过头去,不再搭理美国救护人员。
不一会儿,两名荷枪实弹的美国警察上来了,就一句话:我们是警察,唯一的职责是要你们离开机舱!作为警察,只需要考虑您二位离开机舱的方式!
最终这对装病的男女被担架抬下飞机,不仅整个行程耽误了,如果查证他们蓄意欺骗的话,除了要承担本次紧急医疗费外,还有备降的燃油损失甚至刑事责任的风险。
除了,中国巨婴,美国巨婴也得到了很”人性“的处理。
今年5月,美国纽约一对父母因为其30岁的儿子不肯搬走,赖在家里“啃老”,把他告到当地最高法院,希望让儿子离家独立。

当地Syracuse的最高法院5月22日做出裁决,命令这对夫妇的儿子迈克尔·罗通多(Michael Rotondo)搬离父母家。


迈克尔过去8年一直住在父母家里,而且不交房租,也不帮父母做任何家务。
最后法院没有下令Michael哪一天搬家,但是父母的律师表示会给予他“合理”的时间搬出去。
加拿大为何嫌少看到“巨婴”?
大学毕业不投简历,父母帮忙安排工作
找不到工作窝在家里打游戏,伸手找爸妈要钱
结婚了,父母掏钱买房买车
有孩子了,父母帮忙带孩子
这些在中国家庭司空见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加拿大却鲜少有闻。
1、在加拿大,孩子不是用来捧在手心的
“男主外、女主内”是中国大部分家庭的分工方式,在这一的家庭中母亲的角色尤其突出,孩子从呱呱坠地到懂事上学,他的生活、学习都是母亲来掌握,久而久之,“母亲”这个词除了成为之外,也成为一种符号的依赖。中国的成年女性不自觉地扮演了自我为中心的母亲角色,她们把身边的男人,不论是丈夫还是成年的儿子,都变成了“婴儿”。
而在加拿大,父母双方对孩子的爱看起来都会“残忍”一些
孩子哭哭闹闹通常不会去哄,摔倒了不会去抱,更父母不会包办孩子的生活,孩子们都会在家承担家务劳动,摆餐桌、剪草坪。
加拿大会有很多这样的宣传,来告诉家长让孩子尽可能参与到家中生活琐事中来,让他们尽早体会到:有劳才有所得。
加拿大父母会鼓励孩子外出打工,鼓励孩子们去尝试新的挑战,哪怕是累点、脏点,哪怕心里心疼,也会鼓励孩子去尝试。
在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加拿大孩子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这在娇惯子女的中国家长看来可能有些“残忍”,而正是这些看似残忍的教育方式,让加拿大的小孩,从小就有超强的适应能力,长大之后,才不会失去判断自我价值的能力,懂得如何照顾自己,让自己生活得更好
2、在北美成年=经济独立
中国的亲情和传统观念让经济关系趋于模糊,爸妈的钱,就是孩子的钱,攒了一辈子的钱,为了给孩子买房、买车似乎天经地义。
但加拿大父母与成年子女金钱关系界限更分明
如今虽然北美很多城市均存在房价租价上涨,生活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在海外住久的华人都知道,这样老掉牙的观念其实是谎言:“人家老外家庭的孩子一到18岁就离开家独立了,爸妈根本不管。”很多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比如温哥华的房价高成这样,你让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怎样才能自立门户?挣得那点工资可能需要偿还学生贷款,再加上饮食和其他个人消费,还有余钱支付租金么?就更别提买房子的事情了。
所以大学毕业后的许多北美年轻人仍然啃老住在父母家,一点也不新鲜。但是他们向父母支付少量房租
曾有调查表明,在温哥华,40%的买家在购买他们的首套房产时寻求了父母的资助,而这个数字在加拿大的其他城市是22%。越来越多的啃老现象是社会发展的畸形状态,彻底解决不可能仅仅依靠父母和子女的努力,或者法院的裁决。
加拿大
人成年后会经济独立”这个说法虽然不是定律,但的确很多
加拿大
人都是这样经历的。

一个叫Dani的美国女孩在博客上分享了自己如何凑足大学学费的经历,她说在加拿大对于那些计划读四年或更久大学的人,学费是避不开的现实问题。
她表示,小的时候会把每年大人给的零花钱放进储蓄账户,当做大学经费,好在我的父母也愿意为我支付25%的大学学费,为此我特别感激,我知道不是每个孩子都像我这么幸运。高中毕业后,我就申请了助学贷款和奖学金,上大学期间,我打三份工来赚生活费.....
这不是什么个案,有人调查过,在加拿大有38%的年轻人,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财务支持,而年龄19岁至22岁的年轻人只有35%得到学费资助,申请助学金、兼职打工是非常普遍现象。
甚至在加拿大大学校园里,也会给学生提供有偿工作的机会,鼓励他们尽早独立。
(学校书店里的工作人员,多少本校学生兼职的)
因为对于加拿大孩子来说,一个根深蒂固的观点是:当自己具备赚钱能力后,就不应该依赖父母。
然而今天有多少孩子,既要加拿大的独立自由,又要中国的宠爱,没有美国孩子的主动,却又失去了中国的孝道。
3、加拿大孩子为自己的成长负责
婴儿时期是没有心理界限的,他的每一个举动都依赖于抚养着,随着生理和心理的成熟,界限也就越来越清晰。中国的父母会无形中把孩子当成替代品,借爱的名义去掌控甚至控制孩子的人生,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议员成长,甚至连孩子的婚姻都希望是如他们所愿。
《中国新相亲》节目模式是,带着父母来相亲
相反加拿大父母的更多的是“放养”,家长对孩子持开放态度,很多事情都让孩子自己决定,小到明天穿什么衣服,大到大学专业,职业规划都是让孩子自己决定,父母要做的是把握大的方向,给出合理建议。
当然“放养式”教育并非毫无底线,
加拿大
父母对孩子看似宽松,但也会密切关注孩子成长。在孩子小时候为子女做教育投资,密切关注孩子的
认知能力、社交能力和文化素养。
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挖掘孩子潜能,注重父母父母与孩子平等关系,尊重孩子的选择,毕竟孩子的人生也是自己的,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我们选择远赴加拿大=拒绝“巨婴”
其实自从我们选择赴加的这一刻开始,
就等于我们彻底“断奶”了!
在异国他乡立足,谈何容易?
没有拎包入住
没有饭来张口
没有特殊关照
更没捷径可循
我们做不了巨婴

生活也不允许我们做巨婴
偶尔卖完萌,还得继续用力生活!
希望激励每一个在加拿大奋斗的、独立的你!


END
【西区小叮当小编注】
如果你愿意与网友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发现,提供爆料线索,将可能得到红包奖励哦!欢迎加入多伦多西区那些事儿爆料群,请加【多伦多西区那些事儿】微信好友 (微信号: MeetInToronto) ,回复: 我想大声告诉你!
【添加多伦多西区那些事儿步骤】
请点击微信“通讯录”一-右.上角“+”号一-“添加朋友”- -一输入“MeetInToronto"点搜索 一- .“添加到通讯录” (如已经添加 MeetInToronto为好友可略过此步)
多伦多西区那些事儿
是一个服务于新移民以及多伦多西区本地生活的微信公众号,我们会发布关于加拿大多伦多西区(密西沙加,奥克维尔,米尔顿,伯林顿)的最新最快的本地资讯。请点击标题下“多伦多地区那些事儿”关注我们,引用本号稿件必须经过允许,并醒目注明出处。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多伦多西区那些事儿,每天等着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