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Spenser的第410篇文章
昨天,台风山竹在珠三角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香港、深圳和广州这三座一线城市的灾情也很严重。
尤其在香港和深圳,人多地少,大部分的年轻人租在几十层高楼的小单间里,平时看着view不错好像还挺体面,15级台风吹过时整个大楼甚至都有摇晃感。
深圳大梅沙喜来登被海水倒灌
风势最猛烈时,我一朋友在香港33层的落地窗面前写字,目睹了对面楼玻璃被吹爆的瞬间,天上飞着各种东西,家里的猫吓得乱窜。她说不出话,内心完全崩溃,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到自己家断电、爆水管、炸玻璃。
香港某写字楼
这种画面,昨天在无数个香港、广东漂着的年轻人家里上演。
前段时间的房租上涨风波还没消退,本来就租不起太好的房子,除了担心甲醛问题,现在又来一波台风雪上加霜。要是家电被损坏了,又要像个孙子一样低声下气、小心翼翼地向房东讨维修费。
我问工作室里一个北方妹子:“第一次遇到台风,会不会还是觉得家里好?” 她家境不错,刚来深圳两个月。
她说有那么一瞬间吧,确实是想家的,但是,当家人真的说出“家里没台风,你回来吧”,心里倔强的一面又出来了。
“我不回去,这里挺好的。”
“异乡”是个神奇的地方,不喜欢的人能找出一万个理由,特别是你的父母。
“香港有个什么好的,一点人情味都没有。叽里呱啦说的鸟语我也听不懂,他们香港人自我感觉还挺良好咧。经济发展还不都靠我们内地人。还刮台风。”
“深圳房价那么离谱,肯定是泡沫。我看互联网离开了实体经济不行,这个城市也没啥文化底蕴。还刮台风。”
“你说广州生活节奏舒服、适合养老,那你为啥不回家置业养老?老家分分钟能买得起两百平米的房子,你在这里挤什么?还刮台风。”
在各个城市打拼,烦恼尽不相同,可父母劝你回家的理由竟是相似的:你的人脉、资源都不在这里
台风来临时,你的父母脑海只有一幅画面:工作压力大、省吃俭用的你,孤苦伶仃地在小出租屋里躲台风,没有亲戚可以帮到你。
但事实上,你在一线打拼工作很努力、领导很满意。刚发完薪水囤了一堆好吃的零食,在布置得很温馨的小studio里,喜迎周一继续停工的通知。
你能把自己照顾得很好,可是父母对不确定性的忍受力特别低。
有时候,你试图跟他们解释一线城市哪里好,可是又不知道从哪说起。毕竟父母可能没有亲身经历过,而且再唠叨,那也是爱,要珍惜收藏好的。
说了半天,其实留下的原因很简单。
任凭山竹再怎么吹,我当初来香港时,把它当作人生最后一根稻草。一拳扎下去,淹没在旺角、尖沙咀、九龙几十万流动人口里——密密麻麻的,不仅没把我吹跑,还把梦想扎严实了。
这些城市,涌动无数机遇。
今年,我在深圳又买下一间小复式,也终于是车房都齐全的人了。虽然这么俗的事情,算不上什么大成就,可相比四年前,这是我不敢想的。是这座城市成就了我。
很可能,我个人努力占了不到50%,剩下要归功于一线城市聚集的优质人才、产业链、优待政策等等原因。
类似的故事很多。我周围很多朋友,以前都在三、四线城市的家乡朝九晚五,结果不甘心,拼命充电自己,把个人知识变成产品。
最终,一线城市给了他们等价、甚至超值的回报——不是说以前日子不好,而是这些城市能在你短暂的生命中,榨出更多可能性。
另一个原因就是包容,价值观层面的。
很多人知道,我的主业是卖保险的。虽然也是500强的香港大区经理,但最早还是很多家里亲戚无法理解的:你放着高中老师不做,语言硕士毕业跑去搞推销,简直是离谱。
就是这种“离谱”故事,在香港、深圳、广州天天上演,当然也包括北京和上海。一线城市就是庇护地,开放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把无数“不靠谱”年轻人的梦想,都大方地收了起来。
今年5月,深圳开放入户,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落户“秒批”,连排队都不用,就是张双臂欢迎年轻人。
当然,不止是梦想,这里还容得下各种生活方式。单亲、单身母亲、丁克、LGBTQ,不同色彩让一线城市更迷人。
虽然,你免不了要受一些自然灾害、环境问题的困扰,比如台风、雾霾、沙尘暴,但那是全国性的,并不是某片区域的“专利”。
而且,离开家、独自去面对生活中的难,你逐渐会喜欢越来越能打能抗的自己。
借着山竹,又啰嗦这么多对一线城市的爱,希望你没觉得我太矫情。只是,当被台风困在屋子里、生命安全真的受到潜在威胁时,留出片刻空白,欣慰没后悔这种选择。
今早,山竹过境,深圳很多公司复工了,但是画风是这样的:
像吃鸡里的雨林地图,大家身上装备还很差的那种。环境恶劣却抵挡不了上班赚钱的路。
看着好像很孤独…
其实有那么多人陪你一起前行呀。
上班途中,看到路边一片狼藉,满鼻子都是木头气味,清洁工叔叔阿姨在一点点清理被刮倒、连根掀翻的残枝断木,滋味说不出。
但是,就算让台风折腾得满目疮痍,我的城市却丝毫没显示出一丝沮丧。
这些城市和人,都经受得住暴风雨。谁的梦想和生活没被摧毁过,但你依然相信一切会好起来。
哪有什么为了台风停工而欢天喜地,异乡异客早就迈开了继续前进的步子。
努力吧,别辜负这座城市的勇敢。
  关于职场你或许还想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