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办公室有个同事一直跟我们吐苦水:她六岁的男宝宝还入不了学,因为宝宝是10月份出生的,需要晚一年才能上学。
为此,她感觉很焦虑:晚一年入学不就意味着她的孩子比同龄人慢了一步?经验学少了一点?这不就明摆着是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吗?
可事实真是这样子的吗?

作者 | 鱼爸
来源 | 养育男孩(ID:breedboy)
如今已经开学一周了,前面提到的同事的孩子已经成功入学了,但是最近他又开始犯愁了。因为孩子入学后的种种迹象表明,似乎让孩子晚上学一年对自己的孩子更有利。
现实中许多爸妈是这样认为:“国家规定是要满了6岁才能读小学。所以不会存在早入学的问题。”
可是,很多的父母在孩子还没出生前就开始计算入学的时间。
有一个数据显示:
妇产医院8月底做剖腹产的产妇比较多,因为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孩子必须够6岁才能上小学,而早几天做剖腹产,孩子就能早一年上学了。
所以我们在平时聊天,倘若哪个孩子是9月前出生的众人会说,“真好呀,能早一点读小学。”好像捡到了宝贝。
9月以后生的呢!父母就会说,“没办法,我们家只能等一年。”
好像自己的孩子一出生就落后了。
小小鱼就是12月的,所以应该是6岁半才能读一年级。想想那时候应该也是一个小小男子汉了。
但是我没有一点儿遗憾,反而觉得这是上天对他的眷顾吧。今年9月,他5岁半,我看他怎么都没有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呢,还是向往着他的幼儿园大班。
可是以前同事家的儿子可不是这样。有一次他的妈妈悄悄说,其实她想办法托熟人让儿子入学了,那一年儿子刚好五岁半。
我当时就觉得不可理解,为什么要这样?
她说:
早一年上学,将来就能早一年毕业出来,不是比同龄人早了一步嘛!”
“再说,如果他成绩不好,复读一年也没关系,有时间优势嘛!”
我们中国的父母,往往就是有这般心思。凡事都要抢先,就好像占座位一样,一定要先去才能占到,迟到了就没有了。或者像百米冲刺比赛一样,你出发时反应慢了,注定会输。
可是我们的人生,不是占座位,因为人生充满了变数。人生也不是短跑冲刺,而更像一场赛道很长的长跑。
早一年上学,到底有多大用?
我们整个社会评估一个孩子是不是到了入学年龄,就是看孩子的自然年龄,而没有考虑孩子个体的成熟程度。
我们先说入园,因为入园的年龄大致是父母可以决定的。所以早一年还是晚一年,父母可以做主。
谈及入园,我主张晚一点。
说实话,那时候去幼儿园做调研时,看到那些两岁多的全托班孩子,真的心疼。年轻的老师也说,孩子们真的可怜,她们也不愿意看到孩子这么小跟父母分开,而且是全托。
而正常的小班呢?一般是三岁进去,所以有的爸妈就不管孩子情况,到了年龄就送过去。结果孩子根本适应不了。
经常拉裤子上,反复生病,吵闹不安……倘若是这样的情形,不如先把孩子带在身边,做好入园的准备。晚一点去不是更好么?
我是给小小鱼晚入学的,他是快五岁了才入园。
在他三四岁的时候。我们出门,总是会遇到一些好心热情的大叔大妈跟小家伙打招呼:
“读书了吗?这么可爱的小家伙”
“没有,我还没读”
“啊!你几岁了呀!”
“我四岁了”
“怎么不去读幼儿园呢?其他小朋友都去了呀!”
每次问到这个地方,我就会觉得气氛有点尴尬。
后来跟儿子说,如果有人问你,你就说在家里的课没上完,晚点去。我没有着急送他去上学主要是从孩子的准备程度来考量。
每个孩子,有他自己成长的时间表。
比如出牙、走路、说话的时间,这些内在的生长规律起着决定作用。而另一个能影响孩子成长的就是家庭的力量。比如孩子阅读能力的形成、表达能力的强弱、性格的发展等。
当你想着送孩子入学的时候,请记得问问自己,孩子是不是准备好了?
在任何的学校里,都有两种孩子:
● 一种孩子的父母一直都努力做好,孩子将是受益的,能够表现和应对各种不同的感受。
● 而还有一种孩子是父母长期忽视的,迫不及待地想着把孩子送给老师去管教,结果这类孩子在学校常常碰壁,无法融合进新的环境。
帮助孩子做好入学的准备,才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有时候,放下焦虑,等一年又有何妨。
晚一年入学好处还有很多,尤其是男孩。
不管是入幼儿园还是幼小衔接,女孩的成熟速度总是大于男孩。
心理学研究发现:
女孩在16岁以前比男孩的发育成长要快,如果男孩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特别是父母还总是催促,结果只会让男孩失去心理平衡,他们跟女孩之间就会进行一场毫无意义的竞赛。
我们会发现很多男孩的语言能力不如女孩。提早入学更容易造成他们听不懂老师讲课,在课堂上也坐不住。
很多妈妈就面临这样的烦恼:
孩子刚刚进入一年级,课堂上坐不住,听讲也坚持不了多久。常常被老师批评,有时候还跟同学打架,家长自己都经常被老师叫去谈话。
如果孩子跟不上学习进度。刚开始就会有心理压力,抗拒去上学。甚至最后躲避自己的老师,逃课。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一旦孩子一开始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同学,觉得在学习上难有作为。孩子可能会永远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这种自卑感会影响孩子一生。
我们关心的重点不应该是孩子的入学年龄,也不是择校。而是0-6岁这个阶段,我们给了孩子什么样的爱和家庭教育。
在儿子3岁的时候,家里人就催着我送儿子去幼儿园。而那时我刚好打算自己带孩子。
自己亲自带之后才发现他的情绪表达和规矩意识基本没有。自理能力也一般,在学校只会成为老师的小包袱。我决定晚一点送他去学校,在家里帮孩子做好准备。
只有当父母对孩子有足够的陪伴,才能捕捉到孩子的小小心思。
也能把握住孩子心理发展及情绪的变化。
孩子什么时候入学最合适?

当然是孩子跟爸妈都准备好的时候。
在送孩子入学前,请做好这几个准备:
● 唤醒孩子对卓越感的追求,培养学习的兴趣,发展学习能力
我们会发现,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有表现自我的强烈冲动,孩子和成年人都一样。
孩子的成长过程一直在找寻自己的优势,获得父母和周边人的认同。比如一个孩子学会了吹口哨,或者堆砌了一个超级棒的积木房子,或者自己想到了一个好听的故事。
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会努力去获取认同,追求卓越。父母就是要想办法来唤醒并且保持孩子这种心理。
如果你对孩子够了解,肯定能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那父母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个闪光点来帮孩子获取信心,保持兴趣。
比如小小鱼特别喜欢阅读。那我从他很小的时候就给他找各种他喜欢的书籍。然后坚持亲子阅读。一看到书,只要有图画,他拿起来就会去读。
而且还能把自己获取的知识拿出来跟你分享。可以感受到其中的自信大方。这就非常棒。
在外边玩耍的时候,或者遇到一场大雨。我会询问他的感受,然后让他把感受读出来。比如他写的一首《春绿》,里面写了:“小草很青,春天来了,小草长大了,可是冬天光秃秃了。”
用诗歌的形式,短短的几句就好呀!最后,我会给他记录,然后告诉他的妈妈。我们肯定他的作品,让他获得创作的自信。
而且我会引导他去学习英文和数学。大致的方法也是一致的。
父母要积极地给予认同,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去发展自己的兴趣,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然后把这种行为培养成为一种习惯。这样孩子会有积极自信地学习态度,也会储备足够多的知识。轻松应对入学后的学习任务。
● 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让他学会独立。
孩子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做的。一旦什么都要找父母帮忙,或者找老师帮忙,他就会变得畏畏缩缩。特别是去了学校,一个老师要管理这么多的学生,肯定无法及时给予回应。
他就会想自己是不是很差劲,老师是不是不喜欢我呢?看到同伴都能做好,而自己做不好,他就会感到自卑或者变得暴躁情绪失控,跟同伴吵闹。
在家的时候,孩子能做的事,一定要让孩子去做。千万不要什么事都替代,让孩子享受什么都是现成的,只会害了他。
很多孩子在早期,比如两三岁的时候,他们有了自我意识就会要求自己去做一些事,比如自己穿鞋,自己吃饭。当然他们会把事搞糟糕,可毕竟他们的自我已经萌芽了。
可是父母却没有意识到,只看到了被破坏的一面,只看到了孩子“无能”的一面。于是选择自己去做,而且一直做了下去。最糟糕的父母是无休无止,直至孩子成年,还是替孩子包办。
● 最后是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特别是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并且平时被长辈宠溺的孩子更要有这样的准备。因为在学校,老师不会像长辈一样围着孩子转。学校无法确保这些孩子得到像家里那样的宠爱。孩子的心理落差是巨大的。
同时发现孩子的好胜心过强的话,也要小心帮助孩子去调整期待因为过分的雄心也会推毁孩子的信心。
入学是对孩子及家庭一次最直接最严格的考验。孩子进入学校,就意味着置身一个全新的环境中。
如果这个孩子有了足够的准备来应对这个新的环境。他才有自信来处理自己遇到的问题。才能真正爱上这个新的环境,还有他遇到的新的人和事。
晚一年入学,或者说不急着提前入学。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可以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有时,一年的时间对我们意味着衰老一年。可对孩子来说,身高、心理发展、学习的能力却是天壤之别。
人生这么长,何必太着急呢?
 互 动 
你认同孩子晚一年入学吗?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观点!
THE END
作者简介:鱼爸,家有小子一枚,立志做一名合格的80后奶爸,童书编辑,阅读推广人。公众号:养育男孩(ID:breedboy) (一个最有爱的公众号,面向家长群体,每天原创分享亲子养育常识、亲子阅读推广、家庭关系建造知识,新书《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教养》热售中。)
〖你的每一次点赞,我都当成了喜欢〗
--征稿启事--
优妈现在开始征集原创稿件啦!文章选题涉及亲子关系类、家庭婚姻类、女性情感类、社会新闻热点类等领域,字数控制在1800-2500之间。快提笔给优妈投稿吧~
请添加妈妈网稿姐(mmwgaojie)为好友,将稿件以word文档私聊稿姐(mmwgaojie),一经采纳,必奉上优厚稿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