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顶尖大学是怎么做录取决定的?
百闻不如一见,猜测不如亲身参与
7月中旬,我们做了一场“模拟招生委员会”线下活动,给到参与者全套全真顶尖大学申请材料,按照真正招委会的读卷流程进行审查、表决投票,并公布真实的录取信息。
现场,各位“招生官”认真投入,讨(chao)论(jia)得十分激烈。
第一次,我们抛开“演讲分享”。这种“沉浸式体验”,得到很多很好的反馈。
在推出第二期之后,还有参加过第一期的家长携孩子继续参加。
第二期模拟招生委员会,9月8日,再度开放报名真实的申请材料,真正的“换位思考”,集智讨论,更多角度更深层次地体会美国招生官的工作,更好的理解和支持孩子的申请!(报名垂询特写君)

文 | Huini
常见的关于美国大学录取规则的迷思
关于美国大学的录取规则,有很多迷思:
- 听说大学最看重GPA,那么不同的中学给分松紧完全不一样,怎么保证公平性?
- 为什么满分的SAT学生仍然会被很好的大学拒绝?是因为活动不够强吗?
- 录取了A学校的某同学,做了X活动,如果我想去A学校,是不是也应该做X活动?
- 我把“哈佛录取文书选集”全部看过一遍,能按照上面的方法得出最佳文书模板吗?
每年都会有很多家长守候在不同的升学讲座群、翻遍微信公众号,等待最新大学录取政策的解读。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很多我们了解的“升学信息”,往往为以下这些思维陷阱所困:
1)我们对海外升学的认知框架,基本基于我们自己的高考经历、工作经验等个人经验相关。比如,高考分数越高才能去到更好的学校,这个认知会情不自禁迁移到海外大学申请中来。
2)我们考虑这些信息的时候,对那些跟自己利益直接相关的信息尤其敏感。比如,如果一所大学不要求SAT,孩子恰好SAT总是考不出来,你就会对这个新闻更加在意。
3)因为未知带来的恐惧,会让我们更加渴望去控制整个升学项目中的不确定性。掌握信息,往往是“控制不确定性”的一种手段。
经常会看到家长拿着破碎的、片面的信息在彻夜难眠,担惊受怕。又或者拿这些片面的信息去指导孩子的升学生活。
这些过度紧张和焦虑真的是不必要的。
宏观趋势:
大学招办主任最需要参考的数字
你可能想象不到,美国大学招生办最常谈论的数字是“人口Demographics”。
最近几年(并且仍将持续下去)的一个事实是,美国大学申请人的总数量和构成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申请人数上,不仅美国本土的高中升学人数变多,国际生的数量也急剧上升,以布朗大学为例,2018fall 布朗大学收到了35438份申请,相比去年整整多出了8%,哈佛大学在2018fall的申请数也上涨了约7%,其中国际生比例高达12%。人口构成来看,大学中少数族裔人数也持续上升,据预测,到2025年,美国大学中的白人学生将少于50%。
而与这些激增数字相对应的是,大学能接收的学生数量变化非常有限,简单来说,大学的床位并没有变多多少。以普林斯顿大学为例,在过去10年里,他们接收到的申请量翻了一倍,但是招生数只上涨了11%。并且,每所大学的招生投入(招生官人员、招生财务预算)也跟不上人数的变化。
这些宏观趋势表明美国大学要用更少的人,读更多的申请材料,而这就意味着,他们要找到更加精准的人(find the right match)。
这些常春藤的大学这样读材料
 · 耶鲁大学
耶鲁大学比较传统,近40年的招生流程基本都没有太变过。
目前耶鲁有23名全职招生官,他们会把全部申请材料按照地区分成23部分,分别进行一读,有竞争力的申请者会被筛选出来进入二读环节,一读和二读的两位读者都会给每个申请者写一段swot分析。通过二读的申请者,会进入地区委员会(area committee)环节。在公布录取决定之前,整个招委会将聚在一起,重新考虑一些疑难的案子。
这样一个繁复的流程可以保证申请者的材料被较为全面的阅读,但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工作量,平均每个招生官每天要读700份材料,每个案子的阅读时间从5-30分钟不等。
去年耶鲁大学收到超过35000份的申请材料,大约30-40%的材料能够被进行二读。
· 哥伦比亚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的招办主任是位很严谨的白人女性。她提到哥大不轻易否定一个学生,因为他们是以“教育者”的身份在进行招生,希望为学校找到最适合的人。何为“适合的人”?哥大的学生需要非常聪明,因为地处纸醉金迷的纽约,相比那些“村”一点的学校来说,哥大希望学生更加成熟独立。
目前,哥大总共有25名全职的招生官,15名兼职招生官,共40人。去年,他们收到了约4万份的申请材料。
哥大和耶鲁的招生流程很类似,申请材料会被分区域对待,因为每个地区的资源是不平等的,这样是为了保证相对的公平性。大约有40-50% 的申请者会被进行两轮评判。
接着,被筛选出来的申请材料会进入到committee轮被仔细阅读,每个committee由4-5名招生官组成,在最后放榜前,会有一周的时间进行最后的sculpting period。
 · 哈佛大学
去年报考哈佛大学的3万多名学生里,有8000名是SAT满分考生,可见哈佛的常春藤“排头兵”地位之坚固。
作为财力雄厚的名校,哈佛拥有40名全职的招生官,还有25名教授教师提供专业意见(包括数学团队,诗歌专家,音乐专家等等)。
哈佛的读卷流程也很传统,大家可以参考耶鲁和哥大,在此不赘述。每一个申请者在招委会就像参加选秀的选手一样,不断被比较、讨论、通关、淘汰,部分还有复活的机会。
和耶鲁、哥大等很多学校不同的是,哈佛不是“每个地区挑最好的”,而是始终坚持“择优录取”,他们只挑选那些最适合哈佛的人。
在哈佛,招生官经常谈到的话题是:What kind of different educator the student would be?
他们认为,每个哈佛学生不仅仅是被教育的人,更看重他们在校园里能不能教育和影响别人。
· 宾夕法尼亚大学
要单拎出宾大来讲,因为宾大是藤校中比较积极寻求“招生改革”的大学,在6年前他们就开始考虑改革招生流程。
他们摈弃了一读二读递进的环节,第一读就由两名招生官一起读,每份材料大约耗时6-12分钟,两人共同讨论表决,之后就直接进入committee讨论环节。这样大大缩减了每份材料耗费的时间。
通过这些常春藤大学的读卷方式,你或许已经有了一些“感觉”,也能感受到这些大学在新形势下的一些焦虑,可以推想,这些“财大气粗”的常春藤大学尚且难以招架巨大的申请量,更多更“穷”的公立大学面对的考验显然更加严峻,2017年加州大学申请者人数超过了17.1万人,这个数字依然再不断刷新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申请公立大学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很多公立大学在招生名额上,本州和州外的比例完全不同,会更加倾斜给本州的学生。
例如弗吉尼亚大学,67%的生源来自弗吉尼亚州,州外只有33%的招生名额;还有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更是将90%的招生名额分配到了州内,这也是为什么很少有中国学生进入这个学校;而中国学生通常认为比较“好申”的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也有50%的配额给到本州。
另外,这些公立大学往往在EA轮就会收到非常多的申请(UVA有58%的申请来自EA轮),这提醒了我们,如果要申请这一类大学,请尽早递交材料。而人手有限,他们的EA offer通常要比那些私立大学晚不少,通常要到1-2月才会出结果。
今天分享了这么多,其实想分享一个很基本的事实,美国大学招生形势十分复杂和动态,作为远隔重洋的申请者,我们其实很难与之进行所谓的“博弈”和“预测”。在新的形势下,申请者越来越需要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更深刻地剖析自己,更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故事,提高自己与学校的“匹配度”,才能在巨量的申请材料中脱颖而出。
与其惶惶揣测大学的喜好,“在现阶段把自己活到最佳状态”或许才是我们在这场与大学的“博弈”中最可控的部分。
同时,申请预备营BootCamp学员招募中。
了解了顶尖大学是怎么读卷的,我们又该如何真诚展现自己?文书到底要写些什么?为此要做什么准备?BootCamp给你答案。(与模拟招生委员会同时报名,减免98元)

更多美本申请问题,识别二维码免费咨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