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的硅谷成长笔记
每周原创有趣干货
扫码订阅
2012年,一个往常的午后,一名20来岁的创业青年,走进了一家斯坦福校门口的咖啡店。
这家店他常来,毕竟他的公司就在旁边。
“来啦?还是Mint Mojito(薄荷莫吉托)呗?”同样20来岁的店主小伙招呼到。
“哥们,先别急。有个事儿哈,我们公司这不要搬家了嘛,想着你们店能不能在我们新办公室开个分店呀?”
“这...”
“房租全免!咱这交情。”
“好嘞!”店主小伙爽快的答应了。
后来,这家咖啡店就真的在这个创业公司的新办公室开了一家分店。
这个创业公司,后来上市了,名字叫做Facebook;
而个创业青年,就是马克 扎克伯格;
这个咖啡店,就是小扎的最爱:Philz咖啡。
Facebook总部内的Philz咖啡店
其实,不仅小扎爱喝,现在,Philz早就风靡硅谷,为硅谷青年们提供续命专用的咖啡特饮。
今天,我就来给你讲讲Philz和硅谷的故事。
和大佬们谈笑风生的咖啡店主
Jacob Jaber这个80末的小伙子,就是Philz的店主,和小扎算是同龄人。
2004年,小扎在哈佛寝室创建了Facebook。而Jacob,也几乎在差不多一样的时间,在硅谷开了自己的咖啡店Philz Coffee。
说起来,这店绝对是神选址:斯坦福的校门口 + Palo Alto的市中心。
这可是硅谷最核心的创新火种孵化场。早年的Google,Facebook,惠普,现在的Palantir,MongoDB都在这里起步。
什么概念呢?这就相当于西二旗兴起之前的中关村海淀图书城吧。毗邻知名高校,创业青年云集。
当年,Philz咖啡每天的景象都非常“亦可赛艇”。
这边,是各路VC和创业青年们挥斥方遒;
那边,是斯坦福学霸们悬梁刺股;
而另一边,可能就是fb早期码农在噼里啪啦地敲击键盘,用“世界上最好的语言”php写着代码。
每每谈到口干舌燥,或者干活累到思路堵塞,大家会自然地抬起手,拿起杯,抿一口Philz咖啡,加个Buff,续个命。
后来,创业青年们的公司做大了,纷纷搬走,而Philz咖啡,为了照顾大家的舌头,自然就把店开满了硅谷
而Jacob,也成为了最能和科技大佬们谈笑风生的咖啡店主。
一边和Twitter CEO Jack Dorsey发个短信聊聊店铺发展,另一边把咖啡豆批量发货到Salesforce总部。
甚至Apple的员工们还发明了一个词:WFP (Work From Philz,在Philz工作), 用来代指喝咖啡的休息时间。
当然,Philz Coffee还获得了不少大佬们的投资,比如:Yahoo主席Maynard Webb,美国知名科技新媒体TechCrunch的创始人Michael Arrington等等。
现在,早上起床用手机App预订一杯咖啡,之后到公司或者学校门口自提,已经成为了硅谷码农和学生们开启美好一天的日常。
这就是为什么在美剧《硅谷》里,Philz Coffee经常出现。
那Philz咖啡真的好喝吗?好喝。
薄荷莫吉托
如果你第一次去Philz点单,你肯定会怀疑人生。因为你根本看不懂菜单:“喂,这真是的咖啡名吗?”
独特的,高逼格的Philz,菜单上从不放那些你能在星爸爸点到的咖啡,什么拿铁(Latte),卡布奇诺(Cappuccino),意式浓缩(Espresso),统统没有。
Philz菜单上的品名非常中二。比如:“超超超级好(Sooo Good)”,“巨大警报(Greater Alarm)”等等。
这些,其实都是店主精心调配的咖啡饮品。独家配方里,有的加入了榛果,有的加入了太妃糖,还有的加入了...烟草。
这么多品类里,最火爆的,当属Iced Mint Mojito - 薄荷莫吉托冰咖啡,它也几乎成为了Philz咖啡的代名词。
因为我公司里就有Philz,所以我自然也是喝过了无数杯 --- 真,的,好,喝。
Mojito,其实是一种再常见不过的鸡尾酒。现在00后刚好到了“出去玩儿”的年龄,这一定是他们最先学会点的一种酒。
口味清甜,来自古巴,以朗姆酒为基酒的一种低度调酒。而Mojito最重要的,就是薄荷。它让整个酒的口味变得清爽。
Philz最看不起星巴克。为了对抗星爸爸的夏季特饮“星冰乐”,Philz急需推出一款竞品。
“星冰乐”里混入了大量的重口味元素:焦糖、奶油花、重巧克力酱和巨甜的抹茶,这让星冰乐显得非常“油腻”。
Philz灵机一动,从Mojito借鉴到了薄荷元素,最终推出了一款清爽的夏日冰咖啡特饮。
用大量捣碎的薄荷叶做底,加入温热的用高级咖啡豆现磨现萃的浓缩咖啡,清爽的薄荷味道立刻在店里四溢开来。
再加上淡牛奶、冰块和少量的砂糖,微微搅拌,最后再放上两片新鲜的薄荷叶点缀,就成了一杯最清新脱俗的裸妆美女:Iced Mint Mojito,和外面那些重口的妖艳贱货完全不一样。
虽然$5~$6美金一杯的价格略贵于$3~$4的星巴克,但是一经推出,在这思想新潮,喜欢尝鲜,注重健康并且年轻人云集的硅谷,立刻炸了。
Philz和星巴克对着干的地方还有很多。
比如,没有那种意大利进口的巨大咖啡机,因为用机器做咖啡,简直弱爆了。
Philz每杯咖啡都用最原始的办法,手工滤泡制作。一排放满滤纸的咖啡壶在店内时刻待命。
因为手泡咖啡非常依赖咖啡师的手法,每个人做出来的味道会有略微差异 (我是喝不出来有啥不同),所以每次咖啡师做好,都会让你尝一口。不喜欢,立刻倒掉重做。
对咖啡挑剔的人,甚至只喝某一个咖啡师做出来的咖啡,就像你去理发店每次都找Kevin老师剪头一样。这也难怪,咖啡师会和顾客们关系这么好。
不过,虽然店主和科技大佬们关系这么好,Jacob他一直不认为Philz有科技基因,因为文化不符。
Philz的文化
科技风口瞬息万变,“快”绝对是硅谷的文化。“小步慢跑,快速迭代”的创业精神,深入每个人的骨髓。
Philz的发展,也很快。年增长超60%,6年内拓展超40家店,完成两轮融资,单店利润超170万美金。
但是,Philz骨子里,是“慢”的。
"One  Cup  At  A  Time",是Philz咖啡的口号。因为每一杯咖啡都要手工萃取,一次只能做一杯。要做新的,就要重新弄咖啡豆,重新换滤纸,重新泡,这当然很慢。
看似瞬间的快速成功,Philz其实也等了很久。
Philz最早,其实是Jacob的爸爸Phil,在1976年旧金山一个小街角开的杂货店。店名也就是和爸爸的名字一样。
爸爸Phil其实很喜欢咖啡,但是开一家咖啡店,如果没有特色,在竞争激烈的旧金山很容易倒闭。所以他一直也都不敢开。
但是,Phil没有选择急于求成,而是自己慢慢精进咖啡知识,并努力开发最好的配方。因为他知道,只有最好的咖啡才能立足。
他几乎找来了世界各地最有名的咖啡豆,一颗一颗的数,将不同种类的咖啡豆按不同比例相互混合。
就这样,Phil一天天的尝试。经过7年,第一款咖啡的配方终于出炉了!这就是现在菜单上中间的第一项Tesora咖啡。
就这样,他又调配出了其他几十种的原创咖啡口味,这一弄就是几十年!
后来,小儿子Jacob接过爸爸的接力棒,在Palo Alto开了分店。
利用新时代的产品策略,打出和星巴克不一样的差异化产品,再加上点运气,搭上了新的互联网风口,最后,整个家族的咖啡事业,终于在硅谷起飞!
父子合影,福布斯杂志称Philz咖啡是硅谷的“杯上之选”
其实,不仅硅谷太快了,北上广深一样很快。
今天,我们看到了太多的一夜暴富,看到了太多为了“快”而放弃太多东西,甚至是底线。
但是,Philz证明了,即使在硅谷这样“快”的地方,多年一点一滴的慢慢积累,依然可以在这个时代取得成功。
“别那么急功近利,慢慢来”,Philz将会继续在硅谷激励这一代的年轻人们。
以后,每喝进去一口Philz咖啡的时候,我应该不仅会精神抖擞,内心也会更加平静了吧。
-----
喜欢这篇文章的话,欢迎转发到朋友圈,也欢迎关注我哟。
好啦,今天就这样。我是晚上喝了一大杯Mint Mojito一直精神地写稿到凌晨4点的Han。咱们,下次见。
Ref.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https://www.mercurynews.com/2012/05/15/cassidy-how-philz-coffee-became-the-official-beverage-of-ipo-darling-facebook-2/
https://www.forbes.com/sites/ryanmac/2016/03/20/silicon-valleys-cup-of-choice/#21469647226e
https://techcrunch.com/2015/02/18/philz-coffee-funding/
你可能还喜欢 我的其他文章
Facebook总部楼顶居然有个二维码?能扫出啥?
“你们中国人真TM假,微信居然能撤回...”
一篇软文值百万!美国网红盈利模式大公开
神秘公式 p<0.05 支配了整个硅谷?
互联网的命门
涵的硅谷成长笔记
每周原创有趣干货
扫码订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