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斯特强调在社会进程,技术手段,资源限制等问题中,“绿色是设计的核心,也是一个重要线索”。福斯特的高技术创新得到了业界广泛的认可,但在他的演讲过程中,他还表现了对“人文,诗意,设计的精神层面”的重视。
本文为全球知识雷锋第26篇讲座,
来源于国际上最杰出的建筑大师之一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在哈佛绿建中心的2015年年度讲座
由华南理工大学印其思诺总结与拓展,由哈佛大学何雅楠推荐。
记录者:印其思诺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专业
推荐人:何雅楠
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批判性历史保护硕士(Critical Conservation)
现参与清华大学郭黛姮教授团队圆明园数字复原与数字再现工作
诺曼·福斯特 ( Norman   Foster),曼彻斯特大学建筑学学士,耶鲁大学建筑学硕士,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国际上最杰出的建筑大师之一
主讲人:
Norman Foster
文章全长6670字,阅读完需要10分钟
推荐词
本篇讲座由哈佛大学批判性历史保护硕士何雅楠推荐
福斯特才不是什么“高技派”。常费解,诺曼·福斯特,与理查德·罗杰斯、伦佐·皮亚诺怎么就都被草草扣上了“高技派”的帽子?其实福斯特在所谓“高技”外衣之下,展露的却是绝对赤诚的诗意少年情。
从威利斯·费伯和杜马斯公司总部大楼,到香港汇丰银行大厦,再到德国国会大楼、大英博物馆中庭,无一不可以看出福斯特弹性的设计观。并不拘泥于既有的功能束缚,他总是饱含对未知对变化的包容之心,看到现实苟且之外的诗与远方。常被拿来凸显现代技术成就的香港汇丰银行大厦,其实与罗杰斯1977年设计的劳合社大楼手法如出一辙。(不难推测这种手法的共通与二人同在耶鲁求学以及在后来的Team4共事有莫大关联。)二者都是将交通核与设备外置来实现内部空间利用的最大化,便于功能的调整与新时期的适应,为未来留下最大的变通空间。这一举措自然使得建筑构件外置而形成一种天然的机械美学,然而很多人只看到外在形态的异化,全然忽略其出发点是非常包容且前瞻性的未来适应观。
当然,这不得不说也是福斯特弹性变通的历史观。他对历史大刀阔斧的改革,都是在拨开迷雾见未来。无论是1999年德国国会大厦的穹顶改造还是大英博物馆中庭改造,都能找到维欧勒·勒·杜克 “要将建筑改造到完善之境地”的影子。大英博物馆中庭改造利用现代主义的玻璃顶罩住并连接老馆,形成更大的公共空间。这样的手法在今天看来稀松平常,但在当时却是开创性的。对公共空间精神的尊重战胜了物质不可动的偏执。是直接对物化建筑、忽略人文的原教旨主义历史保护观的一种事实抵抗。
福斯特通过对历史的再利用再解读来尊重过去并期许未来,又怀着审慎的温柔抚平了现代主义刀锋的棱角,处处可见四两拨千斤的诗人浪漫大家情怀。要读懂福斯特,就一定要脱下他“高技”的外衣,看到这位建筑诗人的拳拳赤子心。
前言
哈佛绿色建筑和城市中心(Harvard Center for Green Buildings and Cities)致力于通过设计为中心的战略来转变建筑业,直接将研究成果与新工艺,系统和产品开发的发展联系起来。通过强调创新和跨学科合作,推动建筑环境的整体变革,即建设和改善可持续的高性能建筑和城市。CGBC每年会有一个面向公众的年度讲座,邀请这方面的领军人物演讲,让公众了解绿色设计和规划的重要性。2015年11月5日,CGBC邀请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作为年度讲座的首席演讲者。福斯特强调在社会进程,技术手段,资源限制等问题中,“绿色是设计的核心,也是一个重要线索”。福斯特的高技术创新得到了业界广泛的认可,但在他的演讲过程中,他还表现了对“人文,诗意,设计的精神层面”的重视。
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曼彻斯特大学建筑学学士,耶鲁大学建筑学硕士,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国际上最杰出的建筑大师之一,第21届普利兹克建筑大奖得主,被誉为"高技派"的代表人物,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并在建筑形体和室内环境设计中加以展示,崇尚“机械美”,在室内暴露梁板、网架等结构构件以及风管、线缆等各种设备和管道,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诺曼·福斯特特别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共同存在,而不是互相抵触,强调要从过去的文化形态中吸取教训,提倡那些适合人类生活形态需要的建筑方式。
福斯特建筑事务所((Foster + Partners)是一家国际性建筑、规划和设计公司。坐落在英国伦敦,主要成员是事务所主席福斯特及4位合作者。由于在建筑设计等领域的卓越表现,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已荣获了280多项奖励,赢得了50多次国内和国际设计竞赛。他的代表性作品包括:德国新议会大厦(柏林);大不列颠博物馆大厅(伦敦);汇丰银行香港和伦敦总部;德意志商业银行总部(法兰克福);加里艺术中心(尼姆);斯坦福大学塞恩斯伯里视觉艺术中心(诺里奇)。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在城市规划设计等方面也有良好的造诣。
讲座内容
第一章 原型的革命
福斯特建筑事务所秉持着一颗好奇心,设计以初始研究为出发点,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有时会颠覆传统与定势思维,另创一种建筑原型,最大程度的激发革命的潜能。香港国际机场——赤腊角新机场就是福斯特事务所向在原型革命阶段迈出的一步。
香港国际机场,一号客运大楼内部,1998
福斯特在讲座中谈到:“机场建筑学习了很多其他建筑的形式,将原本笨重的设施由屋顶转移到地下,解放了屋顶空间,使人与自然有了亲密的对话,这是一种革命性的进步。一个项目在进行的时候偶尔会重新思考建筑的原型,再用一种进化式的,革命式的方法来设计,探索,改进它。香港国际机场的结构和采光是这个方向的一部分。这个项目历时短,场地建立在海水之上,需要设计师自己创造。我形容这个项目是通往外面世界的连结,本质是数字世界的模拟体验(analog experience in a digital world)。"
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入口的竖向设计,2004
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屋顶设计,2004
"更进一步例子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机场——北京机场,约为香港机场的2.5倍。它的屋顶设计是一个主要的环境角色,颜色是紫禁城屋顶一样的红色,有中国“龙”的意象。此外,出入口的设计也能让人想到很多中国元素。"
墨西哥的隧道设计竞赛作品
"墨西哥的隧道设计竞赛,是革新设计的巨大突破——有没有可能设计时不使用柱子?北京机场有屋顶,有竖向窗墙,有柱子等构造,有没有可能在满足这些功能的同时减少柱子的使用?如36米,约120英尺的跨度,我们能不能做到更宽?340英尺,甚至570英尺……于是就有了现在这个项目,这是用数字化设计的结果。它极具美感,采光质量高,并用一种竖向上的“膜”就承担了所有支撑作用。墨西哥的地面状况是潮湿的,湖状底层(lake-like strata),有时会发生地震。所以这样的结构是非常宽容的,用在这样的场地上是非常合适的,可以随着地面的位移而移动。这些例子是过去对大跨度结构的探索。"
窗户的设计

”在德国这样非常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下, 建设出世界第一个会“呼吸”的摩天大楼并不是偶然。前面我们谈到德国国会大厦减少94%碳的排放,这个案例是1990年代晚期实现的50%的减排。空中花园就像城市之肺,如红线所示,这扇打开的窗给室内的人能提供自然空气的流通,在一年85%的温度下都是有用的。这所有的例子很大程度是联系建筑与城市的,以及展现提供向下的,向外的以及传统水平方向视野的潜能。”
第二章 弹性与历史
福斯特对环境的变化具有很高敏锐度,他的设计有着超越时代的的灵活性,在回顾历史的同时具有适应未来变化的能力。
他说:“在建筑设计中,如果想更好的利用高科技手段,也需要了解低科技设备。低科技的象征之一是金字塔,高科技如战斗机。而这些战斗机在未来10年内会随科技进步被抛弃,所以建筑需要灵活地去适应技术的变化。金字塔的基础在于其形状,建筑体量。当你向金字塔顶端进发,你会看到:隔离程度,通风设施,方向,遮蔽……这些都是金字塔顶端的技术要素。"
大英博物馆,大展苑改造计, 1999
”我们在大英博物馆大中庭项目的文化背景下初次研究如何“使建筑更具通达性并且作为整体加强与城市的联系”的。大中庭是一种新型的公共空间,一座文化广场,开创了在所有博物馆中都未出现的社会利用模式。作为文化广场的大中庭的影响力已越出博物馆的边界,在大英图书馆和科芬花园、泰晤士河及南岸的步道之间形成新的连接。大英博物馆的前庭被修复为新的公共空间作为对这条新路线的补充,并与大中庭一起成为伦敦新的游赏休憩之地。”
”大英博物馆的冷热源元素(heating and cooling elements)是螺纹状的,作为建筑的构造。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大量关于空间冷热源的探索,处理的根本在于嵌入地板的装置。这项技术追溯到1965年,当时这个电子工厂的社会功能是提升管理层以及流水线生产。”
嵌入地板的小管道
”从这个截面可以看见嵌入地板的小管道,作用是加热和冷却,创造了一个巨型的地板式散热器。这个技术发展了50年,最近特别流行用于历史建筑中对室温的控制,无须向原本的设计和建筑结构妥协。”
德国柏林国会大厦,穹窿底部,1999
”比如德国柏林国会大厦(the Reichstag)的竞赛——创造标志性的议会场地,同时将游客置于政治家们之上。用大量的科技手段达到了将光线反射到下层会议小室的目的:如生物质(Biomass),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Photovoltaics)地下蓄水层(Aquifers)等。所有的技术都是对文化有力的促进,这完全不是出于信仰,而是作为建筑师,倡导者,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这个项目突出了我们工作中的另一个主题:设计可以成为旧建筑复兴的催化剂。这种规模的老建筑,特别是一个拥有如此繁复历史的建筑,就如同一座饱经沧桑具有深厚底蕴的城市。新与旧的对比可以丰富人们对一座城市的观感,建筑也是如此。”
香港汇丰总部大楼,建筑中心
香港汇丰总部大楼,底部的公共空间
”香港汇丰总部大楼,革命性的元素是把传统中心变位建筑的核心,再分裂它,移动到个更外围边缘。所以你可以看穿建筑,有更深的开放空间。建筑采用了常见于挪威的镜面,达到反射光线至内部空间中心的目的。建筑连同墓室的视野能看见底部的公共空间。到了周末,那里是极好的会场,常有一些团体组织聚集。”
”这些建筑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和城市的基础设施联系起来。我所提到的基础设施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量,与城市不可分割的。我们时常说起单个建筑,忘了看看基础设施怎么把它们联系起来。”
赫斯特大厦,入口设计
”在纽约,获得美国绿色建筑金级认证LEED,首个建筑是赫斯特大厦(Hearst Tower)。赫斯特大厦重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人们的梦想,那时出版业巨头威廉 蓝道夫 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曾设想将哥伦布环岛(Columbus Circle)变成曼哈顿的新传媒中心。于是赫斯特先生委托建筑公司在第八大道(Eighth Avenue)建造了一座六层高的装饰艺术风格建筑,设想未来将其作为新大楼的基底。与根据德国国会大厦(Reichstag)及大英博物馆“大中庭”的设计所探索的方法相呼应。在七十年后接手设计这座大楼的挑战为在新与旧之间展开创造性对话,使新旧建筑和谐共存。它使用大量回收的钢材料,每处设计都是生态计划的一部分,如设计师杰米·卡特(Jamie Carter)设计的水景小瀑布。这个瀑布是降温系统的一部分,带走废弃的热量,得到制冷的效果。从全局角度考虑后,把原有的历史地基挖空作为社交中心地带,也是聚集赫斯特杂志机构刊物的入口。”
福斯特认为,为未知的未来设计建筑物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灵活性。建筑的环境会随时代变化,它可能以不同的方式被使用,可能需要纳入更新的技术。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他设计的保险经纪人威利斯·法伯总部能够迅速适应从打字机转向文字处理器的革命。
他认为,建筑不仅是对未来的考虑,传达价值,还是与过去的联系,但是建筑师关注的不是文物,而是振兴历史建筑:明确表达修复的地方,结合新旧元素,重新塑造它。对历史建筑的再利用才是最好的尊重。对他而言,那些历史遗产上,无论是公民破坏还是战争涂鸦留下的历史痕迹, 都是值得宝贵的的过去的印迹。世界贸易中心二号塔重建的概念同样是由记忆和重生之间的平衡驱动生成的。该建筑在纪念公园东北角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形象具有标志性,还具有重建曼哈顿市中心这一部分的功能。
第三章 量化的人
巴克敏斯特·富勒是福斯特的导师,他生活在这个世纪,思考的永远是下个世纪的事情。几十年前,他传播了“蜉蝣”的概念(ephemeralization)——即用越来越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情“do more with less”。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资源越来越稀缺,它将成为必然。诺曼·福斯特曾评价他是一个难得的能从根本上影响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的人。“他是道德良知的精髓,永远强调地球的脆弱和人类保护它的责任。他那句‘more with less’的格言对我的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ucky真正开创的可持续设计原则,是当今建筑的核心。他在许多领域的预言已经实现。例如:今天,当Bucky还活着的时候,一个手持电话的房间里有一间满是电脑的房间。”
 福斯特曾谈到:“我与BUCKY在他生命最后12年的合作里,对什么是绿色建筑饱有争议。“绿色”在70年代是一个新兴的概念,早期还只是人类对环境的感性认知,直到30年后才有对环境的量化标准,全球产生了28个评级系统。最早的评级系统是“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被称为英国建筑研究院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始创于1990年的BREEAM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全球最广泛使用的绿色建筑评估方法。)而更进一步且受世界广泛认可的无疑是美国LEED绿色建筑认证,(American Leed standard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建立并推行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主要为建筑及社区提供第三方的认证。建筑或社区若在节能、节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高室内生活品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材质及节能方面有突出的性能,则有机会获得LEED认证。)”
”评测建筑要基于环境因素,我推测目前的建筑指标很快会有更多新的标准。”
量化指标

”但真正的绿色建筑需要有更为广度与更具历史角度出发的设计。我们现在可以从另一个有趣的方式去衡量这些指标,如:可以观测到人进入建筑环境人血流量的变化去衡量。换言之人们对光影变化的感受也可以通过测量去得到一个量化的指标。很多有关对场所对人精神影响的讨论,现在有很多技术手段可以去测量建筑与自然的交互。”
福斯特认为LEED的评估标准是需要改进的,事实上不仅他一个人有这样的看法,这几年业界对于LEED诸多争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申请程序繁琐、对建成后的运行监管以及不同项目可进行相互抵消的评分制度。许多业内人士戏谑地称要符合LEED的评估标准,只要用竹子铺地板就可以。美国建筑设计师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许多LEED都授予了名不副实的建筑。建造一座绿色建筑物的成本是庞大的,在你的有生之年它们都无法偿还。”Gehry还谈到了位于瑞士的Novartis building项目,“瑞士并没有引进LEED的认证标准,但是政府会限制说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所以环保真的应该成为一种政治手段,遵守政府规定的建筑标准,每个人负起自己的责任,就这么简单易行。”
而把基于美国国情的LEED体系生硬地拿来评价中国建筑是极其不准确的。美国的LEED体系强调高舒适性,以高技术和高能耗为前提进行施工,美国所谓的节能建筑可能比中国一般的建筑还耗能。欧洲采暖室内设定温度为21℃-24℃,这比北京18℃的采暖设定值能耗高出约15%。中国北方地区多以燃煤发电的余热为热源,通过城市热网集中供热,也提高了能效。除此之外,中国住宅和一般公共建筑的能耗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生活热水能耗人均值为美国的1/5、日本的1/4。
但讽刺的是,中国恰恰是最热衷于LEED认证的国家之一,虽然不能像美国一样直接得到优渥的政府奖励,也不能减免纳税,但面对巨大的商业回报,开发商依然热情不减。地产服务公司世邦魏理仕的项目负责人熊蓉晖女士表示:“以美国市场为例,获得LEED认证的项目不管从控制率、租金,还是最后卖的价格来说,都比一般楼盘高很多。”而申请LEED认证通常要花费百万元,高昂的成本最终毫无疑问地被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另一方面,目前LEED认证的申请方式也并不严谨,甚至“不需要任何实地考察和评估”。只需要开发商通过网络递交各项申请材料,包括证明文件、详细的面积计算比例、实物照片等。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根本不会注意检查审阅,他们采取的方式是:抽查部分容易出现问题的得分点,再进行非常详细的检查。而LEED的一些条文设置只要购买了一些厂家的“绿色产品”,就可以得到分数。
当下国内的LEED认证项目大多只是为了一个身昂贵的绿色外衣, 房产商投资赚钱无可厚非,但他们需要思考的是,中国关于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为什么只能以美标为准。事实上,LEED认证体系的创办人罗伯特·沃森曾直言,中国的建筑师们似乎忘了中国拥有5000年的建筑历史,“许多建筑与自然结合得很好,为什么他们不多去找找这方面的案例呢?”
第四章 能耗无原罪
能耗与新生儿死亡率、寿命、展状况和政治自由度的关系图
在人们常规印象里高能耗是一件坏事,“节能”变成了解决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然而在LEED评价体系中分数最多的是“建筑节能与大气(Energy and Atmosphere)”,包含了“再生能源利用”,“优化能源特性”,“绿色能源利用”,“臭氧耗损”等方面,并不是一味追求“低能耗”。
福斯特也谈到了大众的认知误区:“谈到建筑的健康状况,我们可以从建筑能耗去透析一二。所以当我们谈及建筑能耗的时候,我们会想分析一下能量都消耗去哪里了。在工业化社会里,建筑能耗大概占总能耗的35%-40%,加上将各个建筑链接到一起,连接城市和社区的基础设施,则占工业化社会总能耗的75%。”
”从数据图可以看出建筑的能耗越高意味着更低的新生儿死亡率、更高的寿命、更好的发展状况和更大的政治自由度。所以我们面临的挑战是生产更多能量,更清洁的能源。因为污染与气候变化有直接关系,争议最大的是其对全球社会及地球的威胁。当我们谈及污染,我们容易想到中国的北京,但其实在不久前的伦敦也曾遭遇这样的环境。”
空气污染物检测
”在1952年,伦敦有很强的雾霾,如图所示:绿色代表微尘浮粒,红色是二氧化硫,蓝色为能源消耗。环境的改善源于英国议会出台“英国大气治理”政策,可见数据剧烈下降,绿线轻微波动,我们测量得出原因在于鼓励柴油(diesel)使用。”
以福斯特事务所对柏林国会大厦的改造为例,利用可再生的生物燃料——从葵花籽等植物提取精榨植物油,同时采取更广泛的节能措施,增加日光和自然通风。最终改造后的国会大厦减少了94%的碳排放,并能产生富裕的能源用作政府区域发电。
第五章 密度的误区
福斯特认为城市是对人类需求的回应(The city is a response to human needs)。城市发展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每个城市的模式都不一样 。然而对于存在的一些共同问题,城市之间可以相互学习 - 在减少能源和创造一个适宜步行,愉快的城市方面,最重要的教训之一就是密度。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城市扩张,低密度的城市蔓延会带来巨大的能源消耗和污染,而具有非常高人口密度的城市能源消耗水平相对较低。高密度的居住并非是过度拥挤或经济困难的代名词,中国的澳门和摩纳哥分别处于经济发达程度的两极。
城市能源与密度的关系
福斯特说:“图展示随城市密度下降,城市扩张,能量的消耗是爆炸式增长的,如亚历山大,洛杉矶等。从最小化能量来讲,最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是高密度的共同体,它们是功能混合型,有发达公共交通,行人友好型的城市。任何能提高这些方面的措施都能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生态足迹对比

”从生态足迹来讲,高密度的香港,马赛,伦敦,和低密度的,能量消耗巨大的亚特兰大对比。伦敦人口和亚特兰大一样,但生态足迹是亚特兰大的1/7。”
马赛道路规划的改进
”马赛(Marseille)这个城市从它历史性的港口开始发展,而糟糕规划的道路让城市失去和港口的连接。我们团队规划了20年的计划,2015年进行了4-5年的内容,改造了次区域,归还给港口,大众还能在街边的咖啡亭停留”
”马赛是法国的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三面被石灰岩山丘所环抱,每年接待游客达三百万人次以上,是法国接待游客人数最多的城市之一。离港口不远的塔恩峡谷(Tran Valley),我们建立了高架桥,处理了从巴黎到法国南部城市佩皮尼昂(Perpignan)的主路问题。这段路有一小部分是不完整的,所以交通易堵塞,甚至长达5小时,20多英里。这座高架桥除了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还创造了美的享受,是与自然的一次对话。解决的交通问题,每年至少减少了40,000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大家从未想过高速公路也能变成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标志,对文脉环境的关注产生了一系列对当地文化和气候都很敏感的建筑。”
米约高架桥, 2004年通车,斜拉索的最高点距离地面343米,高出艾菲尔铁塔23米
结语
笔者认为,福斯特常被冠上“高科派”的头衔,但常常被忽略的是他对环境的变化具有很高敏锐度,他的设计有着超越时代的的灵活性,在回顾历史的同时具有适应未来变化的能力。他对高科技的使用不是为了视觉上炫耀技术,而是为了创造更诗意的空间,最大程度的激发原型革命的潜能,在美学上也创造了高技美学的形态。“高技派”并不是他设计的出发点,却成为许多人对他作品乃至建筑师最深刻的印象,这是我们的遗憾。在福斯特创造的世界里,屋顶可以是“象征城市标志的元素”,窗户可以让人“同自然对话”,中庭可以使“建筑加强与城市的联系”,高速公路“创造了美,是与自然的一次对话”,建筑是“一种戏剧性的效果”,是“数字世界的模拟体验”,也是“对未来的考虑,对过去的联系”……我们只看见了 “技术”的毛皮,却忽略了他“艺术”的闪光点,是我们的遗憾。比起那些前卫的视觉元素,或许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他精神维度里包容的,诗意的设计哲学和他同个体,同城市,同自然共呼吸的情怀。
讲座及图片来源:CGBC Inaugural Lecture: Norman Foster, November 5th, 2015
END
作者介绍
印其思诺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专业
书籍推荐
Norman Foster: Building with History Hardcover ,Norman Foster, 2015
Av 163-164 - Norman Foster in the 21st Century, Avisa(publisher),2014
HAVANA. AUTOS AND ARCHITECTURE, Norman Foster,2014
Ben Johnson: Foster in View Hardcover, Charles Jencks (Author) ‎ Mel Gooding (Author) David Jenkins (Editor),2009
Reflections,Norman Foster, 2005
The Reichstag Graffiti,Norman Foster, 2002
Stanstead Airport: Norman Foster and the architecture of flight (Blueprint Monographs),Kenneth Powell ,1992
Sackler Galleries, Royal Academy, London: Architects Foster Associates (Blueprint Extra) , Rowan Moore,1992
更多书目请访问事务所官方网站:https://www.fosterandpartners.com/studio/bookshop/
雷锋福利
哈佛何雅楠、闵冠、“小大客厅”伉俪覃斯之、刘畅玥、郭博雅等学术明星,及耶鲁侯岳、翁佳、蒲肖依三位女神作者共同坐镇的“哈佛耶鲁知识雷锋粉丝群”开放啦,欢迎进入哈耶粉丝群和知识雷锋明星作者近距离互动。群已满百,请加小雷锋微信邀您入群(•̀ᴗ•́)و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