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小编说
又到学期中,全国各地中小学即将拉开“期中考”的大幕。只是,大幕的背后不是精彩的表演,而是家长与老师的期待和紧张、孩子的压力与焦虑。
其实,一次期中考,只是了解孩子前段时间的学习质量,给家长和孩子一次查缺补漏的机会,仅此而已。过于重视或漠视结果,都会偏离“期中考”的初衷。家长和孩子秉持一颗平常心就好。
“孩子,加油”,“好的,我尽力”。
考前家长应该这么做
1
调整期望值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都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考试成绩更是如此。
但在考试前,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来调整期望值。
第一,主动向班主任了解孩子这一阶段的学习状态,了解孩子在班级和学校大概处于哪一个空间。
第二,对孩子做一个客观的分析。对孩子这个时期的自信心、学习能力、潜力都应该有一个理性判断。
综合两方面情况,调整好对孩子本次期中考试的期望值。
2
帮助孩子摆正心态
很多孩子平时的学习状态很好。但是,考试容易紧张,有的孩子可能现在已经开始紧张了。
所以,家长要帮孩子调整好心态,让孩子以平常心对待考试。
考试不是目的,而是对孩子的知识掌握进行查遗补缺的一种方式,只要尽力就行了。
3
提醒孩子跟上老师的节奏
关于期中考试的内容、题目以及难易程度,任课老师最熟悉。他们也最清楚孩子容易出错的地方。
所以,家长要提醒孩子:考前认真听老师嘱咐,尽量跟着老师的复习节奏,确保事半功倍。
4
高效利用学习时间
在家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复习计划:
包括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每天晚上要重点复习的知识、完成时间、复习方法等,让孩子按照计划进行,提高复习效率。
温馨提示:
期中考试是个难得的教育契机,
是对前一阶段学习的总结,
也为下一阶段学习做铺垫。
作为家长,
应配合老师做好考试前相关工作,
帮孩子调整考试状态,
助孩子考出理想成绩。
考后家长应该这么做
1
接受孩子的情绪,陪他高兴,陪他低落
考试成绩出来之后,家长要表明自己的态度。
比如,可以对孩子说,一次考不好并不要紧,我们并不会责怪你的。成绩只是测试你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
此外,要鼓励孩子敢于面对不理想的成绩。
很多家长只是看看孩子考试得了多少分,而不会逆向思考孩子失了多少分。从失分处入手,可以淡化对成绩不理想的失落感就。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成绩不理想,我们再接再厉,认真分析丢分的原因就行了。这一次考的分数低,下一次肯定会轻松超越这次分数。只要你有上进心,我相信你可以!
最重要的是,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
每个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家庭环境、教育模式都不一样,成绩自然参差不齐。
如果家长足够理性,就不要拿自己孩子的成绩和别人去比,这样对孩子不公平。孩子的成绩不理想,并不能归咎于让孩子自己。有责任心的家长,应该主动承担一定的责任。
2
陪孩子坐下来,一起分析试卷
卷子上丢分的地方就是孩子的知识点掌握出现问题的地方,要好好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和孩子一起做试卷分析,找到孩子学习中存在的盲区,有针对性发现孩子平时学习中容易忽略的问题。
比如,家长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没有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导致答题时出现的粗心大意;基础知识没有掌握牢固,考试时不会答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不足;孩子读题不专注,解题步骤不完整;孩子答完题没有仔细检查试卷;孩子书写不工整,影响老师判卷;孩子平时不注重阅读、不练习写作,导致作文丢分等。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分析试卷的过程中总结出来。
发现问题,自然要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要从方法入手。如果家长没有这个能力,可以向任课老师咨询求助,帮助孩子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正确的方法引导与合理的激励,让孩子正视问题,利用假期巩固复习,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之后的提升打好基础。
做好考前考后的准备,一方面可以帮助孩子宣泄情绪;另一方面,孩子也能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以后会更加注意。
正确归因,不仅仅是为了成绩,也是孩子面对将来的生活所应该学会的一种态度。
文章来源 | 微信公众号 “品格周刊”
微信编辑 | 赵霞

推荐阅读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投稿、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