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来到牙齿护理主题了。
作为家长,大家都希望宝宝有一口整齐的大白牙,笑起来能特别自信。
但实际上,宝宝的口腔健康情况,可能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乐观,尤其蛀牙问题是比较严峻的。根据2017年卫计委公布的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结果显示,12岁儿童恒牙蛀牙率为34.5%,比十年前上升了7.8%;5岁儿童乳牙蛀牙率为70.9%,比十年前上升了5.8%。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学龄前宝宝蛀牙情况是尤为严重的,相当于10位宝宝就有7位有蛀牙,作为家长的我们实在不能忽视,所以今天我将主要针对学龄前宝宝蛀牙的问题,跟大家讨论一下。
可能有不少家长看完这个数据后,都会跟我一样感到疑惑,现在普遍家庭都比以前更重视宝宝刷牙这件事,从小就教宝宝刷牙,但为什么蛀牙率不单止没有降低,反而还那么高呢?
其实,对于蛀牙和牙齿护理这件事,我们存在着不少忽略的误区,甚至有时候一些习以为常的习惯,实质上会大大增加蛀牙风险。
蛀牙是怎么形成的?
相信不少人都会觉得,蛀牙是因为牙齿上残留的食物引来蛀虫,而它们会在牙齿上面啃出一个个洞,其实这正是大家对蛀牙最大的误解。
实质上引起蛀牙的元凶,并非蛀虫,而是口腔中本身就有的细菌们。不过,细菌也不会直接啃你的牙齿或在牙齿上钻洞。它们只是会以你吃的食物为食物,尤其像蔗糖、淀粉、乳糖等碳水化合物简直就是它们最爱了,它们一边吃着你的食物,一边开始制造酸性物质,而这些酸性物质才是让我们蛀牙的罪魁祸首。
在酸性环境中,牙齿上的矿物质会被溶解,这一过程被称之为脱矿,如果牙齿长期处于这种酸性环境中,就会一直脱矿,日积月累慢慢地形成了蛀牙。

不过,这也不是说一吃碳水化合物牙齿就会蛀牙,因为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唾液有着一定的缓冲作用,能够让细菌分泌的酸被中和,让口腔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正常的酸碱平衡,保护牙齿免受酸性物质侵扰。
而真正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蔗糖。
因为细菌会把蔗糖变成一种有粘性的物质,这种粘性物质会和细菌紧紧地粘合在一起,形成一层细菌膜包裹着牙齿,也就是牙菌斑。
牙菌斑让大量细菌直接粘附在牙齿上,不及时清理的话,细菌会在牙齿表面不断繁殖,越积越多,这些在牙齿表面的细菌产生的酸会就直接侵蚀牙齿,唾液也因为有这层膜挡住而难以发挥缓冲酸性物质的保护作用。
所以,如果宝宝日常有较多蔗糖摄入,或者含蔗糖食物在口腔中逗留时间长,每天又不注意及时清洁牙菌斑的话,会有着较高的蛀牙风险。
例如,市面上有不少二段三段奶粉为了让口味更香甜、更吸引宝宝,会给添加蔗糖,如果觉得宝宝还小,牙齿又不多,而不注意每天及时清洁的话,潜在的蛀牙风险就会增大,加上这个阶段的宝宝基本上都还会有夜奶的习惯,很难说喝完这些含蔗糖的奶漱个口再去睡,所以其实我是特别反感那些有添加蔗糖的奶粉的。
同样,如果宝宝爱吃糖果的话,蛀牙的风险也会有所增大,因为糖果往往需要含在嘴里很长时间才能吃完,相当于让牙齿长期跟蔗糖接触,让细菌有更充裕的时间形成牙菌斑,同时不断产生酸性物质增大蛀牙风险。
那么如果宝宝喝坚持母乳喂养,或者选择无蔗糖的奶粉,是不是就不用担心喝奶会引起蛀牙了呢?
理论上蛀牙风险确实会大大降低,因为像淀粉、葡萄糖、乳糖等碳水化合物虽然也会被细菌发酵而产生酸,但并不会像蔗糖那样促进牙菌斑的形成,而且在正常情况下口腔中有唾液的缓冲保护,细菌产生的酸不会直接侵蚀牙齿。
不过,也会有特殊的情况,就是大家习以为常的夜奶,尤其是那些安抚性的夜奶,很多时候这种夜奶宝宝会吃着吃着就睡着,而如果有时宝宝嘴里还含着一口奶来睡着的话,这时就算奶中不含蔗糖,蛀牙风险也会有所增加。
因为,宝宝含着奶睡觉,相当于口腔里的细菌一直有食物,能不断制造酸性物质,加上睡眠时唾液流量少,缓冲保护能力差,酸性环境得不到中和,即使没有牙菌斑,也会让牙齿一直处于酸性环境中,利于蛀牙的形成。
所以,宝宝半夜醒来哭闹如果并非真的饥饿,而仅是需要安抚,建议避免这些安抚性的夜奶,以减少含着奶睡着的情况。
牙齿清洁
而摄入蔗糖虽然有着较高的蛀牙风险,但其实也不需要过于严格拒绝蔗糖摄入,因为毕竟大家晚上睡觉前都会刷牙嘛,新形成的牙菌斑是可以通过刷牙来清除掉的,只要保证好每天睡觉前把牙齿清洁干净就OK了。
可能不少家长会问,几岁让宝宝自己刷牙会比较好呢?刷牙也像吃饭、穿衣服那样越早学会越好吗?
其实,美国儿科学会AAP和我国的《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都建议,宝宝在6-8岁前,都需要由家长监督并协助刷牙。尤其是6岁前,就算宝宝学会自己刷牙,也建议家长帮他再刷一遍,不需急于让宝宝独立刷牙。
因为宝宝6岁前对于精细动作往往仍未能准确把控,刷牙顶多就是刷刷表面,像牙齿内侧、牙缝、牙根等地方基本上都刷不到,也未能准确判断是否真的刷干净了。所以,刷牙跟吃饭、穿衣服这些生活技能不同,过早放手让宝宝独立完成不见得是好事,可能反而加大蛀牙风险。
而这个阶段让宝宝自己练习刷牙,更关键的是为了培养宝宝对刷牙的兴趣,以及养成重视牙齿清洁的好习惯,真正的清洁质量把关还是得靠家长。
到6岁宝宝上小学之后,可以较稳地独立拿笔写字时,说明宝宝手部小肌肉群发育逐渐完善,知觉和注意力也已经能够较好地配合完成精细动作了,就可以逐渐引导宝宝学习自己独立刷牙了,不过在8岁前家长都应该要继续监督,要在宝宝刷完帮他检查一下是否刷干净了。
而在家长监督和协助过程中,有不少问题是需要注意的。
 宝宝牙齿刷干净了吗? 

有不少人都觉得帮宝宝把牙齿上的食物残渣刷掉就可以了,但其实这是普遍人都存在的一个误区,刷牙的根本目的应该是要清除牙菌斑,如果牙菌斑没有清理干净,日积月累就会形成刷牙都刷不掉的牙石,除了增大蛀牙风险外,最终还可能会引起牙周炎。
所以,家长在帮宝宝刷牙或检查时,除了食物残渣外,还要注意宝宝牙齿表面的牙菌斑有没有清洁干净,尤其是一些宝宝刷牙容易遗漏的地方需要重点检查。
首先,宝宝自己刷牙的时候往往只刷到牙齿最表面,而靠近舌头的内侧面,还有大牙靠近脸颊的外侧面常常被忽略,家长们检查和协助刷牙时要多加注意。
另外,很多人刷牙时,咬东西那面都只是随便刷刷,但实际上由于咬面并不像牙齿内外侧面那么平整,有不少凹凸不平的小窝,牙菌斑不能一眼看出来,这些小窝很容易隐藏牙菌斑,而且咬面与食物接触比其他面更多,所以咬面往往是蛀牙的重灾区,替宝宝刷牙时也要注意咬面小窝的清洁。
还有牙齿与牙龈交界位置、牙缝这些地方也是比较容易隐藏牙菌斑,而且相对来说比较难刷,宝宝手部精细动作尚未发育完善,基本上不能控制牙刷准确清洁到这些位置,所以家长们帮宝宝刷牙时也要着重留意。
 怎么帮助宝宝刷牙? 

那么怎么样的方法能有效帮助宝宝清楚牙菌斑呢?
一般来说,最有效去除隐蔽位置菌斑的刷牙方法,是美国牙科协会推荐的巴氏刷牙法,也就是《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中提到的水平颤动拂刷法,这种方法虽然不适合宝宝自己操作,但如果是家长帮宝宝刷牙,理论上还是可行的。
这一方法的关键,是要控制牙刷与牙根之间保持45°角,并小幅度水平颤动,这样能让牙表面和牙根都能得到有效清洁,还要保证每个部位都震颤10次以上,让牙齿每个部位都能得到充分清洁。具体方法可以参考一下中华口腔医学会拍摄的这个教学视频。

但是,有不少宝宝在家长帮忙刷牙时,都没太大耐心,总是不配合,甚至挣扎,完全按照巴氏刷牙法帮宝宝刷牙的话,可操作性不高。
这种情况下,大家可以稍作变通,使用相对较简单的竖刷法或转圈法来协助宝宝刷牙,又或者通过有趣的小游戏来吸引宝宝。但无论使用什么方法都好,要记住,最终目的是为了把牙齿上的牙菌斑彻底清洁干净,而且要保证好牙齿三面(内侧、外侧、咬侧)都有充分的清洁到,尤其是咬面小窝、牙根、牙缝等难清洁部位。
另外,想要通过牙刷来彻底清洁牙缝是相对较难的,大家不妨考虑使用儿童牙线来替宝宝清理牙缝。
定期检查牙齿
最后,再补充一点,除了注意蔗糖摄入和每天及时清洁牙齿外,其实定期去进行牙齿检查也是有必要的。根据《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建议,宝宝从长出第一颗牙开始直到上小学前,应该每半年就去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之后每年检查一次。
不过,中国普遍的家庭都没有定期检查牙齿的习惯,包括我也是这样,以为只要每天睡觉前给宝宝刷刷牙就OK了,直达后来笼包三岁左右时发现有蛀牙,才真正意识到牙齿健康远远不止每天刷牙这么简单,定期检查牙齿也是预防蛀牙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为宝宝们平时对刷牙这件事往往配合度不高,我们家长很多时候会掉以轻心放低对刷牙的要求,而蛀牙的早期靠我们自己往往是很难发现的,宝宝不会有明显的疼痛,也没有明显的龋洞,等到了有明显牙痛或者牙洞出现时,就已经是较严重的程度了,甚至已经伤及牙本质了。
所以,定期的检查能够评估宝宝蛀牙的风险,尽早发现宝宝潜在的口腔问题,出现蛀牙迹象能及时治疗避免进一步恶化,还能根据医生提供的专业意见更有针对性地护理。
.....
总的来说,预防宝宝蛀牙关键还是得靠家长的长期关注。
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尽量减少有利蛀牙的环境形成,例如长期喝含蔗糖的饮品、频繁吃糖果、经常含着一口奶入睡,会让蔗糖或其他碳水化合物长期在口中长时间停留,让细菌有更充裕的时间分泌酸性物质侵蚀牙齿,使蛀牙风险有所增加。
另外更关键的是,要注意好监督并协助宝宝每天清洁口腔,尤其是6岁之前,宝宝就算学会了自己刷牙,也要帮他再刷一遍,并且检查清楚牙菌斑是否已经清除干净,尤其是咬面小窝、牙根和牙缝等宝宝自己难刷干净的部位。
最后,每年的牙齿健康检查也要重视起来,如果发现了蛀牙要尽早治疗处理,并且根据医生的建议有针对性地护理牙齿。
接下来,我还会继续讲讲牙齿护理相关的问题,包括牙膏选择以及横评,下周还会开团一款非常赞的牙刷,有需要的朋友敬请留意哦~
笼包粑粑作者简介
中立奶粉评测平台「奶粉123」创始人,死理性派理工奶爸,在这里,你能看到商家不会告诉你的内幕和真相,从此不花冤枉钱,选对每一样母婴好物。(公众号名称:笼包粑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