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城市买不起房怎么办?NASA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准备进军房地产事业,先来看看他们的房源如何:镂空式沙漠小别墅,出门就是传说中的茫茫沙海:
再来看看这套终极情怀蒙古包,打开窗户就能被糊一脸复古元素:
想要科幻也有,荒野戈壁中耸立着的几个不明黑色圆柱体,其实都三层精装小别墅:
这些建筑形形色色,最小的也有90平,足够4人生活,唯一的问题是——它们全在火星
事情是这样的。虽然登陆火星对我们来说十分遥远,但在NASA这种级别的科技巨头来看,也就是未来几十年的事。于是他们早在2014年就举办了一场挑战赛「3D打印火星栖息地」,研究如何在火星建立可居住空间。而以上房源都是这项比赛目前的最优方案,换句话说,它们有可能就是未来你在火星的家
NASA对火星栖息地最基本的要求是:生活空间至少要92平米,可以支持四名宇航员生活一年,栖息地还需要运转各种功能系统,包括生命维持系统、机械和电气系统、宇航服、探测器舱和管道系统。说白话:能住活人,能做实验
而至于如何操作,NASA已经想好了流程步骤。他们的「地产」计划是,当技术成熟后,先由机器人登录火星,然后让其通过3D打印完成房屋建设,之后宇航员便可登陆在火星生活。
当年还以为是单纯的自吹噱头,结果NASA不仅投入了大量的奖金,而且这一挑战就是4年。挑战总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设计竞赛,比拼建筑概念,奖金5万美金;第二阶段比的是材料技术、建筑结构,奖金110万美金。而今年进入第三阶段,总奖金更是达到了200万美元
(曾经的参赛作品)
第三阶段的考验更接近盖房子这件事本身。该阶段一共有五级考核,其中刚刚完成的初赛,是需要选手利用专业软件工具,参考实际物理和功能限制,创造出符合火星本地使用条件的栖息地房屋。也就是说,这些房屋设计必须能够克服当地气候,如干燥、表面平均零下55℃的低气温等等。
所以,这些被NASA认可,极有可能是未来人类在火星住房雏形的五强设计长什么样?下面的作品名列第五,来自美国西北大学,他们的栖息地很有爱斯基摩人冰屋的意思:
栖息地采用内外双层结构来抵御火星的温差变化,而加分项是建筑施工方便,因为内壳采用充气的方式搭建:
内部的空间不算大,但五脏俱全,宇航员的卧室一列排开,同时为了保护个人隐私,特意用主墙对卧室与办公区域进行了分割。
最大的创意是社区化,由于搭建便捷结构简单,只需要连接通道,栖息地就可以像铺地毯一样无限延展,形成面积庞大的社区,感觉就像是在串肉丸子。
第四名是来自纽约的SEArch+/Apis Cor,他们的设计充满了艺术气息,基本完爆第五名粗糙的「锅盖」外形,给我一种《星际争霸》的既视感:
整座栖息地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地基、住房、以及最外侧覆盖的一层贝壳结构,它也是这座栖息地最大的亮点。
外部的贝壳结构具有非常强大的韧性,可以迎合当地自然条件改变形状,保护居住空间。

另外其设计角度经过精确计算,贝壳构成的夹角可以让阳光从30度角射入栖息地内部,经过一系列光线反射后,可以形成分层照射,让工作空间阳光充足,睡眠区域不受光线骚扰。
同时贝壳的表面设计与交错位置可以将辐射降至最低。
不过在狂丸看来,它最大的缺点应该是空间实在有限,看着十分狭小。
而在空间感上比较出色的应该是第三名的Kahn-Yates小队,他们简直打造了一座火星酒店。
这座「星际酒店」将建筑过程化繁为简,为了最大程度简化建造成本,这座栖息地基于飞船建造,也就是说当飞船降落后,会以其为主体搭建房屋。
(建筑切面)
而这种设计最大的好处是采光好、空间足够大,宇航员甚至可以在特制的地基上种个花园。
同时它们表示该栖息地房屋最好建于赤道附近,结合其独特的外形设计可以有效避免沙尘暴的袭扰。Kahn-Yates的设计显然要比前两位更加宽敞,四个卧室、厨房、客厅安排的明明白白。

当然「在火星种植物」这种设定听着就很扯,但大空间对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都有着明显的益处。
第二名AI SpaceFactory的作品基本将上面的设计都diss了一遍:火星上玩空间感,应该考虑的是高度。
这支团队采用的是垂直圆柱体设计,外形像是一个矮胖的烟囱。虽然丑,但该设计经过多重计算,是一个表面积最少,同时空间最大的方案。
同时这种结构设计让墙壁角度变大,在空间上去除了无用的死角,减少浪费。
这种设计的分层也更为合理。整个建筑四层均拥有超大空间,同时相互之间不会因为距离过近而产生噪音影响。
另外团队还表示,在火星,任何不会扩张和收缩的结构都是失败品,气候变化将会摧毁建筑。
AI SpaceFactory的应对措施是底部采用可滑动的轴承,使其可以左右移动;内部依然是双壳系统,为栖息地的收缩留下了空间。
由于该种设计会造成光线不足的问题,所以内壳的灯光与通风系统都做了单独的设计。例如利用内部的镜面反射将自然光与灯光结合,形成无死角的照明系统。
另外每层还单独开通了一个窗口,合起来可以形成360度的景观,只不过想看一圈风景,需要你爬四层楼。
总之,他们的设计完美的诠释什么是占地少空间大,而且打印机不需要大幅度移动,建筑过程方便。
而在NASA看来,最优秀的设计来自Zopherus,它们的「蒙古包」式的建筑群落建筑赢得了最多的skr呼声。
Zopherus的栖息地优点很多,最突之一就是原料完全取自火星。当飞船带着打印机着陆后,着陆器会释放探路机器人,它们会像游戏中那样开始搜寻材料。
他们打算用当地的冰、氧化钙和火星岩石来制作火星混凝土,同时这种材料理论上具备吸收辐射等功能:
第二点就是被其他人忽略的打印设备。Zopherus认为人类立足于火星的关键,要看打印机是否给力。于是他们建议将着陆器设计成为「3D打印机器人」:
这样设计的优势是,只要着陆器能够安全抵达,就有能力抵抗天气的干扰,减少因为天气原因导致器材损坏、功亏一篑的可能。
这种机器人可以自动混合收集到的原料,并制作打印材料。
接着就像是母鸡下蛋,打印机会从气闸开始一路向上直至封顶:
完成后打印机自行移动更换位置,向其他方向移动几英尺后,重复刚才的动作,最终创造一个火星群落。
当然内部空间依然是缺陷,狭小拥挤,不过设计中这个落地窗户倒是看着不错。
NASA认为这些作品在完整性、布局、和美学方面都极为有特点,尤其是在3D打印方面比较有可行性,不仅让他们成功晋级,同时平均奖励每支队伍2万美元,折合人民币四舍五入就是15万。而这五位获胜者将会在明年进行下一等级的考核,那就是将自己的设计打印出1:3的模型。
尽管你在这里看到的图片看起来相当科幻,但它们的设计中包含各种建筑与太空知识,每个作品都参考了大量数据。甚至一面墙不仅要选对堆砌的材料,同时还要针压力密封、空气过滤、温度加热等问题进行思考。同时据NASA方赛事主管Monsi Roman表示,他们是认真的,这个计划在2030年有望实施,或许会先在月球上进行试验。总之,看起来NASA要先人一步,开发星域房产了。
就像数百年前无畏的冒险者面对一望无际的海域敢于扬帆起航,在科技不断飞跃的今天,冲出地球踏足星辰大海也是必然之事。但说实话,狂丸作为原生纯种的地球人,对于未来的太空住房要求真的不高:有网有空调, 你造成什么样都行。
今日新测试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