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君
对于中产阶层而言,除了满足自身日常的生活需求之外,更看重的还是自身积存已久的资金出路。多年下来,房地产、股票、基金、银行理财产品乃至P2P等渠道,都是普遍中产阶层主要考虑的投资方式。然而在当前并不稳定的投资环境之下,中产阶层能够捍卫资产财富的不缩水,已经是比较好的结果了。

作者:郭施亮
来源:郭施亮(guoshiliangbo)
本文获授权转载。
一般来说,中产阶层无论是在社会经济地位,还是在政治、社会等领域的地位上,都基本处于现阶段社会的中间水平。然而,中产阶层的迅猛崛起,这无疑也是过去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真实写照。
实际上,对于这类群体而言,除了满足自身日常的生活需求之外,更看重的,还是自身积存已久的资金出路。
事实上,“两多两少”问题当属时下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其中,“民间资金多,投资渠道少”这一依存多年的问题,却给予大量的民间资金带来了极大的困惑。然而,在实际情况下,因资金缺乏了持续有效的投资去向,却往往导致资金总是向颇具持续赚钱效应的领域中跑。其中,从上半年的一线楼市飙涨到部分二线楼市价格的腾飞,而后再到3、4月份的大宗商品价格的猛拉等,这或多或少地体现出当下资金寻求保值增值意愿的强烈性。
实体经济不好,且近期“权威人士”对未来经济或呈现出“L”型的运行态势的表态,也加剧了民间资金对未来资金出路的担忧,同时却加速了部分中小企业资金的四处奔跑,试图获得更好的资产保值增值目的。然而,回顾过去一两年的市场现状,本来抱着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意愿的中产阶层乃至部分中小企业家,却因把握不准市场运行的节奏,而深陷资产缩水的困局之中。最终,其导致的结果,则是资产保值增值不成,却缩水了大半。由此可见,面对当前金融市场大动荡的大背景,中产阶层如何活得更久,如何形成一套持续有效的生存之道,才是重中之重。
其实,多年下来,房地产、股票、基金、银行理财产品乃至P2P等渠道,无疑成为普遍中产阶层主要考虑的投资方式。
其中,以股票市场为例,14、15年当属中国A股市场波动率偏高的关键时点,尤其是在15年3月以后,股市的暴涨暴跌表现,更是让不少投资者措手不及。但是,随着股市泡沫化的持续加剧,结合普遍市场投资者逐渐失去了投资理性,市场的瞬间“变脸”却套牢了一大批高位追涨的投资者。
进入2016年,虽然股市整体波动率略有减缓,但股市整体运行重心却有所下移,而市场指数更是从“3”时代重新进入到“2”时代,市场投资信心也随之陷入至冰点。
实际上,对于A股市场这一轮暴涨暴跌行情,还是受到高杠杆资金工具的深刻影响。期间,亦存在不少中产阶层,因对未来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充满预期,而敢于顺势借助高杠杆资金工具来提升自身资金的杠杆率,试图获得股市上涨过程中所带来的差价收益。然而,似乎谁也不会想到,在15年6月份之后,随着股市“去杠杆化”“去泡沫化”的持续加速,却引发了接连性的非理性暴跌风波,而前期敢于提升资金杠杆率的中产阶层群体,也几乎难逃资产大幅缩水的命运。至于相对理性的投资者,其整体资产也受到了或多或少地冲击。由此可见,这一轮股市波动风波,对中产阶层的财富冲击是显著的,而贪念越大、欲望越强的投资者,也往往成为损失最严重的群体。
除了股市之外,P2P行业倒闭潮的来袭,也给不少中产阶层的财富造成了致命性的冲击。
事实上,继13年6月余额宝正式诞生以来,互联网金融就得到迅猛崛起的发展空间。2014年,甚至可以把互联网金融描述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黄金发展期。
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收紧,紧随其后的,却是不少存在自融、诈骗、跑路等问题平台的先后倒闭。受此影响,不少盲目筛选平台,追求高投资收益率的投资者,却遭遇到沉重的冲击。
不过,从另一种角度去思考,在社会真实通胀率水平持续高居不下的背景下,当前能够真正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效果的投资渠道,却是少之又少。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深入人心,结合投资者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意愿愈发强烈,也为不少投机平台带来了“捞金”的契机。但与此同时,却会对筛选能力不强,风险意识不高的投资者,构成直接性的财富冲击。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近年来股市与P2P行业得到迅猛发展,且聚集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但因其占比国内社会的家庭投资比例仍然不会太高,因此其对中产阶层家庭的实际冲击还不会过于显著。但是,随着股市、P2P乃至大宗商品期货的波动风波逐渐延伸至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其对国内家庭财富的冲击影响会更为突出。由此可见,随着市场投机风险的逐渐传导,管理层也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或许,这也是近期“权威人士”首提股市汇市楼市的政策取向,需要回归到各自的功能定位,且尊重各自发展规律的主要原因了。
在笔者看来,在当前并不稳定的投资环境之下,中产阶层能够捍卫资产财富的不缩水,已经是比较好的结果了。但是,要做到这样,不仅需要具有理性的投资思维,制定出比较稳健的资产配置方式,而且更需要果断放弃暴富的幻想,尽可能在投资环境不稳定的大背景下,保存自身的实力。这,或许是当下中产阶层的生存之道!
              延伸阅读              
在中国,有多少钱才能算中产?
来源:金羊网,微信羊城晚报(ID:wanbaoweixin)
调查显示,在中国,家庭月入不到4万5,别说自己是中产!
中产的标准是什么?中国的中产阶层是哪些人?他们过的,真的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再一想,又有多少人知道自己想过怎样的生活?咳咳,扯远了。最实际的话题是,在广州,月入多少才够花?
一份关于北亚地区(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和韩国)的中产阶层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内地自认为是中产的家庭月收入为45202元(约6858美元),这一数字在四个地区中排名第二,超越了台湾和韩国。
报告还显示,这些受访者的生活状态,财务稳健有余但保障普遍不足。
没150万流动资产不算成功
曾几何时,各种关于“被中产”的调查数据与生存状况遭到了各种吐槽。不过这份来自著名调查机构益普索金融服务团队的调查有些特别,对自认为是中产阶层的人群进行调查。
这份报告对四个地区的2500个家庭进行了调查,其中1000个是中国内地的受访者,自认为是中产的平均家庭月收入达到了45202元(6858美元),仅次于香港51465元(8437美元),而韩国和台湾自认为是中产的家庭月收入仅为39204元(6427美元)和27956元(4583美元)。
这些月入4.5万元的中产家庭生活究竟如何?数据显示,他们普遍比较自信,85%的人很满足当前的生活。同时,他们对未来生活预期最为乐观,普遍认为未来一年的生活将优于当下。
在预期将会改善的因素方面,“资产价值”、“可支配资金”和“家庭生活”位列中国内地中产的前三选择。
然而,他们对“健康”、“休闲可用时间”、“居住地周围环境”的改善信心度较低。高达接近七成(69%)的中国内地中产把健康列为首要人生目标,随后才是“愉快的婚姻或关系”(47%)、“成功的职场生涯” (40%)。
此外,调查也显示出中国内地中产对“成功”与“财富”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成功”与“财富”密切相关,流动资产达人民币150万元的中产中有71%认为自己是成功的。
超六成中国内地中产无退休规划
从调查数据看来,中国内地中产认为,要实现长期经济保障,存款需要达到770万元,而平均资产达到1240万元才能算富裕。他们当中,62%的人没有退休计划,这一比率远高于受访北亚地区市场的平均值45%。
他们一方面认为约需1110万元才可安享退休生活,另一方面平均每月仅为退休生活储蓄6423元,除去其他投资收益及货币通胀等因素,若要达成1110万元的存款需不间断积累超过100年。
关于退休储蓄工具的使用,73%的中国内地受访者会选择购买股票、基金。相对而言,中国内地中产仅有41%的人运用银行固定账户为退休做储备,有48%的人认为达成财务稳健主要靠运气。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内地中产对于退休后的生活有较高期待,但对理财工具的合理配置概念较弱,他们更多地寄希望于子女赡养。”参与这一调查的友邦保险分析认为,中国内地中产对于未来生活的乐观程度最高,体现了中国内地作为亚洲乃至世界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带给受访者的信心。
但他们对财务发展的风险意识较为薄弱,理财规划程度偏低。相较其他北亚区市场,在长期财务规划、紧急事件储备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也缺乏明确的财务储备计划和行动。值得提出的是,仅靠积极投资或运气进行财务规划,将使内地中产在遭遇经济震荡或下行周期时面临潜在风险。

经管爱问

微信号:jgasker
经管爱问,为经管问题而生,经管之家旗下专业答疑平台,
欢迎关注,给你不一样的精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