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可思研究专注高教管理,订阅麦研图书馆可查看更多主题文章哦!
为了课堂的“上座率”和“抬头率”,大学老师也是操碎了心。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为学校教师提供了一系列的授课“套路”,期望教师能够更好地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困惑,通过讲解晦涩难懂的概念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和提升学生对新知识领域的学习兴趣。一般去听课,而不是如同听天书一般,听课过程中就被“催眠”了或是干脆直接逃课了。
 数据链接
麦可思研究数据显示,中国2015届本科毕业生认为母校的教学最需要改进的地方为“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68%),其次为“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46%)。

谁说授课不需要“套路”
如何才能讲好一门课?显然需要授课教师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才可能做到。教师授课好不好,还需要看其“套路”深不深。那么,怎样的“套路”才可能帮助教师收获理想的授课效果?而教师又该如何将之付诸实践呢?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艾伯利教学卓越与教育创新中心就为该校的教师提供了一系列授课“套路”。在“西蒙倡议”(Simon Initiative)中,为促进教师授课水平的提升,该中心提出了一系列详细的教学建议。
卡内基•梅隆大学希望该校教师通过授课,能够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困惑,传递能够补充或者提升阅读效果的前沿信息,通过讲解晦涩难懂的概念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能够培养、提升学生对新知识领域的兴趣。按照提出的授课目标,在该校教师授课“套路”中,“西蒙倡议”首先向教师提出了四大方面的注意事项。
要点一:合理安排授课内容。
主要内容可划分为以下5点:
以课程简介、课程大纲、课程计划以及视觉呈现为切入点。用以保障学生能清楚在课上所要学习的内容、本节课中所用资料和以往的资料以及待发资料之间的联系、为什么要花费时间学习并理解这些知识。
授课过程中提示性话语和授课内容过渡的提示。这些话语旨在提醒学生课程要点、难点以及一些听起来有悖直觉的话语。例如,“今天的课如果你只能记住一个知识点的话,那毫无疑问就是这一个了”,或者说“大家要格外注意,这是今天本节课的重中之重”。这些话语还包括从某一知识点跳到另一处相关或者不相关的知识点。从普遍理论到具体实例,以及从具体观测到抽象理论的过渡性话语等。例如,“好了,既然我们已经讲过基本案例了,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总结”。
举例说明。教师授课时一定要学会举例或类比,通过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熟知的概念相结合,使资料或教材变得通俗易懂,从而使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知识,并在大脑中建立起更加牢固的知识链。
注重定期总结。作为新知识的接受者,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的新知识会对他们的记忆力造成沉重负担,因而定期总结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记忆压力,有助于学生分解信息,从而易于理解。
结束课程。通过综合材料并且暗示学生在课堂上收获了哪些重要的新知识,“总结”将会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好的课堂结束语可以是对该节课的总结(可以由授课教师完成,也可以鼓励学生完成,还可以由师生共同完成),或是为下节课埋下伏笔,又或是根据课程内容提出发人深思的问题。
要点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西蒙倡议”指出,有关学生注意力的研究发现,在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水平是以可预测的方式在发生着变化。事实上,在上课最初的几分钟里,学生注意力水平最高。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的注意力会下滑并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临近下课时,注意力水平会有所提高,并呈现些许波动。因此,有关教学研究的发现表明,教师需要根据这一规律提醒学生集中精力。在上述的“合理安排授课内容”部分,已提到的有些建议十分有效,如举例说明、定期总结等。除此之外,“西蒙倡议”还提醒教师,以下这些策略也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注重联系实际。通过将所使用的材料同当下时事、流行文化、社会热点或学生兴趣联系起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表达教师本人对问题或项目的浓厚兴趣。该种策略表明,如果教师抛出的问题或项目能够让学生的精神为之一振,那么它也会引发学生去认真研习。
适当运用幽默元素。幽默可以成为强大的学习动力。将卡通、影视娱乐等元素引入课堂或者在上课过程中插入恰当的笑话都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切记,千万不要使用冒犯某些学生或者群体的幽默方式。
授课与评估/测试相结合。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欢迎他们在课堂间隙时间来找老师解决课后作业中存在的难题,而课后作业将会有助于学生在课堂更加集中注意力听课。
要点三:增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
除了一些较为常规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例如举手发言、随机提问,“西蒙倡议”提醒教师还有些活动可以有效打破课堂单向模式。
例如暂停讲课,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将学生分成两人小组或三人小组,并布置简单的交流讨论任务;预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同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各自观点;要求学生集体讨论;安排思考并讨论个案的环节;预留时间让学生对课堂关键知识点进行总结;尝试应用课堂应答系统,如Clicker等。
要点四:不可忽略的细节。
除了教师的个人表达、沟通和演讲技能,还有一些容易被忽略的课堂细节,会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以及课堂反馈。
挑选授课时的服装。“西蒙倡议”表示,注意个人着装对于想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的青年教师来讲尤其重要。譬如在学生看来,正装一般是专业和自信的象征。不过,着装场合亦需要教师酌情把握。例如在商学院授课,在艺术系授课,特别是需要进行实验的课程,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区分。
课前情绪管理。一些教师在正式授课时,可能需要自我放松或是调整情绪状态。“西蒙倡议”建议教师,最好避免在临近上课前安排繁杂的事务,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愉悦的心情去面对学生。
打破师生间的沉默。教师一般会提前几分钟进教室,待准备好自己的授课事宜后,建议可以向此时进班的学生问好,或者走下讲台随机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这样不仅可以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而且可以表现出教师的平易近人。
注意授课时的音量。尤其是在大教室上课时,教师必须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听见自己的声音。
合理安排上课节奏。一方面,教师需要通过语言的情感节奏带动、调节学生的情感律动,使他们全身心地进入最佳学习情境中。另一方面,教师要避免因时间不足的原因,草草地将课程结束。这样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❻ 调整肢体动作。教师授课时不要站在讲台上不动,如有可能,离开讲台,走近学生。但切不可因来回走动而乱了自己的阵脚,影响授课进程。
❼ 注意与学生进行眼神接触。这项策略可让教师有机会捕捉学生的面部表情,观察学生是否听懂、是否产生疑惑、是否厌倦了,等等。
❽ 合理使用手势。研究已证明,授课过程中能够恰当运用一些手势,尤其是强化所讲要点时配合使用一些手势,将有助于强化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记忆。
与学生相处的“艺术”
授课的艺术并不深奥莫测和虚无缥缈,只要根据教师的个人特点,遵循其中一些普遍规律,付诸实践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摸索调整,总有一天授课教师可拥有驾驭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在不断提升自我能力的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且学会与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融洽相处。特别是能够从容处理学生的一些课堂“不文明行为”:迟到早退、课堂玩手机或电脑、交头接耳、忽略作业上交的最后期限、为得高分而对老师阿谀奉承、考试或者作业作弊,等等。因为这些“不文明行为”会对课堂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分散课堂上其他学生及教师的注意力、降低其他学生的课堂学习和参与热情、影响评分的公平性、耽误教师或助教的时间等等。
 数据链接
麦可思“教师发展评价项目”的研究数据显示,17%的教师对本校学生表示不满意(包括“不满意”和“很不满意”两个选项)。具体到教师对学生各方面的满意度评价时,在学生的“课堂纪律”方面,教师的满意度仅为77%。
为有效地限制学生这类行为的出现,“西蒙倡议”建议授课教授一定要先了解导致这类问题出现的起因。这些起因需要教师视学生个体情况和课程结构而定。其中视学生个体情况而定,包括学生由于健康因素、个人或家庭因素、个人调节或发展问题(例如,“不成熟”或过于敏感)、学业问题而沾染了一些不良的习惯。面对这种学生时,教师联系学校的健康服务、心理咨询与服务、学业发展服务部门,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辅助服务。视课程结构而定,则是指教师个人对课堂纪律的要求。譬如教师从开课第一天就可以向学校明确其预期,让学生了解你对他们课堂表现的期许,避免由于误解而造成的不文明行为;引导学生反思纪律混乱的课堂或是其他学生的分散别人注意力、影响他人学习的行为等等。
此外,“西蒙倡议”还建议授课教师开课后尽快熟悉学生姓名,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努力记住他们。同时,授课教师还可充分利用课前课后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询问他们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或学术爱好等。一些教师会在整个学期中轮流与不同小组的学生共进午餐以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显示自己的亲和力。不过,“西蒙倡议”也指出一些学生做出不礼貌行为也可能是教师未能树立好的榜样,即教师对于课堂纪律的管理较松散,学生讲话时教师表现粗鲁、任意打断。所以,教师在处理学生的课堂“不文明行为”时,不要忘记反思自己,采用匿名反馈等形式,了解学生眼中的自己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善。
推荐阅读: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麦可思研究编辑部(微信搜索MyCOS_editor或18602824882)。
如需了解麦可思教学教务相关服务,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联系我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