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养,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这是每个人对
大同世界的希望

你去过养老院吗?
在地段偏远的城郊,
林立着几座苍白的建筑,
远看是许许多多小格子,
每一格都安住着一位老人。
他们支付着高昂的住宿费用,
换来的却是程式化的冰冷服务。
他们老了,腿脚不便走动,
只能每天默默地回忆
孩子尚且年幼时的快乐,
说着体谅的话:
“儿子事业心强”、“女儿上进”,
却因为孤独和委屈偷偷掉眼泪。
而在一二线城市,
这些老人的子女活得也并不轻松。
就算凌晨三点不回家,
大部分工资还是被高昂的房租划走。
每天开往一线城市的高铁里,
竟坐着一批昏昏欲睡、
为了省钱跨省租房的上班族…
在老年人被孤独击垮,
年轻人被房租打败的困境中,
选择大城市,是冲着更多的工作机会,学习机会,也抱着一份能够留下来的心。买不起房,可以租。如果连房子都租不起,又能住哪去?
准确地说,租房才是社会给年轻人上的第一课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双城记》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一句话。

终于有人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妙计:
为什么我们不把养老院
多余的房间低价租给年轻人,
换取一份贴心的陪伴呢?
其实这一招啊,
外国的公益机构早就想到了。
荷兰的Humanitas home养老院,
在2012年的时候决定,
把院里多余的房间租给学生,
只要每月花30个小时陪伴老人,
就可以抵消房租。
住进养老院的年轻人,
大多是有爱心、爱老人还才艺出众的。
段子手Jordi情商最高了,
常常一句话逗得老人开怀大笑。
安静的时刻就为奶奶深情弹奏一曲,
不愧是全能的把妹高手!
Mentink是个IT高手,
不过教起爷爷来十分耐心温柔。
没过多久,爷爷就兴奋又自豪地宣布
“我已经学会了浏览网页、收发邮件,
还会视频聊天了呢。”
Daniel说出了真心话:
一开始来这儿,只是讨厌  
又黑又脏的学校宿舍。
不过现在,
我喜欢上了和这些老人在一起。
“他们需要的真不多,
倾听,一点陪伴,
仅此而已。”
如果不住进养老院,
这些年轻人可能难以如此频繁地
遇见死亡。
养老院的小格子里,
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着生离死别,
年轻人们的心一次次被震撼。
有人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
不该仗着年轻就挥霍无度,
日夜颠倒、游戏人生。
生命如此脆弱,
又如此值得珍惜。
90后尚且有足够的理由
——省钱来住进养老院,
可是美国西雅图的ILC
(代际学习中心)
居然让幼儿园的孩子们
住进了养老院。

一提到隔代抚养,
宝爸宝妈们都要皱眉头,
直接把幼儿园和养老院合并,
不知会碰撞出什么火花?
事实证明,老人切切实实地
被孩子们治愈了。
当一群小天使扑闪着天真的大眼睛,
握住老奶奶青筋满布的手。
当调皮的小男孩,
和爷爷一起戴起手套,
来一场创造美味的大比拼。
当白发苍苍的奶奶,
领着一群闹腾的娃娃玩起了游戏。
他们感到快乐,单纯的快乐。
每天不会再死气沉沉地
除了吃就是睡,
绝望地等着死神将自己带走。
而是和孩子们手牵手,
一起跳舞、一起唱歌,
玩着幼稚的游戏。
他们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
发现自己即将腐朽的生命,
还能够教育孩子,还有着巨大价值。
他们不是被社会抛弃的边缘人。
那些担忧的宝爸宝妈们,
却发现才短短一年,
常常跟老人们相处的孩子,
学到了普通幼儿园永远  
学不到的东西。
“原来成年人也需要帮助。”
一位小男孩说出了自己的感悟,
原来大人也不是万能的超人,
大人也有需要搀扶的时候。
好莱坞电影制片人艾文教授,
被老人和孩子的故事打动了,
他自掏腰包拍下4分42秒纪录片
《Present Perfect》。
孩子们天真纯净,未来有无限可能,
老人们沉浮一生,生命已走到尾声。
只有那份温暖,
在两代人之间来回传递,
也感动了无数人。
爷爷已经听不清声音,
记忆力也渐渐衰退。
每次遇到Max他都会问,
小家伙,你叫什么?
“MAX.”
“Mack?”“MAX.”
 “Matt?”“MAX.”
 “Match?”“MAX.”
小男孩知道,爷爷并没有恶作剧,
他只是老了。
我们要温柔待他。
这样的组合还有好几对,
他们年龄相差90岁,
却成了最亲密的朋友、家人。
每当孩子们放学,
爷爷奶奶的眼中便满是不舍,
却也只能忍着挥手作别。
有的老人甚至会忍不住掉眼泪
孩子们可以再多待一会儿吗,
和你们一起的时光过得太快。
2017年末,杭州滨江
坐落在白马湖畔的绿康阳光家园,
本是一个典型的养老院,
却搬进了一批90后。
起先老人们也乱了阵脚:
养老院养老院,
住进年轻人算怎么回事儿?
原来这批年轻人是带着任务来的,
每个月要花20个小时陪伴老人,
陪老人玩游戏、运动健身、
教老人画画、用智能手机…
只要是能让他们充实快乐的活动,
都可以算进志愿时间里。
报酬嘛,就是住在这里的房租,
减到了300块一个月
比市场价低了一千多。
这样一来,
年轻人经济压力小了,
老人有人陪了,
连院方都收获了一批高学历志愿者,
实在是一举三得的妙招。
这个项目被命名为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差一年90后的杨云海,
在滨江西兴开了艺术工作室,
是一位国画老师,还写得一手好书法。
本来就爱去老年大学做志愿者,
住进养老院后更怡然自得了。
一到周六下午,
老人们就巴巴地盼着   
杨老师来4号楼2楼上课。
图中志愿者为李晓阳
杨云海也喜欢帮着老人,
慢悠悠地写写画画,
遇到写错的也直言不讳、严格纠正,
惹得老人们偷偷跟同桌使眼色。
还有老人小声问邻座“同学”:
“老师说每天写几张来着?”
和我们上课没听清作业时一模一样。
萧山女孩王婕,
喜欢带老人到活动室打打球,
毕竟多运动才能老当益壮嘛。
看出老人想孩子了,
她就教老人用起了微信
还把老人牙都笑掉了的幸福模样拍下,
发到家族群里让子女们安心。
“别无所求吧,看着他们开心我也高兴,
想趁结婚前两年再多陪陪他们。”
蔡静茹则是“偶然”来了这里。
迟迟走不出奶奶过世的伤痛,
她从南京辞职来到杭州。
那时候只是觉得,在老人身边
就像奶奶还陪着自己一样。
我们彼此真心相待,
成了没有血缘的亲人,
断裂的亲情就这样得到了延续……
90后们住进来后,
老人们开怀大笑的时刻明显多了
有滋有味的生活让他们和子女的  
谈资都变丰富了。
“有朝气!”老大爷夸道,
“我们也曾这样年轻过。”
还有一位老阿姨笑得好看:
“只要看到他们的笑容,
就能感受到生活的希望。”
年轻人给老人送去了新鲜和快乐,
用陪伴赶走了孤独。
老人们则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
像宠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对他们好。
这份爱是互相给予、完美融合的
多么希望越来越多的地方,
能让这美好的一幕幕成为日常。
当老龄化现象越来越普遍   
这种先进的养老方式,
已经逐渐在全世界、乃至中国
盛行起来。
先人畅想美好社会:
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让青春的活力,滋养精神干涸的老人。
让陈年的深情,哺育涉世未深的青年。
让孩童的天真,治愈心灵灰暗的长辈,
让暮年的嘱咐,陪伴永不迟到的成长。
人生的各个阶段,
都有艰难,也有喜悦。
彼此互助,给予分享,
方能向着更美好的明天,进发。


大家都在看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米糕新闻日记、 北美留学生新里程美家
关于我们
汉加风平台聚焦于加国政治、财经资讯、社区动态、草根创业。致力揭示事件背后的深度、温度;传递正义、担当;体现社会责任。旗下品牌栏目:《加拿大骗子曝光台》揭露各类大小骗子、骗术;《汉加风系列》为时事评论;《闲闲聊时事》为一周新闻综述;《加国职场》关注留学生就业;《汉加财经》为北美和中国每日财经简讯及《温哥华创业故事》系列、《加国养老》专题。
新闻线索:[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