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英发布“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
虽说第一份工作未必是最理想的,
但就在职时间来看,
70后至90后呈现出明显递减趋势,
95后更是在工作7个月后选择辞职。
踌躇满志一心想做大事业
2个月后对工作没有了期盼,只要
究竟是毕业生选择的机会太多?
还是95后看待工作的态度发生改变?
不知道直接落户上海的清北本科生
是不是也同样对待第一份工作呢?
01
95后被称为自带“标签”的一代
数据显示: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4年才换,80后也有3年半,而90后已经降至19个月,95后更是仅仅在职7个月就选择了辞职。
不是想换,是社会套路太多
——@立体足球 
数据肯定有误,我们第一份工作顶多做7天
——@开心果 
上大学专业是父母选的,工作后发现学的专业真的很渣,当然选择转行喽!
——@匿名用户 
我学的电力工程,第一份工作却是做运营,本来想象中既高大上又能学到很多东西的职业,做了才知道说白了就是——打杂。
——@未来资深猎头 
在到手工资交完房租只剩下50的时候,我就有了辞职的想法……
——@微笑脸 
02
第一份工作留下的是成长
不后悔最初的选择,但很高兴我走出来了
姓名:ketty
第一份工作时长:5个月
曾设想大型广告公司“能接触到很多有趣的人、马不停蹄地做活动、与人沟通”。也曾默默励志一定要进入大公司,但在实习过几家大公司和正式工作5个月后,我亲手终结了自己这个梦想。
实习的时候,手上的事情通常都是翻译一下文件,或者联系一下某位明星的经纪人寄去一些拍摄用的鞋子。工作重复又枯燥,我默默安慰自己这是实习生必然经历的事情。但在正式工作之后,我发现手中的工作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
大公司体制固定,每个人限量那么多活儿,但在我看来,自我实现是最重要的。好工作就是要让我在公司有存在感。于是我想,既然我喜欢与人沟通,为什么不去做与人沟通的职业呢?
如今我在一家创业公司做商务拓展,每天最期待的事就是上班。但如果问我后不后悔之前在大公司的经历,我会毫不犹豫的说不后悔。
第一,你不尝试永远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
第二,大公司不是没有可取之处,他快速教会我职场上的基础技能,让我未来的路更顺畅。
第三,没有之前大公司的经历,后面找工作也不会这么顺利
就算不喜欢第一份工作,他依然带给我成长
姓名:Tom
第一份工作时长:一年半
上大学的专业是父母给选的,毕业之后也顺理成章听从了父母的安排,去商业银行做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某一天我看着桌上的咖啡渍和电脑上层层叠叠的报表,突然觉得日复一日这样的生活真痛苦
我喜欢做平面设计,上大学之前为了高考父母严令禁止“不务正业”,上大学之后,管的松了,自己尝试着学习了一些。但是想转行,自己所学的那些远远不够。
所以我按耐住想立刻甩辞职信走人的冲动,给自己报了很多关于设计的线上课程,买书自学,浏览设计网站,把业余时间都用在学习设计上,做兼职,接私活,积累作品。奇怪的是一点都不觉得累,反而学习的时候是我最轻松的时候。
就这样持续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在第一份工作做了一年半后,我带着我妈的哭声和我爸的骂声毅然辞职。进了设计行业,薪资不到之前的一半,但就算每天加班到晚上12点,身上依然充斥着兴奋因子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份工作依然留给我很多正面影响,因为长期与报表打交道,在遇到抉择问题时习惯性想拉个Excel作分析,让我更多时候用理性思考而不是感性抉择
所以,不管第一份工作你喜不喜欢,它都带给你不小的影响。与其浑浑噩噩过日子,不如在找准自己未来方向的同时,潜下心把手头的工作也做好
03
95后都选了什么行业?
观察95后的就业选择,多元化是其最明显的特征。从5年前90后登场,就业去向的多元化就开始出现。大公司、铁饭碗,早已不是毕业生的唯一选择。到了95后,他们的选择更多了。
而95后第一份工作选择的行业却越来越集中化,结合只有7个月的工作时长来看,95后显然一毕业就奔着“赚钱多,前景好”的行业而去,但大部分人做下来都感觉越来越不适合自己。
*数据来源于领英丨第一份工作行业选择趋于集中化
同时,95后的第一份工作专业对口率也在下降,越来越多需要大量专业技术的工作可以由自动化完成,就业市场开始更加需要复合型人才,企业也往往更看重人才的‘软性技能’,如沟通、跨部门协作和创新等,而并非专业技能。专业不再成为择业的限制,毕业生在就业时选择空间也更大。
*数据来源于领英丨第一份工作专业对口率逐年降低
一些95后对个人成长、实现价值更为看重。在智联招聘的报告中,个人成长首次超越待遇,成为理想工作的最重要标准。有55.9%的毕业生认为“不断学习新东西、获得成长”是择业时首要考虑的因素。
*数据来源优兴咨询
而且,他们比80后方向更明确,想得更清楚。
*数据来源《第一财经周刊》
04
选择第一份工作该考虑哪些?
1
选择什么企业?
第一份工作最好找大公司,小公司也许确实可以给你一些决策的权利,但更多时候是在“黑暗中对话”,一个比较小型的创业公司,整个运作体系并不是那么顺畅,运营机制还不成熟,工作中会遇到很多瓶颈。许多流程和规范都是靠自己摸索前行的,这样的经历会消耗掉很多自信。让你多数情况下都在想:“我这样做对不对?”没有一定的参考标准。
大公司有标准的流程,小到写邮件的规范,达到商业守则,会让你快速从一个学生过渡到一个标准职场人,虽然这对于95后来说比较枯燥,但大公司比较健全的素质模型和培训体系,能跟帮助你迅速成长,未来跳槽或者转行,都是有帮助的。
第一份工作选择去大公司还有一点理由:如果你在大公司干过,下一步的选择权在你,但你没有任何大公司的经历,那你的选择面会很窄
无论到什么平台,在职业初期你都会不断感到迷茫,我做的是我喜欢的吗?我合适做这个工作吗?这个工作有发展吗?有一个方法是特别建议的,那就是去找其他部门有个5年-8年经验的同事聊,比如说你做运营,你除了了解运营之外,去找销售,市场,财务或者法务的同事聊聊。了解他们的日常工作,最主要的挑战是什么,有什么职业天花板,喜欢这个工作的哪部分?
2
选择职业的核心点:加入核心部门
每个行业的核心部门都不一样。比如谷歌是研发部门的工程师为核心,所以工程师在谷歌最有话语权;咨询公司的顾问为业务核心,顾问的工资自然高,而零售行业的采购是业务核心,汽车中心的销售团队是核心。
你要知道你们公司的核心部门是什么,核心岗位是什么,即便是小公司也学会看懂那个局。
另外,我不建议第一份工作还没搞清楚状况就闭着眼睛再跳一次,大家都说“人挪活,树挪死。” 那也看你为什么挪,挪的姿势如何。如果就是钱多一点,其他行业和职业没什么变化,那不如第一份工作先做1-2年。
为什么是1-2年,因为12-24个月写在简历上,大部分HR会直观认为这是一份工作经历。(当然如果工作实在太坑了,还是及时止损)如果是6个月,8个月,10个月,其实屁股还没坐热,也没什么相关经验可以谈,就是打个酱油而已,称不上一段经历。
最糟糕的情况是你有几段很短的经历,以后每次出去找工作,都要费尽心思解释为什么工作经历这么短,你会发现主动邀约你面试的企业越来越少,面试求职只能靠瞎编和演技
如果你有转行的想法,最好是通过同一家公司进行过渡。
比如你现在做的是文案工作,但你想做市场来锻炼自己,但如果现在出去找工作,要么钱给的少,要么就是没机会,怎么破?
在企业内部先主动申请到市场部门,周围还是比较熟悉的同事能让你更快上手。让自己有一段市场经历后再过渡,其他行业就会顺畅的多,职场讲究的就是“相关经验”。
3
频繁跳槽究竟好不好?
很多资深HR会告诉你,不要频繁跳槽,因为99%的HR看到你简历上密密麻麻的工作经历,还都不超过一年,下一秒就把简历扔了
。但如果让你在一家不开心的公司或行业待上一年半载,那还不得把人逼疯?

很多500强企业在校招的时候,都会考察应届生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既你入职后才知道公司不好,那当初干什么去了?为什么不通过各种网络社交渠道去了解这个公司内部,哪怕不能了解透彻,只要了解你比较关注的某几个点就可以了
另外,实习也很重要,实习可以让你判断这份工作合不合适,这个行业你喜不喜欢。
当然,如果你不小心真的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行业/公司,那也不必忍着,不开心还是跳吧,你的不开心,影响到兴趣和业绩,最后苦难你忍受了,也没学到什么东西。毕竟也不是所有人成功跟初恋结婚过一辈子的。
你的第一份工作做了多长时间?
在本文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Uni酱会选出2位小伙伴
送价值200RMBUni在线课堂之UniMembership
48小时后评论区公布!
今日福利
本期福利领取截止日期:
北京时间2018年8月17日23:59
向UniCareer公众号
后台回复“第一”立刻获得
即可获得:
 1、【Uni 独家职业规划讲座】免费听 
摩根大通/高盛/麦肯锡/安永资深大牛
带来的职业发展规划讲座免费听

 2、职场必备硬技能提升包 
20G / 1000个Excel黄金技能 高清视频教程
2018年最流行的50个商务PPT模板
1000分钟 70节Word视频教程
3、365个职业发展报告
— END —
部分文章来源:菲凡说(ID: cgffwxh)
由UniCareer整理发布,版权归UniCareer所有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
版权声明:UniCareer除发布原创求职干货文章及独家讲座福利等优质内容外,致力于分享优秀求职干货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原谅,并联系微信UniCareer_Buddy13(Uni酱)进行处理。UniCareer非常欢迎品牌的推广以及战略合作,北美地区合作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中国及其他地区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