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公众号选择关注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
更多精彩内容
Contact Us
新浪微博:UIUC_CSSA
邮箱:[email protected]
欢迎来稿至[email protected],投稿相关问题请回复‘文稿’提取详细说明或私信主页君
策划:黄雨鸣,刘雨薇
采访:刘雨薇,张怿
撰稿:张怿
第五位受访者,孙仕凛,物理专业,即将赴顶尖艺术院校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攻读电影专业。他是一位我从大一开始就认识的小伙伴,四年的相处时间,有时候觉得他像是一个刁钻的“怪人”,对自己的作品有着近乎完美的追求和强迫症。不论是在同一个社团共事,或是私下的相处,他给人的感觉总是冷静毒舌,语速平缓,有些捉摸不透。看过他电影的人,也许会好奇他的内心究竟是怎样复杂(腹黑)才能拍出这么有故事(暗黑)的电影。也许就像他自己说的,接触到拍电影是一个偶然,到最后决定选择这条路也让我看到大学生活原本就没有定式,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偶然”。
Q: 自我介绍?
A: 我叫孙仕凛,现在是大四,物理系。
Q: 为什么当初想学物理专业?
A: 当初其实是因为想进UIUC的ME(机械工程)专业,但是SAT的成绩可能没有那么有竞争力,所以想先学一下物理,之后可以有转专业的可能性。
Q: 为什么后来没有转去ME?
A: 因为UIUC的机械工程太满了...(很不幸)地没有转进。
Q: 那对物理专业还是喜欢的吗?
A: 在大三以前我对物理还是有热情的,但大三以后它的难度已经加到我无法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保持我一些其他的爱好。所以在大三之后我就没有再把物理考虑成我以后想要从事的方向了。
Q: 在学业以外还参与了那些活动/爱好?
A: 大一到大三一共参加了三个主要的社团,一个是校内的车队,还有一个是航空系的爱好社团,因为我本身对机械有非常大的爱好。然后再有一个就是光子映画。
Q: 毕业之后的打算?
A: 现在打算先去读电影的Master,然后两年之后看自己确定了是想哪一个方向发展,比如说导演或者编剧,那就会在这个方向找相关的工作。如果能联系到出品人或者投资人,那就可以开始筹备自己的电影。
Q: 为什么会对电影感兴趣?
A: 对电影感兴趣其实也是很巧合的一件事情。大一的时候本来想找摄影相关的社团,然后我就问了UIUC的微博主页君,ta就把我推荐到了光子映画。进来以后就开始慢慢和前几届的成员们拍电影,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表达创意的途径。
Q: 所以是对拍电影产生了兴趣,而不只是电影本身?
A: 因为我特别追求一种在制作的过程中投入很多精力,最后有一个结果的这么一种成就感。很享受过程,也很享受它的结果,当然中间需要有一个作品来衔接。
Q: 申请电影的Master前期需要什么要求呢?
A: 我申请的这几间学校都要求2-3个短片的剧本,一般是三分钟以内的。然后还有自己拍摄过的作品,以及文书和推荐信之类的。
Q: 谈谈在光子的收获?
A: 其实在光子的收获很多。首先,学会了怎么在实践当中拍电影,因为电影其实是一个非常要求经验的东西。就算自己的理论知识再丰富,但是没有真正地去动手拍过的话,还是会有很多技术上的失误。从大一到现在,我参与过大大小小的项目有十来个了,但也还不能保证说自己的每一个作品都没有技术上或者前期准备上的问题。第二个就是领导能力吧,大三的时候我当了一年的社长,但之前在高中或者初中我从来没有当过任何的班干部。这一次就给了我一个机会,不管是管理社团,或者是在和CSSA其他部门的沟通过程中也提升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因为自己本身不是一个特别外向的人,那这个经历可以说“逼”我去多跟其他人交流。
Q: 之前说爱好是摄影和机械,那现在选择了电影,对于这两个爱好还会有发展吗?
A: 我觉得其实是非常相关的。之前听过一句话是“Life is all about connecting the dots.” 摄影也是平时的爱好,但只限于在几毫秒的时间内讲述一个故事,所以摄影对于我来说在篇幅上还是有局限性。我更想通过声音啊,特效啊,等等多媒体的方式来讲一个我想讲的故事。关于机械的话,其实大三的暑假在一家汽车公司实习过,也学习到了很多和工业流程相关的知识。而且电影本身也是一个非常工业化的行业,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非常专业的人或者团队来完成,其中可能包括上百个部门,最后才能完成一个作品呈现给观众。不同行业间的经验也能让我意识到自己适合在团队中担任什么样的工作,这样才能在团队合作的项目中起到一个比较好的作用。
Q:父母对于你学电影是什么反应?
A: 我跟母亲沟通得比较多,所以她对我还比较支持。我父亲的话,因为他本身是学化学工程的,他还是比较希望我往物理或者机械工程方面发展。当时申请电影也是自己申请了,打算录取完再告诉他。虽然现在他还是不那么满意,但我觉得沟通还是很重要。沟通前可能父母还是会有一些观念强加给你,但是沟通后他们也能更多地了解到我的优势在哪里,这样之后你做决定的时候他们也会表示支持。
Q: 你觉得CSSA的Logo好看吗?(From:上一位受访者)
A: 我觉得Logo...还挺好看的。除了颜色和字体的组合不那么直观以外,其他都还挺好的。
Q:学古筝学了多久?你觉得乐团里谁古筝弹得最好?(From:上一位受访者)
A: 04年到现在,学了十三年。额...我觉得邢佳昊弹得挺好。不过我和她弹得类型不太一样,所以不太好比较。
Q:中美电影的一些差异?
A: 主要来自于文化背景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接地气吧。比如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里讲了一个段子,美国的观众听懂了就会笑,而我们留学生即使英语很流畅但还是很难get到它的笑点。同理中国的电影剧本里,文化的比重也是很大的。比如南方和北方的电影,或者说香港的电影,都是有一些自己的文化元素在里面。如何将电影里的元素和观众的口味相符合,这也是我目前还在探索的领域。未来也更倾向于发展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题材,因为我自己也喜欢看一些中国小说,还有京剧。其实中国的前人有很多很好的故事,只是现在还没有人把他们发掘,翻新以一种现代的形式展现给现在的观众。所以会感觉中国现在没有什么好电影,其实不然,我觉得未来还是有很多的可能性的。
Q:最喜欢什么类型的电影?
A:最喜欢恐怖片吧,因为恐怖片可以给我带来很多感官上的刺激。平时是一个很理性的人,偶尔也需要一些视觉和感官上的刺激。
Q:拍第一部电影的感受?
A:第一部电影也是一部恐怖片。其实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失误,包括剪辑调色等等,如果是只做摄像的话,其实只需要专注于视觉上的构图,以及和导演沟通怎样呈现一个更好的视觉效果,那我的职能就算完成了。当自己成为导演的时候,很大一个问题就在于如何确保技术上不出现差错的同时,让演员能够演出这个人物的感觉,这时就很考验一个人的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
Q:最喜欢的电影?
A: 就我看过的来说,应该是《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杨德昌导演的一部作品。它是一部很平淡的剧情片,片长是四个小时。它的叙事风格和节奏和聂隐娘有点像,都是运用一些很生活化的细节让你感觉自己也进入了同一个时空和这些角色一起生活。我特别欣赏的是他通过描写主人公和周围的同学,老师,不同阶级的人之间的交流来展现这个社会对男主人公的影响,从而描绘出主人公一开始是一个怎样的人到最后却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人。而且这部片子也很inspire我去了解中西方电影在塑造人物上的一些不同。东方电影比较喜欢去讲述一个社会大环境下对于主角的影响,而欧美的尤其是美国的很多电影比较个人主义,比如主角一个人可以以一己之力改变很多事情,而且他能够做决定能够影响别人的生活。而在东方电影里,主角更多是被影响的那一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