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安防产业巨头海康威视的机器人布局,低调中显出生猛势头;生活中,人做得到的、做不到的事情,越来越多被机器人代劳。
智东西  文 | 国仁
当我从杭州的西湖区打车前往位于滨江区的海康公司时,上车司机立马问,“请问去哪个海康?”海康威视在杭州有多个公司驻地,我接着随口问了句,“海康在本地很知名啊?”,“是啊,据说占有监控摄像头全球大部分市场。”这是一位杭州的哥对海康威视的印象,2016年,海康威视成为全球安防领域市占率第一的公司,同时已连续5年成为全球视频监控企业第一。
而此次我到访的目的,则是源于海康威视最近开始受到业界关注的机器人业务,最近一组申通快递的分拣车间视频在朋友圈疯传,其中忙忙碌碌交叉穿行在分拣作业平台、扮演主要分拣搬用角色的“小橙人”机器人正是出自海康威视旗下的杭州海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关注海康机器人的不仅有智东西,就在我到访的前一天,科技部部长万钢一行,刚刚考察过海康威视,其中新起的机器人业务成为一大亮点。
图为海康快递分拣机器人应用场景
这些小橙人的诞生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机器人业务对海康有着怎样的战略意义?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独家对话了杭州海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贾永华先生。海康威视脱胎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二研究所,贾总是海康威视2001年创办时的28位核心成员之一,主导技术研发,尤其是算法方面;现任海康威视副总裁,是海康机器人业务的掌舵人。
贾总技术出身,我们的交流也很简单直接,直入主题,能讲则讲,不能讲则一句带过。海康机器人业务给我的印象是,比外界关注的更有野心,但也更为低调,“先做后说”是贾永华反复提及的一个词。
海康威视副总裁、海康机器人总经理 贾永华

一、海康机器人业务的源起

海康机器人业务的起源源于技术的积累和对行业的持续观察关注,对机器人方面的尝试可追溯到2003~2004年,2008~2009年已经开始前期关注,2013年开始关注机器人领域的发展,2014年海康正式组建机器人团队,2015年拿出了第一款产品,并开始有商业应用,2016年正式成立子公司。
“和当年创办海康威视一样,机器人公司团队的组建开始也是以研发为主。”贾永华说,海康威视现有研发人员超过9000人,研究院研究人员超过600人,总共600多人的海康机器人团队本身研发人员也已超过500。对海康机器人的员工来说,也是一次内部创业的过程,海康机器人公司目前是母公司占有60%的股份,40%员工跟投持股。
海康威视2016年出货超过5000万台相机,在机器视觉方面有十几年的积累,2010年即已研发出立体相机技术。而机器视觉是实现人工智能感知环境的第一步,进而发展为多维感知,让摄像头不仅能看清楚,还能看懂所看到的东西。
正因为如此,海康机器人业务的第一步从机器视觉业务开始,第一款产品是一款工业相机,用于生产线上的定位、测量。
海康机器人业务位于滨江区的海康威视某办公区

二、海康机器人业务布局

以机器视觉业务为起点,海康机器人业务目前已经发展为三大核心部分:移动机器人业务、机器视觉业务、行业无人机应用。
1)移动机器人,主要指海康威视阡陌系列智能仓储机器人、智能搬运机器人、 智能泊车机器人、智能分拣机器人,以及与之配套的机器人调度系统(RCS)、智能仓储管理系统(iWMS)等核心模块和仓储物流、分拣、泊 车解决方案。
2)机器视觉,主要包含工业面阵、线阵、立体相机、工业智能相机、视觉控制器、算法平台及应用软件全线产品,以及读码、检测、定位等成熟解决方案。
3)行业无人机,主要包含海康威视雄鹰系列四旋翼/六旋翼飞行器、海康威视指挥官系列地面站、多达10余种挂载类型解决方案,以及海康威视防御者系列无人机干扰器。海康的无人机主要面向商用市场,准确地说是海康安防业务的补充,海康无人机产品的核心目的是打造立体安防系统,具备更好的机动性,并配有相应的控制、调度软件系统平台。典型应用场景有如:安防安保搜救巡逻、巡检电力石油,农用市场并不在海康的业务范畴,“种地是不简单的事,很专业”贾永华说。
海康的行业无人机产品
海康机器人核心产品
所以从这个业务范畴看,为外界所首先认识的物流分拣机器人,不过是海康机器人三大业务线之一的移动机器人里面的四个主要产品之一。
海康拉团队做研发的速度非常惊人,贾永华提到,在2015年第一款机器视觉摄像头产品出来的同时,无人机、机器人也都已经出来了。用将近2年的时间,海康机器人完成了从机器人本体,到机器人的平台成熟稳定的发展,2016年开始逐步做外部的推广和应用。
海康机器人商业应用的第一步是从海康威视自身开始用起,据财报公开信息,2016年海康威视销售额达到320亿,自身三大生产基地有几十万平米的工厂,海康威视本身有对工厂进行技术升级,效率升级的需求,2015年开始进行了1000平方米车间的使用测试,逐步变成10000平米的运行。目前在海康威视的生产基地有超过800台机器人,用于海康威视的仓储和搬用。
针对目前海康机器人业务取得了哪些成绩,在营收、产销等方面,目前还没有公开数据;目前海康机器人团队已经从闭门研发到开拓市场的阶段,海康威视的35家分公司,研发、售后等方面的资源都会成为其后盾,“目前海外、海内的市场业务部门都已经建立开展工作”,贾永华说。
海康机器人内物流产品体系

三、内物流机器人的核心

针对海康机器人的三大业务方向,我们更为关注移动机器人,虽然产品设计到多个品类,但贾永华提出了一个内在的核心逻辑叫“内物流”,即无论是仓储、搬运、泊车还是分拣,都是在解决某个空间内的物体流通的问题,这是几个产品解决问题的共性。
由此再对应到不同的应用场景,比如工厂内的物料流通、搬运,快递分拣车间的快速分拣等等。通过机器人联网,基于一套机器人调配系统,提供满足内物流市场入库、出库、分拣、泊车等需求的综合解决方案,是海康机器人中移动机器人这一分支的业务核心。
从技术层面,则会涉及到从视觉感知到决策、协同、协作等方面,背后一个巨大的支撑来自自动化的管理系统,也就是那些忙碌的小橙人背后的中枢大脑。“视觉感知、决策、算法、机器人之间协同融合控制,是海康的优势,强大的后台大脑,是海康的核心竞争力”,贾永华说。

四、人工智能的难点和发展

“从算法到应用,是其中的很大的难点”,对于人工智能现阶段发展的难点,贾永华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海康威视2003年就开始做人工智能技术研究,2006年具备了完整的研究团队,并在不断扩大。
聊到人工智能热和创业热潮,贾永华认为,人工技术虽然这几年发展很快,但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人脸识别为例,这几年发展非常快,一是算法很重要;二是硬件很重要,三是对应的系统也很重要。据悉,海康威视目前有好几百个算法工程师,海康机器人也有几十位算法工程师。
人才方面,海康机器人还引入了大量外部人才,弥补海康所不擅长的方面,比如运动控制、大型机械设计,以及很多新兴行业领域的专家;其中包括博士、国外人才。在同海康研究院的协同方面,研究院会侧重前沿技术的研发,比如深度学习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大数据、高性能计算等等,机器人公司侧重在技术的产品化落地。

五、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成本

机器人的研发和商用成本是我很关心的问题,特别是企业使用成本,毕竟在商业社会,是用机器人还是工人,最大的决策参考是成本。
我们没有得到具体的产品成本或售价,但是有一个参考,贾永华认为企业采用的成本不会太高,主要是海康的阡陌细节机器人有几个特点,可柔性配置数量、维护保养很方便,同时给出的效率改进计算模型,在一定时间内,机器人取代人工的成本会更低,2~3年能够收回成本,“用户的投资回报率都是很不错的,目前海康内部使用后的车间节省了60%的人力”贾永华说。
但从单个产品看,我们看到的小橙人物流分拣机器人形态上虽然看着和扫地机器人相似,但分拣机器人会贵很多,工业应用要求的精度会高很多,比如距离感知的最小距离小于1厘米,配备的锂电池可持续跑数小时小时,“这就好比单反和普通数码相机的差别”贾永华说。
我们从视频看到的申通物流分拣机器人,一共是配置了300个海康小橙人;对于成本,未来会有下降空间,不过贾永华也提到,不会像其它行业那么下降那么快。

六、未来的机器人怎样进化?

除了现在的这几个主打品类和方向,海康机器人还是在关注新的领域、新的品类,显然这会是贾永华团队的核心秘密,不会轻易透露。
对小橙人此类产品的后续升级,海康机器人团队的方向是在智能化、易用性、稳定性、效率等方面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
机器人走进工厂的真正目的是取代人工吗?未必尽然,贾永华说,机器人的目标应该是“做人做不到的事情”,从而大幅提升中国制造的品质,机器人应用让生产制造变得更为稳定可靠、更为标准化。另一方面,当把机器人引入后,能够提升优化整个公司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带来生产力的提升,从而达到“机器换人”,特别是当生产制造规模化后,尤为重要。
因而当机器人越来越多地取代人工时,会创造出很多新的产业,同时带来人才结构的调整,知识人才的需求提升。
贾永华(左)与智东西总编 国仁

结语:制造业巨头受惠机器人革命

海康威视目前的定位是视频内容及服务提供商,目前,海康机器人业务已经同互联网业务、汽车电子等成为海康威视的几个核心新业务挖掘方向。几个方向的协同是在基础技术方面有共享,在应用场景上则差别很大。
到底机器人是不是一个独立的大产业?在和贾永华的探讨中,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机器人产品会应用到不同的行业,但产品技术则都在一个大范畴,所以对机器人产品必须从这两个维度来看,产品技术唯独和商业应用维度。产品技术是专注专业的,而商业应用场景则是极为广泛的。
海康机器人只是目前我们看到的一个缩影,不管是海康的内物流系列产品,还是美的收购的库卡工业机器人,又或是董明珠多次对外透露的格力自研工业机器人,机器人正给中国制造业带来巨大的推动力,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同时中国制造业也正抓住机器人革命的核心市场机遇,这部分不同于创业市场,正在高速运转为经济发展创造新成绩。

延伸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直接阅读


往期回顾
车东西
自动驾驶
BAT造车
新造车运动
智车之路(6期)


每日一头条
趋势·深度·犀利·干货,最专业的行业解读
深喉爆料、投稿:[email protected]
智东西诚聘记者/编辑/实习生
职位详情回复“招聘”查看简历至[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