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听高晓松讲他去天行者庄园的见闻,今天这期冷知识就来聊聊《星球大战》背后的几个有趣的事情。找资料的时候我就想,事后被证明很伟大的作品,往往在它产生的过程中都是一地鸡毛,甚至是狼狈不堪。我越来越相信那句话:
伟大来自于碰运气。
现在的观众可能很难想象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人看到第一部星球大战时的感受了,大概相当于原始人看到飞机的冲击力吧。他们被这个宏大的宇宙架构和逼真的特效完全征服,我前段时间又拿出来看了一下,太空部分的特效依然无与伦比,那种精美中的粗粝现实感,也就是所谓的Breath的感觉,现在的CG就算再完美,也很难捕捉到了。指环王的导演彼得杰克森说,他至少看了10遍星战,之后他就发誓要成为一个乔治卢卡斯那样的导演。

星战的故事能写成一本书,以下我选了10个细节,来看看这部伟大作品后的狗血故事。
《星战》是个非常特殊的存在,他没有小说原著作为底子,完全是乔治•卢卡斯以一个脑子平地起楼般的编出来的。最早在1971年,他就有了拍摄星球大战的想法,但以当时的工业能力来说,这个点子的实现需要投资大几百万,还不一定能做出来,所以电影公司老板想都没想就回绝了。他只有去拍另一部写完剧本的《美国风情画》,万万没想到,这部青春年代片竟然大获成功,75万投资换来了5000多万的票房。这部电影没有一点星战的影子,全是青春、摇滚、飙车、涂鸦等年轻人的玩意,算是卢卡斯的半自传作品。(片子拍的很好,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看,如果你喜欢《几近成名》的话)

可以说,没有这部《美国风情画》的成功,就不会有《星战》。1973年1月,卢卡斯开始写星战的剧本,费了好几个月,写出来个两页A4纸的梗概,被电影公司打回来,说太晦涩。卢卡斯写剧本很有特色,他先给那些人物和星球起了很怪的名字,再添加上性格,然后再想故事。我现在看卢卡斯年轻时候的照片,觉得他不像个导演,更像个科学家。
现在看来卢卡斯一开始的构思简直是个灾难,人物关系乱七八糟,想到哪儿算哪儿,比如汉·索罗是一个有腮的绿色怪物,又变成了黑人。卢克一开始是个女的,然后变成侏儒,然后又变成了老将军,最后才成了现在看到的少年。海明威说过:任何一篇作品的初稿都是狗屎,星球大战的初稿也不例外。

黑泽明对他的帮助非常大,星战后来定型的人物中,有不少借鉴自黑择明1958年的《暗堡里的三恶人》(战国英豪),比如两个逗逼农民护送公主的情节,就直接安在了星战里面,只是变成了俩机器人。
当时多数剧组人员都将本片看作是儿童片,工作中态度很不认真,并认为很多场景都滑稽可笑。扮演R2-D2的肯尼·贝克认为本片肯定没戏。哈里森·福特发现丽亚公主的发型和楚巴卡的造型非常怪异,而且很多对白都晦涩拗口,他曾对卢卡斯说:“乔治,你可以打出这些狗屁文字,但你根本说不出口!”

连卢卡斯本人也觉得本片必败无疑,所以他干脆连首映礼也没参加,跟着他的好朋友斯皮尔伯格跑到夏威夷去度假(两人最喜欢的事就是互相吹捧)。在椰林暖风中,他们又想出了一个丛林探险的点子,几年后,这个点子变成了著名的《印第安纳琼斯》。

扮演欧比旺的亚利克·基尼斯在人生最后的岁月里,经常回忆起拍摄本片的糟糕体验,而让他所扮演的角色在第一部中就死去正是他本人的主意,因为这样他可以不必再重复那些废话。他口里所说的废话,也许就是指下面这句最经典的台词......哈哈哈哈哈
哈里森福特和马克哈米尔对亚利克·基尼斯这位老戏骨非常尊敬,据福特后来回忆里说,只有基尼斯在场的时候,他们俩才会表现的像个专业演员一样认真,一旦这场戏里没有基尼斯,他俩就开始瞎混,原话是“Fool around”。他俩也从没想到这部跟儿戏一样的作品会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塔图因星球的戏是在突尼斯的沙漠中拍摄,C-3Po曾经路过一个名叫 Greater Krayt Dragon的巨大生物的骸骨,这具人造的骨头是在现场制作的,拍完后因为太过巨大,就直接给扔在现场了。2002年拍《克隆人的进攻》时,剧组又回到了那片沙漠,那副巨大的骨头,还在那里。

乔治·卢卡斯放弃接受普通的编导报酬,而是要求175000美元外加商品化权获利的40%。迄今为止,星战相关产品获利早已超过数千万美元,卢卡斯的远见为自己日后的自主发展奠定了基础。
《星球大战》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全球票房将近8亿美金,拯救了濒临破产的21世纪福克斯公司,影片上映三周后,公司的股价翻了一倍。直接孕育了伟大的工业光魔,彻底改变了电影工业的格局。甚至在制作过程中发明了Photoshop,后来卢卡斯才将它卖给了adobe公司,变成一代修图神器。

像很多伟大的东西一样,《星球大战》也可以说是一连串“意外”的产物,我觉得这恰恰符合我们老祖宗的观念——“尽人事,看天命”
本文系作者原创,如果您要转载,给署个名可好
电影最TOP
八最经典的电影  扯最TOP的观点
每周三全平台视频节目更新
微信ID:film_top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