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7年9月4日

这是馒头说的第 177 篇文章


【今日主打】
1942年9月4日
中日浙赣会战结束
1
1942年9月4日这一天,在中日战场上的“浙赣会战”结束了。

这场会战,在抗日战争史上的历次会战中,不算大,也不算小——中国方面,投入了大约30万的兵力,伤亡7万人,而日军伤亡3万余人。
这是一场日本人主动挑起的会战,但关键是,这场会战,原来完全在他们的计划之外。
一切的原因,是因为16架轰炸机。
2
这件事,还是要从1941年的12月21日说起。

那一天,在白宫召开的参谋总长联席会议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了一个要求: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应该尽快针对日本进行一次报复性打击。
用我们现在的眼光回过头去看,当时的日本去招惹美国,无疑是自寻死路,美国慌什么呢?但在当时,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刚刚在珍珠港遭受重创,东南亚的各个国家盟军占据的据点又在日军的狂飙突进下纷纷陷落。在整个国家战争机器还没充分开始运转起来的时候,美国从白宫到民间,心里还是有点忐忑的。
所以,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立刻给予一次报复打击,是提升所有人士气的绝好办法。
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历史上惟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逝世于第四届任上)
但是,珍珠港一败,美国暂时已经将太平洋拱手让给了日本的联合舰队,在那个没有导弹的年代,要对日本形成报复性打击,只能派轰炸机去轰炸日本本土。
从美国西海岸到日本本土,远隔万里,当时全世界都没有一个型号的轰炸机能飞那么远——关键,还要返航。
这个问题困扰了美国军方整整一个月,直到一个叫弗兰西斯·罗尔的上校提出了一个想法:

用海军的航母,将美军的中程轰炸机送到尽可能离日本本土近的地方(当时美国的海军在太平洋上得偷偷摸摸躲着日本海军行动),然后轰炸机起飞去轰炸日本本土——飞机一起飞,航母掉头就走,防止被日本的轰炸机发现并击沉。
那么,飞出去的轰炸机怎么办?
罗尔的建议是:别回来了。
难道是一场自杀式攻击?并不是,罗尔规划了轰炸机的降落地点:
中国东南沿海的衢州机场。
3
要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首先要选一个带头人。
最终被选中的人,叫做詹姆斯·哈罗德·杜立特(James Harold Doolittle)
46岁的杜立特在退役前是一名陆军航空兵的中校,日本偷袭珍珠港后,他立刻放弃了自己在壳牌公司待遇优厚的工作,重新回到部队。
选中杜立特还有一个原因是:他26岁时,曾驾驶着一架DH-4B飞机,用21个小时19分钟的时间,创造了一天之内从美国东海岸飞到西海岸的纪录。
青年時期服务于美国陆军航空队的杜立特
有了带头人,然后就是要选飞机。
这次轰炸任务对飞机的要求非常高:
这架飞机要是双引擎的中型轰炸机,因为要携带910公斤的炸弹;
但这架飞机必须要在25米宽,150米长的短距离内起飞(不然就从航母甲板上掉到海里去了)
这架飞机必须能续航飞行4000公里以上(不然也掉到海里去了)
杜立特最终选择了最新型的B-25轰炸机——这个型号的飞机,还没投入过实战,但一切条件都符合这次轰炸行动。
B-25轰炸机
有了带头人,有了轰炸机,接下来就需要一起跟着干的人了。
杜立特选中了美军第17飞行大队,因为这个大队的4个中队,全都配备了B-25轰炸机,每个飞行员都有驾驶这个型号飞机的经验。
随后,这个大队的飞行员们被告知“即将被派遣参加一项非常光荣但又非常危险的任务”,自愿报名。
参加任务的名额很快就报满了。
但是,当这批经验丰富的小伙子在杜立特的带领下来到航空训练基地,见到他们早就熟悉的B-25轰炸机时,还是吓了跳——整架飞机已经被改装得认不出来了:
飞机只要条件允许的部位,都被加了各种油箱,包括飞机腹部的炮塔也被改为副油箱;
无线电装置全被拆除;
武器系统基本都被拆除,只剩下两挺机枪;
安装了除冰器。
杜立特再次向所有参加任务的飞行员强调任务非常危险,很有可能会有去无还,“现在退出的话还来得及”。
没有一人退出。
杜立特和他的队员们
于是就开始训练。
训练的场地,是一块大的平地,上面划了一定的长度和宽度,然后大家就驾驶着满载炸弹的轰炸机,一次又一次地在那块划线的平地上练习起飞。
很快,飞行员全都可以在飞机滑出规定的划线之前起飞了。
除了杜立特,没有人知道这次的任务究竟是什么。
但大家心里都清楚:这肯定是要在航空母舰上起飞。
4
1942年4月2日,揭晓秘密的那一天终于来了。
美国的航空母舰“大黄蜂”号在一艘重巡洋舰和一艘轻巡洋舰的护卫下,载着16架B-25轰炸机,缓缓驶离旧金山港。在驶离港口后,对任务一无所知的舰长米切尔将军拆开了写有“绝密”字样的信封,终于搞清楚了此行的目标:

舰队将驶向日本本土,舰上的轰炸机将执行轰炸日本本土的任务。
与此同时,经过秘密训练的B-25轰炸机的飞行员们,也终于知道自己原来是承担轰炸日本本土的任务,作为反应,船舱里传来一阵欢呼。
公布消息后,杜立特在5枚炸弹的尾翼上系上了日本政府当年授予美军官兵的“友好”奖章,用意十分明显——让这些炸弹,带着这些勋章,统统扔到日本的本土上去。
当以“大黄蜂”号为首的美国第18机动舰队行进到夏威夷北部海域的时候,以“企业号”航母为首的第16机动舰队加入了队伍,因为“企业号”上的舰载机,要随时准备为“大黄蜂”号护航——虽然“企业号”上的水手根本不知道“大黄蜂”号上装那么多轰炸机是要运送到哪里——他们觉得不可能有那么大的轰炸机能从航母上起飞——让他们困惑的是,当时美国在太平洋上几乎已经没有军事基地了。

停在“大黄蜂”号甲板上的B-25轰炸机
由两艘航母和一批护航舰组成的“特混舰队”,全程保持无线电静默,默默地向日本本土方向前进。
4月18日清晨7点38分,意外发生了。
当这支美国“特混舰队”行驶到距离日本本土还有1200公里左右的地方时,他们被日本人发现了。
当时发现这支舰队的,是日军巡逻船“日东丸”23号。
日东丸23号
日本舰船发现敌船后,第一个行为就是立刻用无线电向国内发回预警。这时候,考验“大黄蜂”号舰长米切尔的时候到了:
如果继续驶往指定海域再起飞轰炸机,很有可能舰队会被闻讯赶来的日本陆基战斗机和轰炸机摧毁——而这是目前美国海军为数不多的存货了。
那怎么办?只能让轰炸机提前起飞,航母提前掉头返航。
但是如果提前起飞的话,杜立特和他的飞行特攻队将比原定计划提前10个小时到达日本上空,由黑夜轰炸改为白天轰炸,轰炸机被日本防空火力击落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同时,因为提前起飞,所有的B-25轰炸机将多飞310公里,油耗将大大增加,这也意味着他们成功抵达中国机场的概率将大大降低。
换句话说,这支飞行别动队将成为真正的“敢死队”,他们生还的概率将大大降低。
杜立特站到了飞行甲板上,眼前是列队站立的所有参加行动的飞行员。
杜立特把突发情况告诉了队员,然后告诉他们:可以自愿退出。有替补队员愿意出100美元,换下不去的飞行员。
没有一个人愿意退出。
在起飞前,杜立特和他的敢死队员们一起在“大黄蜂”号甲板上,拍下了这张合影
4月18日上午8点15分,杜立特身先士卒,驾驶第一架B-25在“大黄蜂”航母的甲板上迎空而起。
1个小时后,全部16架轰炸机起飞升空。
所有轰炸机保持无线电静默,贴着海面低空飞行,扑向日本本土。
5
4月18日下午3点。

在日本近海捕鱼的日本渔民,看到低空呼啸而来的几架飞机,于是兴奋地向空中挥手——他们以为自己看到了大日本帝国的空军。
但那正是杜立特率领的16架B-25轰炸机。
那艘发现美国舰队的“日东丸23号”号虽然把消息传回了东京,但日本人认为在那个海域,美国人的舰载机是不可能飞到日本本土来进行轰炸的。
所以,他们并没有重视那个情报。
就在飞临东京上空的时候,杜立特的轰炸机中队看到迎面飞来了一架飞机。事后他们才知道,那是日本首相东条英机的座机,当时,他正准备去视察一所航空学校。
杜立特空袭东京时从空中拍下的照片
东条英机的秘书西浦大佐首先发现迎面飞来的飞机样子很奇怪,再仔细一看,他惊恐地发现:居然是美军的飞机!
但是一切都来不及了。
杜立特率领的16架轰炸机,按照事先制订的目标,将一枚枚重达200多公斤的炸弹和燃烧弹扔了下去,轰炸了东京、横滨、横须贺、名古屋、神户和大阪6个城市的多个军事目标和工业目标。
日本的防空警报,在炸弹落下后才开始响起,而截击的战斗机起飞时,B-25轰炸机的炸弹已经基本扔完了。
这可能也怪不了日本人,这是日本本土有史以来第一次受到真正的轰炸。
(注:1938年,中国空军曾对日本实施过一次“纸片轰炸”,详见【延伸阅读】,今天这篇文章,就是填那篇文章中挖的坑的)
日本官方随即开始了舆论宣传,表示美军的这次轰炸效果很小,甚至拿杜立特的名字来证明(杜立特:Doolittle,日本人说是 do little)
被轰炸后的日本建筑废墟
但是,美军这次轰炸的目的,并不是要造成多大的物理伤害。
从来没有在本土挨过炸弹的日本人,不仅被深深地羞辱,而且日本民众开始出现对战争的恐惧。
而那16架B-25轰炸机,在扔光炸弹后,按照预定计划,朝着中国沿海方向飞去。
预料中的困难,还是发生了。
6
首先,机队中的8号机因为油耗过大,已经飞不到中国了。

经过考虑,8号机改道飞向了苏联的海参崴。其实杜立特的“敢死队”最初考虑的降落地点就是更近的苏联,但当时苏联和日本签订了中立条约,美国派人密谈后得到了拒绝。
8号机一降落,5名机组人员就被苏联方面扣留了。不过苏联方面对他们还不错。一年后,5名机组人员被押送到苏联和伊朗边境的一个地方,他们买通了一个走私的阿富汗人逃到了伊朗境内,辗转后回国(后来档案解密,阿富汗人背后的指使者是苏联克格勃。苏联人当时注意力在德国,不想得罪日本,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放走美国人)
但其他飞机上的战友们,就不是个个那么好运气了。
由于美国方面要保密,准备在4月18日24点左右通知中国的衢州机场,让他们打开通讯系统和机场跑道灯,让美国飞机降落。
但是,杜立特和他的战友因为提前起飞,在晚上10点就到了衢州机场上空。衢州机场因为没有得到任何通知,按照规定,为了避免日军空袭,所以关闭了一切通讯系统和灯光。
找不到降落地点的杜立特他们,只能一圈圈在空中徘徊,看着燃油一点点耗尽。
最终,他们只能选择在浙江西部的山区进行迫降。
伤亡终于出现了:
3号机的机枪手法克托尔在迫降过程中不慎翻落坠崖牺牲,成为当日空袭的第一名牺牲者。

6号机因为燃油耗尽,连中国大陆也没有飞到,在象山附近的海面迫降,投弹手迪特尔和机枪手菲茨毛莱斯溺水身亡,三名游上岸的机组成员在被中国当地老百姓护送前往安全区途中,被日本人发现,成为俘虏。

16号机因为迫降地点接近当时日军控制的南昌,在迫降成功后1小时,五名机组人员全被日军俘虏。连同3号机的三名幸存战友一起,这八名美国飞行员被日本法庭开庭审判有罪,罪名是“杀害日本的无辜百姓”,其中3人被立即枪决,剩下的五人饱受折磨,一人被折磨至死,剩下的四人最终在1945年获得解救。
所幸,剩下的64名飞行员和机组成员,全部在迫降后获救。
救他们的,都是中国当地的老百姓。
7
其实,当时杜立特和他们的战友们根本就无法选择迫降的地点。
所以,他们中有的飞机降落在了中国人控制的地区,有的飞机降落在了日占区和中占区犬牙交错的地区,有的飞机直接降落在了日占区。
但无论降落在哪个区域,所有的幸存的飞行员,都得到了中国老百姓最大的帮助。
根据杜立特后来的回忆,他们在出发前,特地每个人都学了一句:“我是美国人”。但迫降之后,他们那些糟糕的发音,闻讯赶来的中国老百姓根本听不懂。
不过,在他们让中国老百姓看了降落伞,飞机残骸,或者美国军章等证明物,手脚并用解释“我们是去轰炸日本东京”之后,所有的中国老百姓都从最初的惊恐中恢复过来,尽自己最大的可能,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为美国飞行员提供帮助。
64名幸存的飞行员,后来通过各种方式被运送到了中国安全的大后方。他们后来一致回忆,一路上,中国人有条件的用飞机、火车、汽车、马车,没条件的用毛驴、轿子、滑竿,总之用上了一切可用的交通工具护送他们。沿途的老百姓提供了他们所能提供的最好的食品、衣服和住宿,有的老百姓拿出家里仅有的鸡蛋塞给美国飞行员,而他们全家还在饿着肚子。
而老百姓的理由只有一个:你们是来帮我们打鬼子的。
杜立特的1号机组成员和救助他们的中国百姓在浙西行署门前合影
感动的美国飞行员也留下了各种纪念品想感谢帮助过他们的老百姓,包括钢笔、手链和勋章等等。
但他们当时不知道,他们的这些好意,最终却给他们的恩人带来了大麻烦。
8
因为本土被轰炸而恼羞成怒的日本人,最终决定在1942年5月发动“浙赣会战”。
而日本人进攻的一大目的,就是要摧毁浙江沿岸的中国机场,防止类似的轰炸东京事件再度上演。
而另一个目的,就是报复。
他们大肆搜捕美国飞行员迫降地点周边的中国老百姓家里,凡是发现有美国飞行员留下的任何东西的,这个村庄的所有人就被集体屠杀。
在江西抚州南城县,当地的中国老百姓曾给美国飞行员提供过食物,日本士兵便逼着当地人吃粪便,接着让这些人前胸靠后背站在一起,然后开枪射击,只为看看一枚子弹究竟能穿过多少个人的身体。最终,这座县城在日本人的奸淫掳掠之后,被烧成灰烬。
加拿大传教士比尔·米切尔当时在教会救济中国委员会任职,他曾统计过日本战机对杜立特他们原定的着陆点——浙江衢州造成的破坏:日军一共进行了1131次轰炸,造成10246人死亡,27456人无家可归。日本军队还摧毁了当地62146间房屋,抢走了7620头牛,焚毁了三分之一的农作物。
日本人还嫌这样的报复速度太慢。
在轰炸之后,日军的731细菌战部队开始各个村镇中投放炭疽、瘟疫、霍乱和伤寒病毒,据统计,死于日军屠杀和细菌战的中国老百姓,高达25万。蒋介石曾给美国政府拍去一份电报,称“杜立特行动”让中国付出了25万条生命的代价,当美国飞行员撤到中国沿海地区后,日军对那里发动了攻击,“屠杀了每个男人、女人和孩子”。
但是。
在“杜立特空袭”之后,随着美国“飞虎队”的逐渐活跃,中国大地上各处依旧出现迫降的美国飞机和幸存的美国飞行员。中国老百姓并没有被日本人的血腥屠杀所吓倒,所有的美军迫降飞行员,无论落在沦陷区还是半沦陷区,只要附近有中国的老百姓,就立刻能得到他们的冒死帮助。
日本人用过各种办法威逼和恐吓过中国老百姓,不准他们帮助美国飞行员,但没有人因为胆怯而退后一步。
这是在中国战区作战的盟军飞行员飞行服后背上的身份标识,他们在敌后迫降后只要向中国百姓展示这个标识,就会得到救助和掩护
1992年4月18日,时任美国总统的乔治·布什在“杜立特空袭”五十周年纪念仪式上说了这样一段话:
“在轰炸以后,那些善良的中国人不顾自己的安危,为我们的飞行员提供掩护,并为他们疗伤。在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我们也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们作出的人道主义努力,是他们的帮助才使我们的飞行员能够安全返回。
杜立特行动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但这些英雄们一直受到美国人民的敬仰和尊重。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作出的伟大功勋,也永远不会忘记为自由和正义事业作出贡献的中国人。”
【馒头说】
今天的这篇文章,其实说了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16架美国轰炸机轰炸日本的故事。
第二个故事,其实是美国飞行员迫降中国后,得到中国老百姓帮助的故事。其实每一队机组成员受到中国百姓帮助的过程,都是一段故事,有惊险,更有温暖。
战争年代,最无力最孱弱的,其实就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但也正是在战争年代,普通老百姓的那种坚韧、勇敢和无畏,会更凸显出来,甚至一点都不比手里拿着武器的士兵要逊色。
当自己的家园面临被侵略的危险时,子弟兵是顶在最前面的那堵墙,而百姓则是墙后坚实的土壤,是士兵们的职责和使命,也是士兵们的动力和根基。
就像《敦刻尔克》电影里那个触动无数人的镜头:
看到海平面上出现了无数普通英国民众驾驶的各类船只跨海而来,指挥官把望远镜放了下来,旁边人问他看到了什么,他轻轻吐出一个单词:
“Home.”

感谢关注微信公众号 馒头说 mantoutalk,和大家汇报个事儿:
感谢大家一个多月来的支持,《历史的温度》已经连续50天在
“当当网”
的“新书热卖榜”历史分类中排在第一了:



“京东网”之前排过第一,现在排在第二:

而现在想汇报的是,《历史的温度》的电子书,已经在9月初登陆各大电子书下载网站了:
各位海外的读者,不方便收快递的读者,习惯阅读电子书的读者,这下应该方便点了。
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下期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