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年【鸡年】三月十二
知中重启后的第19篇文章,阅读大概需要10分钟。
本来我和你一样不想了解李小龙。开始筹备这本特集书时,对李小龙的理解还停留在他最为人熟知的标签——功夫巨星,他是最早打入好莱坞电影的华人,也是让全世界知道中国「KONG FU」的人。
对这样一个看似无所不能,英年早逝,成就了一段传奇的人物,我们为什么要去「认识」?高高在上,找不到半点共鸣,一路成功披荆斩棘的超级英雄,这样金光闪闪的「完人」难免让人乏味。
而真正让我开始觉得李小龙这个人物有趣,有了足够的兴趣去了解他,是在搜集他的生平资料时,发现了一段李小龙人生低谷的故事,是他在最软弱的时候,度过难关的方式。
20世纪70年代的第一年,李小龙遇到了人生的大危机——在进行一次弯腰伸展运动时,由于没有提前热身,他的脊背受到了严重创伤。
而在此之前,李小龙在家庭负担下遇上了经济危机。为了缓解经济困难,李小龙正在为电影《无声萧》撰写剧本,但是这次受伤,让一切计划都被打乱了。医生甚至给李小龙下了最后通牒,告诉他他再也不能正常行走,劝他最好放弃功夫。
康复的过程是痛苦的,李小龙把很多张写着「walk on」(坚持下去)的小卡片贴在房间的各个角落,让他无论艰难的移动在房间里,都能见到。英雄的动人也许不是力能扛鼎,以一当百,而是作为一个普通人,面对人本性里无法控制的软弱时,是如何去「知不可为而为之」。
故事的结局当然不坏,但其间的过程,却很难想象,在持续数月的痛苦煎熬后,李小龙「奇迹」般的康复了,没人真正知道李小龙在那段甚至差点断送自己的职业生涯,差点剥夺他练习功夫的危机里,是如何挺过来的,也许用李小龙女儿自己的话来解释那段岁月最为合适:「我想大多数人并不知道那种刻苦意味着什么」。
烫金剥落了,不过这反而让在我眼中的李小龙多了一些「人气」,他更鲜活了,有了血色,不再是那个被标签化的模板。影响100个人的事物也许是碰巧,但是能够影响一代人的一个人,那他的行事背后,一定有自己独到的系统,而系统背后肯定有一个稳定的哲学或者理论支撑。
李小龙大学兼修了哲学系,他始终在说老子「上善若水」的哲学观,并且在他的功夫哲学和人生哲学中,也始终贯彻如一。
李小龙异于常人的,也许不仅是他的功夫有多高明,而也是他比一般人更加努力,面对人生的试炼,他有足够的力量和韧性去主动迎击。李小龙拥有着强大的自律,为了保持良好的肌肉状态,他对饮食的要求极为苛刻,「食欲」是人的本性,而能够极具自控力地对待「食欲」,也正是李小龙身上出众的一点。
李小龙说:「作为一个武者,你只应该吃那些身体所需的东西,不要被华而不实的食物吸引。」近乎苦行僧似的严格自我管理。均衡,高效,科学是李小龙的饮食宗旨。功夫演员元华在一次采访中透露,李小龙的高蛋白饮品,是用生牛肉和7颗生鸡蛋搅拌制成的。口感大概不会好,生鸡蛋和生牛肉的腥味估计还会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
每个人成功里都有偶然,但一定也有必然。而这些必然,也许就是我们可以去「再认识李小龙」的一个理由。当然,再认识李小龙,让我吃惊的,不只是他普通人,焦虑,困顿的一面,还包括它会写诗,对哲学的研究要高明过很多人。《我是谁》(Who am I)被誉为李小龙生平最重要,也是最富启迪的诗作之一,摘选其中的第一章节:
我是人群中的巨人
俯视苍生的浩劫,
还是封闭自感的庸碌之辈?
我是功成名就,信心十足的绅士,
一呼百应的天生领袖,
还是在陌生人前小心翼翼,
动辄惊心的弱者?
在强装的笑颜后面,
是一颗瑟瑟发抖的心,
如同在漆黑森林里迷路的小小少年。
李小龙并非生来就是强者,他年幼时体弱多病,并且有先天性的缺陷:患有严重的家族性鼻炎,视力也不佳,500度近视。他的胞弟李振辉说:”当时生活困难,又有霍乱等传染病,迷信的祖母和父亲为他取了’细凤’这样一个非常女性化的乳名,把他当成女儿来养,希望能欺骗牛鬼蛇神,免受鬼魅加害。”
再认识李小龙,这个在西方和毛泽东齐名的东方人,为什么他的影响会这么大?李小龙始终强调真实地表达自我,《再认识李小龙》从他的功夫哲学讲到他的人生哲学,其中有很多的道理,同样可以激励无论正处于人生顺旅或是逆旅中的人们。
李小龙的事业并不是一直顺风顺水,20世纪60年代,进入美国好莱坞打拼的李小龙,面临「黄祸论」余毒犹存的局面,华人在大荧幕上永远是软弱和卑劣的形象,李小龙的自尊心很受打击,他决心改变这一现状。
后来,他真的做到了,一脚踢翻「东亚病夫」牌匾的中国人,在洋人面前扬眉吐气的华人形象,让无数国人振奋。可是,人们只看到李小龙在「黄祸论」泛滥年代的突围,只注意到了结果,却很少去细想,在过程当中,李小龙面对了多少困难和挑战。
纪录片《我是李小龙》:

金阁寺 | edit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请留言获取知中内容授权
Contact Us | [email protected]
投稿、投简历、商务合作等任何问题,请给我们写邮件吧:)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知中李小龙特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