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后,现在的机械变形技术会更成熟;五十年后,我们的建筑变形能力会更强;一百年后,我们的建筑单元会变得像细胞一样;两百年后,我们可能会发明一种能够直接变形的生物材料。到那时,我希望小说中的场景会变成现实。我希望建筑会成为一层三维的衬垫,将整个星球包裹起来,完全改变地球的外表,将我们的家园冷却下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更加关注更大尺度的城市议题——都市主义,我认为这是前进的方向。”
~伴随着它的阅读会更加带感~
本文为全球知识雷锋第71篇讲座。
本文整理自2018年5月29日于清华大学举行的讲座,讲座原标题为“Everything is Urbanism”,由MVRDV事务所联合创始人、设计总监Winy Maas主讲,讲座由清华大学陈柏廷记录、文弘博整理并共同撰写前言,由在MVRDV荷兰事务所工作的张弛推荐。同时感谢清华建筑系吴培同学的翻译稿。
记录者:文弘博
啥都会干一点的离散型随机建筑学生
记录人:陈柏廷
用丝袜做方案的苦练基本功的建筑师
推荐人:张弛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学士,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硕士,曾就职于隈研吾建筑事务所,现就职于MVRDV建筑事务所。
主讲人:Winy Maas
Winy Maas 1959年出生于荷兰的Schijndel地区,是具有全球运作能力的建筑与城市规划事务所MVRDV的合伙创办董事人之一,还是The Why Factory的教授和主管,他于2008年时在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创立了这一研究未来城市的机构。从2012年起,他开始担任苏黎世ETH的客座教授,曾在各大高校任教,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做关于学术方面的演讲。
文章全长16456字,阅读完需要30分钟
推荐语
本篇讲座由MVRDV事务所张弛推荐
Winy Mass 作为MVRDV的创始人之一,在建筑理论和建筑实践的道路上,像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一样,追寻着自己"建筑”梦。 可能因为教育背景的原因,他不光对建筑本身感兴趣,同时也对建筑与城市的关系颇有研究,例如几年前由MVRDV发起的实验性设计——鹿特丹“天梯"。一方面是探索城市公共空间与历史老建筑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激发舆论的关注,共同加入到探讨城市问题的行列中。他在探索建筑、城市、历史和文化之间的关系的道路上从未停歇。
MVRDV发起的实验性设计—鹿特丹“天梯"
更多资料访问地址:https://www.mvrdv.nl/en/projects/the-stairs-to-kriterion
作为事务所的领头人,他像是一个思维活跃的孩子一样。他对设计的态度一向严谨、认真,但是他本人却很平易近人。每次方案讨论的过程中,他会耐心聆听每一位同事的反馈,并且快速犀利地做出回应。在办公室中的行色匆匆是Winy的常态。像是一句玩笑话,但是不得不说,他真的像是一个急着去完成自己梦想的孩子,在不断思考和实践的道路上不停地奔跑。
建筑形式的清晰明确是Winy所追求的建筑逻辑之一。在他看来,这样的建筑是概念性强的,同时也是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建筑材料和细部在他看来也属于建筑概念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像鹿特丹市场的拱形屋顶和彩色的艺术绘画,还有很极简主义的玻璃幕墙,它们是缺一不可的三要素,共同构建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带来了简洁的美感和细腻的层次。 很多经典之作都可以在统一的逻辑架构中找到清晰的脉络;整体造型明确赋有张力,局部简细节精美富有诗意,在两个维度下共同阐述了建筑与材料、建筑与自然、建筑与城市的关系。
我们常常开玩笑说,我们认识的是行走的Winy。谁也不知道他下一站会是哪里,不如心存敬意,有所期待吧。
MVRDV25周年纪念
前言
本篇讲座记录者陈柏廷&文弘博
从文丘里开始,建筑师丧失了对建筑的兴趣,转而对城市投以最大的关注。以娴熟技法将城市逻辑注入建筑单体,正在成为当代建筑师的必备素质。MVRDV的Winy Maas显然是这种都市主义潮流的领军人物。相比于前人,Winy的独特之处在于对城市的统计学而非仅局限于审美意义的深刻理解。他的方案常常呈现出一种集聚效应:通过单体的复制堆叠生成结果。但在这种极端物质性中,又小心呵护着每个单体的脆弱与敏感,本次讲座中的胡同改造方案与(W)Ego City方案是这种集聚效应的代表。
Winy继承了荷兰新理性主义的务实与投机,属于“效应建筑师”中的佼佼者:他明白如何最大化建筑的效应。首尔空中花园、香奈儿专卖店与天津滨海图书馆等一系列方案说明Winy已然熟练于营造愉悦眼球的片段、提出讨喜的小点子或者拟定驯良的革命宣言。但透过这些表象,我们仍能看到建筑师那份最可贵的坚持:比如鹿特丹市场大厅方案中刻意保持的形式愚钝,多孔城市塔楼方案中对手工模型与DIY的狂热追求——即使这是一个参数化设计,又或者“Barba papa”方案中的技术信仰。
Winy拥有一种大部分当代建筑师缺失的立场:对统计数据的承认。在讲座的一开头,Winy就提出:只要数量足够,一切皆为城市。换句话说,如何让更多的人享受城市,而非如何让某些人更好地享受城市,才是我们今天面临的挑战。如果说前现代主义建筑是为一人设计一百万种建筑,现代主义建筑是为一百万人设计一种建筑,Winy所做的工作就是为一百万人设计一百万,甚至一千万种建筑,那就是一个城市。
因此我们可以将Winy定义为这样一个善于营造梦幻、同时依然保有理想的的建筑师,从规划理论到个体自由,他将两个不同的极端平衡在他手中,并在城市和个人这两个迥异的尺度上继续着他的实践。
讲座准备
Winy Maas
(检查设备)两件事:
第一件事,我们已经开始了,我将说英文,而且没有翻译。同时我不会讲述些什么,讲故事的就是故事本身,不针对任何人。所以我像这样说没问题吧?(示意观众)
那接下来说第二件事:我们需要在九点半离开,所以我讲到八点半,海报上写的啥就别管了,因为过会儿我们必须去深圳了。
* 海报上的时间到10:30
时隔多日,再次来到中国我很高兴,中国现在的感觉真的很不错。
我觉得我们在中国大陆做的多一点:深圳是主要办公地,然后上海和成都也有——当然北京没有(笑),这也差不多。所以这些正在开发或是还在竞赛阶段的项目我不会展示,但我也希望差不多一年后能把现在的活干完,再来评价一下它们。
顺便说下,下午的两个采访* 很厉害,可以把它们发布出来(示意同事),其中有很多尖锐的问题,这种学术互动会让人从更宽广更有力的地方去反思。

好的,那么让我们正式开始。
讲座正文 
今晚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这个问题:Everything is urbanism。
但是我会利用大家对“What’s next”的好奇来说事情,因为这也是我理解当下我们事务所以及城市变革的主要视角。
你们应该已经看过这个(小册子),所以肯定知道一些标语:这里有些线索,我们则在其上流动。问题是,可以总结出一种模式吗?答案是肯定的,我发现在这种模式下,我们的举动将会决定我们下一步所处的位置,因此我们需要超越我们的前辈,在他们的肩膀上扩展处理城市的方法,并面对我们新的挑战。
为什么标题是“What’s next”,因为你们总是问我What’s Next?(笑)
你发表意见就跟问 what’s next 差不多,而我们总抱有好奇心——它是我们社会的驱动者,这人(乔布斯)死的时候,这句话出现了——《时代》杂志,值得读的那种,在他的葬礼时将他登在封面上。现在看来乔帮主做的事很超凡脱俗,我认为他们干的很漂亮。而其中永恒不变的是:如果我们考虑接下来要做什么,我们必须考虑现在发生着什么。
时代杂志封面
好了,来看看(现在)问题的清单:

气候急剧变化,

资源越来越少,
收入差距,
(老实说)还有社会紧张的形势。
全球化的效果争议,
全阶级的人口膨胀和消费增长,
所以,接下来怎么做?
这些事情需要一个议程——当我说到议程的时候,我喜欢从政治家或者建筑师的角度来谈这件事:如果我问你们中任何一人诸如 “你们想自立自决吗” 这类问题时,你们总是说“是”。
那你们想变得好奇而开放吗?那么,想更加绿色环保吗?生产能量、水和氧气,还有生物多样性又怎样?如果有人反对我的观点,我就会问这些。之后我们可以列一个清单:
想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吗?
想要更多跟社会接触吗?
想和别人变得亲密吗?
难道你不想你的城市成为一个开放的、容易接近的、民主的热点吗?如果可能,你不想自由吗?——是的,我们想。难道不想变得多样化、可适性好、同时充满异样性吗?我喜欢这样。同时欢迎不同的内容——北京和上海就不一样。那么请最终再确认一下,你想成为历史人物吗?(笑)
总的来说,谁会不想变得可爱漂亮又令人激动呢?每一个开发者都想变成这样,今晚的各位也一样。一句话,谁都想变得棒棒的,对吧?
从根本上说,我们的清单将会从小尺度到大尺度、任意放缩性地实现这些议题,每件事都可以成为例证,(指向麦克风)——是的,这只麦克风也带有城市的性质。就说我们现在在制造的凳子:如果成千上万的复制,它们也将成为城市,因为它们无处不在;那么房子呢?如果我们做一个房子,在上述的议题里,你也能说这是城市化的吗?
好了,这就是我要为你们接收到的信息做的补充。所以接下来呢?
今天我将讲四个部分(如下)。
因为我有很多内容要讲,而不是只讲一点东西。我会花一点时间,也许一个小时或五刻钟,每刻钟都会(让你们)深度理解这个部分,因为它不是仅仅绿色环保这么简单,想要做成这样有很多事情要考虑。我在鹿特丹的办公室里完成这些工作(展示图片),这是我们现在工作的场所,一个可以任意交谈的工厂,我们在一起讨论工作或者在新闻上看到BEN CHENG。
MVRDV鹿特丹办公室

我们同样也在上海工作和合作,就像下图这样;还有巴黎的办公室,我觉得在教育方向工作也不错,例如位于代尔夫特的 The Why Factory,是我们和香港大学合作的地方,在纽约我们则和麻省、哥大合作去发掘未来城市的面貌;我当然也很想在中国大陆和你们之中的一些一起合作——我很乐意理解你们城市的尺度、基础背景还有未来发展,并且将它们描绘出来,例如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北京或深圳的城市规模会不会发生大规模萎缩。
上:MVRDV上海办公室;中:MVRDV巴黎办公室;下:位于代尔夫特的 The Why Factory
办公室的氛围可能造成另一种崇拜,所以我也怀念工作室以外的世界。我不认为这种学习* 是显而易见的,或许你们做过类似研究,但我认为闭门造车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我们在哪里进行交流活动?所以我们把 The Why Factory 打造成一个论坛:我们坐下讨论,在其中漫步,做模型和卖书,同官员谈话——跟你们一样。不论怎么说,我觉得大家一起讨论然后产生书籍的内容是很重要的,我们现在搞了10或11本,做成了一个系列。
* 这里指的应该是 The Why Factory 系列书里的研究
The Why Factory 系列丛书, t?f是其简写
PART 1
绿色城市
 (the green city)
再来谈谈未来的城市。第一个部分是我之前提到的“绿色城市”,接下来我们先说这本 GREEN DREAM ——PhD和Master们关于“绿色”概念的观察。一组学生发现这样一个事实:绝大多数的绿色建筑都非常丑,搞得你们根本不喜欢它们。为什么呢?因为它们就像加法一样无聊 —— 你放机器进去,它们就变得环保,或者重复一些陈词滥调;这些建筑少有窗户,甚至一点都没有,但是按照这种方法,还是会损失了很多能量。
开窗占比35%对节能很有效,但是也丧失很多可能性。
当预算紧张时,绿色的屋顶可能是“绿色建筑”里唯一的亮色。
你们可能会说除了立面之外还有绿色屋顶——但它们不能走上去。改善生态的速度也很重要,北京在过去的五年里发生了很多变化,我现在也可以在这里看到蓝天了;我有点不清楚是怎么做到的,但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得加速(改进)了,上面这些图像表明了研究的内容:些许的绿色景观小品虽然能够改善环境,但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们并不能承载所有功能。
那么我们可能就需要另一种“催化剂”:那些极具影响力的标志性绿色建筑。
标志性绿色建筑影响极大
当然,我们必须测量并评价(生态效益)。现在世界上有很多规则与标准,例如LEED(绿色建筑认证)的五星评价系统,但它们相互不通用。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四海皆准的世界性标准来测量(生态效益);它甚至要考虑极大范围内的参数,因为大部分相关参数并没有被精确地测量出来,而这样做我们才能使城市更加生态友好,因此从参数化角度说,生态城市看上去可能都很像下面这玩意: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荷兰馆
这个无聊的玩意是荷兰式的,那么我们要用它做什么?遵循荷兰馆旧有的模式还是制造一个美梦?我认为现在我们需要对生态建筑充满想象。比如说我喜欢下面这个东西并将它命名为crop-rotators(现在已经在生产了)。想象一下现在你在深圳和北京之间建了一座包含食物生产的城市,新的城市长这样:如果你把它们放到屋顶的话,你甚至可以得到一个真正的农场,甚至比农业城市还要棒——它会成为我们做过的最好的东西。
左:食物桁架设计立面 顶部是生产食物的地方;右:食物桁架假想轴测
食物桁架假想效果
当然我们也研究了恶劣气候下的农场城市(位于开罗)。
这些小建筑能在正常、干旱、甚至糟糕透顶的气候下收获农产品,因为该设计对于提升和保持灌溉水位很有效,所以我们在开罗做的房子就像这样,像把这些房子堆成小山似的:这不仅是一个建筑方案,更是一种美丽的图景。
左:露水山谷剖面 中心的刺状球体是收集露水的设备;
右:露水山谷假想效果
每个盒子都可以蓄积露水,使得在单体建筑上培植植物成为可能——这对于沙漠地区日热夜冷的气候甚是有效。
看看这个。这就是你们熟知的细菌,我们即将在荷兰用上它们:在合适的水温里培育辉光虫。它很漂亮,而且这意味着荷兰晚上不用开灯了,凭借这东西我能把阿姆斯特丹的运河搞得更梦幻。
左:威尼斯城市立面;右:威尼斯水道效果
最后再说一个,这一系列研究里有个新东西:一组学生用了古老的聚光反射的方法,发掘太阳光最大的潜力,设置了一种像睡莲一样的装置:它将阳光聚集起来发电,作为船只随水流飘荡,叶片会找到并记录最高效最漂亮的太阳光照角度,光线在其中非常漂亮,充满诗意,看上去就像阿凡达一样科幻,而且可以随心所欲地变换出各种效果——这就是我们在Phuket(普吉岛)的最新项目,我会把它们放到水里,让整个地区充满阳光的光辉。
上:装置鸟瞰;下左:装置立面图;下右:装置效果图
接下来呢?下一本 t?f 就要出版了,这本书是关于生态多样性的。为什么是这个主题?因为鸟叫声真的引人入胜,这真的很有意义——昆虫被不同鸟吃掉,我们将之称为一条“食物链”,一个吃一个,一个吃一个,因此所有人/物都需要特定的栖息地或者说生活空间,我们借此可以算出相应的需求,并且用它来指导现在城市和校园里的项目建设。
* 这套理论指他们的生存空间-密度理论
这愿景很美好,例如我可以把正立面做成这种非常动人的模样*,更多的人在向这方向努力,如果只是立面好像就是为了鸟类或者蝙蝠运算。我们继续用(这套理论)来审视屋顶、审视街道等等,逐渐地,这座欧洲城市* 会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变得漂亮而有机,并且你以后甚至可以买到简单的软件去帮你计算并选择合适你生存密度的社区。
* 指立面上能够体现出生存的密度。
* 应该指阿姆斯特丹
接下来呢?
我认为应该给你们讲讲哥斯达黎加,但为什么是它?因为哥斯达黎加是这个星球上最幸福的国家:国民的收入可能是最低的,但是却有最好的路景;如果你开车横穿哥斯达黎加的主要车道,你会看到一个茂密的植物立面。
哥斯达黎加的高速公路
 哥斯达黎加的植物立面
或者从运河走——我认为比威尼斯的运河还要漂亮,这些立面包含着一种生态性,我不会想在这里做建筑,而是把它们打造成景观。从前面说下来,我们做了关于植物生长倾斜角的实验。你将看到这些植物在一个陡峭的角度上生长,达到我们想要的建筑窃窃私语的样子。

接下来呢,让我们说回到 Sapiens 几分钟。
如果你看到这本书,你会看到一个金句:生理提供无限的可能性,文化阻碍可能性的发展。(Biology enables ,culture forbids)

我觉得这话很有味道,跟过去(物质不丰富)的时候相比,你们谈文化谈的更多,尤其是在北京(这种大城市),很具有这种“包容”但是强调主流的氛围。

但是我发现,如果说我们必须在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时候,这事就变得很有趣。另一句话是:从生物学的视角来说,没有什么是不自然的,这意味着其实化学工业是属于人类的自然,在这个生物化学越来越惹人喜爱(sexy)、工业产品包围人类的时代,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又要如何实现各种可能?
接下来呢?
在以工业为基础的现代城市:我们如何在其中实现理想?
·  ‘首尔路7017’
‘首尔路7017’(SEOULLO 7017 SKYGARDEN)
更多资料:https://www.mvrdv.nl/en/projects/seoul-skygarden
请深思一分钟——关于首尔,你会想到什么?你可能会想到“庞大”,就像下图这样。
首尔鸟瞰
说说市政厅旁边的绿色广场和后来在议会大楼旁边开辟的另一个广场的故事。通过这种(空间上的)满足,人们开始有地方相互见面,开始抗议,(导致总统下台)。 也许会有人说,韩国的整个反腐败体系就是这样的,并且把它说成是偶然性的一个总统的失败*。那么我们看看下一任总统会做些什么呢?(并不想做一个广场性质的东西)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 韩国总统目前尚未有人可以善终
首尔的广场的开辟
阅读下现状,看看我们可以做什么?总统先生希望我们可以把桥建在七十年代旧桥的基础上,但是旧桥有很多缺陷了。我们要做什么?首先是不能再让车过,用一些柱子把它撑起来,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要处理很多东西,一方面花大量预算加固桥梁,再把底板加固许多层,使得它不会变形,当然我们还可以利用底板,但是如你所见我们已经没多少空间了。
左:STEP1加固结构;右:STEP2加基础和底板
这意味着我要做简单的处理,就像在纽约那样把绿色植物布置上,因此我要用花盆,之后我们就整理了一份可以种在花盆里的植物的清单,那么我们要选择其中哪几种呢?我不会做选择——我全都要。这将会是个很漂亮的花园,一个漂亮的岩石展,一个有水的园子,我把这个项目叫做“arboretum”——植物园,我不选择一种单一的植物,而把一切做好然后让首尔人来上面玩。然后会有这样的操作:就像你在自家花园里做的那样,在下一次花展时,会有专门的一块来展示。
STEP3植物花园布置
然后我们制作了一个首尔植物库,把它放到韩国(地段上),从东向西地排列,然后我们编写了关于该项目的索引指南。 我们放置了公共设施,你甚至可以去那边的厕所——大型文化社交好像就在公共厕所里发生(笑)。 有事无事,你都可以去咖啡馆或者花店,这里永远都有鲜花盛开,你甚至可以在其间洗澡。 如果你去那里,可以浸润在韩国文化之中。
STEP4添加宣言和文本 首尔植物库
树池状的公共设施(厕所,商店之类的)
左:内部空间;右:观景亭和休息区
白天效果
晚上我们也有活动:这个公园应该是24小时开放的,就像纽约那样——它们还没做到我们这样,我们必须做到(24小时开放),因为我们总是会被拿来和纽约的天际线作比较,那就用我们(植物)集合的丰富性来超过纽约。
根据韩国字母表组织起来的植物
在夜晚这种境况下,我们设计了一个灯光效果,让人们在其中穿行。这会带来什么?我们做了个测试,并且观察了一下。
它真的有效吗?就我而言,我认为是的。其他还有什么吗?应该没了,我们做出了改变。
那接下来呢?我们造起来就好,一年前这个项目开放了。你可以在这上面、在摩天大楼之间漫步,再从旋转楼梯向上进发;可以发现植物、休息和闲逛,或者到大楼里面去。
如果你实施这个项目,可能会变得富有:虽然在项目上花了钱,但是也可以从之后得到回报* ——因为这里有很多商店,走进它,你会发现——所有的制冷和制热管道,它们最少也有20根,甚至可以有40根,如果再走的更远你可以到达丛林之间,你沐浴其间,你翩翩起舞,你也可以自拍——到处都自拍点,这也是一种艺术行为。别只在建筑的一个地方自拍,要拍也要拍个几百张。
* 这里“得到回报的”可能指的是投资方
还有更多有趣的玩意,可以再多逛逛,看看周围,你可以欣赏城市的车水马龙,在水池旁边徘徊,这一切都是充满巧合——我将之称为“无心之美”。当地设置了带冷热设备的玫瑰花园,使得你可以享用玫瑰咖啡(我享受这个时刻),然后看看这些照片。你晚上坐在这里,然后想在这里自拍,在水旁享受,天色越来越暗,越来越暗。
但是人们会在这里待到凌晨四点,他们会穿着漂亮的衣服再次出来闲逛跳舞,长时间漫步,然后会被植物名牌照亮,就像这样:
夜晚效果
在一个有聚光灯的夜空下,植物亦是群星。或者是在另一个凌晨两点,你也可以做这些事,想想这多么梦幻吧!我们创造了一个安全舒适、让你想玩耍的公共空间。我为这个项目感到自豪,但同时为了确保最大的安全,我们几乎花掉了百分之十的预算。
现在在电视上出现了肥皂剧* ,看起来人们想要在这里接吻恋爱,所以我认为这个项目很好的达到了目标,网上人们发表着赞叹它的言论。
* 指《来自星星的你》
《来自星星的你》剧照
游客很多,超出了我的预期。

游客很多,效果很好
当然最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激活城市的力量:我有一个伟大的计划,以这个项目开始,到2030年使它布满植物。
首尔2015-2030
未来与周边的建筑一同发展的前高架桥成为城市中自然景观
· 山谷-阿姆斯特丹的CBD
山谷(VALLEY)
更多资料:https://www.mvrdv.nl/en/projects/valley
我将大体量分解为“岩石”也就是小体量,通过植物的营造、功能的组织,形成一个整体性的绿色山谷。用反射的玻璃做下部大块的外立面(territories),使得整个建筑呈现“虚假”的环境的样子,与环境融为一体,这也是城市中的一种品质,你知道的,用镜面反射真的是太酷了。
形态生成过程
模型效果
效果图
· 雅加达天空之城
雅加达天空之城 (Peruri 88 )
更多资料:https://www.mvrdv.nl/zh/projects/peruri-88
项目基地在湖边,但是如何让守旧的政府方面体会到休闲和健康的力量是个难题。因此方案的生成过程被解释得很清晰:方案在竖直方向上营造,从下到上,在植物的陪伴下,人们将会逐渐看到更美的景色,就像拜佛一样,材料上的选择是当地的熔岩石(lava rock),因此植物的排布是三个一组而且不是完全垂直分布的,雅加达的植物就长这样,像地狱里一样*,整个项目分布着电影院,购物街等多种功能体。植物的培植槽通过混凝土浇筑构件组成,我们从大量方案中选出最适合的那几种。
* 并不能理解是什么梗
方案的解构
植物立面的营造
效果图
PART 2
开放城市
 (the open city)
· 塔楼(THE TOWER)
首先是 t?f  的书:Porouscity (疏松性城市)
浦东是一个很棒的地方,它的塔楼(大厦)都是竖向连续的(door go up and go down),有没有除了竖直连续以外的可能性?建筑师能不能为了大众做点什么?你觉得建筑师这样想蠢吗?不蠢,这么想其实没什么关系。我们可以在摩天大楼中做的更多——空间集群,更凉爽的室内环境,更有计划性的空间。我的学生做了个很酷的东西(关于塔楼的一系列研究):先是一个不断在水平方向上挑出的方案,空间具有很强戏剧性,越做越离谱,直到成本无法接受才停下来。
这些研究是一次改一个参数、逐步生成的,例如一个像仙人掌一样的很多阳台的方案,然后逐步生成空间集群,或随机或刻意。把这些基于空间坐标系的研究性塔楼并置在一起——像支军队似的。把它们放到纽约挺好:你在第五大道上走着,看着迥异的它们对视,或者看着成组的楼梯连接着阳台的大楼。
方案展示
标志性高楼对比
方案展示2
我想在CCTV旁搞个大新闻,搞个这种扭曲的塔来吓吓人。我们在荷兰做了这个讲座,几百位建筑师和我们一起干了几百个小时才完成了这个展览,我也想在中国弄个类似的。我觉得这样的参数化学习是学生们乐于看到,并且有兴趣参加的。
方案展示3
(搞这个项目的)学生把这些东西叫做脚本,然后在这个体系下检查不同参数的关系:比如说楼梯:按照光线的逻辑来做楼梯,(分裂和反射),因此会做得弯弯曲曲。然后检查结构、照明、消防,并用参数调节楼梯——
左:光线参数;右:利用光线生成楼梯形式,参数为:初始点,反射点。
光线角度与植物
疏松性
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建筑:把它当做公寓的话,从下到上行走,会有很多厉害的景观节点。如果用景观作为参数来做参数化,我觉得你真的会用你口袋里的每一分钱来营造风景。同样的方法,采用光照角度对植物的影响作为参数的出发点,然后做结构做流线,就像是一个一个的小体素(指上图的)相互亲吻,也可以做个很好的设计。这是一种预编写脚本带来形式的方式,但更是一种综合知识的方式,这已经不仅仅是设计,更是一种知识汇聚在一起来向世界展示成就的行为,这真的很棒。
疏松性方案——由光线角度和体型共同生成

集体性空间的营造,如果用我们这种思路,成本怎么样?我们将建筑简化为一个一个的三维像素(voxel),那如果只是书上的图,那很轻松就能买到,那如果说是钢材建造出来?我们评估结构的花费,然后如果偏移建筑,成本怎样,可以确定一种最有效率的偏移方式,然后再看弯曲建筑的话,成本又怎么样?最终我们可以得到一种最经济的形态。然后在威尼斯展出,在香港跟别人合作研究这个方案,然后在深圳落成这个方案,和一个有政府背景的甲方合作貌似也挺不错的。这方案虽然好像有点丑,但是在里面的三十根连桥,连接节点,种上植物,然后人在里面散步,也会有一种美妙的感觉。
生成形式   
· 鹿特丹市集住宅
鹿特丹市集住宅(MARKET HALL)
更多资料:https://www.mvrdv.nl/en/projects/markethall
来看看在港口的项目吧:就在鹿特丹。
你想搞啥?要现代性。不要怀旧,开发商是这样想的,就老老实实弄个市场得了:说弄个250间房间差不多,然后搞个市场在房子中间。
就像米拉雷斯* 一样,我觉得有颜色不错,然后开始设计。要搞个很棒的hall* ,还要弄很多阁楼*。
* 补充阅读:雷锋的第59篇文章天才不死?——米拉莱斯的生前身后事》
* 荷兰语,指大厅
* 意指悬空的
可能这样要用的钢太多了,但是结构做得很简单,我们再把它抬一下,这市场就出来了,我觉得创造大厅的艺术就是搞得像卖食物一样便宜,结构贵了可就不好了;对于中产阶级来说隔音效果要好,所以墙做到了二十五厘米厚,这是个避免隔墙有耳的厚度,结构层通常只要十四厘米厚,我有多的十一厘米可以利用来隔音。
markthal的生成过程
天花板
室内效果
底层平面图
剖面图
当然这房子也可以是低收入人群住的,在这种结构下,卖食物的就是室内市场了(在此之前荷兰从未有过大型室内市场),荷兰女王也来过现场,场面很宏大,就像童话故事一般,人们在其中穿梭,最重要的是,在其中买了东西之后,你可以在顶楼享用它们。
大厅中央的露台特别受欢迎,因为这里可以看见全貌,可以看见所有的人流,当然,屋顶上的窗户也是透明的,(住在里面的人)可以观察市场中发生的一切;当然,也不用担心太不私密,毕竟拉上窗帘就好。
最令我自己感动的是,居民们与市场同休息,在市场里工作,甚至(小孩)在市场的顶部上玩。而要做成这样尽可能薄的玻璃做的通透的玻璃幕墙,框架节点很重要;在内表面的瓷砖上,我们投射了食物和附近城市的景色在上面,很诱人,这也是“弯曲”这个体量的力量。接下来是什么?
我很乐意看到人们在markthal旁边举行婚礼,还有马拉松赛;人太多,防火分区有点局促,我们可能会限制游客数量,现在markthal出现在媒体、杂志、报纸、旅游指南上——鹿特丹终于被世界上的其他人记住了。当然也感谢你们中国人的到来(笑),这是鹿特丹更加开放的象征。*
* 在这个项目之前,荷兰从来没有大型的室内菜市场
·  天津滨海图书馆 
天津滨海图书馆 (TIANJIN BINHAI LIBRARY)
更多资料:https://www.mvrdv.nl/en/projects/tianjin-binhai-library
来看看这个特别的方案吧:现在已经建成了,我们做了个盒子来容纳剧场和图书馆的功能。
我们用这个球形礼堂滚进盒子来激活整个图书馆使其与公园连通,并打通流线,盛放书的书架整个围合出公共空间,我们就在这里开始,你可以从底部一路向上,书籍塞满了整栋建筑,这使得建筑带有一种流动的气质——我想这是很梦幻的。
图书馆生成过程
接下来呢?我们和天津的设计院合作完成了这一项目,尽管有点困难,现在你们能看到很多项目图像,就是在里面坐着站着走着拍的。
整个设计的idea是一种“百鸟鸣凤”式的感受* ,中间是剧院,而从中间的底层到屋顶都是连通的,所以我在任意一处都可以兜进整个圈子。
* 原文意指成千上万条曲线包围着科技感的球体。
但是这个方案并没有得到实施* ,这方案有点贵,而且防火分区不好做;当然我也希望以后有时间可以改进整个方案,也理解预算的问题,但还是真的很想有机会说明这项提案的必要性——如果建筑出名了,可能还是用得上这个设计。
* 指从中庭进入上层书架
整个星球都在传播这些照片,当然可能都是图书馆管理员们拍的。
接下来要说说首次在里面举行的婚礼,我知道在深圳有很多办集体婚礼的地方,但我们的设计任务里的确不包含婚典场所这一项,但也的确可以实现。
然后还有什么?还有比这更有意思的东西:国内媒体和国外媒体都在关注它,最主要的是说它有未来感,还有在国内弄了个大新闻。全世界都在谈论它——这真的令人难以置信。两周之后我又看了看新闻评论。发生了什么呢?图书馆其实有个大BUG,里面虚构的书比真书多,是的,这些书是假的,所以我必须回现场——大概四五个月前吧,然后开了个会;图书馆被管理方封闭了,很多黑色轿车停在门口,我们最终搞了把图案喷绘在铝板上的这个方案。
我其实不觉得这是个好方案——我想说(管理方)有两百万册书,现在好像没有(笑)。
但是世界为什么需要图书馆?因为人们不仅从互联网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直接的接触,这是成功的基础,也更是世界上最酷的事情之一,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读书变得聪慧,虽然现在好像没有(笑)。我觉得把我们的书放在这里也很必要,所以把 The Why Factory 系列书籍放在这里了。
图书馆管理员说感谢你们,拿走吧(笑)。
所以我想讨论一种能量的叠加——用一句我觉得最好的话说,这挺令人震动,甚至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或许也是你们的公共阅读领域里会发生的事:比如说我看到了成百上千本毛的著作,我不明白你们究竟要放多少他的书进去?看到数目的时候我震惊了。我指的是爆炸级别的阅读数据,比如最基础的,多少人在图书馆里借阅了毛的书?然后可能是更深的数据,如果运营上出了什么问题,我们也可以借此纠正,甚至我们也可以分析媒体对它的评价。
* 指网红这件事
如果我们认真审视这个项目,我觉得它最被关注的地方就是最好的地方* ,我也梦想着再次在开放的城市里做下一个图书馆,虽然可能不会再有了。女士们*,别介意,我们要说更大的范围了——强调历史性主题的部分。
* 眼睛的设计
* 原文为 ladies
PART 3
历史城市 
(the historic city)
更新城市当然基于改造,但如何在旧城里做好这一切?我将展示三个案例:
· 玻璃农场
玻璃农场(Glass farm)
更多资料:https://www.mvrdv.nl/zh/projects/glass-farm
我先带你们看看我的家乡,小镇 Schijndel ——这个挺丑的地方就是我出生生活社交的、无比熟悉的地方。大概十八岁的时候,我给市长写了封信,说为什么不能做个建筑师竞赛让他们来把这块地变得更好?他的回信说,Mass先生,很不错的想法,我等会儿就跟你谈。
这一会儿就是三十年,笑,他说现在你是个有名的建筑师了,我觉得你可以做个拯救你们家乡的方案了。所以我们要建点什么东西?我们先看看这里经历过什么吧。
繁荣的消逝、德国人带来的战争、现代主义的生发——这就是旧的情况,而我现在知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修建一座摩天大楼,并把后面的小城做成迪拜那样子。我们花了一段时间来讨论,但是最后市长说你只有最后一点时间了,要尽快拿出方案。
但是我必须和整个政治界接洽。在荷兰,有二十个主要党派,我们必须和左翼、右翼同时对话。比如问左翼人士:你想做哪种建筑来达到以小博大的效果?得出一点结论后,继续讨论建筑高度和屋顶——其实最后似乎还是有一个固定的答案,这很有趣,因为其实镇上所有的房子都长得差不多——我们做的事似乎有点像有趣的精神分析,或许是弗洛伊德流派的?我们开始比较所有的房子,测量他们、记录他们的形式,你可以从技术角度理解它,或者是照片记录,或者是计算它们?最终你可以掌握这些房子,然后得出一些东西——或许可以称之为房子的平均值?
左:取得平均值;右:对周围环境的测量

有趣的事情从此开始,他们能接受体量为标准平均房子一倍多的的建筑,那我们就做成这样* 吧;市长就说我们好像是把所有的东西都凑在了一起。
* 最终是1.6倍标准体量
最后一件事是我们有个材料性能测试。经过测试,我们发现可以选用的材料有工程塑料、稻草、砖、木头、还有玻璃——那我们就做一个满铺的玻璃吧。
一位艺术家,Frank van der Salm,与我们合作,他拍摄了很多历史建筑的图片,将之加热后印在了数以百计的玻璃面板上,就好像教堂的彩色玻璃窗一样。但它当然比教堂好得多:你在里面可以干很多轻松的事,闲谈、餐饮、吃饭、洗手,甚至不用担心室内的氛围很阴暗——因为室内外就是一体的,从外面的大窗看进来,你可能就是个矮人。门还是那个门,但是不是透明的都可以进——玻璃上的图像随着观察角度的不同,会有从渐变到透明的效果,到了晚上灯光从里面透出来,就是一个最好的传统“灯笼”,当然也可以打广告(笑)。这建筑很漂亮,我们现在都因它自豪,市长甚至被迫学会了英语——去跟BBC前来参观的记者交流;就连阿姆斯特丹的市长也来了,他说,我听说了这房子,而我在阿姆斯特丹也可能有同样的机会——我这有张阿姆斯特丹最繁华街区的地图,这条街道在五十年代就已经商业化了,银行、博物馆、很多种建筑。(也有很多大牌商店。)
建成效果
· 阿姆斯特丹水晶屋
阿姆斯特丹水晶屋(Crystal Houses Amsterdam)
更多资料:https://www.mvrdv.nl/en/projects/crystal-houses
再看看别人的成功:GUCCI在东京银座(Ginza)的店铺* 很受亚洲人的喜爱。那么Chanel想要什么样的效果呢——水晶般梦幻?如何激活当地——在老房子和某种现代性间取得平衡?
* 设计方James Carpenter Design Associates位于纽约
我们设计的出发点就是:房子将维护整个街区的风貌。
这或许是美国建筑师会做的东西,Chanel要求我们做地域性的建筑。但我认为,如果要说做建筑有哪一点是必须避免的,那就是别做特别脏的建筑(笑)。我们就做个简单的老房子吧,但是是否只用一种材料还有待商榷——在阿姆斯特丹的某处有一座水晶屋,如果在外面看我可以看穿它,看到公园。当然晚上也得很漂亮。
反射性效果
接下来呢?我们有个很棒的概念,但是批评声音也有,因为其实阿姆斯特丹更多的是砖砌建筑——这也是关键所在。那么我们就做玻璃砖吧。我们需要多少砖块?我们计算了两百米内所有房子立面上用砖的比例,最多的是36%,最少的是16%,那好,我们取个中间值——20%。我们本来希望全部采用玻璃砖,但市长希望全用红砖——那最后就只能混搭了。所以用20%的实体砖可能更符合比例。

随处可见砖砌建筑的阿姆斯特丹
周围建筑立面用砖量。左: 最高16%;右:最高36%
接下来呢?我们去了威尼斯,找到了能做出漂亮玻璃砖的工坊;我们开始用胶水粘它,牙医般细致的粘法,这种胶水工程性质很好,粘着率达到百分之九十;有时候墙里嵌入红砖,我们就得做额外的附着构造。
施工过程
左:玻璃砖构造;右:玻璃砖-实体砖构造
最终他们做好了样品,所有的砖块摆放在一起,超过我期望地精致,蓝天白云在这上面反射出来漂亮的光泽——这是大气里最宝贵的东西。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来细致地把整个项目做好,浇筑玻璃的地方就像个实验室,来自希腊和意大利的团队合作,我们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把所有砖块弄好,把它们变成建筑。
在生活中我喜欢旅行,但也总是要回到阿姆斯特丹,你在街上漫步便足以领略它的美丽,这是很令我感动的地方。紧接着你穿过街道,你看见这栋房子,阳光下熠熠生辉的玻璃;它的透明性极佳,但更多的是引起了本地的关注,还引发了一场关于它的讨论。我也很乐意把这个项目在北京展示,看看在北京如何发挥其作用。它的结构强度怎么样?当然是很棒,人们走在街上会想要触碰这些砖,这也意味着里面的商品很有吸引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吸引人,因为这屋子是用水晶和光组成的。
这是Chanel的故事,在晚上,人们甚至会触摸玻璃是否真的存在——它的目的达到了。用这种疯狂的方式做一家Chanel专卖店真是太好了。
· 百乐达斯娱乐广场
百乐达斯娱乐广场(Paradise city)
更多资料:https://www.mvrdv.nl/zh/projects/paradise-city
当我坐飞机的时候,我在想我们知道天堂之城在哪里吗?很漂亮的拉斯维加斯?或者说,澳门这座奇迹般的城市?还是摩纳哥?
其实天堂之城就是赌博,当然你们这里的法律不允许,但是这种建筑就是要在机场旁边,而且能在飞机上看到它。建筑功能有小型赌场、夜总会、演出大厅等,需要一个秩序把它们串联起来。我们在设想这种方案,类似起始点或者说天堂之门的那种,而且还能反映出周围的环境,并在环境中占据尽可能大的体量。
镜面效果
天堂之城1
接下来呢?做镜面是不可能的,因为飞行员已经抗议说这会对航运交通造成危险,那该怎么让建筑与环境相融合呢?
接下来我们将它扭曲,和原有的建筑连在一起,然后将附近的建筑立面投射在建筑的墙面上——你会看到效果的;然后把中心包起来,从两条轴线上塑造阴影,把体量抬升,再加上从飞机上可以看到的巨大聚光灯——这样就是可以从天空看到的建筑。
天堂之城2
我还会展示我们在广场上和建筑上设计的所有阴影线,然后营造出一种雕塑感,建筑的某个方向的立面就复刻了那个方向上另一侧建筑的所有烙印,这样也是一种对历史的回应,当然也有些许不同——入口处的墙被稍微弯曲了一下,做成让人可以进入建筑的通道。
接下来呢?你可以看到工程最新的照片,这个拐角很有戏剧性——或者说在韩国进行这样一个不规矩项目的戏剧性。
 该项目最新照片
· 北京胡同项目
下一个胡同(THE NEXT HUTONG)
更多资料:https://www.mvrdv.nl/zh/projects/the-next-hutong
建筑如何与场地融合在一起是我们关注的问题。这个方案位于北京,是对旧城胡同肌理的改造。我非常喜欢这个方案;虽然现在遇到了一些麻烦,但我还是希望能最终实现。等待改造的地区叫做鲜鱼口,紧邻天安门广场东南角。现存的一些建筑非常漂亮,有很多细节;有的则很丑陋,保存状况很差。场地的地势很平坦,可以步行,也可以骑自行车漫游其间。
吃惊的MAAS和嘲讽的路人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总有某一个时刻,城市突然快速生长,从原来低矮的四合院,变成鳞次栉比的高层建筑——我本人并不反对这种现象,但现实情况是胡同肌理正渐渐朽烂,一些质量很差的建筑正在取代胡同。这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传统回归的呼声。我发现了很多新建的仿古街,街上会举行一些传统仪式——就像迪士尼。虽然这些仿古街的品质不敢恭维,但是这毕竟是新的、用混凝土与钢筋建成的胡同。
现在世界上有很多深受人们喜爱的新都市区域,比如纽约的格林威治村,能不能从他们身上汲取经验,去拯救正被新的道路分割得七零八落的胡同呢?
鲜鱼口地区能否变成一个崭新的高密度区域?能不能将四合院向上推起,正如之前的一些提案一样?虽然听上去很不错,但胡同街道的比例会被破坏。或者能不能将整个胡同的地形变成山峦样高低起伏,将购物中心藏在“山坡”之下?或者我们能不能向地下发展,建造一个“黑暗城市”?或者将胡同变成一个城市公园?还是说将胡同变成一个让不同的人聚集的场所,为人们提供更多可以自由表现个性的空间?
胡同的可能性
于是,我们开始与政府一起讨论该选择哪种方案。政府说:我全都要!最终,我们提出了数个项目。其中一部分已经开始实施了。
首先是保护项目——有些老房子需要被保留下来;接着是诠释项目——有一些建筑会经过“诠释”。它们变得更加“抽象”,但同时也通过在立面上丝网印刷等方式留下历史的印记;然后是交流项目,一些建筑被时尚品牌占据,他们也成为场地的一部分,比如这个漂亮的“镜屋”,它其实是一家珠宝店;再后是绿色项目,我们把树木修剪成四合院的样子,我们把古代的运河恢复,并在上面架起玻璃制的房子,这些房子悬挑出河岸,就像漂浮在水面上;还有通道项目——一些商业节点需要很方便地到达,于是我们设计了一些贯穿四合院的通道,它们把四合院的剖面展现出来;在需要高密度的地方,我们设计了垂直项目——用不同的方法把四合院抬升起来——我最喜欢这个(观众笑);当然,你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向下挖掘,你可以挖一个反向的四合院,这就是挖掘项目——你可以在胡同中设置停车场,完全没有问题。比如这个:车开到房子门口,房子升起来,你开进去,房子降下来(观众笑);公众项目,建设新的幼儿园、运动场、市场和图书馆;可持续项目,在四合院形状的温室里面种植有机食物,等等。
部分项目方案

一共1700个项目,等待着1700个建筑师去完成。这些项目乍看上去似乎有些过火了,但他们可以在结合文脉的同时容纳现代性的功能。我们要创设一种崭新的、融合的环境;新一代的胡同。
胡同实施方案
2014年,我们在北京制作了一个装置,把不同的项目做成了漂浮在天空中的彩色灯笼。晚上的时候,观众可以在下面休憩玩耍,感受这个方案想要传达的理念。接着,我们开设了一间临时办公室,选取了一条胡同进行改造。我们挑选了几进四合院,把我们的一些项目落地。其中包括“镜屋”。我想向你们展示一些效果图。可以看到它如何创设出一种反射性的界面。但是临街的立面由于法规的原因,不能反射——反射材料蔓延到屋顶上就停止了。
镜屋
在四合院里,我们发现了一些很老的砖石和四合院原来的木构架。我们找到了北京的能工巧匠,让他在这些老材料上面喷了一层反射性非常好的金属——他们成为了我见过的最漂亮的木棍和砖块(观众笑)。于是我们正式开始改造。我们想把院子向外界打开,于是在南北房的立面上设置了巨大的、贯通的旋转门;这样,你就可以一口气从建筑的一端走到另一端。下图可以看到门的细部构造。这就是我所说的城市主义,它体现在每一个最细微的细节之中。
前门更新四合院2平面图
另外一个我希望很快就能实现的项目是浇筑院落。场地离镜屋不远,上面有几座破坏很严重的老屋子。我们的概念是,将原来房子的轮廓用模板包裹出来,接着在上面浇筑混凝土。把模板拆除后,你就得到了这样一个奇特的咖啡厅。在混凝土立面与屋顶上,我们开了很多洞窗,这样,夜深人静时,这个房子便会在黑暗中闪闪发光,人们可以围着它散步。
浇筑院落生成过程
下面,我要向你们介绍一个很特别的理念。那就是如何创设一个更加灵活的城市,一个自由的城市。
 PART 4 
自由城市
(The free city)
现在,让我们回到深圳光明新区。十五年前,我们被要求在这片还是农田的土地上设计一个鸽子笼式小区。即便如此,我还是发现人们在各种鸽子笼中寻找不一样的房子——这种状况正变得越来越多。我们想要与众不同。怎样实现这一点呢?我们想,能不能让人们在开发者的帮助下设计自己的住宅呢?按照这种思路,建筑最终会以这种类似临时定居点的形态出现。
于是,我们先是整合了现有的建筑并规划出新的道路,接着,所有红线退线20米成为绿化区域,这样,被绿色包围的初级组团就形成了。我们采取了一种“三步走”策略,相同的操作在更小的组团内重复进行,最终得到了这种丰富的城市肌理。这种策略可以被应用在任何场地上,从一块空白逐渐变成自给自足的系统。我们还开发了一款软件,用以计算地价、建筑密度等等。
深圳计划 描述了一种自动设计的过程
这样,所有人都会成为城市的设计者。加上市场的影响,未来的城市规划办公室可能会变成这样,就像一个作战指挥中心——这是我的一个梦想。
一本正经的作战指挥中心
这个构想诞生在中国,但是搁浅了,毕竟在当时的深圳,这种过于自由的方案还是不可能实现的。
最终,我们在荷兰的阿尔梅勒实现了它。我要向你们展示一些图片,以证明这个方案的可行。我们在将农业与居住结合在一起。每个居民都必须参与一部分工作。借助软件的帮助,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在这里,你需要自己动手搭建房屋、基础设施与供水系统,按照你自己希望的方式。当然,你不能侵害邻居的领地。这样,人们获得与众不同住所的梦想就得以实现了。这些图片展示了去年为止第一块实验场地上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他们相互合作、共同讨论、一起建造、种植农作物、铺设下水管道——这一切并不需要依赖荷兰政府的帮助。我很惊异于场地产生的多种多样的建筑。希望你们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到现场去看一下,和居民们聊聊天。
阿尔梅勒的发展方案——从总的方案选取你个人的部分——通过软件和别人合作——获得更大空间,自己的道路、供水、管道——自己动手,最终形成整个系统的有机生长。
阿尔梅勒发展方案
这个方案开始了建筑从“ego”到“wego”的转变。同样位于深圳的一个项目,邀请了十七个建筑师,为十七个假想客户设计了十七个 ego;而这十七个 ego 合在一起,就是 wego。
比如,我们为《谋杀绿脚趾》里面的主人公“督爷”——这个世界上最懒的人——设计了一个特别的住所,这个住所由一个保龄球道与一个放毯子的房间组成。其他的客户包括极简主义者、金属歌星、政治异议人士、过山车大亨、藏书狂、跑酷男孩儿、家庭主妇,等等等等。这些漂亮的住所(ego)根据客户的不同特点呈现出不同的形式,构成我们方案的丰富性。但是接下来,我们不是要把这些建筑像郊区住宅那样零散的排布,而是要把它们组合成为一个建筑(wego)。
对客户的dream house描述
这样,十七个ego就变成了一个wego。你可以与你的邻居进行协商,根据我们设计的四种博弈进行。其中,最有趣的要数双盲博弈了,因为你不知道你的邻居是如何行动的。
游戏是这样进行的:以十五分钟为一轮,玩家轮流在电脑上将还没有被占用的空间纳入自己的领地。整个过程中,程序会对每轮的结果不断进行优化,保证基础设施的连接。最终,玩家对自己住所的满意率高达75%。我对这个数字很满意,我们也会得到这个美丽的“宫殿”。生活在这所“宫殿”中,你可以时刻看到、感受到邻居的活动。你将对邻居的生活产生好奇,希望参与其中。通过这种方式,我希望可以在尊重每个个体的同时产生一种集体主义。
blind game 双盲博弈
接下来,我们在深圳与埃因霍温搭建了实体来测试例如如何解决消防问题,如何去攀爬楼梯,如何找到自己的床,如何去应对不同的尺度,如何在极小的空间中实现洗浴等等问题。人们从世界各地前来参观。
位于埃因霍温的ego足尺模型
然后呢?在今年十月的荷兰设计周,我们要做一个类似的房子,但它是可移动的;这是一间旅社。我们的想法是,在入住之前,你可以提出自己想要一间什么样的房子。因此每时每刻,建筑内部的分隔墙都会随住户的要求变化,形成出不同的组合。
如何实现这一点呢?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人的各种活动到底需要多少空间。两个人一起生活呢?又该如何组织这些空间呢?我们开发了一个软件,来寻找空间的最优位置,避免空间之间产生冲突。我们尝试把三维的问题简化成二维的问题。这样电脑模拟起来会简单许多。
从3维降至2维的体块表现形式不同,计算机需要计算的量也不同(分形几何)
让我们来设想这样一种情景:某个周五下午三点,朱妮尔与凯蒂在公寓里,准备下午茶。公寓的隔墙开始转变位置;接着,一群客人来了。这种公寓的一个优势在于,它不需要电梯,因为可以上下移动的楼板本身就是电梯了。这个“电梯”把人送到楼上的房间,而这房间也是刚刚生成的。
接下来,我们需要把设计变成现实。我向你们展示一些我们设计的机械装置。这些可以让分隔板沿各个方向移动或者从水平变成垂直。这座可以变形的房子很有可能在十月就能建造完成。
2维可变房屋 由于将变化限制在二维内,立面上的框架可认为是“维护结构”,夹层中间是实际可变空间。
接着,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最小的尺度上来。我们希望从目前的微机械逐渐发展到未来的微科技。这就是Barba。灵感来自于上世纪70年代的动画片《巴巴爸爸》。里面的主人公是一个友好的泡泡状生物,可以改变自己的形状来拟合各种物体。我们的建筑可以如同Barba一样,随意地变大变小、改变形状吗?
我们先是在空间中生成了很多胞体,每个胞体里面含有不同的附属物。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试图找出这些胞体上下运动、收缩扩张、分离合并的参数。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表面会长出门或窗。
举个例子。某一天,我坐在客厅看着电视,我的妻子回到家,去浴室冲了个澡,然后我们坐到了一起。此时,我们并不需要其他的房间,于是,他们就自动收缩了;当我们去卧室睡觉时,其他的房间也会收缩掉。第二天早上,我可能又想冲个澡,浴室就又自动出现。吃过早餐,我们离开家前往办公室,于是整个建筑都会收缩掉。到了办公室,已经有一个人在工作了,空间显得比较局促,于是,房间向外扩张,让你可以舒服地办公。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节省掉75%我们平时不使用的空间。
胞体房屋,将空间完全提炼为长宽高三个数据的变换。
于是,我们开始做各种测试。首先,一个人睡觉的时候需要多少空间呢?很少很少。但是,当他醒过来,就需要更多的空间,我们不希望人们产生幽闭恐惧。当他站起来的时候,面前需要多少空间?向前走的时候,面前又需要预留多少空间?当他移动,什么时候不再需要背后的空间?为了测量这些数据,我们使用了大家熟知的动作捕捉。逐渐地,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深的了解。
3维空间捕捉
接着,我们制作了一个可变化的装置——一块地毯。它可以感应人们在上面的行动,并做出反应。比如,一个学生走到上面,想找个地方坐下来歇歇;于是,这块地毯向上鼓起,成了一件可以靠在上面的家具,你可以向地毯说话,下达各种指令。接着,我们用类似的触摸技术制作了两块桌布。它们相互联动,当其中一块被触摸时,另一块会做出反应——这可以成为陌生人之间互相沟通的一种新方式。你同样可以口头下达各种命令,它可以识别不同人的声音,就像Siri那样。在斯德哥尔摩,我们把这种技术用在了墙上。这面柔软的墙就像一张大画布。当一个人走近它,并开始说话时,“画布”会根据这个人的语言做出反应。比如,当这个人很气愤时,“画布”也会变得很“生气”。
智能地毯
使用者的情绪会传达很多信息。我们接着尝试颜色上的区别。当使用者陷入爱河、变得兴奋时,室内的灯光会变成红色;当使用者冷静下来时,灯光会变成蓝色;使用者躺了下来,开始沉思,我们并不能看见他在想些什么。接着,他开始睡觉了,灯光也随之变化,如同一个检测器。整个场地十分美丽动人,因为这就是使用者情绪直观而即时的反映。
这还不是全部。你可能会问我,这些东西不过是无机的微机械而已,你所说的革命在哪里呢?所以,我们需要完成从“巴巴爸爸”到“巴巴妈妈”的转化,即从无机到有机——我希望建筑像植物一样旺盛生长。这需要与生物工程领域展开合作。我们或许可以设想一个未来的日程表:
WINY幻想的,以人的基本单位改变为基础的未来世界
十年后,现在的机械变形技术会更成熟;五十年后,我们的建筑变形能力会更强;一百年后,我们的建筑单元会变得像细胞一样;两百年后,我们可能会发明一种能够直接变形的生物材料。到那时,我希望小说中的场景会变成现实。我希望建筑会成为一层三维的衬垫,将整个星球包裹起来,完全改变地球的外表,将我们的家园冷却下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更加关注更大尺度的城市议题——都市主义,我认为这是前进的方向。
这就是我想与你们分享的。谢谢。
注:文中图片均来自讲座现场PPT截图以及MVRDV官网
MVRDV官网地址:https://www.mvrdv.nl/en/home
END
推荐观看
视频
现场录像(片段)
|一起来领略Mass手舞足蹈的演讲魅力!|
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动画短片:平衡 Balance (1989)
书籍
左: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Marshall McLuhan
右:SAPIENS-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Yuval Noah Harari 
左:EL CROQUIS #86+111: MVRDV - ARTIFICIAL ECOLOGIES + STACKING & LAYERING
右:EL CROQUIS #111: MVRDV - STACKING & LAYERING
the Why Factory 系列

介绍:https://www.mvrdv.nl/en/shop
知识星期,一周即焚
公众号后台回复“MVRDV”,获取所有推荐视频部分推荐书籍以及文中所有动图原图~知识星期每周不定时更新,一周即焚,获取知识请勤奋!
作者介绍
文弘博
啥都会干一点的离散型随机建筑学生
陈柏廷
用丝袜做方案的苦练基本功的建筑师
推荐人介绍
张弛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学士,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硕士,曾就职于隈研吾建筑事务所,现就职于MVRDV建筑事务所。
张弛的个人设计作品《火葬场》
方案想要通过火葬场这种建筑媒介去探讨精神空间的意义和空间序列的构成。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雷锋福利
欢迎添加“全球知识雷锋机器人”,邀请您加入欧洲知识雷锋粉丝群,由欧洲大牛作者坐镇,会热心答疑解惑、学习讨论,快来加入组织吧”(•̀ᴗ•́)و ̑̑  
配乐:文弘博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甲一独家 I MVRDV:Winy Maas专访实录》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