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国家在号召打破刚性兑付,很多人完全不理解这代表什么意思,还有很多人甚至讨厌这个政策,觉得金融机构有刚兑,投资多省事啊,现在倒好,投资很麻烦,不知道投哪里好。其实刚兑是金融的一剂慢性毒药,他没有消灭风险,只是通过风险后移的模式来转移风险,最后累计的风险一起爆炸导致一个不可收拾的后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刚性兑付是一种骗局,我今天和大家好好说一说其中的道理。
什么是刚性兑付
首先和大家说一说什么是刚性兑付,所谓刚兑,就是说你购买的金融产品到期之后,无论这笔资金投向的是什么项目,是赚钱还是亏钱了,发行机构都必须按照约定偿还投资者的本金和收益。
在实际投资过程中,收益率有高有低,甚至有的是亏损的怎么办,那就只能金融机构预估一个大概的总体收益率,然后给予所有投资人一个固定的收益了。但是这种刚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把这项金融投资给变成了“高收益、零风险”,除非这个金融机构宣布破产,否则本息是肯定可以拿到的,投资者无需任何操心。
看起来是好事啊,而且是保护投资者收益的好事,对投资者是一个有利的条款,但是金融这个领域有一个有趣的事实就是,很多人所认知到的东西,和真正的事实,是恰好相反的。
真正的事实是,刚兑是严重不利于普通投资者的,因为他蒙蔽了投资者的知情权,诱导投资者做出了错误的投资判断,从而会蒙受巨大的损失。
无风险利率
这个社会,是有自己的无风险利率的,通常来说,我们把短期国债收益等同于无风险利率,但是实际上,真正的无风险利率是要比国债收益还要略低一点的。
因为国债代表国家债务,只要国家不破产,国债就一定会被兑付,但是只要国家不存在了,国债自然也无从谈起了,北洋政府不可能承认清政府的国债,国民政府不可能承认北洋政府的国债,新中国也不可能承认国民政府的国债,所以国债是有损失全部本金的可能性的,只不过概率很低很低,风险溢价微乎其微,但是这个收益=无风险收益+风险溢价的原理是一样的。
那么我们假设短期国债收益就是社会无风险利率,我国目前的短期国债收益率是3-4%,这就是中国目前的无风险收益率,超过这个收益率的,都有损失本金的风险存在。
很多吃瓜群众表示不相信,有人说我买的银行理财是5-6%的收益率,银行做担保,这还能有问题?社会的无风险收益率应该是5-6%。有人说我买的是某P2P,8~10%收益率,XXX做靠山,背景硬,不会有什么问题,社会的无风险收益率至少是8%吧,因为他也是刚兑啊,找了各种大公司做担保,能有什么风险。
这就是刚兑的危害之处,他迷惑了投资人的眼睛,让部分群众认为国债、银行理财、P2P、民间借贷的风险是一样的,因为他们都是刚性兑付,但是其实,他们的风险是天壤之别。对理性投资者而言,在刚兑的背景下,越高风险的理财产品,则越划算,结果导致高风险产品非理性增长,推升了整个社会的风险偏好,最后酿成大祸。
刚兑的风险后移引发炸弹效应
投资本来是一个稳健的事情,投准了赚一波钱,投错了亏一点钱,小赚小亏才是健康的投资常态,但是我们近期发现,很多企业债和P2P平台,都是要么不出事,要出事就是大雷,直接就是血本无归的那种,要是满仓的投资者,碰上这种事简直不要太酸爽,人生大起大落太快,简直太刺激了。
为什么投资变得如此不稳健,这里面完全是刚兑在作祟,投资不可能一帆风顺,金融机构很多投资项目会出问题,但是很多金融机构为了保住刚兑这个金字招牌吸引客户,当投资出现问题的时候通常喜欢加以掩饰,把问题延后。
对于P2P而言,搞刚性兑付你就必须有资金池,没有任何P2P平台敢保证借款人100%还款的,保留一个滚动的资金池的P2P,才是能真正确保刚兑的P2P。
但是只要任何P2P沾了资金池这个东西,你就进入了一个死循环,就像吸毒一样再也离不开他了,要不断的用未来的现金流来覆盖现在的风险和兑付,炸弹风险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拆东墙补西墙沦为庞氏骗局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等资金链断裂的时候,人们会发现,整个平台欠债几十亿,账面上只有几千万,能还的钱是九牛一毛。
对于P2P平台而言,当第一笔坏账出现的时候,没有警告投资者,而是通过刚兑掩盖坏账,利用后面投资者的钱偿还前面的投资者本金,让整个平台的风险后移,从而麻痹了投资者的警惕心理,等最终事发的时候,通常是一颗惊雷突然炸响,不会给投资者任何示警的机会。
这种不入流的手段是不是只有P2P平台才会干呢,非也,银行也会干这种事。根据目前的媒体报道,已经有多家银行出现过和企业串谋,发行新一期的理财产品,把钱继续贷给企业,然后企业拿这笔钱偿还前一期的理财借款,业内俗称借新还旧,这和资金池的玩法不一样,但是原理如出一辙,用一个更大的窟窿来填补前一个窟窿,风险后移,等到最终风险爆发的时候,一地鸡毛。
这就是刚兑的风险后移引发的炸弹效应,这问题要么不爆,要爆就是原子弹,直接毁天灭地一个都跑不掉,整个中国的金融行业都被拖入了这个怪圈,然后在2018年经济下行期间,频频触雷,让大家充分体验到了刚兑积累的炸弹效应。
任何金融机构都是会倒闭的
很多人迷信金融机构的偿还能力,认为他们永不会倒闭,说刚兑,那就一定会刚兑,天塌起来他们也赔得起。于是就出现了有些人从信用卡内套现,然后投P2P,就是为了吃那么一点利差这种怪现象。
换句话说,对于这种群众而言,他们认为整个社会的金融产品风险是一样的,那么他就只追求高利率,在刚兑的蒙蔽之下,整个市场的利率定价是紊乱的,金融风险完全没有通过利率定价反馈给投资者,市场的调节作用失灵了
而实际上,金融机构代表企业信用,他们不代表国家信用,信托公司、P2P平台会破产倒闭,甚至银行都有可能破产倒闭,他们一旦倒闭,所谓的刚兑自然也是无稽之谈了,所有本金灰飞烟灭是很正常的事情。
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有数千家银行倒闭,在08年金融危机,美国也有数十家银行倒闭。在我国的历史上,因为银行全是国家背景,所以银行信用和国家信用混淆了。实际上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银行业的坏账率高达20%,也就是贷出去的钱,20%都收不回来了,国家出手兜底,把银行坏账全部核销,如不然,中国的银行早就迎来一波倒闭潮了。
中国唯一倒闭的银行,是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公告将海南发展银行关闭,成立不足3年的海发行彻底倒闭,但是由于中国特色,政府还是指定中国工商银行全部接管了海发行的全部债权债务,并对所有储户的本金和合法利息进行支付。换句话说,国家给兜底了。
这件事以后,银行信用=国家信用,金融定价出现了第一次扭曲,后来逐渐开始向P2P等机构进行蔓延。国家后来做了很多补救措施,试图摘清国家和银行之间的关系,例如推出存款保险制度,最高偿付50万元,把本金兑付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甩给保险公司,又立法强调,允许银行破产。
但是至少到目前为止,中国的银行从来没出现过破产的事情,即便将来有破产,也一定是从小银行开始,如商业银行、城商行、信用合作社等,因为他们的抗风险能力明显弱于大银行。所以大家也不用过于恐慌,在目前的行情下,银行理财的风险率基本等同于国债的风险率,但是收益高了快一倍,这明显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原理的,属于薅羊毛吧,但是这个是中国特色,银行倒闭了真的会有人去找政府。。。
政府兜底害死人
政府兜底,拉升整个社会的无风险收益率,对整个中国的经济造成了扭曲,也是如今中国实体经济萎靡不振的根源所在。
做实业,开工厂,利润率通常是5~8%,勉强跑赢银行理财,还承受亏损的风险,这个风险是肉眼可见的,掩盖都掩盖不了,还劳心劳力。而银行理财无风险不操心的5~6%,你说实体经济会选择哪个?至于小型金融机构给出8~10%的利率,也号称自己刚兑无风险,更是直接扭曲了资源配置,让民间资金疯狂的涌入金融系统,银行背后的政府隐性兜底担保,在这里面起了非常不良的示范作用。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隐性的政府担保,那就是房地产,中国地产不会跌,跌了可以找政府,这是一个可以预期的社会事件,这种心理影响了很多人的购房预期,当房子正常回调的时候估计还好,真出现了房灾,一定会引发大规模社会骚乱。这种不恰当的心理暗示和预期,推升了房地产领域的预期收益率,大家真的认为,房地产就是无风险收益10%,这是历经20年考验的经验结果。但是实际上,房地产也是非常明显的一个风险后移产物,风险不是没有,而是隐藏了起来,一旦爆发,就是惊天动地。
所以,打破刚兑,打破政府兜底,是势在必行的事情,否则整个社会的资金,就会疯狂流入房地产和金融流域,不可能会走进实体经济的。打破刚兑的难度从易到难依次为:P2P、信托、房地产、银行理财。
刚性兑付之下,中国只有政府财政,没有市场金融(公众号紫竹张先生)。
真实收益率的计算
现在中国的打破刚兑,还只是个口号,主要集中在企业债、信托、P2P之中,还未有银行领域损失全部本金的先例,所以银行理财至少会是保本的,这个先列入考虑。银行理财虽然信用值低于国债,理论上是会破产的,对银行进行刚兑和政府兜底一样是有害于市场经济,但是见到国有大行破产,估计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的事情了,中国自有国情在此。。。
然后,其他的风险类投资,第一是要分散,第二是要心中默默的计算真实收益率。什么是真实收益率,社会无风险收益率假定为3.5%,在这个之上,是你所承受的风险所以才换来的收益。假定你投资某项目A,按照你对该项目的了解,估计平均10年出一次事,一旦出事,估计本金要损失50%,那么这次投资的风险溢价,就是5%,风险溢价5%+无风险利率3.5%才是你的真实投资成本,也就是8.5%。
换句话说,这次投资的收益率如果低于8.5%,我还不如买国债。如果你在其他领域以7%的成本借钱投资这个项目,想耍小聪明赚取1.5%的利差,那么每投资一年,表面上你是赚取了1.5%,实际上你是亏损了3.5%,亏损的风险只是隐藏了起来而不是消除,等待某一天直接爆发吞噬你50%的本金而已。
同样一个项目,项目方给予你的投资收益率是13.5%,那这笔买卖就是划算的,每投资一年,你就会实际赚取5%,天底下没有绝对保险的事情,就算买国债,理论上也有风险,只要收益率大于风险成本,那就是划算的。
那么如果你搞不清楚这个项目,无法预估风险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呢,碰到这种情况我建议你还是把钱存在银行理财把,不要出去瞎投资,铁定被坑。
关于刚兑的起源、危害和投资处理对策,我今天基本都说清楚了,如果对你的知识体系有所收获,记得转发点赞。
觉得此文的分析有道理,
对你有所帮助,
请随手转发。
往期回顾(回复“目录”关键词可查看更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