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本新书《进化》主题是讲突破舒适区,就找来看看,书中的一些建议写得还行。
正文

突破舒适区的心理挑战

面对超出舒适区的场合,每个人都会经历着能力挑战,都会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难以完成使命。不管是形式上的还是道德上的,这些经历所带来的情绪会让我们体验到各种负面情绪:焦虑、悲伤、拖延、恐慌等等,这些负面情绪会经常让你漩入无法正常行动或清醒思考的状态,然后进入情绪失控的状态。
一旦进入情绪失控的状态,就会开始逃避。这是人类的本能。虽然逃避的方式各不相同,哪怕是暂时的逃避也能让你立刻减少压力,只要进行逃避就很容易形成一系列的负面循环。
你需要学会使用不同的策略来应对这种心理挑战,跟自己的本能对抗,这样你才能突破自己的舒适区。
如何突破舒适区
首先要明白一点,不要做着一步登天的打算和美梦,最好的方式是从压力最少的地方开始。
书中提供了一个 “脚手架”的行动策略,这个策略分为三步:
1、信念。
以前在一本书中看到过一个案例。在一个重型犯的监狱中,罪犯最害怕一种劳动叫:搬石头。狱警会让这些罪犯把一些非常重的石头从一边搬到另一边,等到第二天的时候,再搬回来。这个劳动没有任何一点的意义,非常的无聊,所以每个 罪犯在做的时候就知道是白费力,非常的痛苦。
突破舒适区的时候也是如此,当你真的认识到了改变的重要性,相信目标是合理的,你会为了信念而忍受各种不适和痛苦,会承受持久的压力和紧张,比如运动员为了争金牌而训练。
当你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并能坚信这个目标对自己有利,你就会更有动力。
坚定你的信念是第一件要做的事情。
2、定制化
每个人的环境、情况不一样,在改变过程中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独特方法。
当你能掌握主动权,进行适当调整,在合理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喜欢做出改变,会让你更容易达成动力。比如告诉一下,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后,就给自己买一件一直想要但舍不得的东西。
根据你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时机、适合自己的说话方式、行动模式、场景,找到适合你的策略,才能让改变更容易发生。
3、清晰度
前面说过在改变时,每个人都会产生下意识的逃避心理。需要清晰的认识到自己正在逃避这一事实,用哪种方法逃避,找的什么理由或借口,知道自己在为逃避自圆其说和自欺欺人。
可以试着在思考时,把自己置身事外,用不同的角色去重新审核和思考所面临的问题。比如不考虑已经投入的沉没成本、把自己换成其它人(要是我的朋友或同学遇到这件事,我会怎样建议他们)
通过写日记或总结的方式来进行自我反省或复盘,冷静的思考自己当前的想法是否被扭曲或夸大了。
还可以通过请教朋友、教练或导师的方式来了解其它人的思考方式和建议。
持续突破舒适区
书中针对这个话题,给出三个建议:

1、周密而有效的日常练习
选择难度“正好”的挑战练习。也就是常说的刻意练习,尽量在每次练习中都能得到清晰有效的实时反馈。我在上巴柔课的时候,有一个过程是需要重复一些最基础的动作,这时教练会在身边观察所有学员的动作,发现有人的动作不对,会立刻给出建议和反馈,并且亲自做下示范。
模拟场景下练习:我很喜欢一个的小说《决胜21点》,里面的教授让他的学生们在模拟的真实场景中反复练习,在周围制造各种意外,让他的学员熟悉各种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做出应用。
苹果的乔布斯 也会在演讲前,反复在模拟场景下一遍又遍的重新练习。
场景的真实性越强,效果越好。
建立强迫的机制来减少逃避: 在100天行动中有不少的辅助规则能做到这一点。你可以想一想哪些策略,能让你减少逃避。比如让朋友监督你,给他一笔,你做不到,钱就是他的了,你一定会努力。
2、成长型思维
错误是成长和改变中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没有错误就不可能成长。越早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害怕犯错。
要学会挑战不完美:要学会适合不追求所有的完美,尽量把自己的精力放到重要事情,在一些无足轻重的地方,不要花费过多的精力去做到完美。
内化自己每一次的成功:写一个成功日记,记录自己每一次的小小改变和成功。
记录自己跨越的里程:每个值得记录的里程,都要做个奖励和庆祝。
建立自己的“清单”:通过总结和日记,来建立自己的各种清单,用来提高成功率。
3、寻找或建立你的人际支持系统
要去寻找能支持你的人或组织,不要自己一个独自前行。要学会求助,寻找你的教授或导师来帮助你度过难关。
前几天收到微信的内部测试邀请,可以直接在文章中放上电影和图书的购买链接,今天在新书下放个链接做下测试,一本书的推荐收益是5%,要是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可以去买一本。

进化:如何成功突破舒适区?

作者:(美)安迪·莫林斯基 著,王鹏程 王开琴 严霞 译
当当 广告
购买
100天行动读者反馈
@Lie
我也留言下吧,做了最简单的100天---记账,有几天忘记了也会再补回去,也算是坚持了127天吧
@L.
单词30个~不知不觉坚持70多天了
听力一个test,阅读两篇
matching可以全错的我是怎么做到的...
新出的对抗拖延课程:我是如何战胜拖延症的?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