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国家食药监总局(CFDA)一系列的改革加速了中国与国际领先技术同步的步伐、推动了海外在研产品在国内无缝隙临床试验接轨、同时也促进了新药在国内上市的趋势。
在政策鼓励下,2018年上半年中外合作呈现怎样的局面?本文将一一盘点并分析其趋势,再落点到个体案例,为读者提供一份详尽的参考。
文/Pinepedia

编/Ginger
1
中国药企同步全球领先技术
▲ 图1:2018年上半年中外药企合作概况。
(左:合作国家地域分布总览;右:合作项目分类与数量详情。)
截止2018年6月,已有55宗中外生物医药合作协议被报道,公布的交易总额达到17.4亿美元。其中不乏医药巨头之间的战略合作项目。其中51%交易发生在中美之间(共28宗,图1),不局限于新药和体外诊断试剂盒的研发与商业化合作协议,还有阿斯利康分别与阿里巴巴和腾讯签署的战略合作备忘录,旨在利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新技术,打造新一代的医保生态环境。
▲ 图2:抗癌药物的热度有增无减,
共22个项目占2018上半年签订的合作议案中的58%,
6个传染病防治药物的合作开发项目紧随其后。
在公布的与新药研发相关的项目中,近一半为抗癌药物的临床开发与商业化的合作及授权许可协议,其余项目还包括推进新一代的糖尿病药物、传染病防治药物、和自身免疫疾病药物的研发与商业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已公布研发阶段的合作开发项目中,逾四成的候选药物已获得海外相关药品监管机构的批准或是处于临床开发的中晚期,大幅降低了由药物研发固有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投资风险。与此同时,也有四分之一的合作项目处于早期药物筛选与临床前试验,有助于改善中国创新药研发的滞后局面,从头做起。
▲ 图3:在已公布详情的医药合作项目中,近半数候选药物已进入中后期临床开发阶段;其中也不乏早期研发项目(截止日期2018年6月11日)。
在2018年上半年度签订的医药合作项目中,基石药业和Blueprint Medicines于6月4日宣布的总额为3.86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占据中外医药合作项目榜首,紧随其后的是江苏恒瑞医药与TG Therapeutics在1月签订的合作及授权许可协议。前者为基石药业从Blueprint引进Avapritinib, BLU-554及BLU-667在大中华区的临床开发权;后者则为恒瑞医药授权TG Therapeutics在除亚洲以外的全球(包括日本)范围内推进三种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开发与商业化,并收取预计总额为3.5亿美元的预付款与里程金。
2
抗癌斗士 - 激酶抑制剂
有趣的是, 这两项大型中美医药合作项目中均有一款用于实体瘤的靶向酪氨酸激酶的小分子拮抗剂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 avapritinib和 SHR-1459。Avapritinib是一种高效特异靶向KIT D816V与PDGFRα D842V 突变的口服小分子抑制剂。
近期被热议的格列卫(伊马替尼)也是一种广谱TKI,最初被开发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后被批准用于治疗KIT阳性的胃肠道间质瘤。
KIT受体属于第三类酪氨酸激酶家族,该蛋白家族担保还包括其它结构类似的蛋白,如PDGFRα/β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α/β)、FLT3( 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 和CSF1R(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1 receptor)。
由于不断累积的二级KIT突变,大多数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对格列卫逐渐产生耐药性并出现复发而格列卫与携带二级突变的KIT的结合能力锐减,无法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
此外,在晚期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约有6%患者编码PDGFRα的基因携带原生突变D824V;当前获批的疗法,包括格列卫,均对该突变无效。
而在临床前研究中,avapritinib可以有效抑制PDGFRα D824V与KIT D816V突变体的活性;因此有潜力成为胃肠道间质瘤的二线疗法,甚至作为携带原生PDGFRα D824V突变患者的一线靶向疗法 (图4)。
▲ 图4:Avapritinib在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表现出抑制肿瘤生长的活性,同时可以有效抑制晚期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
(消息来源:http://ir.blueprintmedicines.com/phoenix.zhtml?c=253931&p=irol-EventDetails&EventId=5270933)
2017年6月,avapritinib获得FDA授予的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治疗携带PDGFRα D824V突变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
在中国,每年约有20000例新增胃肠道间质瘤,多发于中老年群体,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
由于口服制剂方便携带与服用,小分子抑制剂药物在长期抗癌疗法中有着显著优势。相比于大分子抗体药的注射需要依赖专业医疗人员,开发高效小分子靶向疗法有助于缓解医疗体系的负担与减轻医保系统的的压力,同时大幅降低患者的治疗成本。
3
结言
中外合作在政策的鼓励下厚积薄发,一片欣欣向荣。在这天时地利的大好局势下,美柏医健(MyBioGate)发起并主办波士顿生物技术周“聚焦中国”论坛,致力于帮助更多中国企业深入参与到全球生物医药核心生态圈,和意见领袖直接对话,更为中国企业搭建一个集中展示的舞台,提供定制化服务,帮助中国企业与海外优质项目进行高效对接。
9月,美柏医健在波士顿等您,一起迎接这场2018年生物技术的盛宴!
https://bwb2018.mybiogate.com/register/,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参考文献:
1. Sci Transl Med.?2017 Nov 1;9(414). pii: eaao1690.?
2. Lancet.?2013 Jan 26;381(9863):295-302.
本篇作者:Pinepedia
过去是一个梦想成为生物学家的吃货,现在希望成为一个知识点全面的喜剧演员。
文章版权归【美柏医健】所有,欢迎转发,转载请参照“转载须知
投稿或应聘,请将简历发送到
相关链接
▼  点击阅读原文,注册参加BWB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