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贸易战是一个敏感又纠结的话题。敏感在于,它既影响家国大计,又牵涉所有个体利益。纠结在于,因为牵涉利益,故所有人都会从自身一孔立场去解读和发声,所以我们能看到民间舆论在“厉害了,我的国”,和“一无是处”的两个情绪化极端上嬗变游走,鲜有冷静长远客观专业的分析。有鉴于此,格隆汇特别组织了本系列专业分析,抛砖引玉,期待能推动对贸易战的理解与认识,真正众志成城,共度时艰。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圣经·传道书》第一章第九节
1930年6月17日上午,在白宫总统办公室里,美国第31任总统赫伯特·克拉克·胡佛忧心忡忡地在一份文件上签下了他的名字。“斯姆特-霍利关税法”,一份在当时被美国人民寄予厚望的经济振兴法案就这样正式诞生了。
该法案规定,为了保护美国本国的产业,美国将向1125种进口商品征收最高400%的关税!与之相比,2018年美国挑起的世界贸易战就显得有点小儿科了。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这份关税法案受到了绝大多数美国人,特别是社会底层美国人的广泛赞誉,胡佛总统的支持率也在不断攀升,而媒体对他的批评则主要集中在质问他“为什么没能更早地签署这份法案”, 但他们总是会在文末激动地宣告:“好在胡佛总统最终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然而,后来的历史现实却与美国人民最初的期望完全背道而驰,以致于多年以后,它成为美国贸易史上一个著名的典故——“an economic stupidity(一个愚蠢的经济行为)”。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改变了什么?它为什么会出现?它为什么会与美国人最初的期望背道而驰?它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何种影响?它对当下正在进行着的这场世界级的贸易战有何借鉴意义?带着这些问题,今天魔法师带着大家一起来认认真真地看一看88年前那场美国历史上最愚蠢的贸易战。
1
尽管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签署于1930年6月中旬,但实际上那场贸易战早在法案签署前好几年就已经开始了,至于那场贸易战的种子,则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悄然埋下。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是贸易战的阶段性结果之一,而非起因。
至于签署这一税法的胡佛总统,他其实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他的能力可以全面碾压唐纳德·特朗普总统。
(青年时代的胡佛总统也曾经是大帅哥)
胡佛总统原本是一位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矿业工程师,他从22岁开始涉足商界,在矿业、铁路、冶金等行业从业多年。1901年,胡佛还曾来到中国开采煤矿,并在英商开平矿务公司发行的股票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下面这张图就是胡佛总统年轻时在中国亲手签发的临时股份证明书。
(股票右下角总经理一栏的亲笔签名为——HC.Hoover)
作为企业家的胡佛相当成功,他在34岁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当时的美国大富豪,并且获得了全球同行的尊敬。在胡佛先生的前半生里,即便是竞选对手,都承认他在商业领域的成功无可指摘。
胡佛总统还是一位知名的工程学专家,他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主讲工程学,他的讲稿被汇编成《矿业原理》,成为当时流行的大学教材。
他还是一个著名的人道主义者,他亲自领导美国救济委员会,对一战后的欧洲进行了广泛的人道主义救援,并赢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崇高荣誉。
至于在从政经验上,胡佛的资历更远非特朗普可比。胡佛在成为总统之前,就是美国粮食总署署长,管理着全美国人民的口粮。他在任期间,大力鼓励粮食生产,采用自愿的办法成功削减了国内食品的消费量,稳定了物价。在胡佛担任总统之前,美国的家庭主妇都知道,所谓的“胡佛化管理”就意味着每个家庭的经济都会得到改善。胡佛署长政绩显著,因此参议院于1921年正式批准他担任商务部长,他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工作到成为美国总统的那一天。
1928年6月,美国共和党在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城召开全国代表大会,胡佛在第一轮投票中就以绝对优势获得了党内总统候选人提名。在之后的大选中,胡佛只作了七次演讲就以压倒性优势击败了民主党候选人史密斯,以444张对87张选举人票的成绩当选美国总统。与胡佛总统的竞选战绩相比,特朗普总统胜出的那场大选成绩单简直惨不忍睹。
在施政纲领上,胡佛和特朗普一样强调“美国至上”原则,他和特朗普一样宣称将带领美国走上荣耀的巅峰,他承诺就业率会不断提高,承诺“每个美国家庭的餐桌上都有鸡,他们的车房里都有两辆车”。胡佛和特朗普一样,拿下了美国的农业人口的票仓,他们都是德州红脖子大叔们的偶像;但胡佛与特朗普不同的是,特朗普在选举中受到了社会主流精英阶层的抨击,而胡佛则同时拿下了高知阶层、工商业主、华尔街大亨们的选票。
1929年3月4日,胡佛就任总统,《华尔街日报》在庆祝胡佛就职时说:“政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商业打成一片。毫无疑问,胡佛是一个很有活力的商业总统,他将是美国第一个商业总统。”
通过历史记录,我们看到的胡佛是一个受到全美拥戴的、深谙经济之道的、出身商界的、知识渊博又富有人道主义精神的共和党总统,无论能力、资历、威望,他都可以KO特朗普。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人物,为什么会做出发起贸易战这样的蠢事呢?这是一个问题,魔法师将和大家一起在后文慢慢去寻找答案。

1929年胡佛上任时,他接的是一手王炸的好牌。
胡佛的前任约翰·卡尔文·柯立芝也是一位共和党总统,他以少言寡语的秉性被人称为“沉默的卡尔”,但柯立芝总统是个讷于言敏于行的人,在任内政绩卓著。如果柯立芝总统谋求连任,那么胡佛将失去成为总统的机会,但柯立芝总统个人人生很不幸,他在任职期间连续痛失至亲,让他备受打击,已经没有心情连任了。在柯立芝总统任期即将结束时,他对媒体明确表示:“我不打算再干这个行当了。”记者们大吃一惊,缠住他问个不停,柯立芝冷冷地说:“因为总统没有升职的机会。”
(这位少言寡语的总统创造了著名的“柯立芝繁荣”)
柯立芝在政治上主张小政府,经济上奉行自由贸易,外交上奉行保守主义。在他任职副总统期间就奉行商业至上和贸易自由的原则,竭力让美国从一战的政治阵营中抽身而出,从而与世界各国都保持中立的贸易关系。柯立芝的做法取得了很好的实效,实际上美国就是在一战期间初步崛起,逐渐从一个二流国家成为了一个准一流国家,从而为后世美利坚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奠定了基础。
胡佛上任时,美国正处于一个经济非常繁荣、政治非常稳定、外交左右逢源的历史机遇期,美国人的自信心与荣誉感高涨,社会各阶层都自愿合作共同建设“美国制度”。胡佛鼓吹个人主义和机会均等,在谈论起美国的经济制度时,他的口头禅就是“完美无缺”,他多次向民众强调,“美国比以往任何国家都更接近于战胜贫困”。
然而他没有注意到的是,美国的农业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
2
翻开美国的历史,贸易战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从殖民地时代至今,美国人民发起过很多次贸易战,如果细心研究的话,人们会发现,美国的每一次贸易战都与美国的农业危机有密切的关联性。
比如,中学历史教科书里提及的“波士顿倾茶事件”,其本质上就是一场贸易战。
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的“自由之子”们乔装成印第安人潜入码头,将东印度公司运来的一整船茶叶倾入大海,以此来反抗英国国会于1773年颁布的茶税法。
(波士顿倾茶事件中的印第安人其实是白人假扮的……)
茶税法是什么?茶税法就是1773年英国政府颁布的新关税法。
当时东印度公司积存了大量的茶叶,而这家公司的性质类似于英国国企,所以英国政府为了挽救东印度公司,就通过法律手段,给予它在北美殖民地倾销茶叶的专利权——它有权免缴高额进口关税。为了保证东印度公司的利益,茶税法同时明令禁止殖民地贩卖“私茶”。这样一来,东印度公司的茶叶价格比所谓的“私茶”便宜了50%。“私茶”中有一部分走私品,但“私茶”不等同于走私品,实际上英国政府把除东印度公司销售之外的茶叶都划入了“私茶”范畴,这就导致北美本土的茶叶种植园主、茶叶经销商以及茶叶走私者纷纷破产。当时受创最严重的就是北美的农业人口,人们担心随着茶税法的推进,英国会对北美殖民地的所有农产品都如法炮制。
全世界的农业人口,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农民,还是德国的容克地主,或是种植罂粟的金三角农民,他们的思维方式都有其相通之处,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也都天然地倾向于简单粗暴,而北美山姆大叔们的思维方式也是一样的。于是整个北美群情激愤,午夜骑士奔走呼告,山姆大叔们时刻准备着要和英国人兵戎相见。
当时的北美殖民地根本没有实力和英国在经济上抗衡,谈判无法顺利进行,所以很快就不得不诉诸武力,于是尝试性谈判变成了波士顿倾茶事件,进而变成了莱克星顿的枪声,而这一枪就打出了一片新天地,一个全新的国家诞生了,它就是美国。
有了这样一段历史渊源,美国人对于贸易战的情感就变得复杂起来,这与美国永远不可能禁枪是一样的。如果没有民间持枪,莱克星顿的枪声就不会响起,这个国家就不会诞生,这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如果没有贸易战,波士顿倾茶事件就不会发生,这个国家同样不会出现。不同的历史经历塑造了世界各国人民迥异的民族性,而在美国一直就有以“茶党”为代表的民粹主义思潮,并且历经数百年也没有消除。
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就是骨髓里的烙印,它永远无法消除,每当历史进入轮回,这些远祖记忆都会一次又一次地被重复唤醒。所以每当美国的农业人口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自己的权利受到了漠视时,“茶党”这样的民粹主义就会崛起。
民粹主义者的利益诉求形式从来都是简单粗暴的,其表现形式在中国就是砸日本车,在美国就是发起贸易战。
1929年3月4日,胡佛总统上台时,美国的农业经济再次出现了问题,但与1773年的问题完全不同。1733年英国人是故意降低关税来倾销自己的茶叶,以冲击北美的农业,而1929年美国人手上有大把的农产品卖不出去,他们必须要找一个倾销市场,然而他们找不到。
找不到怎么办?打贸易战吧!
3
1929年前后的美国人认为,世界各国对美国的产品都征收了高额关税,这导致美国产品卖不出去,非常不公平。首先,他们要求其他国家对美国产品降低关税,但世界各国都不同意,导致降低关税的路走不通。于是,美国人很生气,开始调高自己的进口关税。
“高关税嘛!你们收得,为什么我们美国人收不得?要收大家都收,谁怕谁!”
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简单粗暴的思维方式是相当错误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美国收不得?
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了四年多,对欧洲经济造成了沉重打击。砸碎一个古董花瓶很容易,但你把碎片粘起来试试?建设的难度系数永远比破坏高许多量级,所以尽管战争在1918年就已经结束,但战后的重建仍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至于那个时代亚洲的情形,中国人都很清楚:当时古老的中国已经被一群臭流氓围殴了近一百年,家当被抢个精光;东南亚都是列强殖民地,政权尚且无法独立,经济独立更是不存在;而西亚的战乱从未停息;唯一真正崛起的只有东亚的日本,而当时的日本根本无意引领亚洲经济的大发展,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加入了抢夺资源的列强阵营。
当时的世界局势其实相当明朗:作为世界经济的三大引擎,欧洲引擎已经熄火了,亚洲引擎支离破碎,唯有美国引擎不但没有受到战争的侵扰,反而借着战争的契机实现了发展壮大。美国在一战及其战后的重建过程中大发横财,全美人民铆足了劲赚欧洲人的钱,欧洲要军火它就造军火,欧洲要粮食它就种粮食,产能飙到极限,经济显然是过热了。随着战争的平息,欧洲人开始重建自己的产业,而在这种虚弱的阶段如果放开关税壁垒,还谈什么战后重建?欧洲各国在当时唯有树立关税壁垒才能维持其本土产业的生存。
但是当时美国的主流民意并不在意这些,在普通美国人的思维里,邻居家的麻烦是邻居家的,和美国人不相干,美国人担心的是成吨的牛奶卖不出去,只好倒进下水道,这些损失怎么算?普通老百姓没有纵观全球局势的能力,这样想很正常,但作为引领世界经济的旗手国家的政府也这么想问题,这只能说是鼠目寸光了。
(成吨的牛奶被倾倒,美国农民很受伤)
世界各国不买美国货了,山姆大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1921年5月,美国各农业州的两院议员组成集团,要求政府立法保护农民利益。当月,美国政府召开特别会议,通过紧急关税法,对小麦、玉米、肉类、羊毛、糖等农产品进口课以重税。
1922年9月19日,美国国会通过福德尼-麦坎伯关税法,恢复了1909年的高额关税和早起的一些关税。例如,恢复对钢铁的关税,提高纺织品进口税。
秋风起于青萍之末,尽管这些事情在胡佛上任之前就已经有了一些迹象,但都还在可控范围之内,这些贸易摩擦并不等同于全面贸易战。然而,这些贸易保护措施并未起到实质性的效果,牛奶依然在流向下水道,美国人很着急。他们认为局面没有好转是因为贸易保护的力度还远远不够,于是他们纷纷建议美国总统:“我们一定要憋个大招,一举秒掉全世界。”
1929年的美国经济已经处于烈火烹油盛极难继的时期,高速运转的生产体系制造了大量没有市场的产品,大家都感觉快顶不住了。首先垮掉的就是农业,因为农产品在保质期上有天然劣势,高库存简直就是产业噩梦。农场主们很愤怒,他们纷纷要求美国继续提高关税,特别是农产品关税。
犹他州参议员、共和党人里德·斯姆特与俄勒冈州参议员、共和党人威尔斯·C·霍利都是美国贸易战的主战派,这二位于1929年4月就联名提出了关税议案,这就是后来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此举为二人在当时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甚至一度让他们误以为自己有望在下一个大选年参选总统,然而当潮水退去之后,他们成为了美国经济史上的一对笑料。
威尔斯·C·霍利(左)与里德·斯姆特(右)
1929年10月,纽约股市大崩溃,人类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一场大萧条拉开了序幕。
4
在大萧条初期,绝大多数美国人都认为大萧条与贸易战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因为贸易战来得太晚,而关税又远不够高,所以才会导致大萧条。
大萧条导致了大批企业破产,越来越多的人失业,就业人口的收入也大幅减少,社会怨气越来越重,民粹主义思潮愈发高涨,民间对于贸易战的呼声越来越高。1929年的美国因此进入了一个死循环。
当时不仅美国民间如此,就是美国议会里也一样如此。不光是农业部门要求贸易保护,工业部门也在叫嚷着贸易保护以刺激就业,参众两院每天都有大量的游说集团出没,议员们相互交易,互投赞成票,所有人都决心要把美国的贸易壁垒一直修到上帝的卧室里去。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930年6月17日,胡佛总统签署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该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890种商品税率增加,50种免税商品改为征税,只有极少数商品关税略有下调。农作物原料的平均税率由38.1%提高到48.92%,其他商品税率由31.02%提高到34.3%。根据美国1932年的进口情况看,实际上税物品的平均税率达到53.2%。
这一场贸易战至此走向最高峰,前方唯一的道路就是跳崖了。
早在1929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在美国众议院获得通过时,世界各国政府就对美国表示了强烈抗议,有34份正式的抗议以国书的形式被寄给了胡佛总统;
1930年,加拿大率先于16种产品上征收新关税,占美国输往加拿大商品总额的30%,随后加拿大开始寻求与英联邦更加密切的经济联系,以开辟新的贸易渠道;
法、英、德三国在抗议之后,立刻提高部分美国进口商品关税,其中法国最为彻底,高卢雄鸡把所有的美国商品轰出了法兰西的土地,算是作了一个干脆彻底的了断;
意大利对美国汽车的关税翻倍,直接让美国对意大利的汽车出口锐减90%;
西班牙政府公开宣布:“我们肯定会将美国汽车的关税调整得恰到好处,以保证美国汽车在西班牙一辆都别想卖出去!”
尽管当时世界各国之间矛盾重重,并没有形成任何针对美国贸易战的政治联盟,但英、法、德、意、日、古巴、澳大利亚、新西兰、墨西哥、瑞士等40多个国家对美国贸易战采取了反制措施,实质上掀起了一场波及全球的贸易反击战。
美国贸易战的后果非常严重。根据美国政府的统计,美国从欧洲进口的商品总额从1929年高位的13.34亿美元降至1932年的3.90亿美元,同时美国出口至欧洲的商品总额则从1929年的23.41亿美元降至1932年的7.84亿美元。
更为严重的是,美国发起的这场贸易战摧毁了国与国之间本就脆弱的信任关系,世界各国之间无法构筑新的贸易渠道,导致彼此之间的贸易壁垒都越来越高。简而言之就是,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变成了世界级的贸易战,贸易战的范围迅速扩大化了,所以在1929-1934年的五年间,世界贸易规模萎缩了大约66%。
(大萧条时代领取救济的美国人)
2002年,雅克布·B·马德森使用固定样本数据对17个国家的进出口情况进行评估,得出了1929-1932年间关税税率的提高和非关税壁垒的设置对世界贸易产生的影响。据他估计,世界贸易规模在1929-1932年的三年时间里实际上萎缩了33%,其中14%是由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下降造成,8%是由于关税税率的增加,5%是由于通货紧缩导致的实际关税税率的提高,6%是由于非关税壁垒的设置。而斯姆特-霍利关税法“高峰时期对3200多种进口到美国的产品和原材料课收了高达60%的实际关税税率”,这是之前税率的四倍。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虽然是在1929年股市大崩盘之后才通过的,但该法案的政治纷争是引发这次大崩盘的原因之一,并进一步导致1929年的衰退,最终成为加重大萧条时期不景气程度的重要因素。斯姆特-霍利关税法通过之时的1930年,美国的失业率为7.8%,而到1931年就升至16.3%,1932年达到24.9%,1933年达到25.1%。在当代的美国经济史领域,人们已经基本达成一个共识:1929年大萧条的成因非常复杂,斯姆特-霍利关税法也是其原因之一,该法案所代表的贸易战思维摧毁了国与国之间本就脆弱的信任和合作机制,进一步加速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萧条。
然而,那一场美国贸易战导致的最沉痛的后果其实还远不只是这些。随着全球贸易的急速衰退,许多国家的经济都濒临崩溃,民粹主义在全球横行,德意日法西斯势力崛起,国际争端越来越激烈,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这一场大规模战争把这个星球上大多数人口都卷入了战争的漩涡,造成的损失已经无法估量。
站在2018年的时间上反观1929年的那一场贸易战,我们很清晰地看到,它既没能保护美国的经济,也没能保护美国的人民,它反倒是间接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火药桶提供了一小股引线。
贸易战的问题应当引起全球所有人的高度警惕,我们一定要警惕那只蝴蝶看似脆弱的双翼,它很可能会掀起一场龙卷风,把所有人家的饭桌都掀翻在地,因为在贸易战里,根本不存在赢家这回事。
5
在1910年代,美国人可能没有充分地意识到经济过热的问题,但在1920年代,美国已经有不少人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他们都在竭力地避免贸易战的发生。
在斯姆特-霍利关税法通过之前,弗兰克·格雷厄姆、保罗·道格拉斯、欧文·费舍尔、詹姆斯·TFG·伍德、厄恩斯特·帕特森、亨利·席格、弗兰克·陶西格和克莱尔·威尔科克斯等人组织了1028名美国经济学家,大家联名签署了一份请愿书,请求胡佛总统否决该项法案。
汽车业巨头亨利·福特在白宫花了一整个晚上力图说服胡佛否决该项法案,他称它为“an economic stupidity!”
JP摩根的首席执行官托马斯·W·拉蒙特说:“我当时就差跪下来乞求赫伯特·胡佛否决愚蠢的霍利-斯姆特关税法案了!”
然而这些有识之士都未能将被疯狂的民意裹挟着的胡佛总统从深渊里救出来。
签署这份法案的胡佛总统在后来的历史中被美国人反复批判,人们认为他头脑混乱,误判了形势,低估了贸易战的后果,导致了世界经济的崩溃。但是,如果我们穿越到胡佛所处的年代,我们会发现,他其实是精英中的精英,他所作出的决定完全顺应了当时的主流民意,他不但不是一个刚愎自用的独裁者,反而曾是一个广受赞誉的美国英雄。
那么,胡佛总统自己就没有意识到关税有问题吗?其实真相是很让人惊讶的。
胡佛总统在1929年上任之初曾想调低关税,降低贸易壁垒,在这一点他与特朗普总统完全不同,但是胡佛调低关税的设想未能成功。
胡佛总统的运气实在很糟糕,他上任才半年就遭遇了史上最惨痛的股市大崩盘,遭遇了随之而来的经济大衰退,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失业潮。上帝没能给他预留足够的缓冲期。
在那些让他焦头烂额的日子里,选民们都在呼吁调高关税壁垒,兑现政治承诺。大家都希望自家餐桌上有着热气腾腾的烤鸡,车库里停着两辆以上簇新的汽车,同时农场里的牛奶没有库存,海外订单雪片一般飞来,美国的所有商品在全球供不应求,然而那是一个根本不可能存在的“美国梦”。然而人们不愿意醒来,他们要求胡佛总统一定要带领他们圆梦。
汹涌的民意,愤怒的人群很快将理性的声音湮没,参众两院都要求总统顺应民意,加大贸易战的力度。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之下,他签署了新关税法案,这件事成了他后半生最后悔的事情。是的,他很后悔,他刚签字不久就后悔了。
1930年12月2日,胡佛总统在国情咨文中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经济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胡佛总统大声疾呼,希望全社会团结起来,互帮互助,共赴时艰,然而此时根本没人愿意听他说话了,人们只知道自家的餐桌没有鸡,车库里没有汽车,而明天早上醒来的时候他们可能就已经失去了工作。
为什么胡佛总统会在上任之后不久就迷失了初心?对于这样一位历史人物,魔法师认为,我们应该有理解之同情,他所处的时代变化太快,局面瞬间飞流直下,他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最后失去了理性判断的能力。正如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他的著作《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书中所写的:“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之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而当一个群体存在时,他就有着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
勒庞是对的,可怜的胡佛总统本是一个卓越的人才,但他在持续高压之下,终于心理崩溃,继而昏招连发,让美国在贸易战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到后来罗斯福总统上台推行“罗斯福新政”才真正出现转机。
赫伯特·胡佛是一位非常倒霉的总统,除了他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美国人曾听到过更热烈的赞颂或更尖刻的批评。他在1928年以压倒性优势当选美国第31任总统,然而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这位世界闻名的英雄竟在自己的国土上变成了替罪羊。时至今日,人们仍不免将胡佛与20世纪30年代的那场大萧条联系一起,认为是他让几百万美国人丢了饭碗。
6
结语
尽管在1934年前后,世界各国已经开始先后意识到症结所在,但由于世界各国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差异,大家都已经无法回到从前了。世界各国对美国贸易战的反制一直在持续着,并且愈演愈烈,最后全世界眼睁睁看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列车翻了车——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然而所有人都无力阻止。
1944年二战接近尾声,盟军在各大战场势如破竹,人们都知道战争很快就会结束了,这是一个能让全人类喜极而泣的消息,然而痛定思痛,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在思索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不让后人重蹈覆辙?
1944年7月1日,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镇召开会议,宣布成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前身)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这意味着多国贸易协定体系开始出现,人类正在想办法降低贸易战悲剧重演的风险。1945年12月,全球所有主要国家都开始大规模削减关税。人们已经意识到:地球是一个大家庭,世界和平需要所有家庭成员和谐共处,所有的利益纷争都应当通过多边谈判的方式去协调解决,简单粗暴的民粹主义思维方式只会导致悲剧。
1929年9月27日,美国作家海明威出版了他的代表作《永别了,武器》。海明威对当时充斥美国社会的各种民粹主义叫嚣深恶痛绝,他在这部名著中,以无比沉痛的笔调写道:“在战争中我观察了很久,并没有看到所谓的神圣、光荣的事物。”、“这个国家里有个统治阶级,愚蠢,它什么都不懂,并且永远不会懂!战争就是这样打起来的!”
2018年,美国再次对全世界发起了贸易战,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魔法师希望全世界人民都要高度警惕这一危险的现象,因为贸易战里不会有赢家。希望大家牢记历史,牢记教训,抵制民粹主义,摒弃冷战思维,用理性的光辉指导我们的行为
【作者简介】
阳光下的魔法师 | 格隆汇·专栏作者
中国经济观察者,非知名A股价投
【精华推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