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片场学院
专业的影视教学平台
01
#悬念#
这个标准的“卧轨”姿势使大多数观众立时震惊,然而他仅仅是在伏地听声——动作的相似性带来悬念和戏剧效果,他并不是“俯首贴耳”,而是准备行动。
02
#奇观#
马拉火车,落后的车头拉着先进的车身,无论如何也跑不出火车的速度——既然“头”已经落后,是否得考虑“换换”了。[注:“马拉火车”并非姜文创造,1881年,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并使用了中国制造的第一台机车头——“龙号”蒸汽机车头。通车没多久,清廷便以“机车直驶,震动东陵,且喷出黑烟,有伤禾稼”为由,下令禁止使用机车头,换之以驴马拖载,时人称为“马车铁路”。]
03
#奇观#
坐车火车吃着火锅还唱着歌,原来火车的蒸汽隆隆竟然来自这个大烟囱。
04
#隐喻#
麻匪首领们的脸上都带着标有麻将一至九筒的面罩。
05
#隐喻#
五色旗的造型为九星九箭,在每支箭的首尾各有一个圆形——每支箭顶端的圆形如脑,底部的圆形如心,他们并不是一心一意、齐心协力,而是9心9意。
06
#文字#
“鹅”城——鹅,被认为是人类驯化的第一种家禽,中国家鹅来自于鸿雁。推“鹅”为一城之名的城中百姓亦被驯化,由原本的“喜结群”(团结就是力量)的鸿雁,“进化为”愚蠢、懦弱的大白鹅。
07
#隐喻#
黄老爷百忙无暇,来的只是座椅上的一顶帽子——“屁股决定脑袋”,指官员的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只考虑个人利益或者部门利益。
08
#道具#
背景处的油灯——姜文扮演的这位麻匪头子并不是省油的灯。
09
#文字#
两人谈论着赚钱的事,手指着那顶帽子,背景处的牌子横倒着,只有“静”字正立着——规矩是“他”即黄四爷订的,没什么好商量的,只能默默接受。两人错着身而并没有面对面,显示出意见相左。
10
#文字#
姜文上任后第一次出现在城中街道中,站在通缉令旁——内心独白“我可不是什么县长,我就是麻匪头子张麻子”,以黑对黑。
11
#文字#
肇事者嚣张地抓着受害者,两侧的牌子上都写着“肃静”——以暴力压制言论。
12
#画框#
教头抓着受害者,手臂与身体形成画框,师爷被“夹”在画框中,低着头说“有冤的说冤”——教头的“气场”形成巨大的压力,将师爷束缚起来。
13
#隐喻#
“县长”正在大讲公平,背后的徽标只剩下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部分——“人人”平等。
14
#道具#
六爷其实并不是张麻子的儿子,张麻子“答应过他(六爷之父),要让你有出息”,六爷的身旁有一支蜡烛——靠六爷来延续香火。
15
#道具#
六爷挥动匕首,背景处是一支蜡烛——无明业火;延续的香火。
16
#隐喻#
六爷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竟然剖腹验食,他的墓碑是手势6——6往往代表着“顺其自然,顺理成章,一切皆顺”,但6的总象却是“坚刚硬朗,自视甚高,为人固执,不懂妥协。”。一切顺着“规矩”行事而不懂妥协,其结果只能是自我牺牲。
17
#遮挡#
他若有所思,百叶窗遮挡在他的面前——他的心底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18
#道具#
三只酒瓶,两只靠近,一只远离——此刻,黄四郎与师爷的思想一致,都为了赚钱;与张麻子的思想相左。
19
#隐喻#
师爷戴着两顶帽子,县长空着脑袋——师爷早想“恢复正身”抢占县长的位子(官帽)。
20
#道具#
一筒——标靶。
21
#道具#
张麻子问师爷“我问你呢,谁是县长?”,背景处有两支蜡烛——天无二日,谁将熄灭?
22
#隐喻#
夫人的墓碑是一个抽象的“8”,除了具有三围的象征意义外,“8”有发家、发财、发展等吉利、美好之意,但同时也有“暴发”、“突发”之意,此外还有“分别”、“分离”之意。
23
#道具#
老五带上了老大“九筒”的面具——篡位夺权的野心昭然若揭。
24
#道具#
假麻匪对民女施暴,却将男人按住,把“标签”贴在他的头上——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25
#奇观#
人肉自行车——皆有好感,三人同行。
26
#数量#
“车”上的美女笑容灿烂,背景处的留声机竟有两只大喇叭,烛台也皆为双数——心花怒放,对两人皆有好感。
27
#戏仿#
这个镜头戏仿了《巴顿将军》的开片镜头,但,旗帜不是一面,画面下半部分为全黑——1城(中的帮派)已分裂;2(前途)一半是黑暗。
28
#隐喻#
九筒面具被张麻子亲手烧掉——浴火重生。
29
#奇观#
满地雪花银,穷人却不敢捡——革命不是施舍穷人,而应先除恶霸。
30
#道具#
黄四爷手中摇着鹅毛扇,口中念叨着草船借箭——自比诸葛亮,即将上演空城计。
31
#隐喻#
麻匪们在马上振臂高呼“杀四郎,抢碉楼”,百姓们却没有动静,房檐上的装饰物马匹仅仅晃动了几下。
32
#隐喻#
鹅群在盲动——百姓亦如愚蠢、懦弱的大白鹅。
33
#隐喻#
子弹在铁门上没有打出一个漂亮的惊叹号,而是打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这场革命似乎并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充满了疑问。
34
#色彩#
黄四郎的替身被抓住,被抬上“绿色”的台子——绿色代表希望、生机,革命大有成功的希望。
35
#隐喻#
台词中的“五代家业”,将这个场面安排在“非当代”也是智慧的体现。
36
#隐喻#
革命成功,几个兄弟却辞别大哥,要去上海——几个兄弟与大哥的思路完全相悖。重返上海似乎代表着“重新寻求真理”。
37
#隐喻#
坚不可摧的碉楼终究被炸毁——旧秩序完全被破坏。
38
#隐喻#
轰轰烈烈一场之后,依然是开片时马拉火车的镜头——周而复始,一切似乎都没有改变。台词“去上海还是浦东”,在这里显然不是地理的范畴而是观念的范畴,“上海”代表重新寻求真理,寻求的初衷;“浦东”则代表着把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先放一放,发展才是硬道理。
39
#隐喻#
麻匪首领骑在马上,目送马拉火车渐行渐远——热闹过后归于寂寞,他脑中浮现着子弹打在铁门上所形成的巨大的问号,周而复始?似乎唯有革命之后继续革命才行。
要成为一个电影人,拉片无疑是最有效的基础学习。
为了帮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电影语言,更有效地去跟幕后的创作者交流,或者直白地说——更懂电影,杨超与新片场学院合作的电影拉片课程《导演思维看电影》目前已经正式上线了。

在这门课程中,杨超导演将会用十大专题来解读十几部经典电影,挖掘视听语言的底层逻辑,告诉大家如何看懂导演每一个镜头意图的秘密。
拉片,是一条捷径。

无论你是电影发烧友还是影视从业者,无论你喜欢商业大片还是小众文艺片,拉片都是最快、最简洁的方式,让你学到电影最有用、最难理解、最传统、最经久不衰的那些重要知识。


NEW
戳二维码了解课程详情或点击【阅读原文】
立即购买
你可能还想看:

戳原文,更有料!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