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本期来到“校长堂”的是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校长李海林。在接受外滩君采访时,他强调当今教育过于功利,作为教育者,我们更多地应关注孩子身心健康问题以及个性化的发展。在视频中,他谈及好的教育应给到学生更多选择,而我们却无法提供给孩子可选择的教育模式,甚至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做出选择。这位跳脱出公立体制的校长,在民办双语学校中,产生了怎样的思考,一起来看看他的教育观。
摄影丨晓黒
文、编辑丨李臻
与充斥汽车轰鸣声和匆匆行人的城市不同,崇明岛是安静的。路上车不多,跑起来时速可达最高限速100km/h。车窗降下后闻得到田野气息,伴随着鸟叫声叽叽喳喳扑面而来。此行从上海市区到崇明,目的地是岛上的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探访这所位新学校的校长李海林。
到达新纪元双语学校后,外滩君体验到这是一所有“人情味”的学校。
因正值课间,教学楼休息区,一位高中生正弹着钢琴。隔壁,三五个学生围着心理老师有说有笑。外滩君走过去,孩子们微笑着向我打招呼道“老师好”。
可能因为地处崇明的优势,校园里设有几处小动物之家。有鸟、兔子、小猫等等,据招生办老师介绍说,一到课间就会有学生来看小动物,遇到下雨天,大家还会合力把猫舍搬到走廊避雨。
外滩君正参观着学校,远处听到几声“校长伯伯好!” 转眼望去,是李海林校长正朝我们过来。
李海林校长
就如孩子们称呼那样,李海林十分亲切。看着自己“一手打造”的学校,又忍不住介绍了起来,“这块沙地是为了给孩子们玩的,当时查了好久,最后才找到越南有这样的沙粒,它只有米粒大小,形态是卵形,这样孩子们即便扔起来,也不会打伤自己。最重要的是这种沙子含铁量高,对孩子身体有好处。”
这听起来似乎已经很完美了,不过李海林话锋一转,说起了“痛处”,“只可惜当时没买到白色的,不然就更美了,有精力的时候我一定把它全换了。”
玩沙的孩子们
就像这样,学校所有的细枝末节都需要李海林操心,他会定期更新自己的“建校日记”,总结工作。但他说,其实更多的是发牢骚,总结自己哪些地方失败了。李海林把日记刊登到微信中,他笑称是为了“圈粉”,想让家长了解他的教育理念。
自由的教育、艺术的气质、缓慢的节奏,这就是我总理念。”李海林说道。
确实,办好一所新学校肩负很大的压力。尤其是自李海林83年大学毕业,前30多年教全都任职于公办体制内学校,先后出任岳阳市教育局副局长、上海洋泾中学校长、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
放弃这些头衔,出任双语学校校长,李海林有过犹豫,但他也庆幸说,“这是一个机会,我可以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办。恐怕中国教育,有我这样机会的人并不多。”
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
01
关乎心理健康的教育
外滩君问李海林,自由的教育和艺术的气质似乎不难理解,但什么是缓慢的节奏呢?他向我分享了一个故事。
曾经在某次会上,李海林校长跟家长做过一项测试,测试题目是,在下面几种问题中,你最不愿意哪种状况发生在孩子身上?
第一是行为规范问题;第二是思想品德问题;第三是心理健康问题;第四,学习成绩不好;第五,人际关系处理不佳。
结果是,到场的家长没有一个人选择学习成绩。
其实每个家长心里都清楚,一个孩子是否成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成绩。但为什么在实践中间,往往把最重要的都放弃了?
李海林说,改革开放三十年,整个民族都在奔跑,在奔跑过程中产生了两个结果,一是遍体鳞伤,二就是对内心世界的忽略,只关注如何向前。
“现在我们谈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是空话或口号,但实际心理健康哪里能是一句空话。”很多时候,孩子的学习成绩可能只是短暂地下降,但心灵受到伤害影响一辈子。
因此,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之前,李海林更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他认为,如果两者高度冲突,那宁可成绩稍放缓,降低要求也不会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这也就是他所说的缓慢的教育。

图书馆

李海林认为有心理问题的孩子是由两个方面造成的:第一是他的原生家庭;第二是他中小学时代的学校。”
在新纪元双语学校里,学生犯错误会受到批评,但这一天之内,批评他的老师一定要拥抱这个孩子一次。异性老师握手或者陪孩子走一段三分钟的路程,这三分钟不讲学习、不讲德育,只跟孩子讲故事、聊好玩的事、聊今天发生的事情。李海林特别强调说,“我们还具体规定过拥抱的姿势和力度,当需要安慰的时候,别人象征性的身体接触或轻拍是没用的,一定要有力度。” 
那么在没有高压的情况下,学生的成绩怎么提高上去呢? 李海林提到了两点:
第一点是激发孩子的兴趣,尽可能要给孩子传递有意思、他们感兴趣的知识。因此,李海林把“孩子们是否喜欢一堂课”定为对老师教学的评价标准。
第二点是提高老师的学术根底。教学过程中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学生都听得进去。只有老师的学术水平提升了,那么他在课堂里做的每一件事都会有含金量。
02
当前教育模式无法适应学生发展
当然,产生这样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与体制有关。
在公立体制内30多年,李海林发现,公办学校存在的最大问题不是老师、校长理念不好,,而是整个公办学校上了一辆战车,这个战车一开后停不下来,核心就是竞争,学生与学生之间竞争、学校与学校之间竞争。

李海林校长接受外滩君采访

“绑在这个战车上面,最大的追求是我的学生此时此刻考试成绩比你高,”李海林不避讳地说道,“我之前也是这样做的,不是我的理念不新,而是只能这样做。学生可以上一个比较好的大学,我对他的责任就结束了。”
但其实,教育者需要思考的远不止当下,更多的是孩子20年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子。李海林说,“现在,仍然有很多学校,它们只对孩子的当下负责,但不对孩子的一辈子负责,学生来了,按照标准学习,至于孩子是什么样的性格,擅长什么、喜欢什么,全都不管,我们称之为流水线式的教育。” 
但教育本身无法通过竞争来判断好坏,因为每个人的发展方向不同。学校不应该固化,对一部分特殊的学生来说,学校应该按照他的需要来设计规章制度。
李海林介绍道,“我办学的模式、规章制度和标准,会随着我的学生的智能多样化来随时进行调节,课表每半个学期一变,现在已经做到了跨年级选修课,甚至有小学生和初中生在一起上课。”

正在上手工课的孩子们
这就是李海林校长口中自由的教育,他说,只有把学校打开,才能把孩子们打开。“我一直告诉学生们的是永远没有最好的自己,你们只需要和自己比,是否做了最好的自己?今天有没有比昨天进步?”李海林说道。
李海林认为,教育的本质不是“改造”而是去“寻找”,这里的“寻找”指的发现孩子的特长和优势。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应该满足每一个孩子的发展需求。
03
不要盲目给孩子贴标签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李海林认为,切忌盲目给孩子下定论、贴标签。不要因为一件事,就判断孩子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正常成长过程中,急于给孩子下定义,可能带来的结果是让孩子失去目标、失去理想、失去学习动力。
李海林在这里举了一个例子:
之前在学校里,一个孩子去到了好朋友的寝室,寝室里没人,但他发现好朋友桌子上有一包零食,就拿出来吃了,吃着吃着就回自己寝室去了。
后来,老师了解情况时,第一句话就是“某某同学你偷了某某某同学的东西是吗?”。
“这时千万不能用‘偷’字,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是因为他可塑,我们可以告诉他未经他人允许拿走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但你不能说偷,因为在他的意识里还有没偷东西的概念,还无法判断是非时,就被贴上了偷东西的标签”。李海林说道。
孩子对一件事情理解,有时候就是来自成年人说他是什么,他就真的去做,他会认为,自己已经被认为是学渣,不管怎么努力,永远都是学渣;已经被认为我是偷东西了,那就干脆做个小偷。
这里有一个理论叫“罗森塔尔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某个学校里做了一场测试,测试结束后,他并没有看学生们题答得怎么样,随机点了几个孩子说他们智商很高。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又来到这所学校,再去测试,发现被点名的这几个学生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在正面的暗示下,学生们有可能会学得更好,但反之,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当我们给学生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时,已经对他们的未来下了结论。
或许孩子长大以后很有可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甚至有非常好的品质,却因为过早的被贴上了一个“学渣”的标签,让孩子失去了动力。
“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导致一种结果是,孩子小学成绩不好,只能进不好的初中,初中成绩不好,只能进不好的高中。”李海林说道,“贴标签是现在教育中的一颗‘毒瘤’。我们的重点学校制度就存在这样的问题,问家长你孩子在那个学校读书啊?他回答,我孩子是重点高中的学生。”
所以,李海林认为,在孩子的学生时代,如果孩子没有犯什么原则性的错误,教育工作者或者家长是否可以暂时搁置孩子发生的一点小情况。
“不要轻易下判断你的孩子是坏孩子还好孩子,是品德不好的孩子还是品德好的孩子,因为他一切都未定,如果都定了那他还叫学生吗?”李海林反问道。
点击下图,了解外滩教育VIP更多福利
点击关键字阅读外滩教育3000+篇优质文章
——————
点击阅读原文,进外滩教育微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