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1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免费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Ezreal
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但强者却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楚春宴读音频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标签。
过去的四十年,见证了沧海桑田式巨变的中国,只能用一个“快”字来形容。
一切都太快了。快到进城的“拼一代”只能骑在共享单车上,望着“拆二代”开着他们的保时捷绝尘而去;
快到普通人只能远远看着先富者的背影越来越远,并且明白自己穷尽一生也追不上他们的脚步。
于是越来越多人把当下的迷茫和对未来的焦虑,往后回溯到自己的原生家庭。
“输在了起跑线上…”
“做得好不如说得好,说得好不如嫁得好,嫁得好不如生得好…” 
在网络上,他们把生得好的王思聪捧成了“国民老公”;在现实中,他们满身负能量,最热衷的事是冷嘲热讽。
不止对暴发户和拆迁户,他们嘲讽身边所有过得比自己好的人。
怨天尤人却不思进取,他们习惯于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于各种外因。
如果你执意拆穿他们一层层的借口,就会看见原生家庭是他们最后,也最坚固的挡箭牌。
01
  • 成绩太差,是因为爹妈没文化。
上个周末,因为家族私事我回了一趟老家。
在家庭聚会上,姑妈刚参加完高考的儿子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
小表弟一直抱着手机在玩王者荣耀,大家问他考得怎样,也没能让他从游戏中抽出身来。
“算了,考完回家对我们都没说。问急了,就离家往外跑。”
姑妈一个劲地摇头,暗示我们别问了。
“看样子是考得不好,没办法,平时成绩就那样。我们也想通了,他要是想念,就给他复读;不想念,去读个大专或者出去打工,都随他。”
散席之后,我瞄了个空挡,私下问小表弟可有什么打算。
“不知道呢,等成绩出来再说吧。”
“他们天天就知道嘴上叫我念书,实际上什么都帮不了我。自己都没上过大学,对他们一问三不知,有什么用吗?像我们班长,他妈就是学校的老师,从小就会培养,成绩才那么好的。”
我一时语塞,原本还打算跟他讲几个寒门苦读、出人头地的例子,看着他一脸的不屑只好放弃。
一个十八岁的青年,本该是人生中最昂扬进取的年纪,却早早学会了逃避,把读书的失败归因于原生家庭,归因于父母没有文化不会教育。
我不敢想象长大后的表弟,该如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生存?只好笑着反问了他一句:
“我记得姑父、姑妈都不会打游戏,你王者荣耀怎么玩得这么好?”
02
  • 工作不好,是由于父母没关系。
单位请的保洁大姐,最近愁眉不展。那天在茶水间闲聊时,她道出了隐情。
原来大姐的儿子,马上就要大学毕业,可是工作却一直没敲定。
“他想留在上海,可找到的工作工资都太低了。上海的房价那么高,他说公司开的工资连房租都付不起。”
“那怎么不叫他回来?现在我们这样的二、三线城市,发展速度比大城市还快。”
“我也想让他回来呀,可电话里他都说了,回来也没用。我和他爸都是下岗工人,没关系没门路,他说越是小地方越靠关系。”
大姐言谈间的焦虑和无奈,让我看到了又一颗“可怜的”天下父母心。
我不知道大姐的儿子,最终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但这些年,却眼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纷纷丢掉了对于成功本身该有的尊重。
他们不只是看不起暴发户和富二代,甚至对其他人凭借努力获得的成功都开始不以为然。
他们习惯从“阴谋论”的角度看待问题,总觉得别人的成功一定是有贵人相助,或者就是有不可见人的幕后交易。
然后潇洒地回过头来,把自己的失败甩锅给时运不济,甩锅给原生家庭。并且信誓旦旦地说,如果自己的父母或亲戚有这种关系,保管比谁谁还牛一百倍。
03
  • 找不到对象,是因为出身在单亲家庭。
有位心理咨询师曾经在微博上分享过一个咨询案例。
28岁的四川姑娘小爱,幼年时父亲便不幸离世。为了全身心抚养孩子,小爱的母亲没有再婚。
但是单亲家庭的背景,以及仅靠母亲一人独立维持的贫寒家境,还是给小爱的成长带来了诸多困扰。
“因为家境不好,上学时经常拖欠学费,被同学们笑话,导致我很压抑。跟同学关系处不来,变得自卑,有些孤僻不合群。后来上了高中、上了大学,一直交不到真心朋友,害怕别人了解我的家庭和过去。”
“因为小时候没有被善待过,所以现在看不惯别人好,嫉妒心强,还很敏感。我感觉自己没有包容心,有时候对方无意的行为,我却觉得是在故意针对我。工作后试着交往过一个男生,但是我太敏感了,打心底不信任他,所以很快就分手了。”
小爱的遭遇当然很值得同情,其实许多在单亲家庭,或者父母关系长期不和的家庭长大的孩子,都容易在感情中产生信任危机。
然而残酷本来就是这个世界真实的一面。

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但强者却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
当你意识到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负面影响时,是奋起反抗开辟命运的新天地,还是自甘沉沦随波逐流,把原生家庭变成自我催眠的借口,才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分水岭,也才是一个人是否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
04
  • 原生家庭,不是成年人失败的挡箭牌。
豆瓣网上有个人气小组,名字叫做“父母皆祸害”。
这个小组的成员有一项共同特征,那就是习惯性将自己的人生困难和问题,不分青红皂白地归咎为原生家庭的影响。
在这种网络热潮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推波助澜下,“原生家庭决定论”成为了一代年轻人逃避自我、嬉戏人生的万能挡箭牌。
可是,原生家庭的能量真的有那么大吗?
心理学家唐映红说过:“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儿童期和青春期。进入成年期,个体面临着自己选择自身成长人生历程的情形,此后的人生轨迹和状态就不能简单地归咎于父母。”
无独有偶,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心理学家加梅齐和鲁特,通过对儿童抗逆力的追踪研究发现,家庭环境因素对一个人成功与否并没有决定性影响。
实际上,这个世界根本就不存在所谓完美的原生家庭。
农村家庭欠缺开阔的视野,工薪家庭不够物质的富足,小康之家未必承担得起名校名牌,事业有成的社会精英,可能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
王思聪还曾在接受采访时公开说过,“我是父母创业的牺牲品”呢。
北大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李松蔚说过这样一段话:
“发现自己被原生家庭伤害的人,其实已经好了。所有对原生家庭的批判,一旦发生,就代表着原生家庭的魔咒已经破除。
这不是诡辩,在原生家庭中的逻辑就是这样:知道自己有问题,就没问题。在原生家庭这个框架下的病人逻辑是:病的时候,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病。等病好了,才知道自己曾经病过。”
一个时常将原生家庭挂在嘴边的成年人,与其说是“原生家庭决定论”的信徒,不如说是不敢直面自己失败的人生懦夫。
他们把原生家庭当作麻痹自己、逃避现实和责任的挡箭牌,只是因为这块挡箭牌够好用,也够坚固。
甚至你永远也无法拆穿他,因为你也永远也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他们真正缺乏的,是面对失败的勇气,是对于成功的尊重,是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普世价值观。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