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午11时,广州白云机场,一名中年男子手抱鲜花,在接机口等待着。
他有些紧张,汗水从额头滑下,但不时的原地踱步显示出了掩饰不住的兴奋。
这不是什么“中年追星”的故事,在机场焦急等待的中年男人名叫梁华,他只是来接自己的女儿。
大约一个小时过后,18岁的女孩中凤敏走出通道,她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父亲。
“爸爸,我回家了!”哽咽的女孩扑进父亲的怀里,父亲也紧紧抱着自己的孩子,泣不成声。
只是一个简单的拥抱,他们却等了13年。
“我绝对不是被父母抛弃”
女孩名叫中凤敏,美籍华人,今年18岁。
“中凤敏”这个名字不是她的本名,是福利院为她起的,而自己原本叫什么,她也不记得了。不仅如此,家在哪里、爸爸妈妈叫什么,她也通通不记得。
但有一件事,她自5岁时一直记挂着:要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这也是十几年来埋藏在她内心深处的一个愿望。
原因很简单:在她尚存的记忆里,她清楚地记得,自己是走失的,而不是被遗弃。
但要实现这样一个愿望, 对于当时5岁的中凤敏来说,太难了。
没有父母和自己名字,也不知道家在哪里,唯一有效的信息是,自己是到了广东中山东凤镇的第一天就走失了,而她出门,是因为想自己爸爸,要去找他。但就这一点,她也没有办法传达出去。因为小时候的她只会雷州话,对她来说,中山的广东白话和普通话,根本就是另外一种语言。
这样幼小且懵懂的中凤敏,根本没办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在被好心人送到派出所后,又被送往中山市福利院,之后五年中辗转于寄养家庭与福利院之间,2012年的时候,她被一对美国夫妇收养了,有了一个新名字,凯莉·凤敏·鲍韦尔(Kylee Fengmin Bowers)。
带着未实现的愿望和对未来的忐忑,12岁的凤敏飞去了大洋彼岸。
养父母对这个小女儿很怜爱,因为他们以为她是被遗弃的。直到半年后,养父母才知道了事情的真实情况。
那时候的凤敏已经可以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了,有一天,她手指着自己的脚说:“坏脚,坏坏脚,坏蛋脚。”
养父母十分不解:“为什么这样说?你的小脚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小脚呀。”
“因为这双坏小脚把我带走,从此离开了我的家。”她这样回答。
尽管心中有牵挂和郁结,但还是要适应眼前的生活。
刚到美国的第一年,因为语言不通,她只能跟着四年级的孩子一起上英文课,但数学却能轻松跟上六年级的进度。在疯狂恶补英语、克服了语言困难之后,凤敏在数学和绘画方面的天赋逐渐显现了出来。
对于美国同学来说最难搞懂的微积分,凤敏却能轻松搞定。她和另一位中国留学生一起,轮流当着这个科目的第一名。
而喜爱画画的她,也逐渐确立了自己的志向,慢慢描摹出未来的样子。
中凤敏的练习油画
中凤敏眼下的生活一帆风顺,未来也光明可期,但她却始终没有忘记那个小时候就立下的愿望。在接触了互联网之后,她就一直悄悄关注着“宝贝回家寻子网”以及网站相关的动态。
但她始终没有勇气迈出那一步,因为她不知道养父母是怎么想的。
在思念的煎熬之下,她终于鼓起勇气和养父母商量这一切,幸运的是,她得到了支持和鼓励:养父母建议她与中国的同学朋友以及福利院保持联系,也会帮她想办法寻找亲生父母。
今年2月,凤敏终于在宝贝回家网站上进行了寻亲登记。
4月24日,她通过微信向《中山日报》求助,想要通过媒体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次日,《广州日报》的头版上,就出现了“美籍女孩寻亲”的消息,随后凤敏的故事也被多家媒体报道。
寻亲消息,占了头版一块小小的版面
A06版的详细报道
中凤敏本来想,不管要等到多久,她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但没曾想,喜悦就这么快就砸中了她:不到半个月,就有了好消息。
美国,5月3日上午10点,她的微信上跳出一条消息,对方申请加她为好友,地点显示是湛江。
13年如一日,寻找女儿
中国,5月3日深夜,43岁的梁华终于按下那个键:添加Kylee Bowers为好友。
几分钟之后,提示验证通过,梁华更加紧张了。
他在微信里输入,打了“孩子”两个字,删掉;打了“你好”,犹豫了下还是删掉,反反复复几次,他终于编辑好了自己要说的话,点击“发送”:
“靓女,有些事我想问你。”
*广东话里,“靓女”指年轻女性。
“你的头上是否有两个旋儿?”
“鼻尖上是否有颗小痣?”
“你记不记得小时候曾经在家门口的戏台上摔伤胳膊脱臼?”
……
梁华把他记得的、关于女儿的一切信息,连珠炮一般向微信那端发问。
微信那端,中凤敏正在课堂上。手机在她手里震动着,提示着消息来了,而看到消息的瞬间,她也随着手机一起颤抖着:每个问题都正中红心。
她趴在课桌上,突然哭出声来。
“你就是我父亲。”看到这条消息的梁华,再也难以克制自己的情绪:时隔13年,他终于“找到”了女儿,虽然是在手机的另一端。
当晚,父女俩见面了——以视频的方式。手机两端的人都泣不成声,中凤敏不断向梁华表达着自己的歉意:“我很崩溃,记不得你的样子。”梁华则告诉中凤敏,她不是中山东凤的孤儿,她有三个弟弟妹妹,她的名字叫梁晶浪。
“是我女儿,我敢肯定。”梁华在家中拨通了媒体的电话,向媒体发出认亲的请求。
5月9日,佛山顺德警方对梁华夫妇的DNA样本进行了检验,当天通过技术比对,就确认了梁华13年来一直找寻的孩子“梁晶浪”,和寻亲的美籍华人是同一个人。
13年后,女儿“失而复得”,梁华首先感激的是那条转发:住在顺德区杏坛镇的梁华,看到了远在湛江弟媳转发的“美籍华人寻亲”消息。
思绪翻飞,多年间寻女的记忆一下涌上心头,还好这13年来的苦苦追寻,都是值得的。
梁华永远记得2005年5月20日突降的倾盆大雨,那场雨凉透了他的心。
中午12点刚过,大雨骤歇,电话却突然响起:弟弟告诉她,女儿不见了。
当时梁华在顺德一带打工,5月19日学校放假,他就把女儿接到了顺德,但员工宿舍不允许女儿居住,他就把女儿送到了弟弟那里暂住,中山东凤镇的一间出租屋。
得知女儿不见的消息,梁华立即奔向弟弟家中。有街坊告诉他,看到一个小女孩从出租屋走出来,然后不知道去哪儿了。听到这个消息,梁华一下瘫坐在地上:女儿确确实实走失了。
确认女儿走失之后,梁华立即报了警。顺德区公安局容桂派出所接到报警后,警方立即调动了所有值班备勤和警辅力量去找,寻找轨迹遍布周边的车站、码头及人口密集场所。
除了警察的搜寻之外,梁华自己也没闲着,他跑遍了周边的大街小巷寻找女儿的下落。
梁华的弟弟则混合着懊悔又自责的心情,租下了附近的一家小卖部,在这里等待孩子回来。
“如果孩子经过这里,可能更有机会发现。”
后来,警方收到多条线索,逐一排查,发现江门恩平有一个小女孩的特征和梁晶浪相似,民警找到了这名小女孩,但遗憾的是,她并不是梁晶浪。
女儿,最终还是没有找到,但“寻找”,已经成了梁华的常态。
一有时间,他就徒步走过一条街一条巷,穿梭于顺德、中山之间,从未停止脚步。几年之后,他几乎能够清楚地记得每一条街巷,“倘若有一条巷子我记不清,那我就不配做这个父亲。”
梁华每年会不断地换工作,就为了熟悉每一个街区,找寻自己的女儿。“上半年在南头镇,下半年又去到古镇。”在梁华眼中,工作仅仅是副业,每天下班后的走街串巷才是那段时间里生命的意义。
然而,毫无线索之下的寻亲,让梁华更像是无头苍蝇一般四处乱撞。2009年,梁华曾远赴北京打工,希望在茫茫人海中博得一丝希望。但是,希望很快落空,半年之后他就回到了广东。
痛苦又毫无结果的追寻持续了七年,梁华的体重从138斤掉到98斤。
2011年,找寻女儿的多年间,他第一次回到湛江老家。有亲戚劝他说:“该歇歇了,也该顾顾家里人。”梁华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家里的最小的女儿也到了要上学的年纪,“如果再不回来,家里或许难以维持。”
但同时他也不愿意放弃继续寻找,于是就把其余三个孩子接到顺德上学,一方面他能够照顾孩子,另一方面也方便他继续寻找女儿。
在佛山顺德杏坛镇,梁华的家中,这位父亲至今还为走失的女儿保留着一个座位。他希望有天孩子回到家中,也能如同弟弟妹妹一样,热爱学习。
家里虽然贫苦,但三个小孩的成绩始终不错。出租屋内贴满了奖状的墙壁,见证了这个家庭的不易。
女孩和她的“三个故乡”
走失的女孩中凤敏是幸运的,健康安全地长大,也没有中断教育,更重要的是,她终于实现了一直以来的愿望: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
对中凤敏来说,她有“三个故乡”。
一是自己的老家湛江。那儿承载着她儿时的记忆,关于家乡快乐的记忆片段,她走失之后也在脑海中不断反复咀嚼,是慰藉,也是线索。
二是中山,福利院的所在地。那里记录了一段她成长的时光,曾经的福利院朋友、以及一起上过学的同学,让她不再孤单,后来也成了她寻亲的一份力量。
三是美国,收养自己家庭的国度。她感激养父母对于自己无私的爱和教育,同时也为养父母理解她的寻亲决定而感动不已。
现在的凤敏,已经被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录取,将就读于平面设计专业。她已经早早开始打工了,为的是赚取自己的学费。未来凤敏计划一边在美国完成学业,一边抽空回家陪陪父母。
而对梁华夫妇来说,历经13年终于找到孩子,是他们人生最大的幸运,无论女儿有着什么样的计划,他们都无条件同意和支持。
父母的坚持找寻,女儿内心的思念,养父母的支持和鼓励,志愿者和媒体的帮助,无论少了哪一环,都凑不成这最后奇迹般的相遇。
也愿这样的幸运多一些,每一个迷失的小孩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ref:
http://epaper.zsnews.cn/epaper/zsrb/resfile/2018-04-25/01/01.pdf
http://epaper.zsnews.cn/epaper/zsrb/resfile/2018-04-25/A06/A06.pdf
http://epaper.zsnews.cn/epaper/zsrb/resfile/2018-07-02/A04/A04.pdf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8/07-01/8552855.shtml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