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来自 linkedIn 。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1198篇原创文章。

《活出生命的意义/ men's search for meaning》, 是一诺推荐给诺言社区读书群的第一本书,起因是发现大家都有一个相似的困惑:
如果我们的大环境压抑、恶劣,我们做的一些“改变世界”的事会不会真的有用,我们的个人选择有没有意义,还是自欺欺人呢?
带着疑问,读书群里 1142 位年龄各异、背景千差万别、散落全球的小伙伴,一起开始了一段搭伙啃书之旅。
每天群里都会有小伙伴打卡,并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悟。以下,是这场“读书盛会”带来的部分故事分享:
故事一:我终于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自由 — Lefaith
刚看见书名的时候,心想一诺姐应该不至于推荐鸡汤文学吧?当然,这个疑虑很快就被打消了 — 作者弗兰克尔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这本书更是深刻和坦诚之作。
“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很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
以往的我并不认为自己存在这样的自由,几年前我还对命运怀有抱怨之意。那时我的家庭并不幸福,充满抱怨和嘲讽。生活在村子里,每每晚饭后,村民都会聚在一起打牌。在我读初中时,爸爸经常因为打牌输钱。妈妈警告他“脑子不够用就不要去打牌!”,他只是笑笑,又接着打。终于在一天晚上,妈妈爆发了,和爸爸打了起来。我和弟弟吓得在走廊上哭。从此爸爸再也没打过牌,但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
在我初三时,家里为了买房子欠了债,爸爸又不太会挣钱,妈妈一边抱怨一边不得不成了顶梁柱。爸爸家族兄妹六个,为了田地和赡养老人冲突不断,爸爸心肠软脾气好,明里暗里被几个兄弟欺负,这是让妈妈最生气的地方。有一天妈妈被气的脸色发紫,对我和弟弟说:“要不是因为你俩,我早和你爸离婚了!”那时弟弟还小不记事,我却把这一幕清楚地记住了。
在爸爸身上找不到希望的妈妈,把对未来的期待寄托在我身上 — 在学习和生活上她都对我要求非常严苛。我不怎么给她讲心里话,受了委屈也只是晚上睡觉前在被窝里默默流眼泪,在心里抱怨,为什么只有我的家庭有这么多冲突和不幸?妈妈怎么能说如此伤人的话呢?但又同情她是由于这个家才变得如此。我觉得自己为了家庭别无选择,只有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找到一份好工作,然后有了钱,妈妈才不用那么操劳,不再怨天尤人,家庭才会和谐。
就这样到了大学,我意识到一味的抱怨会让自己不健康,便去图书馆借各种书寻求解脱之道。在《平凡的世界》中读到“生命始于苦难,只有苦难才能诞生灵魂的歌声”时,我热泪盈眶,原来人生就是一个为了经受苦难的过程呀。既然人人都要经历苦难,我不再抱怨命运不公,开始把苦难视作生命的一部分。但渐渐地,我发现这样的看法并没有带来快乐,如果人生来是为了受苦,那快乐如何安放?
在阅读书籍的同时,我也不断跟朋友们交流。一次和一位心理系的朋友聊天,她说:人生是一个不断认知自我的过程。在她的启发下,我尝试探问内心:
  • “如果不是因为家庭,你还会好好学习吗?”  — “会的,我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素养有能力的人。”
  • “对于家庭问题,你可以不麻烦自己 ,不管不问,你会这样做吗?”  — “不会,我想让家更加有爱和温暖。” 
就这样,我不再认为自己是为了家庭而活,也不是为了经受苦难,而是努力认知自我并实现自我价值。所以当遇到诺言,听到一诺姐讲“自我认知是获得快乐的本源”时,我不能更加赞同。
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小的挫折,大的苦难:
“苦难本身毫无意义,我们对苦难的反应赋予了其意义。种困苦环境所提供的能使人道德完善的机会,有的人会充分运用它,有的人会放弃它。”
被送入集中营的犯人们,有的在凌辱中放弃尊严甚至生命,而有的人,选择构筑丰富的精神世界来接纳苦难,并从中孕育出闪闪发光的人生智慧,让自我升华。而我,虽然没有选择生长在一个富足和谐的家庭环境中的自由,但有选择理解和化解家庭冲突的自由。在我的沟通下,妈妈抱怨少了,包容多了,家庭温暖和谐了许多。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坚韧,培养起同理心,让自我“道德完善”,并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
“真正的自由,是去找到你本就拥有的“灵商”,追随着它,臣服于生活。”来自 The Meaning of Life 
故事二:“父亲的突然离去,直击我心的叩问” — 海礁
读这本《活出生命的意义》,本是为了在磁场中完成一诺推荐的本月书单,看到这个名字,便立刻着手读起来,或许,我现在急需得到答案。
2017 年 7 月 9 日,父亲突然离世,我无法接受这样突如其来的事实,无法释怀父亲孤独离去的打击,他走的那样干脆,之于他,是解脱?是潇洒?之于我,是无法原谅。
亲朋安慰我和妈妈,爸爸最后几个月生活在我的身边,外孙、外孙女都生活在一起,也算圆满,妈妈这些年无微的照顾,已没有遗憾。是的,妈妈的付出足可以让她心安,除去父亲突然的离去,需要她用时间平复,剩下的,就是对这三十几年相濡以沫的怀念。
而我呢?真的无悔了吗?
自 2001 年出门读大学,这十几年,几乎没尽过什么孝道,父母还要为我多年的漂泊担忧。父亲 2006 年得病,与从前那个侃侃而谈、风流倜傥、幽默风趣的大家长判若两人,胆小依赖、沉默寡言,几乎插不上我们任何谈话,有时候甚至连叫我的名字都要想一下。就这样十来年,几次的病危抢救,我都没有在身边,那种自责和无力感,别人无法体会。
每每都拿“以后要好好报答”安慰自己,如今一切都慢慢的好了,却发现父母却老的如此之快。计划着年底带爸妈出去旅游,去香港,是爸爸的愿望。我们一直担心他的身体不能远游,也因为小宝太小,不方便出行,错过了 6 月份上海的出游。现在想想,一切的理由,都有解决的办法,唯独等待,是最坏的处理方式。
每天早上取车上班,走在那条路上,都会看到爸爸在不远的出口处散步回来,看着我把车开出小区,嘱咐我小心驾驶。而他的最后一刻,也就倒在这条路上。
大家都说,我一定要控制我的情绪,不然妈妈见了一定更伤心。是啊,我已是妈妈唯一的依靠,又怎能惹她伤心。所以,我会忍,也会好好的生活。
维克多·弗兰克尔在纳粹时期,经历过集中营炼狱般的痛苦,并在亲人惨死后,写下这本书。每个人都有一生当中需要经历的苦难,寻找生命的意义,活出生命的意义,或许是我们需要用一生修行的功课。
除了悲伤和怀念,剩下的,就留给时间吧!
来自 Palms spring life 
故事三:我不再匆忙赶路,因为意义就在每一个当下 — 一颗开花的树
“如果我们不能理解每个镜头的意义,那么对整个电影的意义也就无法把握。生命的终极意义难道不也是这样?只有在濒死之时人们才能揭示生命的全部意义,而这种终极意义也有赖于生命过程中尽其所能地实现每个单一情境的潜在意义。”
我对“意义”的认识最实在不过,就是意识到了现实背景下的某种可能性,或者通俗地说,就是意识到在给定情境下“能够做些什么”。
有人把整个生命比喻成是一张拼图,生活中一段一段的事情就好像是一块拼板,到最后所有拼板就能组成一张有意义的拼图。二十多岁的时候,我会很着急很焦虑,会想要得到很多的东西,没有能潜下心来踏实做好当前手头上的事,也不能忍受用 3-5 年的时间真正去掌握一项技能,那时会想:天啊,要用这么长的时间啊,到那时我就 30 岁了......时间无情流逝,很快带走我虚荣浮夸的青春岁月,而手中却空空如也。
现在人到中年,我才真的懂得,我能把握的只是尽其所能地过好每一天,尽其所能地实现每一情境的潜在意义。我不怕用一段很长的时间来学习一种知识和技能,我不相信有什么径。我能做的只是在无数个“当下"问自己:
现在你能做的是什么?你愿不愿意去做?
来自 Watchfit
故事四:“有人看我是荒谬,我看自己是绝伦” — 徐健
"悲观主义者好比一个恐惧而悲伤地看着墙上的挂历每天都被撕掉一张,挂历越变越薄的人,而积极地应对生活问题的人好比一个每撕掉一张就把它整整齐齐地摞在一起,还要在背面记几行日记的人。”
一本讲述“活出生命意义"的书能引起这么多讨论,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焦虑 一 感觉自己的生命缺少意义。我自认就是上面这段文字里“积极地应对生活问题的人”,认为只要付诸于行动,生命自有意义。2014年,在给自己的公司起名字的时候,我提议叫做“××迪弗仑××有限公司”,其中“迪弗仑"就取自英文 “make a difference” 之意。这可以说是我慢慢觉醒的一个标志。
我开始随时随地看书:公司包车去外地的车上,同事们百无聊赖地看风景、玩手机,我会旁若无人地拿出一本书来看;朋友的饭局上,觉得大家的话题自己没有共鸣,我也会拿出包里的书翻看。
不去在意别人的眼光,其实没那么难。因为心里很清楚,每个人生命的意义都是靠自己勇敢地践行得来的。
我的家乡温州,风气习俗都要求年轻人趁早结婚,以赚钱买房买豪车证明自己及家族的实力。“道不同不相为谋”,我就早早离开了。自由、意义,都是自己的选择。
有人说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我就会用自己的手机给求助的路人充话费;身边的朋友都不关心政治,我却不仅关注政治,还关注政治犯的遭遇;新闻里叫大家小心"变坏的老人”,我会帮陌生的老人家把大行李从一楼搬到五楼。
有人看我是荒谬,我看自己是绝伦。
来自 LonerWolf
诺言读书群日常截图
后记:
爱读书的人遇到一本好书,是幸运。如果还能和同伴交流印证、切磋琢磨,就更加让人愉快。这也是一种美好的生命意义。诺言读书群的伙伴们还会输出更多真实有料、有梦有爱的作品。
最后,在此表达对我们“一诺书单 —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群所有朋友,特别是班长徐健的敬意,和伙伴们共读一本书并且不断思考自省,是当今难得的毅力,大家好样的。
如果这样的交流和碰撞让你神往,欢迎点击“阅读原文”加入“诺言”社区,与我们共同开启这一段自我认知的旅程。
推荐阅读: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读经典老文章,发送 m 或者点下面的菜单,了解“诺言”,点击“阅读原文”或点下面菜单。
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请给邮箱 [email protected] 投稿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