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36氪,置顶公众号
专业的行业新闻及深度报道,不容错过
━━━━━━
Hi, 我们的新专栏「创投观察」了解下?
信息不对称,是「创投行业」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为了让关注新商业的人能够获知行业最前瞻的信息,对创投人群的行为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36氪决定设立「创投观察」这个专栏。
每期「创投观察」会由36氪分析师联合企业负责人撰写,讲述实际行业中即将发生的现象,把我们获得的高密度一手信息,尽可能毫无保留分享给行业。
以下是我们本期精选的近期的一些观察和研究,涵盖芯片、人工智能教育、跨境电商、企业服务等行业。花5分钟时间即可了解近期行业趋势。
Enjoy。
文 | 石亚琼
芯片行业
芯片是系统生态问题,市场驱动要求投资者更有耐心
分享人:九合创投创始合伙人王啸
最近,大家都在讨论芯片。我们对这个问题有几点基本看法:
  • 关于芯片的讨论,其实涉及到整个技术底层体系:芯片是最底层的,还包括系统、中间件、基础研究等,包括芯片上的解决方案、集成、应用场景、设定…单独讨论芯片意义有限,我们应该以一个更完整的态度看待。
  • 从产业格局的角度看芯片问题,这其实是一个市场驱动的行为。首先,芯片本身是一个很有壁垒的行业,对先发优势要求相对高,规模化量产后价格优势更明显,错过窗口期再起步肯定很难。而中国以前的芯片发展不起来,很大程度也是因为没有产业基础和上下游,市场机会很有限,相比起来美国市场对芯片的需求更早一些,市场驱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切。
  • 从创投角度来看,芯片本身就是一个门槛比较高,不那么容易“抄”的行业,这也注定了它相对一定要更慢一些。而国内的某些VC更倾向于投“模式导向”的东西,在这类行业的耐心相对不足。有一些创业公司已经在IoT领域做了一些下沉,比如我们看到做车载的毫米波雷达,做GPU算力的一流科技等一系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公司,中国目前在这些方面的市场需求已经开始比美国更早出现,而市场的成熟自然会产生相应更多的需求,但也要求各大投资者、科技公司对这类基础技术公司有更多的关切和耐心。
头部AI芯片公司被追捧,非头部公司融资难度或加大
分享人:36氪资深分析师 石亚琼
虽然AI芯片赛道知名公司的估值已经达到或者即将达到独角兽水平,且一直受未流片、市场需求不明确等方面的质疑,但从目前的形式看,这些公司今年很有可能在高估值完成新融资。

有信息显示,寒武纪本月以20亿美元估值完成新一轮融资;去年10月,地平线完成近亿美元A轮融资,深鉴科技获得4000万美元融资,成为这一赛道上的明星公司。
近期36氪从业界获得的信息显示,目前多家中后期投资机构正在或者意向与几家公司进行洽谈,希望参与本轮融资或者今年开启的新融资。这些机构中包含了部分财富管理机构,To LP 模式使得AI赛道的知名项目成为优先考虑的标的。
退出途径是投资机构考虑的重要因素。虽然目前几家头部公司流片进度有可能推后,市场需求暂未得到验证,业内对头部AI芯片公司的估值仍有质疑,但对在做IP设计的头部公司被收购仍保持相对乐观的预期,因此今年这些公司很可能能够以高估值完成新一轮融资。相应的,赛道上其他公司获取融资的难度则可能增加, 融资很可能建立在流片成功及商业模式清晰的基础上。
人工智能行业
服务机器人大规模商用,或从室内配送机器人开始
分享人:36氪资深分析师石亚琼
今年下半年,室内配送机器人有望会在国内北上广深等大城市试点落点。这也很可能成为国内机器人率先大规模商用的一个场景。
2017年底,国内室内配送机器人行业计划外的开启了宣传模式,深兰、云迹、Segway Robotics等相继展示了无人售货机器人Demo,其实质也是室内配送机器人。近期,YOGO也获得了新一轮融资,据说是真格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投资,做的也是室内配送机器人的方向。
36氪从业界了解到的信息显示,目前Segway Robotics有计划于下半年在北京进行试点;YOGO与合作伙伴有望于下半年在上海、深圳试点。
不过,目前几家公司都处于起步阶段,商业模型、财务模型都还处于探索期。国内的快递、外卖、配送公司大约在2017年年中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挑选合作伙伴,2018年上半年会进行一些测试和测算,如果数据理想,2018年年中很可能会有一些应用。具体的业务的财务模型、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机制,短期内都将是一个动态博弈的阶段,但最终会趋于稳定。
我们认为:① 这个方向后来者入门门槛较高,因为硬件研发及量产有固定周期,很难一蹴而就,后来者很可能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② 这一商业模式规模效应可能很重要,这一商业模式依赖于大客户订单,机器人服务网络规模很可能会是这一的重要竞争壁垒之一,这也就非常考验团队的资金运作、供应链把控能力。
2018年或成虹膜识别在“智慧银行”大规模应用元年
分享人:36氪资深分析师 张希媛
据悉,国内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陆续启动虹膜算法POC测试。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是其中的先行者,现已完成虹膜软件供应商的招标,并率先将虹膜识别技术用于业务场景(建行在上海宣布中国第一家无人银行开业,并展示了虹膜VR和虹膜人脸二合一门禁)。各大银行POC测试完成后即会商讨规模化采购事项。2018年,“虹膜+人脸”的融合识别技术有望在银行业大规模应用。
银行对生物特征识别的需求是由业务推动的。其实银行业早在2015年就开始正式对虹膜技术进行探讨和评估,但由于银行对技术要求非常高,以及客户体量巨大,因此过去两年多的时间主要用于和银行供应商对接、开发演示产品、进行产品测试等。在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竞争压力下,银行希望借助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完成至少两个目标:一是尽可能实现低价值服务的自动化、无人化,集中人力去做高价值服务,进而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尤其是人员);二是为大量的线下网点赋能,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提供更多样的金融服务(如自助交社保、自助贷款等),进而抵抗来自线上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竞争。
除了业务需求推动,虹膜识别的技术于近些年发展的也越来越成熟,使之得以商业落地。包括识别距离从最初的20-30cm,发展至现在0.5-1m,以及模块体积可以做的越来越小,集成在银行设备上。
现在国内具备产业化的虹膜识别技术的公司并不多,除了算法开发,虹膜图像数据获取的高门槛使得入局者有限。在银行业的落地,会使得未来虹膜识别是个强者恒强的状态,即银行用户的巨量虹膜数据会反哺算法的升级,形成后来者较难以逾越的竞争壁垒。
「To SKY 」融资模式或成 CV 赛道新常态
分享人:36氪资深分析师 石亚琼 
S(商汤科技Sensetime )K (旷视科技 Face++)Y(依图科技)正成为CV(计算机视觉)相关赛道的新“买家”,“TO SKY " 模式也很可能会成为接下来的一个新常态。

2017年开始,包括商汤、旷视、依图在内的计算机视觉公司,都成立了战略投资部或者进行了战略投资。从公开信息显示,商汤2017年底投资了51VR,旷视近期公布了对艾瑞思的收购和对Video++的投资,依图投资AI芯片公司ThinkForce、AI生物制药公司AccutarBio。不出意外,接下来很可能还会有更多的类似案例。
之所以“TO SKY " 模式可能会成为接下来的一个新常态,与当前CV赛道、AI行业的现实情况息息相关:
① 头部公司面临快速扩张的压力,需要通过资本运作,深度绑定合作伙伴,将技术进行落地;
② 整个行业资金向头部公司倾斜,头部公司手握大量现金,有资本运作的实力,初创公司融资难度在增加;
③ 技术研发需要周期,且当前人才价格昂贵,被头部公司战略投资并获得技术支持,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教育行业
从K12到职业教育,“小班”服务的比重在教育全领域得到提升
分享人:36氪资深分析师孟小白Aspire 
对于线上教育来说,上千人的大班课拥有最佳的边际效益,1v1课程是能确保教育质量的最重模式。但是近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从业者,从K12到职业教育,都开始尝试更加折中的路线——小班课。

比如,2017年10月完成5500万美元D轮融资的「轻轻家教」在K12领域开设了线上小组课;截止2017年11月,VIPKID、51Talk、魔力耳朵等在线少儿语培公司都内测或正式开设了小班课;2017年10月完成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的「编玩边学」开设了1v6小班课;2017年3月完成1500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的「玩创 Lab」all in 线上小班;今年4月完成千万级天使轮融资的职业教育公司「课观教育」开设了百人小班课;进入中国两年的职业教育公司「Udacity」最重要的本土化措施之一是10人左右的小班课;今年3月完成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的「三节课」,每一位助教负责15名学员的督学和答疑。
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小班课的规模经济比1v1更好,小班服务也能提高学习效果的确定性。刚需用户对价格不那么敏感,更愿意放弃大班课选择小班课,从而有助提高ARPU。
还有,小班课的客单价虽然不如1v1,但是假设1v1小班课客单价300元,而1v4小班课的客单价是125元,那么实际上单个老师在小班课中的收入是更高的。再者,在口语、创客、编程和部分职业教育中,课堂互动更容易激发学员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与1v1相比效果更佳。
兼具高ARPU、规模经济和高效互动,何乐而不为。
电商行业
出口跨境电商仍是蓝海,关键在于发挥供应链优势
分享人:36氪资深分析师陈淑雅、PatPat 创始人王灿
过去我国跨境电商以B2B为主,占比80%以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物流、支付系统的完善,B2C跨境电商势头强劲。最近,我与母婴出口B2C电商平台 PatPat 聊了聊,创始人王灿认为,目前出口跨境电商仍是蓝海,而且在新的贸易环境下,做单品类也有希望成为千亿级别的公司。
生意逻辑
在过去的交易链条中,生产商、进口商、品牌商、渠道商等角色分工复杂,供应链效率低下。而出口B2C电商直面用户,提高了流通效率并以此获取利润。
渠道整合的优势在于:压缩环节之后,能直接掌握前端消费者的动态,提高上游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在中国优质的供应链能力支撑下,产品款式多、翻新快,更能满足个性化需求。
此外,国外大平台垄断性相比国内较弱,垂直性电商平台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市场和竞争
很多人以为单选择一个品类天花板明显,但看向全球,就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过去品牌进入一个市场,要在当地建仓、建工厂、建渠道,成熟之后才有实力拓展到其他区域。随着物流等配套设施的完善,现在跨境电商的成本越来越低,尤其在审美差异不大的情况下,可以同时进入多个国家,也就是说一开始目标市场就很大。这种情况下,做单品类也有望成为千亿级别的公司,这正是跨境电商的机会。
目前跨境B2C市场高度分散,参与者体量仍非常小。以中国头部玩家环球易购为例,2017年收入为140亿元,仅与童装品牌Carter's的纯电商收入为一个级别,更别说TJMax这些动辄百亿美金的美国本土零售商——真正的竞争还没开始。
而跨境电商想在本土化竞争中胜出,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优势:①领先的电商运营能力。中国电商渗透率位于全球前列,平台应在本土化的基础上,结合输出中国优秀的电商运营方式;②中国优质的供应链能力。这是最核心的环节,因为平台更靠近供应链端,方便进行灵活高效的管理。工厂反应速度快、柔性生产能力强,丰富的款式、优质的产品将成为出口电商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服务行业
独立DSP市场收窄,线上广告投放的出路
分享人:36氪资深分析师徐宁
独立DSP指的是没有媒体资源、不包断流量,不要为媒体变现负责,因此可以更加为广告主利益服务,也就是立场更正。但如今,线上流量已经非常集中,基本都在BAT、今日头条等巨头手中,广告主可以选择的有效媒体越来越少。
BAT、今日头条等大平台都有自己的用户标签体系,其他任何独立DSP的精准度都不能跟其体量相比。因此,在CPM(千人展示费用,广告届收费相对科学的办法)上,议价权越来越低,市场萎缩。

这种情况下,线上还可以优化方向有:1、在投放策略上加强,也类似Trading Desk的范畴,比如36氪报道的“慧投互动”;2、做垂直领域人群更加细分的画像,辅助大流量平台;3、在广告投放形式上革新,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互动广告,通过大转盘等形式吸引更多用户点击,例如“变现猫”、兑吧推出的“推啊”;4、增加内容服务、多从广告主手中切预算,这一点很多人都在做,不过还处于小内容上,大创意还是4A的菜。
关于创投观察
自 36氪成立以来,我们一直都与新商业领域的创业者、投资人保持高密度的、持续性的交流,成为了行业的“小信息枢纽”,并形成了36氪对商业、行业的观察与判断。事实上,这也是36氪记者、分析师们“核心竞争壁垒”之一。
决定设立「创投观察」这个专栏,是希望我们的报道能对创投人群的行为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从而最终帮助关注新商业的人群的成长,帮助新商业公司的成长
当然,这件事情并不会那么容易,需要有赖于作者的长期积累和对行业的敏锐观察,仅依靠我们内部的力量能够产生的价值终究有限
因此,除了关注这个专栏,我们也很希望你能成为这个专栏的分享者,你可以将对这个行业的思考、观察发送给我们(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微信:15300063873),或者在文章下方留言和我们一起见证新商业文明的诞生。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未来十年,造车速度将比iPhone更新还快 | 36氪新风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