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城市人。
2015即将过去,新一酱想邀你停下想想:
咦,我为什么在这个城市啊?
这是新一酱跟不太熟的朋友寒暄时最常问的。
奇妙的是,大多数人听到这个问题时,就像身体上某个开关被打开了,开始滔滔不绝,刹都刹不住……
如果你也对这个城市话题有轻微心理或生理反应,那就赶紧来参加【一个人·两座城】活动。
我们一满足你倾吐欲,二有好礼相送。
一个人,肯定不止和一座城相联结。
成长,求学,工作,生活,旅行……
我们称之为“两座城”,其实可以是N座。
我们邀请你,与我们分享,你和城的故事。
图+文。
自己的图,自己的文。
图形式不限,文字数不限。
参与方式
在2016年1月10日之前
关注“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微信公众号
将【图+文】直接在微信留言框发给我们或
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我们会选择15位分享者的图文
编辑好推送给大家
同时,他们将获得一个“温暖的熊抱”
不是虚拟的,而是这样的

这是由美妙樂事marmiulous提供的符合拥抱工学的弛放抱枕,此次赠送的三种花色其实是孤独症儿童的绘画作品。

戳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购买链接支持公益事业
我说了这么多,你还不知道要发什么?
新一酱找了一些伙(tuo)伴(er)做示范。
不过,你完全没有必要Follow他们的图文风。
咳咳,还有不咋爱拍照的新一酱,对城市选择这个问题,也有很多话想说。
徐顺,摄影师/大学教师,现居北京

摄于上海延安高架和南北高架的交汇点
这是一个华丽而复杂的城市,一不留神或许就跟不上它的步伐。当时一个人在上海过农历新年,索性扛着架子拍摄夜景,一晚过后我走回江阴路那时的住所,闹市中的静谧能容我暂息。时至今日我对上海那复杂的怀念,从一个个定格中能够回忆起。

摄于台北剑潭山
这是一个叫老地方的地方,就在当时就读的铭传大学后山。摄影师最大的苦恼莫过于少有自己的照片,但台湾的我的个人照很多,因为总有朋友替我按下快门。这个地方我只去过一次,但却成了我心中永远的老地方,那些青春的岁月,历历在目。
傅颖聪,一只在南京上学的成都妹子

摄于成都U37创意仓库
成都,是潮湿的氤氲气夹杂着火锅串串的麻辣味,宽窄巷子的古朴典雅加上太古里的摩登炫目。在成都,适合发呆,适合闲聊,适合虚度时光。

摄于南京浦口火车站
南京,是鸡鸣寺的樱花点缀着明城墙的黑白,是鼓楼的钟声伴着乌衣巷的琴声。在南京,适合读书,适合怀旧,适合谈古论今。
Alvin L,自由撰稿人,现居无定所

摄于福建武夷山
在这里生长到十六岁离开家,满目的翠色和扑鼻的沁甜在一年的大多数时候就成为了记忆与谈资。“为什么不回去呢?”在许多雾霾袭城的日子里,身边的人会无意这样问起。我也多是敷衍带过,并未真的扣题回答。那里山好水好,总不是年轻人应该久居的地方吧,我这么迷信了许多年。

摄于北京
一晃在北京待了近八年,对朝阳区的路况比许多出租车司机都熟,更别提那些世事未谙的专车司机。关于北京有太多故事,关于梦想,关于奋斗,关于人情冷暖,关于志同道合,关于色彩斑斓,关于特立独行,我的故事大抵无异。只是那些高高低低的情绪里,并不关乎漂泊与酸楚,也不关乎孤注一掷或舍我其谁。北京对于我而言,只是顺其自然。然而自然终有定数,突然有一天,说离开也就离开罢了。
新一酱,把办公地点搬到上海的城市观察员

自拍于北京(左)、上海(右)
新一酱曾经为到底是定居在北京还是上海纠结过很长一段时间。
北京聚集了最参差多态的人和生存状态,也是获取年轻人活动轨迹数据最容易的地方——这是中国互联网公司最密集的城市。上海被认为是最适合一线城市属性的人群生存的地方,人们在疾速的通勤脚步和灯红酒绿中也能找到平衡,年轻人的幸福感似乎更高呢。
Anyway,新一酱最后决定定居上海了。于是,就祝福北京的你们明年少点霾,上海的我们明年多点阳光!
不好意思,新一酱还是想维持点神秘感哈。
祝福也送完了,等你来参加咯。BYE!
粉丝代表
等下等下,你们选图文什么标准呀?(内心OS:怎样才能获得礼物?)
这个嘛,纯主观,靠感觉……
新一酱
粉丝代表
啊啊啊?
额,图质量高点,文字有共鸣或有意思,总没错啦!
新一酱
粉丝代表
嗯哼!
新一线城市研究所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号:TheRisingLab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